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10節
過多食用麝龍散,遲早會暴死…… 這次趙蕓娘帶來的酒水、菜肴,就是明證。 若他真是個官場小白,說不定還真有可能被韓遂忽悠住了。 “是,夫君……” “奴家知道了?!?/br> 趙蕓娘稍作猶豫,然后點了一下螓首,答應了下來。 身體上的虧空不是說能補就能補上的。 僅是食一些rou食,又無大藥,于徐行的身體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麝龍散,服食多了,神仙難救。 這一番話結束后。 趙蕓娘斂裙,離開了天牢。 “蘇學士?!?/br> “下官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蘇學士能否答應?!?/br> 等趙蕓娘離開,徐行走至鄰囚,對蘇學士深鞠一禮后,說道。 蘇學士正在假寐,昨夜隔壁搞出的動靜鬧得他遲遲未能入眠。 他睜眼,見此情景,暗暗叫苦,心里頓時一陣難為。 徐行雖然官低職小,可犯下的案子,是國朝立國三百年來罕見的重案。哪怕他知道徐行是被冤枉的,但仗義執言,丟了他一人的性命不可怕,可怕的是若因此害死了整個蘇氏宗族的性命…… 牽一發而動全身。 “我吃他的飯做什么……” “一飯之恩,不能不報。遲早要呼死我這張嘴?!?/br> 蘇學士暗罵自己。 不過此刻他也不好再假裝睡覺,起身問道:“徐大人有什么不情之請?” 他將對徐行的稱呼由“徐小子”改為了“徐大人”。 意在與徐行劃清界限。 言下之意,也是讓徐行認清現實,不要讓他難做。 “下官再過不久,就要命赴黃泉?!?/br> “俗話說得好,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下官……精于算學,想在臨死之前,將一生的所學編寫成冊,流傳于后世。但蘇學士也知道,天牢不準我等攜帶筆紙……” “然而蘇學士你不一樣?!?/br> “蘇學士文名天下流傳,若能……” 徐行深深一拜。 此話一出。 蘇學士不禁神色動容。 一是為徐行的大義,感到敬佩。 二則是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羞愧。 徐行以算術科中舉。 可以說,在算學這一方面的造詣上,鳳溪國能超越徐行的寥寥無幾。而徐行說自己鉆研算學多年,想要將所學編寫成冊,流傳后世。 這等事也假不了。 讀書人,無不在乎名利。 三不朽之一的立言,更是讓天下所有讀書人心生向往。 算學哪怕是小道,可也算是立言了。 “本官這就上奏陛下,恩準徐大人在天牢編寫算學典冊?!?/br> 蘇學士回了一禮,言道。 雖天牢不能有紙筆,但他們是犯官,地位不一樣。 有給皇帝上奏折的權力。 不過,這奏折不是直接遞給皇帝。 而是走巡夜司的流程。 先交給巡夜司的指揮使,指揮使查看之后,親自呈遞到皇帝手中。 不然天牢人人有冤情在,皇帝各個查看奏折,還不得忙死。 徐行眉梢一跳,連忙制止蘇學士道:“陛下正在為安仁公主的婚事cao心,又要打理朝政,難以分心,這點小事就不要勞煩陛下了?!?/br> 巡夜司里面一群勛貴,都是些酒囊飯袋,哪里懂得算學的重要性。等他們將奏折呈遞給皇帝,還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徐大人是想……” 蘇學士聽出徐行話里有話。 “不瞞蘇學士,我聽聞蘇學士和歐陽宰執是密友?!?/br> “還請蘇學士幫下官這個小忙,下官感激涕零,作序必述蘇學士之功勞?!?/br> 徐行再次揖禮,開誠布公道。 “是歐陽兄啊……” 蘇學士聽此,心里雖覺徐行攀權附貴,不似君子。 但想到徐行是為了自己的一身所學流傳于后世,這點小小的不滿也就隨風而逝了。此外,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他這幾日以來,白嫖了徐行不少rou食,此次這點小忙不幫也不像話。 第11章、步步算計 隔日。 丁二十四號監獄。 獄卒們給徐行抬了一個掉了漆的案幾,以及一個長條凳。 桌上筆墨紙硯陳列,還有一個黃玉擱臂。 “這是文房四寶……” “上好的澄池硯、金松墨,還有在文昌齋買的紙筆……” 天牢鄧校尉提著一捆紙走入了囚室,他瞪了一眼徐行,說道:“劉指揮使答應了你的要求,不過三日內,就要看到你的成效……” “不然的話,這些都要撤去?!?/br> “還有,老吳,你盯著他。別讓他亂寫東西?!?/br> 鄧校尉吩咐身后一個文吏。 天牢之所以不設紙筆,就是害怕這些犯官突然胡亂攀咬,留下證據。 人被逼急了,發生什么都有可能。 “可?!?/br> 徐行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他沒爭強好勝,說今日就見結果什么的。 一時的意氣之爭,沒用。 他之所以托關系要紙筆,寫算學倒在其次。 真正的目的,是另有他用。 鄧校尉帶著一眾獄卒離去,只剩下了吳書辦與徐行同住。 吳書辦是個老吏,雖然一直坐在囚室角落品茶,但眼神卻一直停留在徐行這里,不曾離開,一臉的精干老練。 徐行也不去理吳書辦,將其視作空氣。 他先對蘇學士道謝一聲,然后徑直坐在長條凳上,挽起袖角,從筆架上取出一根狼毫毛筆,攤開一張宣紙,一只手緩緩研墨。 淡淡的墨香暈開,散發著松煙的香味。 下筆。 一行行數學公式,以及一步步推理證明陳列在素箋上。 看起來,極為復雜。 少傾,吳書辦捧著茶盞走近。 他瞧了一眼,只覺看的頭暈目眩。 不過他仔細觀覽徐行在宣紙上的所寫,看明白了這公式異形文字的一個個注釋之后……又仔細根據宣紙上所寫的公式對比,推倒驗證,發現確實寫的有理有據。 他們這些書辦免不了在平日里和算學打交道。 故此,平時也學過一些算學,雖不精深,卻也比一般士人懂得多。 漸漸的,吳書辦看入了神。 …… …… “幸好在書肆里早早買了一本墨海書館的《談天》,不然憑我的算學造詣……騙騙一般人還行,再鉆研多的,就沒這個能力了……” 味經書院,號舍內。 徐行翻著厚厚的書冊,暗自慶幸道。 通過青銅古鏡,他可以看到副本世界的自己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