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32節
孝義堂臨時駐點。 密室內。 馬師傅與徐行二人對坐,在徐行盤膝提煉內氣的途中,他開始不斷調節自己的呼吸節奏,力圖與徐行保持同一節奏。 他一心二用。 運轉磐石心法的同時,也開始運轉子午功。 很快,馬師傅周身放松,冥想到了無邊無際的太空之中,在他的頭頂有一滴一滴的甘露,形似荷葉凝露,從頭頂徐徐而下,進入身中,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將全身沖洗干凈…… 借助這股貫穿頭頂的靈機甘露,他將其混合自己的內力,一并輸送到徐行的身體內部,借助這子午功的內力沖洗徐行的身體。 “我修行的子午功,全名為子午凈身功,又叫子午奪命功……” “子午二字是因此功在子午二時修煉最佳,子時是陰衰陽盛之時,午時是陽衰陰盛之始……子午與坎離相合,為練功最佳之時?!?/br> “而凈身,是洗盡鉛華始見金之意。相傳此功為全真道基本內功,乃是重陽祖師親自編寫……” “我現在就用此功凝聚的內力助你破境!” 在輸送內力之前,馬師傅提前將此事告知徐行。 按照常理,只有修煉相同功法的人幫助人破境最是適宜。 不過,他是個例外。 他的子午功,是道家真傳,比一般內功層次更高。 兩人雙掌相合。 剎那間,一股洶涌的內力沖入徐行身體。 這內力與徐行的內力大不相同。 他修煉而出的內力宛若磐石,堅韌、運轉緩慢,而這股內力,更像是山間醴泉一樣,汩汩流動,在途經他經脈的時候,不僅沒有澀痛之感,反倒有一股被滋潤的清涼之感…… 閉塞的經脈、xue竅被沖開。 “關元、會陰……” “膻中、玉堂、璇璣……” 在被滋潤的同時,徐行也努力開始引導這股內力在他體內形成周天循環,促使這股內力和他的內力結合,從而誕生出一縷本命真氣。 一個大周天。 兩個大周天。 …… 七個大周天。 輸入內力近兩個時辰,馬師傅內力已隱隱有所不支。 就在他準備猶豫是否撤手之時,徐行主動雙掌分離,然后呼吸節奏漸漸加快,運轉磐石心法的速度突地猛增了一大截。 “成了?” 馬師傅攥緊的心略松了一下。 假使徐行沒突破成功,他說不定還得繼續輸送內力,畢竟只差一步之遙,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 而現在徐行功成,他就能松下一口氣。 一縷真氣由三十六縷內氣凝聚而成。 徐行內視己身,在他的意念之下,一縷土黃色的真氣被他從丹田內引導了出來,然后在血rou的經脈中不斷貫穿。在真氣流經周身的途中,他的五臟六腑不斷被淬煉,比以往堅韌、沉厚了許多。 一入存真境界,在江湖上亦算有名的好手。 甚至能以本命真氣附著在武器上,進行殺敵。 馬師傅之所以…… 算了,不提馬師傅。 徐行搖了搖頭。 馬師傅的境界,他猜不透。 孩哥尚且能夠以氣御刀,更何況馬師傅。 不過他料定馬師傅應該介于先天和存真境界之中。因為據鳳溪國的江湖傳言,先天境界的高手,可以飛花摘葉殺人于無形之中。馬師傅雖說可以做到以氣御刀,但比起傳說中的先天高手,似乎差了一些。 他少年時還沒決定科舉之前,也曾打聽過一些武林秘事。 只是……江湖中人實在太差勁,連百人敵都做不到,所以他直接去科舉當官了。 之所以說馬師傅介于先天之間。 則是因為馬師傅修的是修仙功法…… 子午功,第一步,就是從外界導入靈機。 而武道的內練功法,是從食物中萃取精氣,然后走經脈,形成內氣…… “秀才……” “一定要考中!” “全真龍門派的功法,價值何止千金!” 想及此,徐行眼熱了許多。 僅是全真道的基礎內功,就有這般本事。 那么全真道所存的真正修仙功法,那該是何等的場面? 重陽祖師是在終南山遇見呂祖和漢鐘離后,得授全真妙理,這才開辟了全真一道,開始修仙…… “辛苦馬師傅了……” 存得兩縷本命真氣后,徐行這才收功,起身對馬師傅進行道謝。 得益于馬師傅以子午功幫他破境。 他破境之后的后遺癥似乎并不怎么大。 僅是這點,就足以讓他對馬師傅感激涕零了。 “都是同袍兄弟?!?/br> “講究這些個虛禮沒什么意思?!?/br> 馬師傅隨手拿起一壺冷掉的三炮臺,給徐行和他分別倒了一杯后,將茶水一飲而盡,然后擺了擺手道。 現在徐行的身份是孝義堂的香主。 盡管沒直接統轄弟兄,但論身份,僅比他這紅棍略低一頭。 再者,徐行先前送給了他磐石心法,這可是增強他家底蘊的好事。哪怕他自己用不到這功法,但后輩人總能用到這功法。 子午功不是誰都能修煉的。 百多年來,也才成了他一個。 孩哥只能算半個。 說好聽點,孩哥赤子心性,所以修行道家內功無往而不利。說難聽點,孩哥腦子不大靈醒,比正常人略有不如…… 他給徐行的“機緣”,亦只是浪費他一個人情。 倘若徐行沒考中秀才,這機緣就是空頭支票。 “一碼歸一碼?!?/br> “恩,還是要分清的?!?/br> 徐行沒有順坡下驢,哈哈一笑將今日之事揭過。 而是轉為鄭重的說起此事恩情來。 馬師傅可以不介意此事,但他不能不介意。 不然今日好請馬師傅幫忙,明日呢?后日呢? 第34章、武道奇才 “那好?!?/br> “我就記下你這一次欠我的恩情了?!?/br> 馬師傅頓時笑容滿面。 他適才說不在意,并不代表他心里真的不在意。 只不過同為孝義堂的高層,他不好強行讓徐行記下他的恩情罷了。 這樣,難免顯得他太過唯利是圖。 但—— 徐行這么上道,他自然是來之不拒。 一旦徐行成為秀才,在孝義堂,乃至秦鳳山中,都算是得之不易的人才。今后在孝義堂、秦鳳山中的地位,亦會躍居在他之上。 這只是徐行暗地里的身份。 明面上,徐行出身味經書院,同窗、同鄉、同年,這些關系網,就決定他今后絕對不會是一個普通的窮措大。而且,考得秀才功名后,在秦省,進可以繼續科舉,退則可以入秦省武備學堂,入新軍當軍官…… 其次,徐行這么會做人,一看就知道日后必定能成大事。 《中庸》言曰:“天命謂之性!” 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 …… …… 提升武道境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