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34節
“不知四明山什么時候搭救我們?” 常吉見徐行收功,迫不及待的問道。 在天牢被關了近三年時間,他最初一兩年還想著皇帝降旨施恩,將他大赦放出天牢,戴罪立功,或者貶職。但被關的時間越來越久,他一顆心越來越冷,已經不再奢望朝廷開恩,現在只想逃出天牢,報復崇明帝。 四明山,就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應該就在這幾日?!?/br> “再等等……” 徐行猜測。 他也估摸不準四明山會在什么時候搭救他們。 不過他卻注意到了天牢的獄差們,最近突然變得闊綽了許多,喝酒只喝盛云樓的梨花釀,吃食亦比以往多了幾道rou菜…… 像是發了一筆橫財。 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 如無意外,四明山的反賊……不,兄弟們,近來正在賄賂這些獄差們。 “我聽徐大人的?!?/br> 常吉點頭。 二人談話完后,繼續裝作往日的做派,在天牢里呼呼大睡。 讓來往的獄差們對他們放下警惕之心。 …… 次日。 “主公……” “徐行松口了?!?/br> “他說自己可以交出制作琉璃的關鍵秘方,只不過……他有三個條件,那就是……” 韓府,書房內。 趙蕓娘跪在地上,做出了一副低眉順目的模樣,“第一,讓出生的孩子跟他姓徐。第二,送奴家五百兩銀子,以及一棟江南宅邸,錢財和產業要歸于未出生的孩子名下。第三……讓奴家為他守節直至老死?!?/br> 她將徐行提出的條件緩緩道出。 說話間,言語不免多了一絲哽咽和淚腔。 “就這幾個條件?” “沒了?” 書案后面,韓遂躺在直背靠椅上,他聽完趙蕓娘所說后,訝然了一下。 這幾個條件…… 除了第二個條件需要花費一些銀錢外。 其他的兩個條件,根本無須他去付出什么代價。 而五百兩銀子,以及一棟江南宅邸,看似貴重,可于他這太仆身份而言,卻實在是低廉的很。 與燒制琉璃后所得的巨大利潤相比,這點錢財不過九牛一毛。 “聰明……” “是個聰明人?!?/br> 韓遂想明白徐行所提的三個條件后,嘖嘖感慨道。 要是徐行不知分寸,提的要求太高…… 說不定他還真的會事后反悔! 而此時徐行提的這三個條件,雖然會讓他感覺有一些rou痛,但付出的這些代價,卻還遠沒到他愿意為此而背棄名聲的地步…… 人在做,天在看。 世上哪有不漏風的墻。 兔死狐悲! 徐行和他,以及他同黨的官員,都是官??v使官職有高低之別??扇羰撬龅氖绿^了,今后同黨之人該怎么看他? 黨爭伐異,尚且不會做絕,給失敗之人保留一份體面。 更何況徐行曾是他的下屬僚官! 不是誰都是司馬懿。 “告訴徐行……” “他的三個條件我答應了?!?/br> “而且所贈之銀,我加到一千兩!” 韓遂大手一揮,給徐行寫了一封親筆信,并加蓋了他的私印。 有了這封信。 今后他若是背信棄約,事后必定會遭到世人唾罵。 遺臭萬年! …… 晚上。 與趙蕓娘一夕歡好后。 徐行看完信,將其交給了趙蕓娘,感慨道:“韓大人是個好人啊。你明日將秘方交給韓大人后,就立即出神京,不要回頭,有多遠走多遠?!?/br> “韓大人不殺你,但韓大人的仇敵卻不會放過你?!?/br> “這是扳倒韓大人的好機會,他們不會放棄?!?/br> 他不打算對趙蕓娘坦言,自己將會得到四明山的救援。 知人知面不知心。 萬事防著一手,更好。 若是事成,再告訴趙蕓娘也不遲。若是事敗,告訴不告訴亦沒大用了。反正他已經不在了人間。 至于其他人對趙蕓娘的追殺…… 他相信,以韓遂的精明,肯定早就防了一手。 “夫君……” “奴家會為你守節的?!?/br> 趙玉娘依偎在徐行懷里,淚眼婆娑。 雖然徐行在給韓遂提的三個條件中,有讓她守節至老死這一條件。但明眼人都知道,僅憑一紙條約,又如何能管住她的貞cao? 故此,這一條件,更多是徐行為她今后謀劃的打算。 在古代,為一人守節,也就意味著……能繼承其人的政治遺產。徐行雖沒什么政治遺產,但此言,卻能讓韓遂對她有更多的優待…… “我信你?!?/br> 徐行摸了摸趙蕓娘的螓首,以示安慰。 …… 【義賊(赤):行義事,猶效奮臂螳螂,得大運垂青。面對來自朝廷的威脅,有一定幾率趨吉避兇!】 臨逃出獄的前一個時辰。 徐行又一次觀摩了自己的【義賊】命格。 逃出天牢,任一環節露出破綻,他都是身死的下場。在田通判的“通風報信”下,再由他和坤天王全盤cao作,已經盡量做到了“盡人事”。 如今……唯有聽天命了! 時間緩緩流逝。 徐行和常吉心急如焚,卻又不得不假裝鎮定自若。 不多時。 “老李頭”推著倒夜香的單人車走了過來。 瞬間,丁字號獄臭氣熏天。 “兩位大人快點!” “別誤了時辰……” “老李頭”催促。 徐行和常吉互視一眼,從木車里抽出了兩具尸體,分別換上了他們的囚衣,塞到了麥垛上,假裝他們在酣睡,然后一前一后的躲在了倒夜香的夾板里層。 “老李頭,你今天怎么……長的不對樣?” 剛走出丁字獄,鄧校尉前來檢房,看到老李頭模樣與往常有點差異,于是起了一點疑心。 第36章、大運垂青 “回大人?!?/br> “老李回家省親,這是他內弟……” 一個獄差走至鄧校尉身旁,附耳道:“老李省親時間長,又不肯丟了差事,所以讓他內弟過來頂差,前段時間剛給弟兄們孝敬了一些,大人……你寬容一下?!?/br> “原來如此?!?/br> 鄧校尉釋然般的點了點頭,同意放行。 官和吏是兩個路子,官不世襲,但吏世襲。由吏員的家屬頂替原先吏員的差役,并不罕見。老李頭做的事情又非要職,頂差也就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