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164節
書迷正在閱讀:甘愿臣服、小醋精、心肝寵、悄悄、舊時春( 1v1 師生 破鏡重圓)、楊花落盡、即興偏愛、病美人和冥主先婚后愛了、職業反派[快穿]、姑娘今生不行善
可王貴妃的一番心思盡付流水,在挑唆王月宮出頭后,幾乎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估計一時半會無法再掀起風浪了。 趙桓的娘親雖不在了,按照習慣,他能信任的還是娘家人,這也是王宗濋上位的原因。 片刻搞清這些關系,沈約隨即放下——畢竟根據歷史,所有的這些關系,在一年后基本就是灰飛煙滅。 看似高貴的皇家諸人,終究淪為金人的囚徒。 不過他聽到趙桓的情況,隨即想到崔念奴遲早會拿趙桓做文章的。 崔念奴離開了念奴嬌,但她在念奴嬌留下的風波仍在蔓延,最受波及的自然是趙桓、蔡攸兩人。 當初蔡攸昏迷不醒,趙桓雖入夢解夢,但最要他命的不是夢,而是崔念奴下的毒! 崔念奴雖然離去,可想必還想回轉,她要掌控蔡攸、趙桓這兩人討價還價。 韓世忠見沈約不語,替沈約說道,“太子吉人自有天相,想必不會有事?!?/br> 這種話說了和沒說一樣,王宗濋聞言卻很是感激道,“太子有恙,卑職暫替太子謝過沈公子和韓大人關心,等太子好轉,想必定會登門拜謝?!?/br> 沈約暗想這家伙人情世故倒是做的熟練。 他見走的又是前往攬秀軒的道路,順口問道,“圣上是在攬秀軒嗎?” 王宗濋連連點頭,“圣上覺得沈公子喜歡攬秀軒的風景,執意選擇在攬秀軒召見公子?!彪S即羨慕道,“這些年來,圣上多是在垂拱殿召見臣子議事,眼下卻破天荒的在攬秀軒和公子、群臣議事。得圣上寵信的人也著實不少,可從未有一人,能有沈公子這般榮耀?!?/br> 沈約卻從此聽出趙佶一定要拉他沈約坐一條船的意思。 路過當初趙愕惹事的那個球場,沈約不由向那個地方看了眼,曾經的繁華不在,趙愕被貶,跟隨他踢球的那些人樹倒猢猻散,自然不敢在這時候“頂風作案”。 上好下效。 趙佶喜歡蹴鞠,所有人都投其所好,但在趙佶將喜歡蹴鞠的趙愕干掉后,眾人難免會考慮到蹴鞠的風險。 很多人做事是要衡量風險和收益的。 不過球場仍有一人。 那人是個少年,看起來未及弱冠,身形挺拔,略有消瘦,在沈約路過的時候,始終向沈約的方向觀看。 沈約感覺到那少年的注目,望去時,那少年卻移開目光,顯得有些猶豫。 “那人是誰?”沈約看到那人的時候,腦海中突然閃過那人坐在王位上的模樣。 他內心略有詫異,可隨即想到了那人會是哪個。 王宗濋不以為意道,“沈公子,那是康王,圣上第九子?!?/br> 沈約“哦”了聲,喃喃道,“他就是趙構?” 在腦海中閃過那少年登基而坐的時候,他就想到那少年正是趙構——南宋的建立者! 靖康之難后,諸多皇子都是難以幸免,被金人擄掠到上京。 金人要滅趙家的根! 唯獨這個趙構很有頭腦,一路南逃幾乎逃到海上,為趙家留下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沈約這些日子來,見到沂王、鄆王和太子以及一幫帝姬,倒唯獨沒有見過趙構。 從王宗濋的態度來看,如今的趙構在宮中,應該沒什么地位,也不太受趙佶的喜歡。 “沈公子認識康王?”王宗濋聽沈約叫出趙構的名字,微有警惕之意。 沈約含糊道:“算是吧?!?/br> 王宗濋實在不明白沈約的意思,認識就認識,算是什么意思?但在這些日子來,他聽宮中諸人描繪,多少知道這個沈約是怪人,強笑道:“那要不要找他過來見過沈公子?” 沈約知道王宗濋警惕什么——他沈約如今的風頭比六賊還要高,在眾人眼中,說是第七賊也是不為過的,如果得他沈約相助,無論哪個皇子都是底氣大增,有和趙桓叫板的本錢,王宗濋自然不想太子多個敵人。 “不必了?!?/br> 沈約的回復讓王宗濋舒了一口氣,淡然又道:“圣上想必等的心急了?!彼@般說的時候,心中卻想——趙構在這里,就是為了等我? 念頭一閃而過,沈約暗想如今恐怕等不及趙構登基了,還是要以趙佶為重。 入得攬秀軒的時候,沈約微有揚眉,趙佶端坐軒內不出他的意外,但軒內堂前卻立著三三兩兩的人,有的面紅耳赤,有的神色鐵青,當他沈約進來的時候,爭吵中止,余波仍存。 “沈公子到?!?/br> 李斌一聲高喝,讓所有人均向沈約望來。 沈約剎那間,將所有人的臉孔映入腦海,留著慢慢分析,到趙佶面前拱手道,“圣上召見,不知何事?” 眾人色變。 第1729節 滿門jian佞? 見天子要大禮參拜的,這是自從有皇帝這個職位以來,就定下的規矩。 當然,歷史上也有見皇帝可以不跪拜的,那種人無一不是朝中權臣,把持朝柄,甚至可說隨時能對皇帝取而代之! 曹cao,司馬家族之流,就是這類的典范。 沈約入鄉隨俗,對趙佶總算拱手表示下恭敬,但落在群臣眼中,著實是大不敬的罪名。 有人錯愕、有人搖頭,有人目光閃動,似乎在盤算著什么…… 趙佶不以為意,微笑道,“沈先生不必多禮,來人,給沈先生設座?!?/br> 有宮人搬來椅子放在沈約的身側。 眾人又是驚錯。 如今在攬秀軒,著實有白發蒼蒼的人物,但自入此間,只有趙佶坐著,那些人年紀再大,也要站著。 不讓你跪著就是給你開恩了。 可趙佶居然讓沈約坐下? 一個看似尋常的舉動,落在所有人的眼中,卻有著不尋常的信號。 往好了說,這是天子求賢若渴,往糟糕來說,那就是在趙佶眼中,你們這些朝臣都是垃圾,不然天子為何不對你們禮讓? 沈約沉默下,好像忘記了華夏尊老愛幼的讓座美德,緩緩坐下。 趙佶隨即開門見山,“今日請沈先生前來,只為一事,金人因張覺一事,對我大宋宣戰?!?/br> 群臣暫時放下了沈約的不禮貌,各個憂心忡忡,如喪考妣的模樣。 有的時候,氣氛一致很是重要。 “聽劉節度使言及,曾對沈先生提到了張覺一事?”趙佶說話緩慢,顯然每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 沈約點點頭,早看到劉延慶也在群臣之列,不過面圣時位置處于中間。 見沈約望來,劉延慶露出個笑容,可見群臣都看向他,有人露出鄙夷之意,又不由低頭。 沈約將眾人的表情看到眼中,暗想金人發兵,正常來講,對策自然是御敵國門之外,你們方才吵的面紅耳赤,恐怕想和談的居多。 可趙佶呢?他想戰想和? 從正常人的角度,趙佶受過十年苦,如今得以重來,當然是要浴血奮戰,死磕到底,可沈約并不這么認為。 人豈是那么好轉變的? 多少立志的人,倒在安逸之前!多少數月前就準備復習、考個好成績的考生,直到考前的前幾天才臨時抱佛腳? 決心不是有了就能達成的。 “圣上的意思是?”沈約倒不著急表露觀點。 趙佶環望群臣,緩緩道:“張覺雖降我大宋,可王安中終究將張覺頭顱送至金人,此事可說告一段落。金人以此由出兵,十分無理?!?/br> 一言落,眾人神色各異,尤其其中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 那老者佝僂著背,看起來行走都難,他身旁一人長的著實算是俊俏,在老者身旁扶著那老者。 從肢體語言看來,兩人的關系很是親近。 趙佶緩聲又道,“朕今日召集群臣以及沈先生來此,就是商議如何應對金人一事。不知道……沈先生有何高見?” 沈約笑笑,“不才從未得入朝廷,對國家大事著實不懂,圣上何不問問群臣的意見?” 趙佶微有皺眉。 沈約突然伸手指道,“那老先生站立難穩,看起來很是辛苦,圣上皇恩浩蕩,澤被天下,賜他一個座位如何?” 他指的正是那白發蒼蒼的老者。 話音落,有人喜悅,有人皺眉。 趙佶目光微凝,淡然道,“還不設座?” 宮人有些意外,片刻后,才知道趙佶是要賜座給那老者。 那老者頗為意外,向沈約望了眼,嘶啞著嗓子對趙佶道:“謝主隆恩?!彼聛砗?,終露出絲笑容。 沈約問道,“圣上,還不知道這位大人是哪個?” 眾人驚詫,顯然是因為沈約的無知。 趙佶卻不意外,介紹道,“此為蔡京,曾四度入朝為相。如今閑居在家,朕本讓使相蔡攸前來,使相有恙,朕這才……請其父蔡京入朝。對了,他身邊的是他的五子,名叫蔡鞗,朕曾經給先生提及過此人,眼下為宣和殿待制?!?/br> 沈約見那老者果然是蔡京,倒不出意外,也知道趙佶的言下之意。 趙佶并沒有一棍子打死六賊,對于蔡京,趙佶自然是喜怒參半,這畢竟是趙佶有共同語言的人。 若非趙佶喜歡,蔡京如何會四度為相? 你會讓你不喜歡的人反復出現在你面前? 但趙佶也知道這個蔡京在關鍵的時候作用不大。 蔡京最終的結局是死路。 可蔡京哪怕死,也終究無法改變北宋覆滅的結局。 這多半讓趙佶會產生一種矛盾,既然殺了蔡京無用,那留著蔡京或許能發揮些余熱,畢竟對趙佶而言,眼下也是處于一個極度尷尬的局面。 物必自腐而后蟲生。 宋朝不是金人毀掉的,毀掉宋朝的是趙佶和一幫無能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