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 第276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網黑回鄉下種田爆紅[美食]、我當捕快那些年、我只能給你一個名分[無限]、七零悶sao廠長被腰軟嬌花一吻動情、年代文中的妖嬈女主覺醒了[六零]、八零漂亮女主廚海島日常[美食]、兄妹[gb]、不瘋魔不成神 (簡)、帶著空間寵夫郎(種田)、QAQ有蛇
“見識過你們那些器械后,李太后必定會覺得我的手?法過于綿軟,命令我按照你們那邊的思路動手?。 “辛國以草原民族掌權,對攻占掠奪的渴望遠勝于農耕民族,若真是?如此,接下來四?方都?會不得安寧。 “若是?變成那樣?,也并非我所愿。 “反而是?你們,雖然有能力攻打,卻寧愿選擇和談,或許有談一談的余地。 “倒不如保住你們的命,維持目前這個僵局。 “我知道大勢不可擋,冷兵器遲早會過渡到火器,而一旦開始使用火器,大規模熱戰也必然不可避免。自?己弱,就會被人侵略,事?實如此,也無法停滯不前。當下這樣?做,不過是?螳臂當車,不知道能維持幾?年,但只守當下,能多得一天安寧也比立即陷入混亂好?!?/br> 謝知秋認真聽著?宋問之?的話,沒有打斷。 “兼國覆軍,賊虐萬民,竭天下百姓之?財用,不可勝數也,則此下不中人之?力矣?!?/br> 待他說完,謝知秋垂眸,忽而開口。 宋問之?聽到她說出這句話,十分驚訝地看過去:“你竟看過《墨經》?” 謝知秋頷首。 她原先?并沒有說太多話,直到此時?,才出言道:“聽起來,你的不滿主要是?對朝廷,而不是?對方國。既然師兄你當年離開,是?因?為?朝廷無藥可救,那如果效忠的對象……換作是?我們呢?” “……什么?” 謝知秋道:“不知宋師兄在辛國,有沒有聽說過方國義?軍的傳聞。 “我們義?軍起初是?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軍隊,這幾?年以云城為?據點,逐漸有了?一些掌控能力?!?/br> 在謝知秋看來,宋問之?雖與他們陣營不同,但在觀點上,并沒有本質分歧。 他們本該是?同路人。 謝知秋指了?指守在外面的小弟子,邀約說:“正如宋師兄所見,我等善用器械,深研技術。 “在義?軍之?地,墨家學說是?一門受到重視的公開學問,不少孩童都?主動學習,如今在北方之?地,弟子已有上百人。 “我們為?自?己效命,而不是?聽命于皇帝。 “宋師兄或許對舊地民智未開仍有顧慮,但將來,我們會極力推廣新?的教育方式、啟迪民智。 “師兄當年與同門共同經歷的愚昧之?事?,不敢說馬上消失,但只要普及新?的觀念,今后一定會減少,新?的江山……終會來臨?!?/br> 宋問之?默了?片刻。 要是?十二年前聽到這番話,他或許不會選擇遠赴辛國,而是?果斷應下謝知秋之?邀。 即使是?現在,這番話聽起來仍然很誘人。 但他思索片刻,搖了?搖頭,道:“口說無憑,我們才是?第一次見面,我不會輕易信你?!?/br> 他深深看了?謝知秋一眼?,說:“更何況,現在比起招攬我,你們還是?先?考慮自?己怎么活下來吧。要不是?湊巧有我這條密道,你們恐怕都?不能活著?走出上京,怎么還有閑心想別的?” 謝知秋卻只是?淡淡地瞥了?那密道一眼?:“我們用不上這個?!?/br> “什么?” “宋師兄當真以為?,我這個正經的出使官員只是?跟出來吃白飯的嗎?我們在節骨眼?上出使辛國,并且出言威脅承天皇太后,自?然想過承天皇太后會動殺心?!?/br> 宋問之?直到這時?才發現,這個謝姑娘從頭到尾都?沒有慌張過,如同夜晚無風的深潭,平靜淡然,又深不見底,令人看不出心思,冷靜得不似凡人。 仔細想想,在方國那種環境里,這個謝姑娘一度以女?子之?身官至國子監祭酒,現在甚至當上了?同平章事?,義?軍里的人也對她言聽計從,這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但凡哪里棋差過一招,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只見謝知秋瞇起眼?,緩緩道:“我們既然敢贏,手?上就還有可以全身而退的策略?!?/br> 宋問之?被她的氣勢逼得呆了?一息,然后才問:“你要怎么做?” 出乎意料的,謝知秋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說:“宋師兄似乎還沒有忘記墨學經典,既然如此,應當不難想到?!?/br> “……?” 不等宋問之?反應,謝知秋已垂下眼?睫,將沙盤上的武器收拾起來,道:“宋師兄若是?不安,可以先?帶其他人躲到暗道里,剩下的事?,我一個人足以?!?/br> 第二百一十五章 金殿內, 承天?皇太后得知謝知秋一個人從宋問之?的小樓出來了?,并且提出要見她時,頗有些意外。 不?過, 皇太后還是整頓衣冠, 出來聽第三局比試的結果。 沒?有朝臣的大殿無比空曠,宮娥內侍多靜默不?語, 天?色已晚, 點了?燈仍舊光線不?足, 但?這?樣靜謐的昏暗,反而給大殿更添一重莊嚴。 皇太后問:“怎么只有你一個人來見我?” 謝知秋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將蕭尋初他們?在沙盤上新?演示出的技術一樣一樣展示出來, 并且按照制作者不?同, 分別放在兩手邊。 謝知秋道:“左邊,是我們?這?邊先生的作品;右邊,是貴國先生所作?!?/br> 皇太后像貓似的瞇闔起雙眸, 遙遙打量兩邊之?物。 李太后對武器雖有一定了?解,但?她日理萬機,要管的事情甚多, 若是兩邊差距不?大,她還沒?有火眼金睛到一眼就能看出的地步。 她懶洋洋地靠向一邊,問:“那么, 謝大人以為如何?” 謝知秋回答:“依謝某看,自是我方?更勝一籌?!?/br> 李太后漫不?經心地“嗯”了?一聲。 殿內似有寒風簌簌掠過, 帶得人身后微冷。 李太后如此不?以為意, 仿佛勝負早已無關緊要。 謝知秋定了?定神, 道:“其實我今晚來見皇太后,是代表我方?, 還有一件禮物想要贈給李太后?!?/br> 李太后抬了?一下?眼皮。 是時,謝知秋已經從袖中取出一個卷軸,恭敬地遞上。 謝知秋說:“這?是我方?在北地所使用教材中的一卷,截取自《墨經》中的《公輸》一章,皇太后若是感興趣,不?妨一觀?!?/br> 李太后狐疑地盯著她,沒?有說話,也沒?有立刻去?看卷軸。 不?過,謝知秋似乎也不?在意她的反應,只是自顧自往下?說:“春秋時期,楚國欲攻宋國,聘請魯國著名的工匠公輸班制作了?攻城的器械,墨子聽說以后,自齊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來到楚國,勸說楚國國君停戰。 “但?楚國自認國力強悍,又已經造好?了?云梯之?械,不?愿意放棄攻打宋國的計劃。 “于?是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與公輸班較量數回。無論公輸班拿出怎樣精巧的攻城器,墨子都能以守城之?器拒絕,最后公輸班進攻之?器用盡,墨子的守城器仍綽綽有余。 “墨子以此證明?,無論楚國怎樣進攻宋國,只要他出面阻止,楚國都沒?有辦法取勝?!?/br> 《墨經》在方?國境內已經失傳,更不?在儒家經典的四書五經之?內,李太后是辛國皇室,而宋問之?看上去?也沒?有將《墨經》的內容告知辛國官員——亦或是即使他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真正在乎——總之?,李太后看上去?并不?知道這?個典故。 她聽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只是揚了?下?眉,道:“所以你是認為,憑著與春秋時一樣的方?法,就能夠說服我,這?才出使前來?” 謝知秋搖頭。 她說:“我想對皇太后講的,是這?個故事的后半段?!?/br> “——?” “公輸班輸了?以后,又不?太服氣地道:‘我知道怎么樣可以擊敗你,但?我不?說出來?!?/br> “墨子聽了?,回答道:‘我知道你要用什?么辦法來擊敗我,但?我也不?說出來?!?/br> “楚王聽了?很?奇怪,便問其故?!?/br> “墨子說:‘公輸班的意思,不?過就是要殺了?我。他認為,只要殺了?我,宋國就沒?有辦法守住,只能任由楚國踐踏。但?是實際上,我的三百余個弟子,已經拿著我的守城器,守在宋國的城墻外,等著楚國入侵了?。大王就算殺了?我,也殺不?盡防御的弟子?!?/br> “——!” 李太后起先不?以為意,直到聽到這?里,才臉色大變,一拍椅子,幾乎要從座位上站起來! 謝知秋卻淡然依舊,只說:“歷史是不?是很?有意思?前人說要以史為鑒,誠不?欺我?!?/br> 謝知秋頓了?頓,又往下?說:“皇太后是不?是一開始就有點奇怪,為何我們?只有這?么幾個人進上京來? “實則在看到皇太后送給義軍的‘禮物’時,我們?便覺得此行不?會這?么容易,于?是讓一部分人當即折返回去?,另一部分人陸續留在了?沿途的驛站中。 “這?幾日,驛站內的人一直在往回遞平安信。不?過,若是我們?超過十日還沒?有平安出城與他們?會合,亦或者是驛站的哪一環斷開了?,平安信就會立即停止。 “一旦平安信停止,守在北地邊境的義軍大軍馬上就會直上北地,直取上京。 “義軍會使用的武器,皇太后已經親眼見識過,想來不?難猜測結果。 “我等出使上京,原是希望能以損失較少的方?式結束戰爭,但?若是辛國沒?有此意,剩下?的唯有一條路可走。 “要和還是要戰,還請皇太后仔細掂量?!?/br> 李太后幾乎要拍案而起:“你在威脅我?!” 謝知秋道:“不?過是陳述事實?!?/br> 在此之?前,李太后的確是認為,只要殺了?謝知秋和前來辛國的工匠,便可解除這?么一個大威脅,但?她萬萬沒?有想到,謝知秋的深謀遠慮遠超她的想象。 她在算計對方?,對方?也步步為營,在算計自己。 李太后起先怒火攻心,覺得落入了?對方?的天?羅地網,但?是盤算了?半天?,還真沒?有想到破解之?法,反而冷靜下?來,重新?用一種審視的眼光來看謝知秋。 她說:“我原本聽說,方?國的女子柔弱無能,連騎馬射箭這?種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一味柔順,指望依附于?男子,今日見你,倒以為不?然?!?/br> “多謝皇太后抬愛?!?/br> 謝知秋抬眸。 “皇太后此言,是愿意換個方?式談了?嗎?” “……我還有的選嗎?!?/br> 李太后語氣頗有些無奈。 但?她又奇怪地道:“不?過,軍火這?等重要的技術,你們?真的放任其外傳,讓它掌握在其他人手中?” 謝知秋回答:“這?也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我與他人有過約定,要令這?門學說發揚光大。 “除此之?外,我也認為普及此術,優勢更大于?弊端。 “李太后既然先前特意送了?‘突火.槍’到義軍那里,想來已經知道我們?的來歷。 “在北地,這?些知識人人得以學習,無論男女老幼,即便是五歲孩童,也能做出幾個技巧機關,至于?足以延續軍火研制的墨家弟子,更不?下?百人。 “以謝某淺見,原石多,方?能得翡翠,唯有給予此學說足夠高的地位,形成大勢,方?能激勵世人普遍學習,方?能始終快速發展,且不?至于?因為一人、一門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