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64節
“悼天王……” “刑天王此計,甚好?!?/br> 公羊儀聞言,眼前一亮,走到悼天王身旁,低語道:“這是刑天王的絕戶計。誰敢不買咱們四明山的官,就是心念朝廷,意在重新歸附朝廷,到時候殺幾個之前不肯歸順的豪強,余下者,哪會與自己的命過不去?” “至于官職,虛設官職就可,若真有真才實學,再任職實缺?!?/br> 他給姚當剖析了這其中的利害。 真抄士紳的家,不僅四明山在關西道站不住腳,今后即使穩下了關西道的基本盤,打別的地盤,士紳們的反抗情緒可想而知。 而賣官鬻爵,就懷柔許多了。 給了士紳們造反的動力,不僅不會逼反士紳,相反還能穩固下關西道這個基本盤。等今后大勢一成,士紳們非但不會抵擋這個政策,反倒會踴躍加入。 “此外……” “天王,這些士紳們也非盡皆都是愚蠢之輩,不僅朝廷要他們的糧,義軍們也要,饑民們也要。糧食在他們手中,守不住的,只不過……越是災情嚴重,他們越是不敢放糧,怕就怕饑民非但不知其恩德,相反沖入宅邸,燒殺搶掠?!?/br> “朝廷以賑災的名義強搶,卻一大半入了貪官的錢袋子里,貪官們是外地人,任期一到,自己就跑了,士紳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這是一個死局,刑天王這個計策,能化解此慮?!?/br> 公羊儀沉吟了一會,再解釋了一番。 王朝末年,不是一些士紳們不肯協助官府賑災,寧愿糧食爛在糧倉里。而是朝廷的官太貪,又是外地人。左右手一倒騰,可能只有三成的糧食用以賑災。 這點糧食,杯水車薪。 長此以往,災民得不到緩解,士紳大出血,肥的只是官員。 這些士紳們又不笨,不是看不到近憂遠慮。 而是沒法做,只能就地等死…… 當然不是沒有劣紳,而是偌大的關西道,士紳們不都是劣紳。 “就依刑天王所言,實施《捐爵令》、《捐將官令》!” 悼天王明白了賣官鬻爵的好處后,當即下令道。 “謹遵天王令?!?/br> “我等……尊天王令?!?/br> “尊令……” 廳內眾人依次附和道。 …… 出了議事廳。 徐行隨同親爹徐明、二叔徐涇、堂弟徐盛華一同登上了前往刑天王府的馬車。在馬車上,四人匯聚一堂,開始了就今日之事的分析。 馬車周遭,則是厚密的親衛。 “大哥,恐怕常坤和姚當對你有了想法?!?/br> “還是要早做打算……” 徐盛華率先開口,言道。 “不錯……” “若非天王你應對及時,咱們徐家就要失信于關西道眾豪強、門閥了,到時候必定死無葬身之地?!?/br> 二叔徐涇亦點頭道。 他們兩父子,雖沒像徐行一樣博得一個功名,入神京為官。但身為青木縣的豪強,徐涇擔任了青木縣的典史,徐盛華拜當地的名士為師,交友廣泛。 在得知徐行率兵攻入青木縣后,兩父子當即趕走縣令,持家丁闖入縣尉府邸,威逼縣尉打開城門,放徐行的兵馬入了縣城。 第68章、崇明帝 “不若我們早點下手!” “四明山的本部兵馬只有兩萬余眾,其中不少是行兒你和常將軍的手下,悼天王姚當和坤天王常坤雖然掌軍……” 徐明一直沉默不語,等馬車轆轆而行時,他才開了口。 在徐行鋃鐺入獄后,他聽到消息,被迫逃到山上做了土匪。身為青木徐家的家主,又當了一段時間的土匪,他比一般人更狠。 “不可!” “悼天王身具大義,又是義軍的副盟主?!?/br> “我若弒殺姚當,一者,難免擔上背信棄義之名。二者,勢必會讓四明山上下分崩離析,如今四明山能彈壓住豪強們,可若我們內部出事,第一個對我們下手的,亦可能就是此刻幫助我們的豪強……” “勢力,需平衡!” 徐行搖頭,打斷了徐明接下來說的話。 倘若天下只有鳳溪國這么丁點大,他殺悼天王姚當,后果不會很大。頂天了,也就是背上了不義之名。今后統治懷柔,對百姓多施好處,等青史留名時,亦會得到一個好名聲。 再怎么,唐文帝弒兄殺弟,殺的可是親兄弟,而他殺的只是一個義兄。 然而—— 這天下,可不止僅有鳳溪國。 他最終的目的,是意在長生求仙。 恐怕……不管是哪門哪派,都不會去收一個背信棄義的人當弟子。即使這點擔心,今后被證明是不必要的。但,防微杜漸很重要。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他的仁義之名,萬萬不能斷絕! 其外,正如坤天王所說,姚當是個好人。僅看姚當現在的表現,還算仗義。不走到最后一步,他也不愿意將事情做絕了。 見徐行沒打算優柔寡斷,徐明頷首,“行兒你不是蠢笨之人,你自己有思量就行。咱們全族現在性命系于你一人身上,你切記,不能做婦人之仁?!?/br> 固然徐涇、徐盛華的從賊,是有顧忌到一部分的兄弟情義…… 可若不是造反是誅九族的死罪。 恐怕他們也不會輕易上了徐行的賊船。 “大哥……” “不動快刀的話……” “那后面該如何做?!?/br> 徐盛華打開馬車窗戶,看了一眼街邊景色,輕聲問道。 他向來是佩服他這個大哥的。 能入京,入尚書省禮部試,中舉后,成為八品官。 可謂是徐家的真正英才。 “簡單……” “對朝廷上表請賞奏折,言說……前關西道守備盧勇起兵叛亂,域內民不聊生,我等義軍為了匡扶社稷,不惜親身犯險,這才守住關隘,使其不被jian人占據?!?/br> “在奏折后面,附上此次捐糧士紳的姓名?!?/br> 徐行仔細思索后,再出毒計。 “朝廷會信?” 徐涇皺眉,提出疑問。 “朝廷和崇明帝不會信……” “不過朝廷應該會刻意遮羞。我記得大哥讓我們不要殺官,只將其囚禁,然后禮送出了關西道……” “倘若大哥上奏請賞,那么這場叛亂就不會認定為叛亂?!?/br> “這些丟土的官員,應該會回朝廷運作。即使這些官員不行。依我看,崇明帝極有可能會認下這封請賞奏折……” 徐盛華認真分析。 說到這,他冷笑一聲,“丟了一道之地,就是丟了祖宗基業,他死后,名聲可不會好。與其如此,還不如故作不知,先派大軍討伐,若不成,至少明面上,他不算丟土?!?/br> “那接下來呢?” 徐明、徐涇眼睛一亮。 他們也沒想到,徐行的謀略竟然如此深遠。 “接下來,還請大哥解說?!?/br> “小弟愚見,不敢貪言……” 徐盛華很自覺的退了一步,不敢搶徐行的光芒。 盡管他是自家人,可若不知分寸,遲早這自家人也做不下去。他大哥可不是悼天王姚當那等糊涂之輩。 “也簡單……” “若咱們能兵勝朝廷此次反攻,按照朝廷先前所言、下的文書,咱們非是叛軍,也就是說,咱們變相的就成了朝廷所承認的官兵!” “每洲每縣的官員,朝廷皆已承認!” 徐行點頭,耐心解釋道。 大義,朝廷最不缺。擱在文官上,知道大義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然而于崇明帝而言,他卻很難看到這一點。 即使看到了……若朝廷兵勝,一戰而下,關西道再無后患。 若朝廷兵敗,與其讓關西道明面上割據,打他的臉,還不若承認四明山已經被“招安”的事實。 “天王,乃我徐家麒麟子?!?/br> 徐涇聞言,忍不住贊道。 徐行的這條計策,打的是政治戰。 一旦承認四明山在朝廷的體系之內,朝廷的威信必然會一落千丈,從根本上,鳳溪國將再也難以維持中樞凌御地方的體系。朝廷禁軍孱弱,地方坐大,將會有無數地方實力派會仿效徐行此般行為,成為各地的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