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55節
板蕩之時,他愿意做那誠臣啊。 不光是杜甫,李白、杜牧、狄仁杰等等大唐文人都重重嘆息,無比懷念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恨不得生在貞觀年間,取代那宰相蕭璃。 第99章 后續加第七位皇帝 【由于李世民知人善任,初唐將星如云,名士如雨,好像沒有能力平庸的廢物。 連李世民的老婆都是出了名的賢后,把后宮管得井井有條。 但是,沒過多久,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終年三十六歲。李世民選擇陜西九峻山為他和長孫皇后的長眠之地。 至于她的死因,人們普遍認為她是氣疾而死。氣疾類似于哮喘,放在今天都是很棘手的難題,更不用說在古代了,需要好好調養才行。 她十三歲的時候就嫁給十七歲的李世民了,非常早婚早育,再加上cao勞過度,可能導致病情加重?!?/br> 唐太宗位面,李世民正為天幕夸他的功績,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暗道:“做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好,還需繼續努力。" 誰知道緊接著,就聽見了噩耗。貞觀十年,那也沒剩多久了!他難以接受,連忙看向長孫皇后:“太醫,快叫太醫來!” 李世民心思細膩,如今又急又怕,竟生生落下淚來。 長孫皇后的笑容也僵在臉上,大唐才剛剛安定,小兒子李治還小,她居然就要撒手人寰了嗎? 長孫皇后連忙撫著他的肩膀,安撫道:“生死有命,能陪陛下到這里,已經死而無憾了?!崩钍烂衤勓?,將她摟在懷里,眼淚唰唰地流,哭到哽咽。 明明要死的是長孫皇后,應該是李世民安撫長孫皇后才對。結果現在,角色互換。 太醫馬不停蹄地來了,李世民忙問:“皇后不一直在服用調理身體的方劑嗎?你們的方子怎么這么沒用?" 太醫診脈,嘆息道:“方劑并非沒有?;屎竽锬餁鈾C升降出入反常、應降不降,肝氣抑郁?;屎蟛粌H要服用方劑,平日也應該少思少慮,靜心調養,萬萬不可動怒來刺激肺腑。這氣疾半個都是心病!" 長孫皇后聞言眨了眨眼睛,垂下眼眸。她不是第一次聽太醫這么說,只是條件不允許她休息。 她是個多思多慮、心思敏感的人,她既關注李世民的前朝,也掌管六宮事務,事情多得不得了。除此之外,還要愁孩子們的學業和婚姻。 久而久之,“檐邊嫩柳學身輕”,已經如同病弱西施。 就像熬夜一樣,都知道熬夜不好,但忍不住啊。 要是以往,她還 是會對這些醫囑,有些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現在被劇透了死訊,態度轉變不少。 長孫皇后面色和善地送走太醫,然后扭頭看向李世民:“陛下,聽見太醫說的話了嗎,這下臣妾可要堂而皇之躲懶了。" 李世民聞言,眼睛都哭紅了,將她抱在懷里,仿佛握住易碎的珍寶,久久沒有松開。他附在她耳邊,小聲說:“我們以后合葬,死亡也沒有辦法將我們分離?!?/br> 大庭廣眾之下,他們動作親密,有些與禮不合,但宴會上的文武百官都沒有出聲阻止,而是體貼地該吃吃該喝喝。 連魏征這個大噴子都選擇在這時候放陛下一馬。 這些文武百官中,有幾位將領非常特殊,因為他們是少數民族。他們長得劍眉星目,氣宇軒昂。 從前,很多小國被滅國之后,國王和貴族們往往只有一條出路——去參加大唐中央歌舞團。 但李世民喜歡抽卡,對蠻夷也是這樣。只要他覺得這些蠻夷能用,就會拋下成見,讓他們領兵去打仗。久而久之,真給他抽到了幾個ssr。 比如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爾。他們騎術高超,驍勇善戰,是非常亮眼的將星。 他們也非常尊重和愛戴李世民,認為他是偉大的君主。能有多少君主不憎恨蠻夷,且能讓許以重任? 他們喊天可汗的時候是真心誠意的。 別人都很有眼力見,直接低下了頭??蛇@兩個突厥人直愣愣地望著夫妻倆的模樣,思緒隨風飄遠。 長孫皇后會死,天可汗也是凡人之軀……也會死。到了天可汗駕崩的那一天,他們……兩人不約而同地反手握住了腰間的鑲金匕首。 還沒等李世民整理好心情,又聽見了另一個噩耗【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終年五十三歲?!?/br> 【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說他死于陳年舊疾,有人說他磕丹藥暴斃,總之眾說紛紜?!俊舅赖臅r候,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叫進寢殿托孤,立下遺詔之后便撒手人寰。太子以及長孫無忌等人悲痛欲絕地為他辦喪事。消息傳到宮外,大唐百姓失聲痛哭。特別的是,那些少數民族也痛哭流涕。 《資治通鑒》記載: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來朝貢者數百人,聞喪皆慟哭,剪發、面、割耳,流血 灑地。 儒家講究身體 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損壞。但突厥等少數民族自然不講究這些。 他們的喪葬儀式很特殊,可汗死后,親信以及妃子往往殉葬。其他人騎著馬,繞著尸體走馬,同時刺面割體。 讓唐高宗非常驚訝的是,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居然主動提出要殉葬。 契芯何力曾經擊敗吐谷渾、消滅高句麗。他智謀高超,曾經說服李世民騙彩禮,坑了蠻夷首領。阿史那社爾曾經平定高昌。這人是《長歌行》的男主原型。在初唐,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 在很多人眼里,這兩位戰功赫赫,堪比國公,不享受榮華富貴,反而去尋死,簡直腦子被驢踢了。 唐太宗這個天可汗又不是真可汗! 唐高宗覺得,這兩位ssr名將要是去死,太可惜了。而且這對父親的名聲不好。秦穆公死后,大臣百里奚、蹇叔、由余殉葬,被罵了很多年。 他于是拒絕二人:"父皇知道你們突厥的習俗,已經猜到了你們兩個人的想法,他不允許你們殉葬。但是我可以將你們兩個的模樣做成雕像,陪葬進陵墓。你們死后,也可以葬在昭陵附近。" 這兩位將軍才放棄殉葬的想法,轉而將一腔悲憤之情發泄到了北邊,又滅掉了好幾個國?!?/br> 天幕下,大唐的文武百官早已低聲啜泣,更有人失聲痛哭,心中一種不真實感。唐太宗于他們而言是開國君主,也是偉大領袖,這樣的人怎么會死呢? 房玄齡擦著眼淚:"陛下五十三歲就駕崩,簡直天妒英才。恨不能分壽命給陛下!"文武百官也紛紛附和,很多人都真心實意。 唐太宗安慰他們:“別說這些晦氣的,要你們的壽命做什么?人終歸有一死,如果不死,還不成山野精怪了?" 他轉而看向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心情有些許復雜。沒有想到這兩位突厥人未來會提出給他殉葬。 真是傻孩子呀。 唐太宗李世民:"你們身在大唐,也為大唐效力,那就是大唐人,身體發膚, 受之父母,以后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了。" 文武百官向來對唐太宗任用番將頗有微詞。 唐朝朝廷家世歧視特別重,老牌世家看不起新世家,大世家看不起小世家。而這些異族人就是 鄙視鏈中的最低端。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墒鞘聦嵶C明,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爾比很多漢族官員都要忠心得多。 百官們轉念一想,在前線時,契芯何力受了傷,李世民親口為其吮……吸戰傷,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陛下的人格魅力真大! 與此同時,他們對這兩個異族將領的觀感也好了不少。忠誠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東西。契芯何力:"那陛下,我們死后能陪葬進昭陵嗎?愿世世代代為陛下守靈。"阿史那社爾看了一眼長孫皇后,然后拱手附和:“微臣也想陪葬進昭陵?!彼皇莵聿鹕⑦@個家的,他是來加入這個家的。 長孫皇后應該不會介意的吧? 這些年,李世民也在思考身后事,俗話說,事死如事生,他也不想離開這些愛卿。他正想下詔令鼓勵文武百官以后陪葬。 契莎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的提議直中下懷。 唐太宗李世民點頭:“自然可以?!?/br> 其他官員們:"!!!!" 昭陵可是皇陵啊!這可是官員死后最高的榮耀! 一時間,長孫無忌,褚遂良,李靖,尉遲恭,秦瓊等人紛紛請求陪葬。場面仿佛成了售樓大會,大家都揮舞著鈔票想買房。 李世民見大家如此踴躍,心情好轉不少,一個接著一個地答應下來??磥硭啦⒉豢膳?,他的死后生活會非常愉悅。這時,魏征矜持地表達了些許意愿。李世民瞬間有些頭痛,糟糕,愿地府沒有魏征。 【唐朝制度規定,如果你覺得你蒙冤了,那你可以去昭陵哭泣?!?/br> 天幕放了一段唐太宗的紀錄片,唐代無數人在他昭陵附近痛哭流涕?;柿瓴皇钦l都能進去的,他們只能遙遙供奉。 杜甫、杜牧……數不勝數。 他們懷念的是李世民,也是那個輝煌的時代。 陸游望著天幕,靈感爆發,萬般惆悵化為詩:“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br> 【歷史學家柏楊曾經說:"自從盤古開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勛業,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后所有帝王的規范。"】 【人非完人,他身上也有過失,比如被很多人抨擊的玄武門之變,但“功大導致過不顯”。唐太宗之前,君主以堯舜為榜樣。唐太宗之后,君主以李世民為榜樣?!?/br> 【與此同時,他還擅長書法,擅長詩詞。從他的詩詞中,我們能看到他的細膩情思,便不難理解他為什么容易哭了?!?/br> 【今天的視頻就到這里結束了,大家再見?!?/br> 緊接著,天幕消散,天音消失。隋煬帝位面。 李建成咬牙切齒,雙目赤紅,無能狂怒:“呵呵,耶耶,你聽聽她說的什么話?好一個功大而過不顯,好一個功大而過不顯啊!" 他以為玄武門之變能將自己這位好弟弟釘在恥辱柱上,結果他的文治武功震爍古今。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 他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李淵張開嘴想安慰他,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他思考了很久,轉而看向李世民:"世民,你有濟世安民之心,你且去吧。" 兒子們的矛盾不可調和。無論如何,他也不想看到他們走向手足殘殺。既然如此,那就讓李世民自立門戶吧。 十八歲的李世民聽出他隱含的意思,不免有些酸澀,抿唇說道:“孩兒不想離開?!崩顪Y:"這籠子怎能關住你這只雄鷹?大丈夫當有吞吐宇宙之志,氣吞八荒之心!"李世民見沒有轉圜的余地,于是答應下來。李世民最終帶著房玄齡等幕僚離開了。 李淵望著他的背影,輕聲嘆息。事實上,他能預料到李世民稱霸之路會有多順利。如今天幕都說了,他是蓋世君主,想必天下豪杰都會來投。 他讓李世民自立門戶,是為了切割他跟李建成的關系,給李建成搏一條活路。他自己就安安心心當個太上皇吧。李淵心里憋屈地想,這開國皇帝,是他主動不當,而不是被人忽視!總不會被人嘲笑了吧? 李建成有些不滿,他還想讓李淵痛打不孝子呢,結果李淵輕飄飄地放了走了李世民。 "耶耶,你怎么讓他走了?他可是未來殺害你兒子,搶皇位的兇手!" 李淵罵道:“你不是看完天幕了嗎,你好意思說那是你打下來的皇位嗎?我讓世民離開,是為了讓你看清自己。 我知道你不服氣,你手下也有兵,不服氣 就帶兵出去打,打下多少都算你的。別去想你弟弟的東西。" 李建成又氣又怒,還有種無能為力的痛苦。他跟李世民明明一母同胞,卻猶如螢火與皓月爭輝。既生他李建成,為何要生李世民? 房玄齡得知這個結果之后,心里放松不少,他跟其他幕僚早就對李淵和李建成頗有微詞,如果留在李家,又是一團爛賬。 李淵這樣做不像是逐出家門,反倒像是解開了李世民身上關于宗法的束縛。不給父親和大哥打工,而是為自己謀劃,玄武門之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房玄齡看著擦拭巨弓的李世民,心情如釋重負,他的主公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