全京城都在盼著楚王妃失寵 第653節
“自家兄弟都不可信,還能信誰?” 太上皇倒是一噎,自家兄弟確實該信,可皇家的兄弟奪的不是家產是江山。 “你既然決定就不要后悔?!?/br> “兒臣絕不后悔,只是還有一事兒臣要和父皇商議?!壁w恒的表情鄭重。 “何事?”太上皇問道。 “兒臣打算調定國公回京,傅家鎮守西北多年,該回京了?!?/br> “定國公回京我沒意見,定國公回京,西北你打算派誰鎮守?!?/br> “顧大將軍?!?/br> “不可!”大齊皇帝好不容易花了三代才將顧家戰無不勝的戰神之名淡化。 他先為顧家軍平反,又讓顧豐生鎮守西北,就不怕有朝一日被顧家反噬。 顧家軍活下來的那些將領都被派往各處,若是顧家重掌軍權,便是埋下了禍根。 “父皇,若顧家這樣的忠義之士都要反,那兒臣大概也不配做這個皇帝?!鳖櫦业募易V向上追溯三百年,都是忠臣名將,這樣的家族才當得起大齊楷模。 第904章 以訛傳訛 “你已決定好,又何須和朕商量?!碧匣式K于動了怒。 從祭祖到他退位,再到如今讓顧家重掌大齊兵馬,他分明是一步步計劃好的,當了皇上,還是這般任性妄為。 “父皇,兒臣……是來取帥印的?!壁w恒迎著太上皇的目光。 太上皇終于摔了盞子,從祭祖回京到現在,這是太上皇第一次發火。 常貴低頭不語,孫公公,不對,如今是孫總管了,老神在在的模樣和師父常貴一個樣,兩尊雕塑。 當初顧老封君請旨出戰,為的就是立功讓英靈回故鄉,可并未如愿,便交了帥印,自此顧家退出朝堂。 “胡鬧!”自從顧家交了兵權,兵馬皆歸皇上掌管,這是趙家得位后第一次將兵權收回。 “父皇,主圣臣良,上行下效,各司其職,皇上既然不是萬能的,為什么不能讓臣子彌補自己的不足,考狀元兒臣絕對不如魏銘,領兵打仗不如顧將軍,讓兒臣無一兵一卒前往契丹議和絕對沒有陸玉庭有勝算,兒臣在這些方面不如他們,可兒臣作為帝王,應該做的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各展所長,為我大齊效力,到了如今,父皇還覺得明仁皇帝是對的嗎?”皇帝什么都要cao心,錢要握著,兵要握著,權要握著,養這么多大臣做什么? 太上皇沉默了許久,揮揮手道:“罷了,如今我是管不了你了,天下既然交給了你,你愛怎么折騰怎么折騰?!?/br> 太上皇說完擺擺手,要起身時趙恒伸手扶了他一把:“父皇,兒臣不會辜負你,更不會辜負天下百姓?!?/br> 太上皇緩緩偏過頭,喃喃道:“朕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如今也不知道孰是孰非,留給后人評說吧!” …… 慶歷二十六年八月初九,皇上改年號圣元,繼為顧家軍平反后歸還顧家帥印,封顧豐生為大將軍,待他迎英靈回京,再為功臣封賞。 圣元元年八月初十皇上下詔,國子監常祭酒為尚書令,淮王趙毓任戶部侍郎,肅王趙煊任大理寺少卿,青鸞封御林軍統領,袁午任金吾衛統領,顧昭華任驃騎將軍。 同日,九皇叔燕王任巡按御史,代圣駕出巡,賜尚方寶劍,十日后出京。 讓所有吃驚的是,皇上封賞了自己人但并未動六部要職,比如吏部,甚至連上官峰都沒有動,這讓上官峰忐忑不安,不知圣心何意。 實際上,上官峰知道自己姨娘做出那種事已經給太上皇上了折子辭官,可惜皇上未批,新皇繼位后,上官峰也上了折子,可新皇還是未批。 上官峰每次上朝都有種有去無回的感覺,每次下朝都是一身的汗,官袍都浸濕了。 劉御史的彈劾折子一天一次,無論他在朝堂上怎么翻舊賬,皇上就是不理,逼的急了,直接讓御林軍請出去。 御史的嘴都是刀槍不入的,尤其是劉御史,什么都不怕。 不過,聽說劉御史在宮門口罵的正兇,不知怎么被家里夫人知道了消息,被揪著耳朵一路提回去了。 第二日上朝時臉上有道抓痕,耳朵也腫了,走路也有些蹣跚,沒人問為什么,大家一點都不關心劉御史昨日回家是不是被家暴了,真的不關心。 登基那日的事,劉御史倒是沒再彈劾,不過,誰都能看出來,劉御史憋著一股勁呢。 陸瑤還沒有搬去鳳闕殿,內務府正在加緊修繕,皇上說了,務必做到盡善盡美。 剛剛適應東宮的寢殿,又要搬走,陸瑤本就不適應,如今也不著急。 倒是苦了趙恒,日日要從華清殿往東宮跑,不過,倒是樂此不疲。 中秋夜宴宴請官員,這是帝后第一次在宮中舉行宮宴。 陸瑤和趙恒同坐上位,與百官共飲,陸瑤杯中的酒早換成了不傷身的果子酒,百官們看著在朝堂上發號施令的皇上一會兒忙著布菜,一會兒忙著溫酒,身后的侍女倒成了擺設。 劉御史正要搖頭,看到夫人的目光,頓時身體僵住,喝酒,今日只喝酒。 君臣和樂,一個個春風滿面,進了戶部幾日的趙毓覺得戶部還不錯,金算盤一響,黃金萬兩。 說實話,他挺喜歡銀子,差事不錯。 即將出京的燕王也想通了,若是命不夠硬,大概今日是最后一次參加宮宴了,一定要不醉不歸。 他離京之前,皇上終于允了他想了多年但終究沒有做成的事,他終于和離了。 九王爺一邊喝酒一邊看著翩翩起舞的宮女,有個瞧著不錯,眉眼溫柔如江南春水,等會出宮時一并帶走了。 不過,肅王的表情就苦哈哈的,旁邊的顧昭華看不下去了:“你這什么表情,喪眉耷眼的,”跟死了親爹似的。 當然后半句被顧昭華生生止住了,畢竟肅王的親爹是他親舅舅,這話不好說。 “我怎么能高興得起來,”肅王又飲了一杯酒:“那個中書侍郎的嫡女聽說是個母夜叉,小小年紀就逼著親爹休了繼母,怎么,我堂堂肅親王,難道就不配娶個名門淑女嗎?” 肅王覺得自己過的太苦了。 “那都是以訛傳訛,我怎么聽說那沈小姐是個美人坯子呢?”顧昭華故意打趣。 “留給你,你要嗎?” “我可不敢,這可是舅舅親自下的旨意,五哥下令內務府和禮部大辦,我哪有這個面子?!鳖櫿讶A連連擺手。 肅王又喝了一杯酒:“我倒是不想要這個面子?!?/br> 趙毓在一旁聽的是心驚rou跳,連話都不敢插,嘴里默念,千萬不要想到他,千萬不要想到他,他還年輕,皇家不要指望他傳宗接代…… 曾江卻是恰在此時隔著桌子朝他敬酒:“敬淮王殿下?!?/br> 趙毓:…… 拔刀吧,沒什么好說的。 在座的倒是有不少藏著心思的大臣,將家里的女兒打扮的一個個花枝招展,想要一展美貌,可完全沒有機會。 平日像這種宮宴皇后都會為了彰顯賢良淑德叫貴女們展示才藝,在皇上面前留個好印象,以充后宮,可等了一晚上皇后一句沒提。 這可凍壞了那幾個貴女,已經是中秋了,穿著這樣的薄紗霓裳,還真有點冷,直哆嗦。 孫夫人看了眼遮的嚴嚴實實,一聲不吭,格外沉靜的自家閨女,十分滿意,心里冷笑了聲,皇后正懷著身孕呢,這些人就這么迫不及待,這是瘋了嗎? 第905章 自知之明 孫夫人視線從女兒身上收回時,朝主位上看去,大概是自己年紀大了,就喜歡看這樣恩愛又登對的小夫妻。 且不說別的,就單論皇后娘娘的容貌有幾個人及的上的。 更別說家世財富,做人吶,得有自知之明。 別說她的女兒還小,就是年歲相當她也不會讓女兒入宮為妾,嫁到好人家做正室娘子不好嗎? 樣貌,財富,出身都比不過皇后,進了宮只能自取其辱。 想當年,那時皇上還是不受寵的楚王,大婚時他可是親自登門求皇后能在大婚的腰帶上把珠子縫上,只為求個夫妻和順,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試問這點,能做到的男子有幾個,更何況那人是王爺。 那時她就篤定楚王殿下日后一定是個好夫君,果然,不論他是太子還是皇上,后宅就沒有傳出過亂七八糟的事。 她不敢說他做了皇上一定是一代明君,但看他做的事,不管是后宅還是前朝,絕對不可能是昏君。 孫夫人注意到劉夫人的目光和舉起的酒杯,也舉起自己的回敬了一杯。 劉夫人,孫夫人和宋夫人三人經歷相似,夫君是同科進士,這些年都是靠自己走到今日的。 說實話,趕上好時候了,若不是皇上打壓世家,也輪不到他們這些小地方考進京的出頭。 那個時候正是世家沒落新貴崛起的巔峰。 劉夫人的長女已經出嫁,隨著夫君外放,家中長子還未娶妻,幼子才滿十三,在府中連個說體己話的都沒有,倒是常和孫夫人,宋夫人組局。 京中婦人也和朝堂一般,有自己的圈子,清流圈,世家圈,武將圈,清流不近交世家,世家不近武將,這是大家心知肚明說不破的規矩。 劉御史在府中從不說朝堂之事,他是御史,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都是糟心事,自然不會回家說,讓夫人為他擔憂,但這是他的職責,御史就是警鐘,該敲就得敲。 劉夫人的消息一般都是從孫夫人,宋夫人那里知道。 所以最近,劉大人有些怵夫人出門,一般出門回來他是回不去內宅的,幸好家里沒外人。 唉,做御史真的難,里里外外不是人。 劉御史心情郁悶,看堂堂九五之尊的皇上,大庭廣眾之下跟個奴才似的伺候皇后,心里直搖頭,一國之君不能耽于美色,還是要彈劾。 還有那些個大臣,縱容女兒穿成那樣不得體的樣子,這是宮宴,不是青樓,也要彈劾。 今日的宮宴魏家也來參加了,這是魏家出事后近一年里魏家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 畢竟,前幾日皇上下旨,魏銘接替常祭酒職位,任大齊第十三任祭酒,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祭酒。 不過,也并不意外,魏銘之前在翰林院任職時便兼過國子監的博士。對于他的才學,無人質疑。 魏銘自回京就十分低調,甚少出門,今日參加宮宴,人氣依舊不減,同齡人爭相與之攀談,后宅婦人們看他的眼神也是無比的慈祥,恨不得自己的兒子能和他多說幾句話,沾一沾文曲星君的仙氣。 便是劉御史那般挑剔的性子,看到魏銘的眼神也是柔和的,自家兒子的學問差遠了。 經歷了這么多,魏榮性子比之前沉穩許多,便是看到一些意味不明的眼神,聽到些酸話,也不會上前爭執。 倒不是因為如今魏家失了勢,而是沒意思了。 說實話,這三年發生太多事了,曾經一起長大的小伙伴,遠嫁的遠嫁,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被幽禁的幽禁。 今日來的這些都是比自己年紀小些的,魏榮現在看這些人完全就像是看到當年的她們,只覺得行為幼稚可笑罷了。 幸好,她和阿瑤都好,嫣jiejie半年前已經嫁人,夫君家門風清正,夫君也對嫣jiejie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