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第91節
趙幼澄還是滿是驚訝:“劉娘子怎么來了?” 章嬤嬤也搖頭。 李嗣同正在書房記錄那兩人的見聞,他們三人整日在一起,而她則要整理他們成冊的文稿,和查閱其他人的記錄,最后才能成冊。 冬青端著茶進來,劉娘子看冬青,結果回頭看到后面的人抱著書進進出出,她好奇多問了句:“這是干什么?” 冬青見她看后面,就答復:“殿下這些時日很忙,正在修正一些文稿?!?/br> 劉娘子的驚訝寫在臉上,等她回頭看趙幼澄,只見趙幼澄一身素錦袍,只用一根白玉簪子將頭發挽起,看著像是山中修士一般,雖然一身素凈,但自有一番飄逸自在。 大概是因為不在太微宮,所以殿下見客也顯得很隨意,甚至手上還沾了墨跡。 她頓時就慎重了很多,問:“殿下,可否換個地方說話?!?/br> 趙幼澄自從上次見過,兩人幾乎沒有任何交集。而且還生過齟齬,實在不知道她怎么會來尋自己。 見她認真,就領著人穿過正堂。到后面院子里,李嗣同見她進來,招呼說:“殿下,今日完成的都放在你那里了,我們要去山上了?!?/br> 據說這幾日她們在山上發現了一種青白的鹿,這些人日日上山,也不打獵,只是想活捉。 趙幼澄:“舅舅小心些?!?/br> 等幾人走后,她才領著劉娘子進了書房。 滿屋子的書稿,目之所及之處,都是墨跡,劉娘 lj 子看的震驚,也顧不上故弄玄虛:“慶王妃和太后娘娘提起,要為殿下做媒,對方是世代鎮守涼州的肅王爺的獨子?!?/br> 趙幼澄聽得皺眉有些不可置信看著她。劉娘子怎么會趕路兩個時辰,就為了來給她偷偷說這個。 劉娘子見趙幼澄沉默不語,既不好奇,并不氣憤,也無什么羞怯的意思。 “所以劉娘子來,是為了和我說這個?” 劉娘子這才意識到自己進門后就失了分寸。 “殿下恕罪,我都昏頭了,太后娘娘聽聞殿下在娘娘生辰那日跪了一日,擔心殿下,命夫君來探望。只是夫君有公務在身,我便代夫君來探望殿下?!?/br> 趙幼澄聽著了然,微微點點頭,這才像是皇祖母做出來的事情。 她甚至問:“九嬸是直接為肅王爺的獨子保媒的嗎?” 劉娘子:“是,慶王妃主動提議的?!?/br> 趙幼澄點點頭。 “謝你特意走一趟?!?/br> 劉娘子已經沒有來之前那些心思了,她隱約感覺到殿下和京中那幫貴夫人們是不一樣的。 哪里不一樣她暫時還說不上來。 而且劉娘子已經知道,周聿昭在哪個宅子養外室了。 對這場陰差陽錯的婚事,她有欣喜和恐懼。剩下的委屈和傷心,不足一提,她都接受。 “那日謝殿下提醒?!?/br> 趙幼澄此刻腦子里還在想文稿的事情,這段時間在這里實在清凈,對京中那些事難免不太認真,茫然問:“什么提醒?” 問完她就后悔了,失笑:“劉娘子不必這樣?!?/br> “我叫玉娘?!?/br> 我有名字,不叫‘劉娘子’,不叫‘那個女人’,更不叫‘那個小門小戶出來的’。 趙幼澄疑惑看她,他們之間談不上交情,見過幾次她都不曾給過她好臉,甚至都是訓斥之言。 兩人正安靜,聽見外面問:“婉淳呢?” 方氏帶著果酒過來了。 見房中有客人,驚訝:“有客人?” 劉玉娘起身:“夫人,又見面了?!?/br> 方氏開朗笑說:“稀客呀?!?/br> 方氏的驚訝立刻收起來,這位可不多見。 劉玉娘實在不想得罪她,解釋:“太后娘娘擔心殿下,特命夫君來探望殿下,只是夫君有事在忙,所以就是我來了?!?/br> 方氏點點頭,笑說:“讓娘娘只管放心,婉淳這里實在是避暑的好地方,我倒是舍不得走了?!?/br> 劉娘子笑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趙幼澄知道方氏故意,笑著說:“冬青,去取酒?!?/br> 方氏這幾日閑著在她這里看游記,陪她聊天,也得了趣味。 劉玉娘才漸漸明白,她這里只有書香,沒有是非。 猶如鬧市中的靜寺,寺中有鐘聲暮鼓,能聽得到墻外是世俗之音,卻不在意,也不理睬。 而墻外的人邀朋宴客,好不熱鬧。對靜寺不得而知,只嘲寺中孤苦,卻不知寺中人的足樂。 一時間竟然也不知道誰可憐誰。 方氏笑說:“ 婉淳整日埋首在書中,不問世事。和她說起京中的事她都要想好久才知道說的是誰?!?/br> 趙幼澄聽得好笑,也不解釋,她的世事不在京中,也不在京中的貴夫人們口中。 進了四月糧價又漲了一成,可朝廷依舊不當回事。 陛下若是還是警而不治,怕是會釀成大禍。 她終于知道,前世陛下明明一樣勤儉,卻還是無能為力。一個王朝潰敗的如此迅速,簡直讓人不可置信。 趙幼澄大大方方說:“劉娘子說,九嬸為我在皇祖母那里保媒,對方是肅王爺的獨子。表嫂知道肅王爺嗎?” 方氏聽的大驚:“什么?” “你表哥沒提這回事啊?!?/br> 趙幼澄見劉玉娘想解釋,笑說:“表哥怎么會知道,劉娘子昨日才宮里出來,自然是親耳聽到的。不過也快了,既然九嬸這么上心,想必宮中也會給我旨意?!?/br> 方氏簡直覺得慶王妃腦子有毛病。 “她可真是……” 劉娘子見兩人毫不介意說這件事,補充說:“當時施夫人、醇親王府的老王妃,和我家祖母,還有西府的祖母也都在?!?/br> 趙幼澄對這件事是不在意的,她雖然不出門,但和康親王府的那位老祖宗關系很親厚。 陛下也在,眼下皇祖母做不了她的主。 哦,還有一個裴峴。 她突然生出心思,要給裴峴去信,問問他,認不認識肅王爺那位獨子,據說也在京中求學,快成年了才回了涼州。那么裴峴怎么看人家?是不是真如九嬸說的那樣青年才??? 方氏和劉娘子倒是聊得挺好,方氏性格活潑又對這件事上心,追著問:“太后娘娘準了嗎?” 劉玉娘看了眼趙幼澄:“太后娘娘,準了?!?/br> 方氏詫異,太后娘娘給婉淳說親,都不曾給露個風聲,反而和慶王妃多有溝通,這是什么道理? 趙幼澄想,皇祖母是真的存心思打發她出京,她若是出京,弟弟是不能走的。 不論陰謀陽謀,管用就行。 她刺傷她一次,皇祖母必定會還回來一次。她早有準備,能拿住她把柄也就親事這一件事了。 她現在根本不怕有人用親事要挾她。 方氏嘆氣:“京中人多嘴雜,確實讓人煩擾,城外倒是自在?!?/br> 趙幼澄不想多說這些,問:“趙琰呢?” “上山去了?!?/br> 劉娘子自覺臉皮也厚了,坐在桌案前,隨手翻起桌上的書,大多是游記,還有一些雜談,食貨志,鬼怪故事……” 方氏看的就是鬼怪故事。 趙幼澄見劉玉娘沒有要走的意思,她也不好逐客,若是在太微宮,送客也就送走了。但這是在城外,一個女眷她不好把人打發出去。 但因為是周聿昭的妻子,她更沒有什么話可和她說的。 第72章 偶得一鹿 ◎山中仙子甚美◎ 方氏也看出來婉淳仿佛不喜歡劉娘子, 婉淳對相熟的人向來好脾氣,少有長公主的威嚴,今日卻話很少。 按理說, 婉淳和周聿昭也沒有什么交集, 她初初回京的時候,倒是傳聞不斷,都說周聿昭是太后給她定下的人。兩人年歲相當, 相貌也相配。 但身邊人都知道她不想成婚,她入京后身體就不好, 和周聿昭更是見都沒見過。所以忠義候府后來和御史劉大人之間的官司,到他成婚, 都沒人提到婉淳。他的夫人名聲即便不怎么樣, 她應該也不會憎厭。 方氏好奇歸好奇卻不會多問。 趙幼澄是倒也不是討厭, 她只是心思不在這些上面。 她從搬到別院開始, 就很忙碌。劉娘子來她很只是驚訝,但也不至于憎厭她, 她從前討厭也不過是她要拖裴峴下水…… 但有些心思,是不能為外人道,有時候連自己都不允許多想。 她和裴峴的事情, 在她心里, 也僅僅在她心里,關于裴峴她誰都不會提起。她連自己都不曾察覺,心里對裴峴的占有如此霸道,霸道到不允許任何人靠近染指。 劉娘子對她的冷淡仿佛毫不在意,只管和方氏坐在那里細細觀察。 趙幼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山中清涼, 但是濕氣重。因為書怕潮濕, 書房里鋪了木板,又加了一層蒲席,她就光著腳踩在蒲席上,一身寬松白長袍,一根白玉簪子隨意自然,仿若山中仙子,飄逸自在。 劉娘子心里沒來由生出一種羨慕來。 她是如此的不同,連高傲都顯得格外特別。 三人安安靜靜的在書房里斷斷續續的聊天,聽到外面的吵鬧聲,趙誠和趙琰結伴回來,兩人都是一臉喜色,等沖進趙幼澄的書房,才看到房中還有人,趙誠這才收起笑給和劉娘子打了聲打招呼。 劉玉娘起身規規矩矩道:“見過殿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