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390節
“瑜兒,怎么了?” “是哪個王公惹你了,讓為娘幫你做主?還是府上的開支少了,朝廷克扣了?” 李太后抬袖,揮手讓身邊的宮女退下,只留下了幾個心腹在她身旁伺候。 待宮女退出偏殿后,她身上的威嚴盡數收斂一空,看著膝下幼子,笑道。 天家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不過相比較前面兩個皇子,她最疼愛的,當屬幼子周王。 “母后,兒臣進來入睡屢做噩夢,前幾日聽聞神京有一相士,相面極準,于是將其請入府中……” “這相士相完了兒臣的面后,說先帝之所以早夭,還有皇兄……” 周王施禮后起身,就坐在了一旁的側座,他略一猶豫后,就將徐行剛才對他的所言,一五一十的全部說了出來。 先帝廣文帝,是李太后的長子,也是他的皇兄之一。 不過為了便于區分,他稱呼廣文帝,一般稱呼為先帝。 “竟有此事?” 李太后鳳眸微縮,她沉吟稍許,說道:“瑜兒你既然說這相士手段不凡,能御空而行、一指斷金,那么想來,也不是什么招搖撞騙之人……” 世間有仙,這可不是什么朝野之間的流言,而是真事。 皇族就有天德帝曾傳下來的修仙界常識和幾部修仙功法。 后面的開明帝,亦為了求仙訪道,屢次派術士前往南海,尋找傳說中的仙宮。 只不過因為仙凡分隔,才致使凡人不知世間有仙,只以為那是神話傳說…… 自從她垂簾聽政,掌握中樞大權后,這些秘聞,就漸漸被她從宗正那里得知了。 “傳聞天德帝乃是降世仙人,所以得了天命,推翻前朝暴政……時年關西道大旱數載,太祖登壇祈雨,敕令之下,雨神不敢不從,降下雨水,緩解災情……” 李太后搜檢記憶,遲疑了一小會后,對周王說出了一些不存于史料的皇族秘事。 說到這里,她搖了搖頭,“太祖乃是仙神,自不可能留下真尸在奉陵,只不過……孝章皇后下葬,也是衣冠?!陀行┏鋈艘饬狭??!?/br> 孝章皇后趙蕓娘,是漢統第一個垂簾聽政的賢后,得到了朝野百官的一致贊譽,她這個李太后……自然要仿照先賢,將孝章皇后的一言一行奉為圭臬,以此確?!暗梦弧泵皂?。 (鳳溪國國號為漢。) 因而,她對孝章皇后的事跡,也可謂了如指掌。 “就連母后你……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內幕?” 周王有些訝然道。 “那么舉國之中,又有誰能知道當年之事?” “這可是關乎皇兄和兒臣的性命,以及我朝國運?!?/br> 他到底是少年,心中一急,生怕李太后不重視此項,著急說道。 “傳宗正……” 李太后沒有回答周王的話,她柳眉微顰,看向身旁的女官,面色一肅道。 過了小半刻鐘。 頭發花白的宗正走入殿中,按禮對李太后請安。 “不知太后招臣到皇宮之中,所為何事?” 宗正掃了一眼偏殿就坐的周王,又見殿內沒有孝昌帝,眉宇微抬,心中有些不安了起來。 宗正這個官,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 雖是九卿之一,但僅是掌握皇族、外戚勛貴的事務官,在實權上,不涉及軍政大權。 然而換皇帝的時候,他這個掌管皇族名籍薄、區分皇族血緣親厚、嫡庶、大宗小宗的宗正,發揮的作用可一點不小。 坊間傳聞,李太后和孝昌帝早已貌合神離,其偏愛幼子,廢帝另選,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皇叔請坐……” “快要入冬了,貢品中有燕北道進貢的上好裘衣,待會給皇叔帶上幾件……” 李太后對宗正也不敢怠慢,面帶笑容,循例對其噓寒問暖了起來。 宗正由皇族擔任,是徐氏皇族的代表,以她權勢,也不敢貿然得罪。 說完客套話后,李太后這才進入正題,說起了奉陵,“周王府內有一相士,疑似是修士,說我朝國運之所以傾垂,與……奉陵是衣冠冢有關,太祖和孝章皇后的都不見龍體、鳳體……” 聽到這里。 宗正先是松了一口氣,不是廢帝就行,但很快,他就神色一怔,臉上布滿了擔憂之色。 比起廢帝,漢統的國運喪失……明顯更是一樁大事。 “開明十八年,孝章皇后殯天,太宗查探之后,才讓工匠封棺,下土安葬……” “其墳墓,不可能是衣冠冢。當時,孝章皇后留下遺詔,明言要與太祖合葬于奉陵?!?/br> 宗正沉吟了一小會,條分縷析的說起了當年孝章皇后死時的步驟,以及禮儀、規章等等。 他講完后,目視李太后,沉聲道:“周王年幼,容易受jian邪蒙蔽,還請太后下旨將這相士請入皇宮,讓老臣親自與他言說?!?/br> “周王自幼聰慧,知jian辨賢還難不倒他,這相士法術高超,所說之詞,關系國家大事,所以周王才著急上報哀家……” “此等之事,不為蒙蔽!” 李太后鳳眸淡淡掃了宗正一眼,哪里不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盤,幾番言語,就輕易的化解了周王日后的政治危機。 接著,她對女官耳語數句,等女官離開紫薇殿后,她看了一眼宗正,笑道:“皇叔,這大國還不至于一時淪喪,僅以小事,就大動干戈,沒什么必要?!?/br> 過了一刻鐘。 徐行來到了皇宮,落座在了周王之下的次座。 “閣下是修仙之士?” 宗正待徐行入座之后,仔細打量了徐行幾眼,見其神態縹緲,氣質不類凡俗,腰間又掛著幾個黃色的小袋子,與皇族所留的修士之貌頗為類似,于是遲疑了一小會后,他開口問道。 凡俗權貴不如修士。 不能力敵! 這是皇族早就留下的誡訓。 即使徐行說的都是蠱惑之詞,看在其是修士的面子上,宗正也要勸說李太后,不要對徐行趕打趕殺,以免引來不測之危。 “貧道為歸元山一散修,曾受前朝昭順帝恩惠……修行有成后,出山見朝廷國運衰微,有傾覆之禍,故特意警告之!” 徐行聞言,微微一笑,將自己早就打好的腹稿講給這幾人聽。 昭順帝雖創造了昭順中興,但史書記載,晚年的昭順帝亦于名山大川之間求仙訪道。 將來由安在昭順帝的頭上,經得起查,不怕李太后幾人不信。 “這是貧道施法,看到的奉陵景象……” 徐行拿出留影珠,將墓室和副墓室里面的景象,一一投在殿中。 “竟有此等妙法?!?/br> 李太后見到留影珠后,有些目眩神迷,這寶珠可比皇宮收藏的任一至寶都要光鮮亮麗許多。 千年珍珠,夜明珠,什么都不能與之媲美。 “墓室的規格與奉陵一模一樣,還有繪畫、器皿等等,確實是開國初期的樣式……” 見到投影出的墓室景象,宗正點了點頭,言道。 接著,他就將剛才與李太后說的那番話,一一講給了徐行。 “我朝太祖相傳也是修士,自不可能在奉陵留下尸骨,而孝章皇后……或許另有隱情……” “如今國運少了太祖鎮壓,不知法師可有辦法化解此危?” 宗正問道。 糾結于奉陵是否是衣冠葬,沒有必要,關鍵是如何挽就徐氏江山的國運。 “貧道手中有一赤陽珠,只需將此埋在奉陵帝棺之中,就可代替天德帝的尸骨……” “然而陰陽相濟,缺少了孝章皇后的尸骨……” 徐行從袖中掏出了一枚冒著烈陽的寶珠,對李太后幾人示意了幾下后,說道。 “孝章皇后乃是凡人,尸骨若未在奉陵,有可能埋葬到了別處……” “翻找舊籍,尋找當年伺候孝章皇后的女官、宮女后人,問清楚這件事的緣由,找到孝章皇后的鳳尸!” 李太后聽到徐行的這句話后,不再猶豫,當即擬旨下令道。 有朝廷的助力。 查找涉及此事女官、宮女的戶籍。 很快,關于當年孝章皇后下葬的秘事,一件件被挖掘了出來。 而徐行,也知道了當年趙蕓娘為何沒有下葬奉陵的原因。 非是其有了機緣,能去修仙問道,而是另擇了墓地。 他根據宮女的訴說,御劍離開神京,來到了關西道的青木縣。 【故劍落銹,青山易老,妾一介舞女,得君垂憐,幸甚之極……】 徐家祖宅。 徐行從云頭落下,立步在落滿蕭瑟秋葉的庭院,他輕撫院中立的一個無名墓碑,念著墳冢里面藏有的那一道遺言。 第252章、六合玉蟬,輪回奇物 “不葬奉陵,卻以無名氏葬在我徐家祖宅……” “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