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第23節
趙幼澄歸家之后,冬凌帶著管生意的人來見她。 冬青還在盯著兩個年幼的女婢熬藥。她坐在書房的西窗前,看著兩位管事,其中一位叫馮唐,一位叫馮正,這是母妃當年的老人。 馮唐行禮后到:“小殿下,糧倉已經準備妥當了,北上的糧米可以入庫了?!?/br> 趙幼澄看了眼賬本,思索了片刻:“準備吧,府兵安排妥當,不要招人眼,他們是行伍出身,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要被人盯上?!?/br> 馮唐:“殿下放心,運糧的都是雇的碼頭的腳夫,只有押送的是我們的人?!?/br> 趙幼澄點頭:“你做事情我很放心,有些錢該花就要花出去。再者,糧米生意不好做,所以要萬分小心,記住了,你們的生意走的隴西李家的路子,投的是戶部張大人的門路,出了事來尋我?!?/br> 馮唐垂首:“殿下放心?!?/br> 馮正管的是絲綢,趙幼澄連賬都沒打開,只是說:“生絲布匹的生意,就那么多,你用心些就好,有什么事情就找冬凌?!?/br> 馮正稱是,等兩人走后,冬葵進來說:“隴西來信了?!?/br> 趙幼澄急著打開,半晌后笑起來。 “舅舅快到了,算算時候,中秋節怕是要在路上過了,等他們來了這里補過?!?/br> 冬青端著藥進來,笑著說:“那殿下要養好身體?!?/br> 趙幼澄心想的卻是,等舅舅來了,她就不缺人了,眼下剛回京,她實在缺人,和裴大人說話句句小心,身心俱累。 宮里的女官還沒有來,冬青已經開始報備:“東院也收拾出來了,殿下加封后,禮部會有內官和女官充填進來,到時候東院安置?!?/br> 趙幼澄:“你看著安置吧。她們來了也越不過你去?!?/br> 加封長公主,她已經辭了修建公主府的意思,太微宮以后就是她的府邸了。 太微宮不大,但是連著永嘉寺就不小了。 這幾日上京城人頭攢動,很多都是為中秋節作準備,趙幼澄養了快兩個月,在京中沒有任何社交。 她不想加入上京城貴女們的行列中去,新加封的婉淳長公主,會讓她成為眾矢之的。且等中秋宴后,各府的女眷們一起出來,到時候都會亮眼,她混在其中也不會太突兀。 冬青對宮中的事知道的不多,上次入宮都是趙幼澄領著她,她謹言慎行,深怕給趙幼澄惹禍。趙幼澄見她很緊張,也不好安慰給她壓力。 喝了藥問冬葵:“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的事怎么樣了?” 冬葵打聽不到這些,只說:“附近不遠有一家在賣宅子?!?/br> 趙幼澄嘆氣:“還是要去問裴大人?!?/br> 又想,哦,還沒有恭賀他喜得良緣。 她故意起了心思,吩咐冬青:“去準備禮單,還沒有恭賀裴大人喜得良緣,按照禮單給裴家女眷都準備好?!?/br> 她隨手寫了幾句。 冬葵看了眼,都是上等的名貴品,金彩提花緞,越州綾,松江錦。 趙幼澄見她看了眼,笑說:“送裴大人多少禮,都不虧。不用心疼?!?/br> 冬青想說,你這樣不像是誠心送禮。 徐氏因為丈夫升遷回京,最近十分忙碌,又因為裴峴要定親,正逢長女回娘家來了,午膳就安排在老夫人院子里,她正商量:“蘊玉要定了親,這兩相愿意了,中秋要給劉家準備節禮。到時候讓蘊玉去上門拜訪劉大人,翁婿兩也該聊一聊?!?/br> 老夫人也說:“劉大人是做學問的人,國子監祭酒是從他父親手里接過來的,父子倆的名聲很好?!?/br> 正說著,夏守忠進來,說:“外東苑的禮到了,送到內院來了?!?/br> 徐氏詫異:“什么禮?怎么送到內院來了?” 等人將東西抬進來,她才明白。 都是江南上等的絲織,徐氏驚訝問:“這是送給蘊玉的?” “二爺讓交給夫人?!?/br> “什么人送的?” 夏守忠:“二爺剛回來,一會兒也過來了?!?/br> 裴峴進來的時候,徐氏正和老夫人商量著這些綾羅,花色十分多,將家里的女眷們全都照顧到了。 老夫人見了就問:“這些是誰送來的?” 裴峴想起趙幼澄也無奈,太精明的人,總讓人有所提防。 “殿下送來的?!?/br> 徐氏:“加封的那位長公主?” “是?!?/br> 老夫人笑說:“若要認真論起來,她是你的小輩。從朝堂論起,她是長公主。緣何送你這樣周到的禮?” 他習得了一手夢譚先生的好字,有了師生名聲。但世人并不知道。因為夢譚先生是以書畫出名,裴峴的一筆字更是極其出眾?!?/br> 裴峴知道趙幼澄是故意的,隨口說:“當日在通州別院,我讓人隨楊總領去接的人,安頓在太微宮。中秋節禮,母親不用擔心?!?/br> 徐氏贊道:“好周到的心思?!?/br> 裴峴看了眼東西,沒所謂,心想她又遇上麻煩了,獻殷勤這種事她做的倒是很順手。 徐氏說完就說:“這匹越州綾十分難得,過幾日給劉家送去,中秋節你到時候拜訪劉大人也好討杯酒喝?!?/br> 裴峴只知道劉之州,國子監祭酒,人有些固執,但為人正直。上次大嫂生日宴那位劉夫人也來了。 至于劉家女兒怎么樣,他確實不知道。 聽著老夫人安排,他略想了片刻,便說:“改日吧,過幾日我要出去一趟,等回來再去劉家拜訪?!?/br> 老夫人以為他是不滿意這門親事,嘆氣:“劉家女兒我見過了,學問也很好,你的學問好,我也不可能給你配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我也盼你能和和美美。至于從前的事情,那是意外,和你沒關系?!?/br> 她怕裴峴因為從前定親的王家,心里有想法。王家女兒去了這么多年,他始終不肯定親。 裴大姑娘坐在一邊陪著祖母,看著小叔抿嘴笑。 裴峴絲毫不以為意,也不見害羞,問裴芝媛:“東陽沒回來?” “夫婿還在讀書,不曾回來。等中秋后再回來?!?/br> 裴峴和小不了幾歲的大侄女閑聊著,老夫人安排:“若不然,你在出發前去劉家拜訪吧,這樣也不算失禮,劉家答應年前完婚,本就是我們失禮在前?!?/br> 裴峴這次是巡查之責,但陛下的意思讓他探探滯留的夏糧的發賣情況和之后的秋糧,這本是戶部的差事,可陛下不信戶部,撒出去的全是年輕的按察使。若不然內閣的大人們也不會勸諫陛下不可行鷹犬爪牙之事,有悖明君所為。 裴峴:“不用這么著急,等我回來后,再登門拜訪,認真詳談。母親不必這樣心急,若是等不得,只管讓大嫂請人府中一敘就是了?!?/br> 老夫人見他不像是不滿意,便放心了。 第24章 一心看顧 ◎奈何對方滑不溜手◎ 這次的差事說是巡查,也不過是借巡查之名,行刺探之事。 內閣中,呂安戎出身北直隸,代表的是天佑朝的老臣,尤其是在外鎮守的武將。西北的蒙古和關外的建奴連年叩關,朝廷拿不出錢糧。而以馬廷庸為首的江南派,都是經過科考的出仕,看不得赳赳武夫,最是清貴。江南文官在朝堂上占了幾乎七成,可想而知他們的話語權。 自古文武之爭從未斷過,天佑朝有先皇鎮著,到了建元朝,文官已經壓倒性壓制住武官了,呂大人一人在內閣獨木難支。 裴峴與他們又不同,他向來不論文武,得陛下青眼有加。 能站在文官團體中,是因為他是科考出身。能領兵是因為他武藝也是一等一,文成武也成,所以沒人敢輕視他,放眼上京城他這樣的奇葩僅此一個。 老夫人見他不反對,便替他備了禮,裴峴不好不去,他在外面說一不二,但在家中極少違背家人的意思。 下午家里就給劉家去了帖子,裴峴第二天拜訪,裴峴的老丈人劉大人對裴峴其實還是有些微詞的,比如他好好一個文官,為何領了武職。 但這門親事是劉夫人極力促成得,因為劉夫人很喜歡裴峴,劉家小娘子是沒見過裴峴的,更是對他沒什么概念。 第二日家里的老管家跟著裴峴,也是老夫人的意思,還是防著他失約。 他領著人穿過前街,路上遇到太微宮的冬葵匆匆而去,冬葵在外時常一身男裝,加上又是練武出身,倒也不突兀。 裴峴看了眼沒做聲,到劉家后,劉大人也不曾回來,劉夫人倒是招待了他,但他有事不好久留,一盞茶的功夫便出來了。 打發了老管家回去,領著裴慎進了永嘉寺旁邊的的太微宮。 趙幼澄埋首寫東西,見他來了也不驚訝,波瀾不興道:“還沒有恭喜師叔?!?/br> 裴峴進了書房坐在桌案旁邊的交椅上,開門見山問:“你引我去查馮志,說說吧,到底為什么?” 趙幼澄滿嘴鬼話:“師叔這話說得好沒道理,我不過是為師叔分憂而已。師叔不必這么小心?!?/br> “殿下只管胡說,我不著急?!?/br> 趙幼澄絲毫不上當,問:“越州綾不知老夫人可喜歡?” 她簡直是滑不溜手。 裴峴深深看她一眼,不知道是警告還是抱怨,但最后沒接這話,直接說:“過幾日我南下有公務,隴西的人來了,你不好出聲,陛下自會安排?!?/br> “謝師叔提醒?!?/br> 裴峴又說:“心思不要太多,陛下容不下心思太多的人?!?/br> 趙幼澄裝傻:“師叔說的我不明白?!?/br> 裴峴深深看她一眼:“不明白就不需要多問,師兄寫信托我看顧你,過幾日你兩位師兄也到了,到時候你們那師兄妹幾人有事多商議?!?/br> 趙幼澄滿口答應:“謹記師叔教導?!?/br> 裴峴也是一時興起過來看看,見她全是敷衍,滿心戲謔,還是一副小孩子的樣子。也就不再多說起身告辭,西窗有風吹進來,揭起上面的幾頁紙,露出下面的圖,他看了眼十分驚訝,過去撥開她的手,向下翻閱了幾頁,紙頁上寫著《山河風物志》,顯而易見,這是她新編撰的。 他知道她藏書豐富,但是不知道她志向如此之大。 趙幼澄見他看見了,也不藏著掖著,奚落他:“師叔想看,只管開口,不必這么咄咄?!?/br> 裴峴看她一眼沒說話,皺著眉一頁一頁看進去了。 “你怎么想起來編寫這個?” 她很無所謂說:“從南到北,一路上見的山河多了,也沒尋到合適的圖冊,想看看各地山水,卻尋不到。只能自己讓人搜羅各地的游記,反正我如今就是時間多?!?/br> 裴峴翻看了幾頁,遇到一張大圖,她未將紙裁開,開幅很大,畫圖的本事也厲害,薄薄一摞,將江南之地繪制并介紹的十分詳盡。 他知道她的丹青有些天賦,只是沒有認真了解過,此刻卻有幾分佩服,畫功確實了得。 他看完之后,說了句:“殿下用心做就是,會得償所愿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