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89節
朱祁鎮難看著臉色,一腳踢開了王振:“朕受你慫恿蠱惑,你還有臉說?!” “陛下??!” 朱祁鎮不欲讓王振繼續說下去,手指著對方,像是找到了萬般理由一樣:“朕在瓦剌所受脅迫,所有的不得已……” “朕在瓦剌所受之苦,盡是因為你這jian臣!” “如今,朕就要——” 【其實說起來,朱祁鎮被俘這件事對他自己的影響,其實要比對明朝的影響小得多?!?/br> 【堂堂一國之君被俘,這件事傳到了北京之后,幾乎立即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且那時候人們忠君的思想根深蒂固,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把自家糟心的皇帝贖給回來?!?/br> 【但是朝廷這邊著急上火,朱祁鎮那邊在敵營的日子卻過得非常悠閑——】 【瓦剌深知明朝國力強大,也怕殺了朱祁鎮會讓明朝那邊一怒之下攻打過來,于是就天天好酒好菜的招待朱祁鎮,甚至也先還想把他的meimei嫁給朱祁鎮,還有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更是對朱祁鎮十分推崇?!?/br> 【以至于后來朱祁鎮被放回明朝之前,伯顏帖木兒甚至還哭著給他送行,對朱祁鎮極為的不舍?!?/br> 朱祁鎮:“……” 看著朱祁鎮一瞬間漲得通紅難堪的臉色,王振竟然指著朱祁鎮癲狂大笑起來—— 他算是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了,又何必再擺出什么“忠君之道”! 竟是想將罪過全部推脫到他身上?! 能推脫得了嗎?沒聽天幕都說你才是罪魁禍首??! “可笑……當真是可笑極了!哈哈……” “咱家已是無話可說,陛下可還有話可說?” 王振擺出一副“洗耳恭聽”之姿態,更是讓朱祁鎮臉色難堪至極也難看至極! 朝堂之上,眾大臣冷眼看著這一幕“鬧劇”,簡直覺得“笑料百出”,也當真是可笑至極。 朱祁鎮又跌坐回了龍椅上。 這次卻將目光放在朱祁鈺身上,心想若是他不堪為國君,那誰可堪為?朱祁鈺嗎? 朱祁鎮驟然攥緊雙拳,而后繼續聽天幕說下去—— 【再來詳細說說土木堡之變后,明朝這邊的一切應對及動蕩變化?!?/br> 【以于謙等人為首,除了誅除宦黨,平息民憤,將招致土木堡之變的王振等抄家滅族,由此打擊了宦黨的氣焰,初步穩定了內部之外,于謙還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擁立朱祁鈺即位,這樣便使得也先的陰謀不能得逞?!?/br> 【再次,舉薦人才,調兵遣將,妥善安排?!?/br> 【另以名將指揮京城的火器部隊,騎兵部隊,以及鎮守大同,宣府,居庸關,紫荊關等重要關口,并嚴懲了一批貪生怕死,玩忽職守的將校?!?/br> 【此外,于謙還改革了軍制,把傳統的“三大營”改為10個團營,使其更加適應防御作戰的需要?!?/br> 【于是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能夠嚴陣以待?!?/br> 【這些是用于穩定內部的方針政策等?!?/br> 秦王宮。 嬴政點點頭,如此倒是有條不紊,應急準備迅速妥當。 蒙恬和王翦等將領也是認同點頭,這于謙倒真是不錯。 【關于作戰部署上——按照明朝的體制,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br> 【但朱祁鈺專門下令,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于謙有先斬后奏之權,于是,于謙便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br> 【之后為了能夠方便去統一部署,以共同抗擊瓦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積極備戰?!?/br> 【與此同時,于謙還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將領,然后還從各地調來兵力,日夜趕造武器,裝備軍隊?!?/br> 【接著在北京周圍布置兵力,嚴把九門,注意日夜cao練軍隊,迅速地提高戰斗力?!?/br> 【隨后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也陸續趕到?!?/br> 【再之后,于謙嚴整軍紀,并選撥新進將領cao練軍兵,分守九城,并命令邊防部隊加緊修固沿邊大小關隘……這樣一來,就逐步形成了一個依城為營,以戰為守,分調援軍,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可隨時準備與瓦剌軍決戰于北京城下!】 “好!當真是不錯!” 劉徹不禁贊嘆了一聲。 社稷為重,君為輕。 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作戰部署,以及穩定內部等,這一步步的應對之策,可以說是兼顧有之了。 除了于謙之外,還有那朱祁鈺也真是不錯,命令果斷,也是能與瓦剌決戰的一大保障。 明朝朱棣時期—— 一直聽到這里,朱棣真是不由得連連點頭,還好比北宋幸運的是,他大明還能有人可應對此等危機。 比起重用于謙的朱祁鈺,那寵信宦官的朱祁鎮,在朱棣這里,簡直更面目可憎起來! 如此對比,差距真是甚為明顯??! 這朱祁鎮……不堪為帝。 【除了穩定內部,以及一系列的作戰部署外,于謙還認為,土木堡之戰的失利,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后勤保障沒搞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br> 【——如20萬明軍長期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等。 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饑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br> 【因此,在于謙上任后,首先實行正確的后勤方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積極做好后勤準備?!?/br> 【在人力準備方面,著重整頓,充實京軍?!?/br> 【京軍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覆沒后,京城中就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隊,于是為了迎接戰斗,于謙開始重組京軍?!?/br> 【他急調兩京,河南的備cao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數萬人迅速增加到22萬多人,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于瓦剌軍隊的優勢?!?/br> 【除此之外,還派遣監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br>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聽得不由點頭:“這人力方面的調遣與準備,確實很充分?!?/br> 尉遲恭以及程咬金等武將也是連連點頭。 那瓦剌軍繼續南進,如此緊急情況之下,還能做到如此,這于謙之能確實不容小覷,可見這大明也確實氣數未盡。 【在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面,于謙也想盡了辦法?!?/br> 【當時,京城軍中僅有十分之一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不足,為此,于謙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緊趕制,一方面將南京庫存兵器的三分之二,共126萬件調入北京,以補充守城部隊?!?/br> 【同時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各類裝備武器等,并更換了明軍的戰服以及軍旗等?!?/br> 【在糧食儲備和運輸方面,當時,供應北京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可是由于短期內無法將其運到北京,有人擔心被瓦剌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毀?!?/br> 【但于謙不同意,他認為,這些糧食是寶貴的財富,是京城保衛戰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不戰自潰,因此,于謙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br> 【——除官府征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br> 【并且于謙還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br> 【于是重賞之下有勇夫,在于謙的督促下,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br> 【不幾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并儲備起來,從而使軍心大振,也穩定了民心!而在此基礎上,于謙還下令——官兵皆預支半年祿餉,眾從皆歡呼雀躍,也更是極大的凝聚了民心!】 聽到這里,歷朝歷代諸人不禁心生贊嘆。 這種種舉措,真能說一句有先見之明,也有用兵作戰,定國安邦之才能! 【當然,人力方面不止有充實京城軍隊,于謙還著重發動群眾——】 【他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以備戰備荒?!?/br> 【如將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然后來進行訓練?!?/br> 【還籌集了各種工具材料等,組織力量加固周邊城墻,增修了京城九門,加強了城防,同時還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墻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面城墻上綁上沙欄木,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br>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于謙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以及山西河北等地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以切斷其后退之路?!?/br> 【而這果真在之后起到了作用——在瓦剌軍改為進攻彰義門之時,由于監軍太監率領騎兵沖擊敵陣去搶攻,使得明軍陣勢陷入混亂,瓦剌軍乘勢反擊,追到德勝門外,于此萬分危急關頭,當地居民紛紛登上房頂,以磚石迎戰瓦剌軍?!?/br> 【而后于謙派出的援軍也及時趕到,借此打退了瓦剌軍的反撲?!?/br> 朱元璋不禁心下震動,軍民一心啊。 不過……又是監軍太監! 朱元璋皺了皺眉,這宦官太監,當真是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總之,也先在進攻北京的過程中,到處遭到軍民的抵抗和不斷襲擊,各地的百姓民眾自動組織起來,抗擊瓦剌軍的掠奪,而北方邊陲重鎮的守兵們,也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誓死保衛國土?!?/br> 【于是也先進攻北京各門屢次遭到失敗,中路軍在居庸關的進攻也受挫等,之后又獲悉明朝各路援軍即將到達,唯恐后路被切斷,便于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馬,挾持明英宗朱祁鎮由良鄉向紫荊關撤退?!?/br> 【但瓦剌軍隊在撤退的路上,還要一路燒殺搶掠,掠奪了許多物資和人口?!?/br> 【就想問問,被“挾持”的明英宗朱祁鎮,難道都看不到這些嗎?】 【結果跟人家回去之后,被好吃好喝招待著,于一年左右回來后,再之后的之后,不僅平反王振,為其建廟祭葬招魂,甚至也給瓦剌的也先在京城建廟!因為朱祁鎮認為是也先放他回來的!】 什、么?! 給也先在京城建廟??! 京城??! 豈止是歷朝歷代諸人都“驚呆”了,明朝朱祁鎮時期的眾臣更是難以言說,甚至目眥欲裂! 那是誰?那是瓦剌敵軍的首領! 結果不止是平反王振,為其建廟祭葬招魂,甚至還為瓦剌也先在京城建廟?! 朱祁鎮!怎能如此?! 面對群臣激憤,朱祁鎮也是瞠目結舌,面露惶然。 他搖著頭,張嘴想要爭辯一二句—— “朕……朕沒做……” 是啊,沒做……是還沒做??! 【哪里是也先放朱祁鎮回來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