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陛下天天碰瓷 第8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撿走我的窮糙漢是大佬、異能大佬愛吃軟飯、參加戀綜后和營業對象假戲真做了、騎士王的魔法
“年長者皆曾是孩童,但他們長大后卻仿佛不懂孩童所思所想?!逼咽⒑?,“所以,讓他們陷入孩童境地即可?!?/br> 容寧懂了點,不是太懂。 符倫說話則是相當不客氣:“貶官,讓他們去地方走一趟,馬上就知道地方是怎么樣。剛入朝堂的官員必然有一股沖勁。讓他們一塊兒做事,按事后誰出力多誰出力少來獎懲,就能激發起一點勁頭?!?/br> 容寧一琢磨,在軍中這方法也能用。 老兵時間久了,總容易抱團且油猾起來。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共同的念頭?!倍熜诌@般說,“學子以科舉中榜為榮,以為陛下做事為榮。天下百姓和滿朝文武,以大乾為榮。有這樣的念頭在,一切事推進起來便快捷得多。如容家軍,以守護國土百姓為信念,自會沖鋒陷陣,甚至愿為此付出生命代價?!?/br> 容寧連連點頭。 蒲盛宏本想,至少還有個容寧可以和自己談談別的,誰想這下徹底成了一群人談論政事。他幽幽哀嘆,人不如舊。他開始懷念先帝了。 好在人總要吃飯,秦少劼并非全然不做人。 他知道師兄們很少到京城來,這才拉著人多說點。這幾位都是常年在百姓之中,且非固守在一處之人,對于天下許多事會站在自己獨特的角度上來看。 這些角度與百官的角度是渾然不同。 到了飯點,秦少劼誠邀幾人一起吃飯,才臨時打斷了談話。 午后,蒲盛宏沒有久留。他不喜歡宮中。要不是要送禮,根本不想來永安園。他對秦少劼這般說:“你要是還有什么話想和你師兄們說,讓人到京郊約人,或者你自己過來?!?/br> 帝王不能隨便出京城,但只是走一趟京郊,尚且不算危險。 秦少劼:“是?!?/br> 蒲盛宏深深看了眼秦少劼和容寧,再度揣著手,施施然離去。 秦少劼和容寧坐在書房里。 秦少劼拿起蒲先生留下的游記翻看起來。這記載著各地情況的游記,每一處都要看得仔細。因為每一處地方的缺憾,都可能被鐘如霜借勢,成為朝廷的危機。 容寧在邊上,攤開一本冊子。 她剛才覺得,軍中其實也該改一改?;蛟S除了日常的訓練,也可以加加課。京中幾大侍衛營,多是權貴子弟,有些不食rou糜。 瑞親王一事后她就想借個機會找徐大人說這事。 但后來事情太多,加上京中營地一下子少了不少人,徐大人身為兵部尚書屬實忙了一陣。她一樣忙著事,導致全然沒空提這個。 容寧:“……”她好像也在位秦少劼的繁忙添磚加瓦。 她生出了一點點對年輕帝王的同情,剛準備落筆,聽秦少劼突然開口:“百草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容寧抬起頭,眼神茫然:“什么?” 秦少劼沒抬頭,只是說:“師傅是在警告朕,我要是做得不好,你身為女將軍,身為當朝皇后,隨時可以給朕以教訓。說不準哪一日我便頭上青青綠草一片?!?/br> 容寧是半點沒聽出蒲先生有這么個意思。 秦少劼深深嘆氣:“你說,是軍中兒郎好,還是年輕文臣好?今年聽說有好幾個年輕學子在爭的不是什么狀元位,而是探花郎的位。身為帝王,早起晚睡,終會色衰。然而軍中年年有新人,朝中三年有新臣。寧兒還會看著我么?” 容寧:“……” 好家伙,連“朕”都不用了。逛窯子的感覺又來了。 而且軍中招人和朝中招人,不都是正常的事情嗎?是給他選臣子又不是給她選后宮!怎么能突然把這口鍋子甩到她頭上? 容寧手上的筆沒擱置,墨汁滴落在本子上,相當礙事。她將筆忙放到一旁,語氣沉重:“陛下,你能不能好好看書?蒲先生特意讓您看,肯定是有意義的?!?/br> 秦少劼從游記中抬頭,語氣幽幽:“這才成婚幾日,你就猶豫著想要回自己宮殿去睡。我是實在不懂,為什么非要建那么多的寢宮。要是我有個頭疼腦熱,你都發現不了。還不如不成婚時,你最遠就睡在隔壁?!?/br> 容寧:“……”她很懂。她腰酸腿疼。她恨不得皇帝和皇后寢宮在宮中兩端。 眼見秦少劼又想說點什么的,容寧警告:“看你的游記。再煩我,我今晚就搬出去睡覺?!?/br> 秦少劼見逗容寧到快讓他自己遭難,順從收回視線,低頭看游記,只是唇角笑意不褪。 他無趣?開玩笑。 第106章 春闈放榜。 京城中鬧得簡直各個拐角都有人在放禮炮。中貢生的學子眉開眼笑, 恨不得站在城墻上昭告所有人:我中榜了! 互助會里有幾個學子,今日都沒在京郊,全擠去看榜單。他們有的眉開眼笑, 有的失落低頭。但不管是誰, 都沒打算收拾行李離開京城。 人各自有所思量,在互助會的這一天天,他們本來的所思所想,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處事更落在實處,觀點愈加貼近老百姓。 他們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前往京城, 在他們當地本已經是人中龍鳳。如今到了京城,一個個才意識到天下并非只是一居室,老百姓也有南有北,各有愁苦思量。 他們不是不知道“興, 百姓苦。亡, 百姓苦”, 只是對其不曾有更深刻的認知。 曽和正和潘曦兩人, 同時入了名單。他們當然是歡喜的, 不過那點雀躍卻并沒有蓋過頭, 讓他們喪失理智。他們知道接下去有殿試, 過了殿試不過是風頭一陣, 往后才是人生初始。 轉眼殿試的日子到來,學子們一一入宮, 準備在殿試上一展身手。要知道殿試決定了他們今后在京城中,到底能夠做什么官。 狀元郎可比旁人官位高一階,要是往后從翰林院出來, 他的晉升天生就比旁人快。要是進二甲,大概率能留在京城當京官。要是三甲, 只能拼運氣。合適的留在京城,不合適的要前往各地外派,成為各地的官員。 京官和地方官,哪怕官品一樣,那也是天與地的差別。 這等正式場合,本來已極為嚴肅,所有人都繃緊著心弦。帝王秦少劼看著年輕,實際上觀點極多?,F下對真正歸屬于自己名下的第一批官員當然上心。 然而就在這會兒,寶坤指揮使匆忙傳上了消息。 他對秦少劼耳語幾句。 帝王神情上看不出變化,但注意到這幕的官員,內心無一不是咯噔一聲。錦衣衛天天在收集消息,要告知帝王選擇什么時候都行,沒有必要趕在殿試之前。 容寧身為皇后,又身為女將,被加了一個位置在秦少劼身邊。 旁人看不出帝王神情的變化,她卻看得出,秦少劼心情猝然惡劣。他本來估計在看著下面一切,順帶走走神想想下面都有點誰,并聯想那些相關人際的關系。 誰想錦衣衛會有消息。 秦少劼看了眼考官的方向,開口下命令:“換卷?!?/br> 寶坤指揮使當即前往負責考試的官員那兒,通知主考和副考官換卷子。 這是第一次,臨著要開考換卷。不說考官額頭冒汗,考生們也沒有經歷過這種事,一時慌亂了一瞬,很快又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 換卷說明,有可能是考題泄露。繼續讓他們考,說明現在肯定不是算賬的時候。而他們這些參與殿試的人,至少還有答卷的機會。 沒有人發表什么觀點,安分坐下來等待卷子上門。他們如今能做的只是按序參與殿試而已。 帝王監考,寶坤重新回到帝王身邊。 容寧望著下方的學子,趁著沒人注意她,不發出任何聲音靠近秦少劼。本來她和秦少劼都想好了,兩個人在上面看書消磨時間,誰想會遇上事。 她對著秦少劼無聲詢問:“怎么了?” 秦少劼示意全盛拿紙筆過來。 全盛很快遞上來紙筆。 秦少劼在紙上寫:題被透了。 容寧大概猜出來是這種事情。不過既然沒有在場抓人,想來應該不算太嚴重。不然這一批人就會被全部帶下去,考試也會擇日再考。 她問:誰透題? 秦少劼:在查。 容寧非常不學好,在紙上畫了個憤怒的小人。小人看上去相當生氣,頭上冒火,眼睛里也簡直有小火苗。 秦少劼極差的心情轉好,在邊上畫了個穿戴皇后頭飾、佩劍憤怒的小人。 兩個小人一起生氣。 容寧一看秦少劼的畫,頓時覺得自己畫的簡單了,于是開始給小人增添衣服和配飾。參照著今天秦少劼的衣服來畫。 底下的人在辛苦考試,上面兩人開始在紙上畫畫。主考官員趁機往上方看一眼,就見天底下最尊貴的兩人“奮筆疾書”。 官員抬起手用袖子擦了擦汗:太害怕了,感覺陛下和皇后殿下都很生氣,正在紙上罵他們這些庸官。 要是真出了什么差錯,他身為主考必要成為第一個被收拾的。 唯有看到紙上內容的寶坤和全盛全程沉默。 自從成婚之后,兩位仿佛愈加幼稚,年齡一天比一天小。就現在的情況來看,說是七歲都不為過。 當殿試的眾人考完,上方秦少劼與容寧已恢復常態。兩人在收卷那會兒提前走人,留下一群學子望著背影,心中繼續不安。 學子們出門后,這群人一個個面上不安。關系好的或者同鄉者結伴在一起,交頭接耳:“你知道發生什么事了么?” “不知道啊。怎么就忽然換卷了?” “這套題是誰出的?” “難道說陛下出的題被透了,然后留存的備用考題沒有被傳出去,就先用上了?” 到這會兒,不少人心中已默認這一次有透題一事。 不然怎么也不可能臨時換卷。但是就現在來看,沒誰被留在宮里。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考生們想不明白,考官易華茂也想不明白。他絞盡腦汁都沒想到這一次到底哪里會有機會把題目泄露出去。自從他被定為主考后,他幾乎都不怎么與旁人接觸,進出家門都獨自走,家中直接謝客。 今年考題由內閣和帝王一起出題,總共出了六道題,分成了兩卷子。 一般而言,不會輕易動第二套卷子。因此這第二套卷子被塵封著,派遣專人看守,自始至今被塞進去后就沒打開過,知情的人只有考官、出卷的內閣和帝王。 至于第一套卷子,其實是按照第二套卷子一樣被護著。 由于要動用,所以昨日被取了出來,今日一大早被送到殿堂之上,放到他手邊。透題的難度遠超過賄賂他改卷放寬難度。 帝王提了三個觀點,基本上是朝堂之上、京城近來熱議的題目。而內閣對題目進行了填充修飾。 就連容寧也對題目被透出去,產生了一定困惑:“最近侍衛們一個個都繃著,不可能讓人隨便碰到考題。錦衣衛是從哪里知道透題了?” 寶坤在殿上沒機會多說,現下詳講:“為避免科舉出問題,或京城人多出差錯。京中這些日子,錦衣衛每天派三十名喬裝成普通老百姓,在街頭巷尾聽百姓所言?!?/br> 這對于錦衣衛來說很正常。 “臨近殿試,有一家小賭坊夜半賣考卷。最初錦衣衛只是查到有小賭坊,順手打算將消息轉交給值守的金吾衛。沒想到查抄的時候發現有透題的金錢往來。暫不知題真假?!毙≠€坊屢禁不止,宵禁也攔不住。部分權貴子弟甚至主動參與。但錦衣衛沒想到這家賭坊敢賣題。 寶坤并不知道題目,只是把這件事上報。 秦少劼開口:“換卷是為了讓人慌張。心有不安者,不管見到的真的題還是假的題,都不敢在卷面上寫得太過出眾,也讓考官不敢在批閱時有偏頗。不妨礙一甲評定。接下去等查清,有哪些人或者哪些人的仆從去過那家就成。在閱卷結束前,將案子查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