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警戒 第1100節
書迷正在閱讀:甘愿臣服、小醋精、心肝寵、悄悄、舊時春( 1v1 師生 破鏡重圓)、楊花落盡、即興偏愛、病美人和冥主先婚后愛了、職業反派[快穿]、姑娘今生不行善
因為自視極高,所以趙佶很難聽得進批評,趙佶近臣之間有個都熟知的法門——天子永遠是對的!他們要表現的一切都要是為了維持天子的正確。 只要做到這點,就可有功無過! 李彥以數萬頃土地進獻,終將陳東送入監牢,內心著實rou疼,可他這么做,也實在是因為不得已。 眼下趙佶像走上了正道——他常走的道路,李彥卻始終不能安心,因為他發現天子和以往好像沒有差別,又像大有不同。 問題究竟出現在哪里?他李彥想不明白。 許久,趙佶扭頭望向張繼先,“朕還記得,道長曾和朕有過諸多言語?!?/br> 張繼先只是笑笑,“不知圣上說的是哪一句?” 趙佶喜怒不形于色,只是道:“當年初見道長,詢問道長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 張繼先微有揚眉。 趙佶緩緩道,“朕還記得道長的應對是——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br> 李彥微有不屑之意。 從他的角度來看,張繼先當年的行為和他仿佛,無非投其所好罷了。 張繼先并不否認,“圣上記憶奇佳,所言絲毫不錯?!?/br> 趙佶凝望張繼先半晌,又道:“當初朕問過道長——靈從何來?!?/br> 張繼先從容答道,“神之所寓,靈自從之?!?/br> 沈約一旁始終沉默,可他對攬秀軒內微妙的變化,盡數收于眼中。 趙佶、張繼先回憶往事,看似敘舊,卻可見到趙佶的改變。 當年張繼先得見趙佶,想必是知道和趙佶終有緣攀,這才客氣兩句。當時的趙佶自然是當真了。 趙佶聽慣了推崇,自然覺得自己受命于天。 如今趙佶重新回憶此事,這說明他在整理自己的過往。 過往不止有享樂和痛苦,還有經驗! 張繼先說的——神之所寓,靈自從之,絕對是道家正解。 一人只要精氣神足,自然靈性時發,但要做到精氣神足,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張繼先見趙佶沉吟不語,又道:“然則神從何來,經中早有說明,無非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罷了?!?/br> 沈約心道這個張繼先的修煉法門絕對是正途,也是秉承了道家的真諦。 聽起來簡簡單單,可無論佛道,修行法門素來如此簡單,可笑世人買櫝還珠,將真言棄如敝履,反倒苦苦想從旁門左道尋求靈異。 張繼先也看出趙佶的改變,是以比當年多說了幾句修行的法門。 藥醫不死、道佛均度有緣! 趙佶若是領悟,自然會去鉆研,若不領悟,對趙佶講的再多都是對牛彈琴。 歷代君王中,求仙問道的著實不少,但君王感興趣的多是雙修歡喜、房中秘術,那和恬惔虛無毫不相關,早死也是正常。 趙佶默然片刻,“多謝道長賜教?!?/br> 李彥有些焦急,不知道張繼先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可他雖然精通書畫,但對道家言語卻始終感悟不多,更難贊同。 何也? 因為道家講求清心寡欲,他讓趙佶走的都是“務快其心,逆于生樂”的事情,如果趙佶恬淡虛無,手下自然也得照做,趙佶清廉,手下如何敢貪,那他李彥還有什么油水可撈? 趙佶又道:“想賽月初生時,道長曾言——赤帝御龍行未伏,嫦娥分月入深山?!?/br> 沈約心中未動,感覺這兩句著實有著非一般的深意。 赤帝?未伏?嫦娥分月? 這和趙佶,賽月、初月有關系嗎? 可趙佶為何突然談及賽月的事情? 張繼先點頭示意趙佶說的沒錯。 趙佶緩緩道,“朕冥思苦想許久,始終不解道長此言何意?!?/br> 張繼先笑笑,“不解終不解,苦思無用。當解自然解,見真頓悟。本道不過信口言語,圣上不必過慮?!?/br> 趙佶盯著張繼先,一字字道,“那當初天師見朕所繪的麻姑圖,曾言——蓬萊水淺,清淺其桑田乎,也是無心之語嗎?” 沈約聽聞,暗想這個趙佶終究開始用心思考了。 麻姑在道教中又稱壽仙娘娘,自稱“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 此言夸張不夸張難尋究竟,但世人因此都認為麻姑著實是個壽星,和傳說中的彭祖仿佛。 張繼先所言卻非祝壽,而是婉約指出天下將變! 當年趙佶不知張繼先言語深意,如今再想,著實有非一般的味道。 張繼先沉吟片刻才道,“有心聞之自然有心,無心聽之多是哂然?!?/br> 他看起來像沒說一樣,趙佶卻是凝想半晌,突然笑道,“道長神通妙語,著實點醒了夢中人?!?/br> 張繼先笑笑。 趙佶隨即又道,“朕仍記得當年,道長做過一件讓朕都是為之震撼的事情?!?/br> 頓了片刻,趙佶一字字道:“那就是召喚關羽現身!” 第1638節 天賦 趙佶所言,如同迷信之人的言語。 關羽是誰?三國一名將! 張繼先如何能讓宋朝的皇帝,看到三國時期的名將? 不知者聞言,心中詫異,沈約卻是瞬間想到兩個可能——一個是,趙佶見到的是投影,另外一種可能是……張繼先真和關羽有過交流? 趙佶似不經意的看了沈約一眼,喃喃道:“記得崇寧二年,懈州稟告鹽池水溢,朕問計徐知常,徐知常舉薦宣召張天師除害?!?/br> 張繼先未語。 趙佶又道,“當初朕以為天師是個白發老翁,未想不過是個年僅十一的少年?!?/br> 眾人詫異。 雖說這時代女子二八不嫁就嫌晚了,男子二八有功名也不稀奇,可張繼先以十一的年齡,身為正一道的天師,也是著實讓人驚詫的事情。 沈約卻想,那時候的張繼先,恢復記憶六年之久,體內那個思想的見識,不但遠超同齡人,甚至早超越道中之人。 或許正因為如此,張繼先才能早早榮登天師之位。 他聽張繼先講過往事,對此并不稀奇,但他稀奇的是——趙佶也敏銳的發現這個問題,而且似乎在關聯著什么。 趙佶像是每一刻都在改變! 將陳東下獄,不像是趙佶仍舊昏庸,更像是趙佶在下好大的一盤棋。 趙佶凝望張繼先,緩緩又道:“當初朕初見道長,道長就是應對得體,讓朕不由稱異。當朕后來以淤池水溢,民罹其害請道長治理的時候,朕記得,道長當下以親書密語的鐵符交與弟子祝永佑?!?/br> 趙佶微有激動,張繼先反倒益發的平靜,“天子所記無差?!?/br> “祝永佑看起來比道長反倒年長許多?!?/br> 趙佶輕嘆道,“當初有臣子曾對朕說,道長恐怕道行不夠,真正會道法的反倒是祝永佑?!?/br> 這個懷疑絲毫不出奇。 雖說學無先后、達者為先,可太過年輕畢竟讓人無法信任。有人懷疑天師道以老人維護天師的威嚴很是正常。 張繼先并不辯解,仍舊神色自若。 趙佶凝聲道,“但朕卻否認那臣子的言論,道長可知為何?” 張繼先并未回避趙佶的目光,輕聲道,“或許那時候,圣上是清醒的?!?/br> 李彥內心暗喜,立即記住張繼先的言語。 張繼先說趙佶那時候清醒,這不就是擺明說趙佶這一刻是昏聵的? 李彥身為大內總管,常處勾心斗角之中,亦善于利用勾心斗角,只等有機會,再將這事翻出…… 趙佶喃喃道,“道長倒是一語中的?!?/br> 李彥內心沉冷,經過趙佶肯定的話,他很難拿出來算小賬的。 “那時候朕是清醒的,目光也是有的?!?/br> 趙佶低語道,“記得朕曾經在御花園賞花,見一孔雀落于樹上,召畫師前來繪一幅孔雀振翅圖……” 他說的事情很是散亂,責問李彥的問題,反將陳東下獄,提及張繼先的往事,突然說起自己在御花園的事情。 鄭公公在場,著實感慨天威難測。 沈約卻知道趙佶是處于清醒中! 糊涂的人,甚至不記得轉瞬發生的事情,因為清醒,這才對往事歷歷如數。 當然了,老年癡呆也有這個問題,可如今的趙佶,卻絕不是癡呆。 趙佶的眼睛在發光。 眼為神會! 趙佶居然走向清醒的悟道方向? 為何會這樣? 沈約本來尚在琢磨張繼先、天柱山那批人的糾葛——能招關羽,是不是說明張繼先又和他那個年代進行了溝通? 可如今見趙佶的模樣,沈約反倒開始分析起趙佶的轉變。 趙佶繼續道:“那些畫師得朕旨意,當下盡力繪制,可諸多圖畫呈上來,卻沒有一幅符合朕意。道長可知什么原因?” 張繼先不由向沈約看了眼,暗想趙佶為何只問我,卻不問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