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501節
書迷正在閱讀:甘愿臣服、小醋精、心肝寵、悄悄、舊時春( 1v1 師生 破鏡重圓)、楊花落盡、即興偏愛、病美人和冥主先婚后愛了、職業反派[快穿]、姑娘今生不行善
益發僵化的成人,培育出益發僵化的年輕人,或者激發了走向叛逆的年輕人。 可最終的結果并非對錯可論,因為所有人在這種撕裂的對抗中,忘記了自己到達這個世界的使命。 規則本是為助力世人,可規則嚴重偏離了初心,最終發展到所有人都為規則而活。 沈約清楚展現思想,“蕭布衣、孫思邈顯然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他們所在的世界,規則變得簡單明了,他們創造了一條覺醒之路,是以他們世界的人,覺醒的人開始變多?!?/br> 第2241節 驕傲的人 紅塵中意塵厚重。 意塵或有形、或無形,你可以將其實聚理解成世上的規則。 世上的規則越來越多,這些規則讓世人變好了嗎? 并沒有! 最初的世人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在各種各樣規則的束縛下,變成彼此戒心深重,甚至以精熟規則玩弄規則中的人比比皆是。 規則看起來是為了止惡,結果卻是惡人掌控了規則,鉆研著規則的漏洞,一次次改變著規則,而好人因此更增負累。 鎖防君子不防小人,可這種防備,不滿是矛盾?君子何須去防?小人又怎么來防? 蕭布衣、孫思邈他們顯然對此有著深刻的認知,才在他們的世界創建簡易的規則——讓世人先達到一定的道德水準,然后再為理想而努力。 這就是蕭楠雖然遭遇到致命的危機,仍舊能聽沈約、琴絲解釋的緣故。 悲拔苦,慈同聚。 蕭楠看得出沈約、琴絲并沒有敵意,立即決定聚集聯手,若是碰到沒有理智、沒有認知的人,那一定是先打一場,打個你死我活,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才知道悔改。 因此蕭楠的世界覺悟的人多。 其實孔子對這些亦有深刻的觀察,因為他早就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什么意思? 孔子是說一個人在家孝順,在外友愛,謹慎守信用,仁義愛人后還能行有余力,那就可以開始學習學問了。 孔子的意思自然是——一個人必須要先學會做人,再去做學問,才能給社會帶來正面效果,不然的話,一個人學問越大,為禍反倒越大。 在后人看來,孔子說的情況已近烏托邦了,更多人認為,哪有時間做到孔子說的那些事情呢,只是學習和生存就已經用盡了全力了。 是以世人所為和孔子建議的相反,將學習學問這件事放在首位,甚至為了學習耗盡了一生。 可世人為何益發的狂躁寂寞? 只因為社會不再給好人留有活路,在意塵的遮掩下,為惡的成本收益遠比為善要劃算太多,世人學習不再是為了解惑,而是不知不覺的增惑增癡迷。 世人在這種計算中,日趨墮落。 沈約的思想再現人前,隨即又道,“蕭楠的世界規則少,暗界的世界卻在遵守規則,因此都產生更多覺悟的人?!?/br> 優秀的社會是規則少且人人遵守規則。 當一個人為生存耗盡全力的時候,再對他談什么理想就是在耍流氓。 社會應該給世人確定的規則、正確的規則,鼓勵正行,才會減輕世人身上的枷鎖,然后才能讓世人有機會想到理想。 如果想都沒法去想,談何實現理想? 葉宣兒見到沈約所想,贊嘆道,“不錯,當初李巨人就是用這套理論打動了暗界所有人,眾人才推舉他為領袖?!彪S即笑道,“當然了,我的意思是說——很多想法是優秀的??上в袃炐阆敕ǖ娜藚s不能言行合一的堅持下去?!?/br> 沈約笑道,“如果一人能言行合一的堅持下去,那他就可以達到證悟的狀態?!?/br> 眾人感覺沈約言語聽起來簡單,實則有著極為深奧的道理。 暖玉突然道,“我明白了?!币姳娙送麃?,暖玉緩緩道:“總是聽那些高僧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怎么修,如何來修,始終沒人講的明白??缮蚣s你卻說到了最關鍵的地方——言行合一,這是修行的本質?!?/br> 沈約點點頭,“說起來簡單,但要做到,不但需要一人的意志堅定,環境也很重要。暗界和蕭楠的世界,都有較好的環境?!闭f話間看向紅蘋果,沈約再道,“可明界想要證悟的人無疑寥寥無幾?!?/br> 眾人看向紅蘋果內有如光斑的天子基,再看向其余地方的黯淡無光,均有所悟。夜星沉不由道,“沈約,看起來你雖來自一個擁有高科技的地方,那里的世人卻比1126年的世人更加癡迷?!?/br> 沈約并不否認。 暖玉顯然更關心九州的事情,“為何相對明界而言,九州覺悟之人,更是少得可憐?” 九州更像是虛無的夜空,連星光都是黯淡。 沈約看著九州模擬層上最亮的那點,“九州最亮的一點,想必是出自李巨人的覺悟?!?/br> 眾人都是這般想。 “但除了李巨人外,暗界想要覺悟的人更是稀少?!?/br> 沈約皺眉道,“聽暖玉的描述,九州是以李巨人作為首腦,cao控著人工智能,約束著九州的人類……” “李巨人同時榨取著九州的人類?!迸裱a充了一句。 沈約沉默片刻,“李巨人或許不是在榨取?!?/br> 暖玉揚下纖眉,“為什么這么說?”旁人這么說,她多半嗤之以鼻,但她知道沈約肯定看到她看不到的層面。 沈約沉吟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這句話說的是六道眾生的因果關系。我們對九州的分析建立在九州之王就是李巨人的基礎,我們知道李巨人的人生經歷,對他算是了解,對他做出的選擇雖然不贊同,可并不意外?!?/br> 看著暖玉,沈約緩緩道,“他被亞特蘭蒂斯人利用而不自知,無法承受自己的失敗,才選擇對世界重置。我們都知道,越驕傲的人,越難以承受自己的失敗?!?/br> 夜星沉緩緩點頭,對此很是認可,因為本質上,他也是一個極為驕傲的人。因為驕傲,他才沒有看到太多事情,造就了遺憾。而改變驕傲的習慣,無疑是極為艱難的事情。 改變自己,絕非容易的事情。 有些人一輩子就是一個模版,將結果推之以命,那是軟弱的象征。 “但本質上,李巨人不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鄙蚣s清醒道。 暖玉、葉宣兒互望一眼,并沒有反對,她們都能面對真相。 “既然這樣,李巨人為何要壓榨他重置世界的人類?”沈約提問道。 眾人默然。 他們多是明白沈約的意思,這世上壓榨存在的根本是因為少數人為了無盡的占據資源、無盡的享受,這才對多數人進行勞動力剝削。 第2242節 天降大任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道反之,損不足而奉有余。 人類總說要合天道,可不改變自身的資源分配方式,只會離天道越來越遠。 是以天道常存,人道常崩。 這世上浪費的糧食,早就足夠養活那些處于饑餓邊緣的人類,可挨餓的仍舊挨餓,浪費的繼續浪費。 這世上既然如宣揚的那般文明,早應該和平向前,但始終有人想著靠戰爭攫取利益,維系自身的優越。 何也? 因為權術早就明白,不讓世人處于掙扎困難中,那些世人就很難按照權術的命令去做事。他們謳歌著苦難,希望世人將苦難習以為常,這樣他們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驅使那些教徒受苦受難而無怨言。 都說生命無價,可事實上,生命不但有價格,而且近乎明碼標價。 為什么有人口紅利的說法,因為生命同樣是資源。為什么鼓勵生孩子,因為專家有意無意的告訴世人一點真相——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 在權術眼中,人口就是資源。 只要是資源,就會被掠奪、控制和壓榨! 權術壓榨世人是為了他們無法遏制的貪婪,李巨人卻不貪婪,他甚至和貪婪不沾邊的,既然如此,他為何要壓榨自己創建的人類? 李巨人幾乎可以說是上帝了。 他創造了如諾亞方舟的太空船,重置了世界,用攜帶的生靈基因再造萬物,將一切置于他的管理之下。 李巨人不癡迷享受,他的目標只是要革新世人,創造新新人類。 他干了上帝干的工作,甚至是比上帝干的還出色。畢竟上帝創造了世界后,就如孩童買個玩具后,丟棄不理了,李巨人卻還想著讓這個世界更上層樓。 李巨人知道人類的弱點,他做的改造和暗界世界做的仿佛——制造統一的規則,然后讓世人遵守規則前行。 為防止有人類利用規則獲利,李巨人甚至將維系規則的事情,交給了人工智能處理。 可李巨人仍舊無法拯救九州,這或許就是上帝無法拯救世界的緣故。 因為在上帝的傳說中,人類終究是以上帝為模版創造出來的。 上帝如果無法改正自己的問題,如何能指望他創造的人類改變自身的缺陷? 李巨人的缺點是——他無法再從旁人那里獲取更好的建議。 望見沈約所想,暖玉緩聲道,“沈約,你認為……李巨人的方向沒錯,但他的方式錯了?” 夜星沉為之訝然,他知道暖玉和水輕夢可算是一人,若論武功證道,暖玉應是不及水輕夢,但若說對局面的了解,暖玉著實更勝一籌。 沈約沉吟片刻,“都說溫飽思yin欲,就是說一個人在滿足生存本能后,多會沉迷于生理本能?!?/br> 他說的似不相關,暖玉卻立即聽出沈約要表達什么,“你想說,李巨人不希望世人沉迷生理本能,這才選擇……讓他的世界的人陷入苦難中?” 這實在是個驚人的結論。 世人常見損人利已之事,可李巨人這般損人卻又不算利己的目的著實讓人錯愕。 石田秀子許久沒有說話,突然冒出了一句,“李巨人固然不是享樂主義者,可他并非自虐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說法,李巨人應該知道是有問題的?!?/br> 她驀地這么一句,沈約立解。 石田秀子認為孟子的某些結論是有問題的。孟子曾用一連串的舉例說明一個人要成大事,那得先受苦。你看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這些人都是先干苦力活,遭受了極多的苦難,這才能聞名天下。 于是乎,孟老夫子得出了結論,成大事者必須先受苦,先吃苦,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翻譯成白話文后,這個結論也很熟悉是不是? 從小不吃苦,長大難享福;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赡愠粤俗x書的苦,就不用吃生活的苦了?這顯然不是一定的事情。 有些苦,是你在某個環境注定要吃的。 憂患能長壽?享受會早死?一天打三份工很幸福?這好像都是有問題的結論。 孟子的本意或許是好的,吃苦的確可能增加能力,但他不知道幸存者偏差理論,更有意無意的忽視更多死于版筑魚鹽中而不能出頭的人物,不曾想到會有一種年代會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愛都給了不缺愛的人,錢都流向不缺錢的人,苦偏偏給了最能吃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