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34節
確實想起來,就叫人無奈又可惜。 嬴政不由得搖了搖頭,又是嘆息一聲,只能再繼續往下聽—— 【三天以后,黃道婆來尋老木匠,見一部木制手搖軋棉車已經做好。 兩人手搖,一人下棉籽,竟是功效既高,剝得又干凈,又省力! 之后黃道婆又動腦筋,把原來一尺來長的彈棉花的竹弓,改成四尺多長的木制繩弦大弓。 她又大膽設想,把原來一只錠子的手搖紡紗車,改制成為三只錠子的腳踏紡紗車。 經過多次試驗,又從三綻加到五錠。 最終工具改進后,黃道婆又在織布技術上加以改進,結果織出了“錯紗”,“配色”,“提花”等五光十色的棉布和“烏泥涇被”,這很快就傳遍了松江一帶?!?/br> 【于是人們便到處唱起了:“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薄?/br> 【這兩人手搖的木制軋棉車,在后來又改進為了一人手搖車,更是省時省力,效率加倍?!?/br> 【但總之,也是在黃道婆改進的織布技術上,再加以改進提升,始終是得益于黃道婆的試驗與更改?!?/br> 【所以黃道婆去世之后,當地百姓感恩泣淚,于是為其建祠祭祀。 而有識之士還為她樹碑立傳,尊奉她為“織女星”,或是“先棉神”?!?/br> “真好啊,也是位很值得欽佩的女子?!?/br> 從原先那樣的出身和艱難處境,再到后來的被人建祠祭祀,樹碑立傳等等,真可謂是一代傳奇了吧。 這是位奇女子啊。 原來出身如何也并不能決定一切,原來在那樣多有束縛的時代下,也真的有女子能夠發光發彩。 但也有人不禁嗤之以鼻,尤其是聚在一起說道的一部分男人—— “這就流傳后世了?” “雖然這位黃道婆的身世很可憐,小時候也過得艱苦,可是她那研究改進的織布技術,也并非她一人之功勞???” “是呢,這不是說與那什么黎家姐妹共同研究改進紡織技術嗎?還有請來相幫的那個木匠……要我說,這改進棉紡織布技術,可的的確確不止是這位黃道婆一個人的功勞,那黎家姐妹不算?老木匠也不算?” “我看是天幕偏頗女子,才會這樣突出這位黃道婆?!?/br> “兄臺說得對,我看也是——” 【可能有人會質疑黃道婆得此稱頌的原因?!?/br> 正在討論的眾男人:“……” 他們心下一跳,不禁抬頭看了好幾眼天幕——怎的天幕是不是還有其他神通? 這就算是巧合,也著實讓他們心驚了??! 而且單聽這一句話的意思,就讓他們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在這里再仔細說一下。 黃道婆流落崖州,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并從當地黎族人民那里學到了一整套棉紡織加工技術。 在她回到家鄉后,看到了家鄉的棉紡織技術十分落后,就根據當地棉紡織生產的需要,總結出了一套融合黎族棉紡織技術,以及與當地紡織工藝為一體的完整新技術。 并且黃道婆還將這一套技術廣傳于人,最終使百姓大眾普遍受惠?!?/br> 【這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黃道婆之功勞都是十分大的,不容置疑?!?/br> 才置疑沒多久的男人們:“……” 這可真是現世報吧?怎么突然感覺臉如此疼…… 才聽到這里,眾人面面相覷,竟都是從對方臉上看到了尷尬難言的神色。 而天幕還在不留余地的繼續往下說道—— 【再者說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傳授紡織技藝,二是革新棉紡織工具,三是推廣棉花種植?!?/br> 【如新的去籽工藝—— 既然是棉花,要紡織的話,就要去除其中的棉籽,而在黃道婆之前,脫棉籽是棉紡織進程中的一道難關。 但是在黃道婆推廣了軋棉的攪車之后,工效就大為提高,而且這種軋棉方法和技術要比外國先進好幾百年?!?/br> 【再有傳授紡織技術—— 黃道婆返回故鄉的時候,雖然那一帶的植棉業和紡織業已經普及,但是紡織技術仍然很落后。 為此,黃道婆就致力于改革家鄉落后的棉紡織生產工具,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身邊的人。 而且黃道婆根據自己幾十年豐富的紡織經驗,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對當地落后的棉紡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創造了一整套的“搟、彈、紡、織”工具?!?/br> 【除此之外,之前也說了——黃道婆還把從黎族人民那里學來的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較先進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 于是在黃道婆去世之后,松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甚至歷經幾百年之久而不衰?!?/br> 改進和推廣的軋棉方法以及技術,要比外國先進好幾百年? 對當地落后的棉紡工具做了大量改革,創造了一整套工具? 松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歷經幾百年之久而不衰?? 啪啪啪,真是狠狠幾大巴掌,又打在了臉上一樣,毫無面子可言,丟人又丟份兒。 而且還尷尬難堪得不行,甚至想倒退回去,將之前他們“侃侃而談”的言論和說辭統統收回去! 怎么天幕不能一口氣說完???! 而且還有—— 【另外就是促進長三角地區的崛起—— 黃道婆于元貞年間從海南歸來之后,在家鄉推廣先進的植棉,紡紗,織布技術,并改革紡織工具,不僅改善了烏泥涇和鄰近地區人民的生活,而且對明清兩代江南農村,以及城鎮的經濟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而且由于黃道婆引進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之后松江府以及整個長三角地區,便一躍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棉花種植基地,棉布紡織中心,由此還孕育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數量不等的棉紡織品生產,貿易中心。 之后這些“中心”便共同構成了長三角城鎮群的初步輪廓?!?/br> 【有評價道——“黃道婆傳播和發展了上海地區的植棉和棉紡織業,改變了元、明兩代蘇南部分地區的生產結構,發展了產業經濟,推動了江南和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發展?!薄?/br> 【就連一位外國人李約瑟,也在其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這樣說道——“她(黃道婆)為十三世紀杰出的棉紡織技術革新家,應要對她在棉紡織史上的革命作出高度評價?!薄?/br> 外國人? 竟是連國外的人也知曉黃道婆事跡? 這一對比,竟顯得剛才他們那番說辭更是無知甚至淺薄了…… 哎,沒臉啊,真是沒臉啊。 再待不下去,有人急忙掩著面告辭了,只心道,今日他說這話,可千萬不要傳出去才行……可這么想著,也約莫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可知剛才聽著的人,并不都是附和他們的…… 這么一想,就更是難言和難堪了。 而且更難以言說的是……之前說那些話的某些心思,難道當真被天幕神通知曉了去?!否則怎會如此巧合! 即使如此,那之后說話可真是要千萬思慮了才是…… 無獨有偶——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一起,盡管情境不同,但基本都大同小異。 眼看著天幕對于女子的維護和幫襯越來越多,總有坐不住的,心里不得勁的,所以這揪著縫兒,怎么都要掰扯回來點。 但可惜的是,不僅沒能逞一時口舌之快,竟還更加丟人現眼了。 而且天幕竟還在繼續往下說—— 【建祠祭祀,樹碑立傳……但后世對于黃道婆的紀念可不止是如此?!?/br> 不止是如此? 這樣都很不得了了,那還能如何?! 無數女子不禁更莫名激動起來。 這位平民女子,還能達到什么程度? 第76章秦良玉 為女界吐氣,為女界吐氣!…… 漢朝未央宮。 劉徹也是摸了摸下巴,心想一個平民女子,其后世對她的紀念究竟還有什么? 之前提到過的東漢那位張衡,可也還是做官的。 而這位黃道婆,可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百姓,竟是也流芳于世了。 如此平民視角的經歷和傳世之名,恐怕更是能激勵眾多百姓了。 尤其是那些女子們,再怎么說,所帶來的影響和振奮作用等,必然是不小的。 秦朝咸陽附近—— “快到了?!?/br> 呂雉掀起馬車窗簾,已不知是第多少次朝外看去。 而現如今,他們總算是快到咸陽了。 也終于……即將要踏上更未知的道路。 可盡管如此,這條未知的路,她也必須要走。 尤其是在聽了這些女子的事跡后,包括她自己,能以女子身份而干政的班昭,以及現在這位黃道婆……都叫呂雉心中的野望更加瘋漲,更何況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若是她不能及時把握住,如何對得起自己? 甚至那位黃道婆還能以平民女子身份流芳于世。 那樣可憐悲慘的身世,那樣的遭遇和境遇……尚且都能做到如此地步,能有如此的傳世之名,那她又有何做不到的? 而再聽天幕講后世對于這位平民女子的紀念—— 【從史料上查到,松江一帶,也就是現今的上海地區,其中與黃道婆有關的祠、廟、堂、樓等足有十多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