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讀心后我寵冠后宮 第103節
唐詩驚訝:【吃喝都在里面嗎?要幾天啊?!?/br> 瓜瓜:【兩天一夜,主要是為了防止閱卷官有徇私舞弊的行為?!?/br> 唐詩輕嗤:【真要有這行為,還用得著這時候啊,人早做好準備了好吧?!?/br> 瓜瓜:【前十名的策文要給皇帝過目的,即便有官員想抬舉某人只怕也不敢做得太明顯?!?/br> 唐詩秒懂,畢竟皇帝不是傻子,寫得狗屁玩意的東西要敢呈到皇帝跟前,那不是找死嗎? 四月初四這日殿試成績出來,禮部將前十名試卷呈給天衡帝,再拆開彌封,讓天衡帝來定奪前十名的排序。 唐詩站在天衡帝身后掃了兩眼,第一感覺就是字寫得真好,鐵書銀鉤、神采動人,就跟她以前在書上看到過的古人字跡一樣。 單這手好字就讓她佩服不已。 而且不是某一個人,幾乎所有貢生的字都寫得極好,擱現代都能搞個字帖出來的那種程度。 天衡帝很仔細地閱讀了前十名的答題。 唐詩發現了一個熟悉的人名——黎綱。 【瓜瓜,哇塞,這黎綱也在前十呢。不愧是好幾個大人搶著要的女婿,果然有才華。他長得還好看,你說皇帝會不會點他做探花郎???】 畢竟這都進了前十名,幾率非常大。而且殿試前十,除了極個別一枝獨秀的,估計很多人的策文都各有千秋,畢竟文無第一嘛,黎綱年輕好看,被點中的概率很大。 瓜瓜:【有可能,歷史上很多皇帝選探花郎都喜歡選年輕好看的?!?/br> 唐詩:【那很可能是黎綱了。畢竟這前十也沒比他更年輕更好看的了。探花郎總不能選個七老八十,滿臉皺紋的吧,那游街的時候多不好?!?/br> 那可未必! 天衡帝朱筆一挪,掠過了黎綱的名字,雖沒點個七老八十的,可也是個四十歲的中年人。 定下名次后,便是傳前十名引見,稱之為“小傳臚”。 唐詩盯著長得矮小膚色暗沉,嘴上留著胡須的探花郎,再看看旁邊第三名的榜眼黎綱,有些不可置信:【瓜瓜,皇帝不會覺得這位中年矮個大叔比黎綱好看吧?這什么審美啊?!?/br> 她用懷疑地眼神盯著天衡帝的后腦勺看了半晌,小聲嘀咕:【可看他后宮的妃子美貌都是在線的啊?!?/br> 瓜瓜:【這是太后和大臣們給他選的,又不是他自個兒挑的?!?/br> 唐詩恍然:【難怪他不喜歡這些呢,敢情淑妃、燕妃他們都不符合他的審美啊。說起來,周才人相貌是最普通的,好像一直都算比較得寵的,傅國公他們這是沒送對人啊?!?/br> 天衡帝聽著她聒噪的聲音,又瞥了一眼下方的黎綱,兩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張嘴巴,長得也沒甚稀奇,值得她一直為他打抱不平嗎? 黎綱總感覺上方有一道灼熱的視線,如芒在背,他又激動又不自在。 好在皇帝今天似乎沒什么心情接見他們,只勉勵了兩句就讓他們退下了。 至于后面的名次,過幾日會張貼金榜出來,掛在宮門外。 本以為殿試就這么結束了,誰料張士昭竟站了出來上奏:“皇上,這屆考生中有一人名喚周默,其答題不堪入目,實不像貢生之水準,微臣以為他名不副實?!?/br> 唐詩驚訝地挑了挑眉:【呀,張士昭這是想淘汰人嗎?不是說中了貢生后殿試基本上不淘汰了嗎?這個周默到底答得有多差啊,讓張士昭上奏踢了他?!?/br> 天衡帝也有些意外,但張士昭這人雖迂腐了一些,卻不是個胡言亂語之輩。天衡帝命人將考卷呈上來。 照理來說,能參加殿試的,無不是過五關斬六將,沒點真才實學,哪能經得住縣試、鄉試、會試這三關的考驗。 可看完周默的考卷之后,天衡帝眉頭擰了起來。這人不能說是不學無術,但策文跟其他貢生明顯不在一個等級。 “傳周默?!?/br> 唐詩覺察到了天衡帝的反常行為,驚訝地問瓜瓜:【不是吧,還真出現了一個氣運之子啊,能混到殿試,牛啊。不過,會不會是殿試那天他出了什么狀況,比如身體不適什么的,發揮不佳???】 張士昭皺了皺眉,還真有這個可能。但即便這樣,他們閱卷官也是看答題說話的,不然有哪個考生說身體不舒服就能豁免,那還了得? 其他閱卷官不大贊同張士昭的執拗和較真,畢竟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但見張士昭已經將事情捅到了皇帝跟前,他們也不好再說什么。 很快周默便被帶了上來。 他很年輕,才二十多歲的樣子,長相很普通,一雙眼睛很小,看人的時候總像是瞇著似的,給人一種不大舒服的感覺。 瓜瓜這時候才回唐詩:【宿主,最近葛經義在查人口失蹤案的事你還記得嗎?】 唐詩:【你昨天不是說,他已經找到了兩具尸骨的家人嗎?咋啦?是案子有什么新的進展嗎?】 瓜瓜:【那倒不是,查案的時候,葛大人發現了個二月末失蹤的周茂,最近派人在尋他?!?/br> 唐詩知道瓜瓜不會說無關緊要的事,她默默在心里念了一下這個名字:【周茂,周默,還真是巧哈,咋啦,葛大人找到人了嗎?】 瓜瓜:【沒找到,不過你找到了,人就在跟前?!?/br> 唐詩不敢置信地抬頭盯著下面的周默:【你的意思是,現在站在殿中的這名貢生是周茂,不是周默?那周默呢,去哪兒了?這兩人什么關系?】 底下的大臣們也齊刷刷地傻眼了,沒想到張士昭歪打正著,還真發現了個膽大包天的。 第067章 瓜瓜確定了唐詩的猜測:【沒錯, 他就是冒名頂替的,具體的有點狗血復雜,你自己看吧?!?/br> 唐詩驚訝極了:【真假狀元我以為只是戲劇里的故事, 沒想到今天來了個現實版真假進士, 難怪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呢?!?/br> 【不過想想后世也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也就不稀奇了?!?/br> 【幸虧他水平菜, 也幸虧張士昭較真,不然還真被他給蒙混過關了。我看看到底咋回事?!?/br> 別啊,瓜瓜,你怎么又給宿主一個人開小灶,仔細說說咋啦?還有福星姑奶奶,你也多說兩句嘛。 大臣們抓耳撓腮的,一個個心里急得不行。 唯獨周默因為還沒被授予官職的緣故, 聽不到唐詩和瓜瓜議論,不知道自己最大的秘密已經暴露了。 他還在沾沾自喜。 因為放榜前被皇帝召見的無不是殿試表現得極為出眾的人。 這可是非常光榮有面子的事。 皇上先前可是一連召見了十個, 如今單獨召見他, 足以見得他有多受皇上重視。 周默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程在沖他招手。 他激動地行了個跪拜大禮:“臣參見皇上, 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家伙, 還沒授官就開始自稱臣了,真是個不要臉的東西,大臣們心里鄙夷極了。 但其實嚴格說起來也不算錯,畢竟通過了會試,以后基本上都會做官。 天衡帝打量了周默片刻,淡淡地說:“平身,你就是周默?” 周默慢慢站起來, 臉頰通紅,恭敬地說:“是, 今日微臣幸得以見天顏,便是即可就死也無憾矣!” 這馬屁拍得可真直白。 文章做得不咋地,溜須拍馬倒是有一手。 可惜天衡帝不吃他這套:“是嗎?那你現在就去死吧!” 周默兩眼瞪大,不可置信,渾身顫抖個不停。 唐詩從八卦中抬頭,看著他這副如遭雷擊的樣子,大呼痛快。 【皇帝這張嘴真是太可愛了,多說點!】 【賤人就該惡人磨!】 天衡帝的嘴角本來都要翹起了,結果后面又來了一句,他直接氣笑了,將火氣全撒到了周默身上:“怎么?不愿意,還是不敢?這么說,你剛才的話只是說說而已,糊弄朕的?” 這哪行,糊弄皇帝可是欺君的死罪。 周默趕緊改口,可又不敢應是,只能支支吾吾地說:“臣不敢,臣不是這個意思,若能為國盡忠,為皇上效命,臣便是肝腦涂地也在所不辭?!?/br> 唐詩只能感嘆:【瓜瓜,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又巧言令色之人。難怪冒領他人成績也做得如此自然?!?/br> 【皇帝快查啊,張士昭都把疑點說出來了,可不能放過這個陰險狡詐的家伙?!?/br> 大臣們也偷偷附和,可不是,真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家伙,一定得查,狠狠查,嚴查。 天衡帝既已知道真相自然不可能不查。 他冷冷一笑,直接將周默的答卷摔了下去:“你倒是會說話,那你說說,你這答的都什么玩意兒?” 周默本就慘白的臉一下子變得跟白紙一樣,他偷偷看了一眼砸在面前的答題,認出是自己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還是力持鎮定地說:“皇上,微臣,微臣前幾日吃壞了肚子,腹痛難忍,殿試的時候發揮不佳,請皇上明察?!?/br> 唐詩趕緊仔細翻了翻前幾日殿試的記錄,然后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靠,這家伙有備而來啊,殿試那天他入宮的時候在臉上敷了一層厚厚的粉,走路時好幾次按住肚子表現得很痛苦很虛弱的樣子,還真有好幾個貢生看到了,關切地詢問過他。要是皇帝派人去調查,真能給他找出人證來?!?/br> 【太陰險,太狡猾了,皇帝不會上當吧,還是快請葛大人來吧,他才是這方面的專家啊?!?/br> 殿試何其重要,出了這等丑聞天衡帝心里本就不痛快,還接連被唐詩質疑能力,心里更不爽了。他不可能對唐詩發火,這氣自然全朝周默開去。 “是嗎?那你說說,會試最后一場,你答的是什么?” 天衡帝不按套路出牌,壓根兒不順著周默的話說,去調查他殿試那天有沒有生病,而是直接問他會試的答題。 會試對考生何其重要。正常來說,才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考生不可能忘記自己寫了什么。即便做不到把自己曾寫過的文章原封不動地背下來,但說個大概應該是沒問題的。 可周默不行啊,他是個冒牌貨,頂多也就知道會試的考題,真周默怎么回答的他哪知道。 他只能找借口推脫:“皇上,臣,臣考完后生了一場病,記憶沒那么好,很多事忘了,考試的答題也記不大清了?!?/br> 唐詩嘖嘖稱奇:【靠,周默考完后還真稱病拒絕了所有人的邀約,尤其是放榜后,同期的學子不少給他遞了帖子,他完全沒現身。這個家伙準備得太充分啊,蓄謀已久?!?/br> 瓜瓜悄悄冒頭:【宿主還沒看到前面啊,豈止是蓄謀已久,更炸裂的你還沒看到呢?!?/br> 唐詩驚了,她錯過了什么?不行,她不管天衡帝怎么處理周默了,趕緊去翻八卦。 只有大臣們心里苦,瓜瓜咋不給大家一個痛快呢? 通過一人一瓜的對話,天衡帝也明白了,周茂冒名頂替周默,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很早以前就計劃好的,這絕不是周茂一個人能辦到的。 “將會試第一場的試題謄抄一份過來,給周默現場作答?!?/br> 周默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個艱巨的考驗在這兒等著他,急得手心直冒汗,結結巴巴地說:“皇上,臣發了高燒,不記得了?!?/br> “不記得當時的答題也沒關系,再做一次。朕相信,一二十年寒窗苦讀的知識和見解是不會忘的。而且若因一場高燒便將所有的學識才華都忘了,那朕也不能再用你。畢竟會試、殿試皆是為國選人,你病一場什么都忘了,朕如何能安心將一地百姓交給你?” 周默無言以對,找不到理由反駁這話。 偏偏蘇和宜還笑瞇瞇地說:“不記得也沒關系,周貢生既能在近兩千名舉子中脫穎而出,才華必定驚人,再做一遍,說不定咱們能看到兩份精彩絕倫的答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