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413節
書迷正在閱讀:甘愿臣服、小醋精、心肝寵、悄悄、舊時春( 1v1 師生 破鏡重圓)、楊花落盡、即興偏愛、病美人和冥主先婚后愛了、職業反派[快穿]、姑娘今生不行善
天涯贊嘆道,“你說的很好。其實哪怕當時我和孫思邈,都沒想到這多,我是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想到的一切究竟?!?/br> 微有沉吟,天涯回憶道,“那時候孫思邈有兩個選擇,一是盡殺太平道主,阻止他們的計劃,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放過他們……” 聶山連連搖頭,暗想高人高見,我倒真不能理解孫思邈的行為。 蔣興斗膽也說了一句,“斬草不除根,無異養虎為患?!?/br> 天涯緩聲道,“張仲堅那時的確這么說的。太平四道道主中,唯獨張仲堅被孫思邈真心打動,關鍵時候,幫孫思邈控制住局面??蓪O思邈卻有困惑?!?/br> “他有什么困惑?”聶山暗想,該困惑的是我們好吧? 天涯緩聲道,“我已經說過了,孫思邈若殺死諸人,無非走的世俗輪轉。更何況,在空間裂變的時候,他看到了很多未來的事情?!?/br> “這個、如何能夠做到?”聶山極為困惑。 天涯沉默片刻才道,“如今的一切,其實不過是段過程。世人始終活在過程中,卻以僵化的認知將空間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如果你聶山在過去的過程中,你就會將過去當作現在……但你在未來,你又會將未來當作現在,可見過去、未來并沒有真正的定義?!?/br> 聶山感覺頭大如斗。 水輕夢喃喃道,“孫思邈看到了類似天書的記錄?”她對天涯說的絕不陌生,簡單來說,在空間裂變那一刻,孫思邈看到了將要發生的事情! 天涯輕吁一口氣,“和你、沈約交談,更暢通一些。孫思邈就是因為看到了未來,看到了楊堅死,大隋滅!” 沈約喃喃道,“我知道他為什么猶豫了?!?/br> “為什么?”天涯反問。 沈約略有無奈道,“世人前行,多是因為前途未知。世人麻木,多是因為命運難改。如果世人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去做,所行之路,雖未固化,實則固化,那對內心造成的沖擊不言而喻?!?/br> 若是很多人知道自己努力一生,終究努力當了個尋常人,那人生還有何希望? 躺平由此產生。 同理,孫思邈知道自己竭盡全力讓楊堅立國,大隋仍不免崩潰的下場,他會有什么感慨? “孫思邈猶豫,因為他發現自己所為并非那么正確,而太平道所為,也絕非全無道理!”沈約凝聲道。 天涯嘆道,“不錯,若按常理,功成身退、似乎天之道也,但孫思邈發現,自己不過是在維系一個可悲的循環,難免會想他做的一切究竟有何意義?而太平道徒創建新世界、不走循環老路的想法同樣沖擊著他,讓他在關鍵的時候,終于選擇沒有阻擋李八百創建新世界?!?/br> 愚者畫地為牢,哪怕沒有旁人限定,也會分門別類的將自己關在囚籠中,似乎只有這樣,才不用思考囚籠外的情況,得到自欺欺人的安穩。 智者卻知天人之道,絕非簡單的天高鳥飛、海闊魚躍,而是打破世俗的各種限制。 “孫思邈是智者?!鄙蚣s喃喃道。 “孫思邈也是勇者?!彼p夢贊道。 若非大智大勇之輩,如何能在絕境中不以世俗為準,反倒尋出一條前人從未想過之路? 斛律明月、楊堅再是強悍,可他們終究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浪花一朵,而孫思邈選擇的是開創一條新的歷史長河。 “因此……孫思邈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沈約說到這里,感覺有些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一切如舊,眾人仍知道孫思邈之后的發展,這說明孫思邈還留在這個世上。 “孫思邈是唯一一個沒有前往另外一個世界的人?!?/br> 天涯的答案讓沈約意外,“他開辟了一個新世界,但在最后時刻,卻選擇留在了這個世界?!?/br> 第2084節 我們很相似 無為是真為,真空為妙有。 很多人都是錯知了“無為、空”等概念,以為無為、修行、出家之流不過徒費糧食,四體不勤。殊不知真修行的頭腦,無時不刻不在明辨煩惱。 煩惱即菩提。 何為開悟?不過是從本質上解決煩惱! 沈約絕不坐等旁人解決煩惱,而是始終細心分辨面對的所有問題,因此他感受到天涯的真,同時也明白天涯的惑。 天涯并非無所不能,修行者亦是如此。 但他們和常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們認真的解決面對的問題、絕不逃避。 沈約一直在分析著孫思邈,他知道孫思邈是在證道途中,禍患、思慮、憂愁、困惑等人之常情,孫思邈一應具備。 旁人訝然暗想孫思邈最終還是退縮時,沈約謹慎道:“孫思邈發現了什么問題?” 天涯感嘆道,“你比我更懂孫思邈。不錯,在新世界創建剎那,孫思邈發現,新世界有他們的全盤拷貝,而且他能和另外世界的孫思邈瞬間溝通?!?/br> 沈約微有揚眉,想到了類似的事情——明界,暗界的李雅薇,有互通的屬性!還有葉宣兒那些人,在明暗界互通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反應。 明則達,醒則悟。 在不同的時空中,很多人有很多個。 明界、暗界,有相似的李雅薇、葉宣兒,李巨人,四大家族…… 在不同的時空,空間層的進展不盡相同,卻又有類似的走向。 是以明界、暗界、末世間的科技有不同,卻有暗自延展的脈絡。 在不同的時空,一個人也可能有多個表現體,走著奪舍、六道輪回的道路。 比如在古代的琴絲、水輕夢,到了現代,變成了石田秀子和暖玉。 在不同的時空,一個人也可能只有一個,有這種現象的并非只有沈約,還有單鵬、悟道后的夜星沉。他們能做到這點,只因為他們做到了真正的統一,是以哪怕空間分裂,他們并不會分裂成兩個,仍舊保持意識一致! 在不同的時空,一個人多是完全不知另外時空的信息,這很正常,因為若是知曉這些事情的話,太多人不是精神分裂,就會精神錯亂! 拼命維系自身穩定,拼命博取世人認同自己身份的人類,如果發現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同時又是卑微求人的乞丐;一方面是道貌岸然的夫子君子,一方面是難克欲望的貪官污吏,那會如何做想? 不敢想! 不同空間的信息隔離看起來神秘,但也可能是保護人類不陷入恐怖的分裂中。 但各空間的信息還是會不停的交互。 是以有人會在夢中,在出生、在離世等生命關鍵的節點中,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信息。 但少人真正分析這些信息的意義。 因世俗五蘊的遮掩,可以讓世人相信任何荒唐的迷信解釋,唯獨不去相信真相。 唯有智者,才能捕捉到天地間那轉瞬即逝的玄機。 女修不但捕捉到這些玄機,而且對之大肆利用;孫思邈同樣捕捉到了天機,他的眼界超越了世俗、國度,然后決定真正的做個實驗。 沈約腦海中如暗夜雷霆霹靂般,不斷閃現著真相的火花,天涯輕嘆道,“妙呀,你好像和我一樣?!?/br> 眾人怔住。 無論誰來看,都不覺得天涯和沈約是一樣的人。 沈約反倒沉靜反問,“為什么這么說?” “我知道的世人中,從未有一人,有你這種頭腦?!?/br> 天涯緩聲道,“這不是說你絕頂聰明,而是說有人如果像你想的那么多,絕對不會像你想的那么真?!?/br> 沈約明白天涯的意思,這世上的人想的太多的,總是徒費腦力、心力,在窮盡心力的時候,離證道反倒更遠。不然老子也不會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常人都以為老子是說你要修道,就是不要學了,更有甚至,覺得要損才行,導致“奪筍”行為層出不窮,以至于走入偏門。 事實上,老莊一脈相承,莊子對你說不能以有涯隨無涯,又明確了“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的道理,就是明確的告訴你,你需要將有限的生命,抓住最核心的力量! 做學問,皓首窮經,以命換知,轉瞬成空;但修道卻是拋棄根本無用的東西,以命換命,追求永恒。 等到你真正抓住核心真道,那才有源源不絕的力量使用,在此之前,任何學習的行為,不過是用命換取罷了。 你需明白,生命盡,你若還未能領悟核心真意,或將正念刻入骨髓,一切不過白忙一場。 老莊意思明確,可世人或碌碌無為以為吻合老子的無為,或尋章摘句,雕空自己的生命之基,卻以為自己理解了老莊,徒損性命。 真正修道的人反倒少思! 如沈約這般,一邊修道,一邊海量思索的人,可說是絕無僅有。 沈約聽出另外的含義,微笑道,“你看起來也是如此?!?/br> 天涯“嗯”了聲,“你想的內容,著實給我太多啟發?!?/br> 它讀取了沈約方才思索的海量內容。 沈約并不介意讓天涯讀取。 事實上,任何正修之人,對旁人的真正收獲都會心生歡喜之意,而不是如所謂“修仙”般整日嫉妒憤恨、將別人所得據為己有,慈悲之慈的同樂,就是此意。 眾人面面相覷,聶山突然跪倒在地道,“求沈先生明示。在下雖知蒙昧,可入寶山而不知,終究心中遺憾?!?/br> 眾人多是類似的想法。 他們雖然竭力的在聽取、記憶沈約和天涯的交談,奈何二人間始終有些內容沒有明說,只是靠思想互通,這讓旁人自然覺得一頭霧水。 沈約輕嘆道,“多知多惑,你若不懂,我說的更多,只怕徒惹知障?!?/br> 都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其實不然。 很多知識,絕非讀的多,就知道的多,不然世上真知早就明示世人面前,為何世人解讀卻是千變萬化、矛盾重重? 實則是認知不同,解讀就會不同。 就和少林寺習武之人,一定要以慈悲心來化解武道的戾氣般,真正的認知,一定是以真正的明心來輔助。 心越明,知越清。 等到你心明如日月的時候,很多圣賢之言在你的認知中早就了了如照! 何也? 因為你知行合一,所行本就是道,如何會不明先人所言的真道? 第2085節 加行 你行真道,自然能悟先人所言的真道。 你走偏門,自會對旁門左道視若珍寶。 不過世人對這般簡單的道理或是全然不懂,或者視而不見,這才在暗中尋行,偶有所得,自以為得道,可轉瞬后,仍是泥途深陷、耗盡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