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49節
正反兩方打得有來有回。 后來,黃巢手下的人越打越多。朝廷一看,這不行啊,要不休戰吧?黃巢這邊其實也想休戰,他的夢想就是進體制,造反只不過是他曲線救國的方法。 他想當節度使,去廣東那個偏遠地方當土皇帝。他感覺自己的訴求挺合理,極南之地土人多,非常窮,而且還不服管教。他給朝廷回收垃圾,朝廷應該感謝他才對。 結果朝廷拒絕了,卻封他的大哥王仙芝當京官。 黃巢這才發現,自己這個響當當的叛軍頭領,居然只是個小丑?!?/br> 【王仙芝這位大哥做得也挺不厚的,跟黃巢相比,他不算完全的泥腿子,他家在朝中有人,所以封官封得非常順利。 他也沒有給其他朋友爭取官位的想法,拍拍屁股準備去赴任了。黃巢知道之后非常生氣,愿天堂沒有走關系! 黃巢“以德服人”,把大哥打得頭破血流,讓大哥不敢接受招安。最后,兩邊分了家,各自帶了一部分軍隊分開了。 王仙芝沒有接受招安,后來死于朝廷圍剿。 黃巢則來到了廣州,既然皇上不給他廣州,那他就自己拿。然后一天時間就打下了廣州。這個時候,他已經徹底黑化了?!繌椖唬?廣東:你不要過來啊!) (讀書好,又變.態,好像凍魚戰神。) 黃巢的命運讓無數大唐文人怔愣。 杜甫收斂容色:“安祿山都能當三鎮節度使,掌控冀州重鎮。到了晚唐,黃巢的威脅已經如此之大,朝廷居然不肯安撫一下,這可真的是……"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活該滅亡。 究其原因,大唐文人都懂,不是黃巢不討喜,不是黃巢不 厲害,而是家世的問題。 上升的渠道已經被世家豪族占據得死死的。 至于沒什么背景的安祿山能夠一步登天,那是因為背后站的是唐玄宗?;始揖褪翘煜伦畲蟮氖兰?。 世家子弟傲慢地望著盜匪黃巢,并沒有把他放在眼里,殊不知,最終要付出沉甸甸的代價。杜甫嘆息。杜氏也算小世家,他也有才華,可惜削尖腦袋都擠不進上層圈子。何況黃巢?黃巢在他們眼里確實是個跳梁小丑。 大唐名相張九齡長相溫文爾雅,風姿綽約,風度翩翩。 他斂眸,心中暗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只要黃巢是個鹽販子,他注定不會受到任何禮遇,除非他打到長安。" 張九齡出身嶺南,祖上出了幾個小官,勉強是個小世家,在嶺南還混得開,到了長安就捉襟見肘。 他于是找到了另一位宰相張說,兩人交換族譜,給自己認了個親。從此以后,他成了世家豪族之一范陽張氏的成員。也就是張良的后離。 因此,他才能穩步青云直上。 可是官場上的世家子弟還是在歧視他。連唐玄宗都不信他的說辭:"如卿豈有門籍!" 張九齡不得不回:“荒陬賤類?!辈贿^是荒野之間的粗鄙之人罷了。 寒門宰相在大唐是個天方夜譚,直到宋朝才成為可能。 張九齡有些說不出道不明的期待,心中暗道:"讓我看看,希望成為青帝的你能走到哪里。" 有 人覺得該給黃巢封王,有人卻覺得不行。大明末代君主崇禎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能給叛賊封王呢?!叛賊怎么配? 如今,崇禎皇帝和唐僖宗一樣,正面對一個糟糕又尷尬的局面。闖王李自成的叛軍打到京城來了。 夜晚,他帶著太監來到成國公的府邸,希望借他的勢力逃出北京。南京有一套班底,還有充足的兵力,只要逃到南京,一切還有機會。 但是成國公閉門不開,里面好像沒人??墒浅绲澔实郯l誓自己聽見了里面的人聲。要知道,成國公的祖先可是幫助朱棣靖難的忠臣啊。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世態炎涼,滿城文武竟無一人可用!這是天要絕我!" 盛怒之下,崇禎皇帝悲憤不已、心如死灰地來到煤山,掌著繩子,想要了斷自己。 他臨死之前,自嘲地笑笑:“王承恩,朕有預感,這是朕最后一次看天幕了。天幕出現的時候,朕還以為是什么吉兆,結果吉的不是朕,而是那叛賊。" "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毋傷百姓一人!"宦官王承恩哭著說道:“陛下,未必不是吉兆啊?!?/br> "怎么說?" 宦官王承恩:"那闖王李自成也曾向陛下請求招安,跟黃巢如何相似。天幕出現這一段,不就是在跟陛下說,要吸取唐朝的教訓嘛!" 不久前,李自成給崇禎送來一封信,希望崇禎封他為西北王。他還保證,他會幫大明解決北方的后金。 崇禎大罵:"祖訓有言,非宗室不得為王,異姓不得封王!" 王承恩跪地說道:“可成祖不也封忠勇王金忠為異姓王了嗎?這是大明的生死關頭,想必太.祖也會理解的。" 崇禎沉默了一下,隨后才說:“他是膽大包天的匪徒,又不是金忠那樣的精忠報國的能臣,堂堂天子豈能受匪徒的威脅?" 王承恩又說:"可是天幕都說了,明朝之后異族入侵,建立清朝。那叛賊李自成,起碼是漢人,陛下應該和他一致對外才是啊。" "陛下忍一時之氣,卻能替大明謀福祉啊!" 崇禎握著繩子的手微微顫抖:“……可是那李自成如何會答應呢?” 王承恩見狀,心中大喜,連忙下猛藥:“他如果不想被招安,就不會送那封信。陛下只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自然會臣服。" 崇禎沉默良久,最終在王承恩期待的目光中,將繩子放下,長長嘆了口氣:“希望天幕的指引沒有錯。" 崇禎帶人去見了闖王李自成。 其實闖王李自成跟黃巢有點像,手下基本上都是流民,野心也沒那么大。同時,他也很忌憚北京城的守衛。瓦剌軍圍困北京城的時候,于謙帶人守衛,挽救了整個大明。 大明有沒有可能再來一個于謙? 而且現在天幕出現了,李自成得知自己的起義會失敗、所謂的清朝會建立,滿腔的怒火就對著異族發去了。 他李自成打老朱家,那是內斗,蠻夷插什么腳啊?!總而言之,李自成想求和的心情比歷史上還要迫切。崇禎和李自成談判跌跌撞撞,他們的手下還起了好幾次沖突,但最終還是談妥了。 李自成退回西北,去解決關外的異族。 回到皇宮之后,崇禎望著太子朱慈娘,悠悠嘆息:“朕封了這個新“黃巢”為王,誰知道他會不會生亂?" 崇禎皇帝長得溫文爾雅,太子朱慈娘長得更是非常貌美,據記載:“履云冠,風姿龍采,纖好白皙,見者疑為神仙。" 朱慈娘:"父皇,封總比不封好。"封起碼還有一線生機,不封直接亡國。崇禎嘆息道:"你說得也是。"至于死后該怎么去見太.祖,他就偷偷以發覆面吧。 第93章 后續加新視頻太原公子 古青青:【黃巢以光速打下了廣州,心想,要不扎根廣州做個土皇帝?可是黃巢是北方人,不太適應南方的氣候,手下很多北方士兵都染上瘟疫了。 而且經過這次大戰,黃巢摸透了唐軍的底細,感覺唐軍也不咋樣。他黃巢要把格局打開,不要局限在廣州,而是放眼整個天下! 他于是發布北伐檄文,帶著幾十萬大軍,揮師北上,劍指長安。 安徽,江蘇,河南,山東……軍隊所向披靡。 不久,黃巢大軍來到潼關,這是皇城長安最后一道生命線。 黃巢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兩天就攻破長安。 唐僖宗集團這才慌了,沒想到這粗鄙不堪的鹽販子居然這么能打!他們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彎,想要求和,還要封黃巢為節度使。 可是黃巢表示:曾經的我,你看不起;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都打到長安了,還當什么節度使啊,當皇帝不是更香嗎?唐僖宗不得不跟曾經的唐玄宗一樣偷偷逃離長安,前往四川。 黃巢入駐長安,自立為帝,國號大齊?!?/br>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黃巢擦干凈劍上的血,抬頭望著戰火紛飛的長安。 他曾經在長安多次落榜,失意多年。誰能想到,曾經如同喪家之犬的他,只用了幾年,就成為長安之主? 農民起義的風暴席卷了整個大唐,猶如菊花,凜然盛放。而腐敗的唐王朝向百花遇霜,凋零殘破。 與此同時,天幕放了他的一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一出,無數人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首詩是如此的豪邁,讀來蕩氣回腸,久久不能自拔。 秦朝大澤鄉,陳涉毫不掩飾地贊嘆:“今日方知菊花詩還能這么寫。那后世的豪放派詩詞,再怎么豪邁也比不過這首詩啊。這股王霸之氣叫什么來著?" 很多豪放派詩人,描寫的是心境的豁達,是對理想的追求。黃巢的詩詞早雖然不算華麗,技巧不算高明,但格局未免太大。 陳涉只覺心情激蕩,想要找一個詞來形容這首詩。 不久,他腦海中靈光乍現,胸中豪邁之氣凝為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 朱元璋拍著大腿,不停叫好:“這黃巢殘暴,但是打得好啊,就該把這腐臭的朝廷打穿,打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元璋出身很低,所以很欣賞和自己類似的農民軍領袖。比如劉邦,又比如黃巢。沒人比他更清楚,農民軍領袖有多難做了。 他激動之余,吩咐道:“來人啊,拿支筆來,朕要寫詩了?!?/br> 朱元璋提筆寫了一首《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老四,你看咱寫得咋樣?" 朱棣剛剛當上儲君,此時正春風得意。他接過紙張,陷入沉默,不久后方才說道:“父皇,你這寫的跟他太像了,不是抄襲嗎?" 不能說毫不相關,只能說一模一樣。 朱元璋眉頭一擰:“讀書人的事情怎么能算抄襲呢,借鑒,只是借鑒罷了。你別提這些有的沒的,你說寫得好不好就行了。" 朱棣撓了撓臉,想違心地夸贊,卻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父皇,你知不知道有一個人叫做東施?" 朱元璋面色瞬間黑如鍋底:“咱看你是皮癢癢了,想讓咱給你松一松?!敝扉Γ?……"早死的大哥啊,父皇的儲君是真不好當啊! 唐僖宗位面,唐僖宗本人得知未來皇城會破之后,慌不擇路,連忙開始思考逃跑路線。不行,他得趕緊逃啊,不然黃巢就要打進來了! 那些世家大族,比如崔家,盧家的人,他們倒不是很慌。 崔家的家主安撫家中子弟:“你們慌個什么勁,那安祿山打進長安的時候,還不是對我們崔家有禮有節?只要那黃巢不是莽夫,就沒什么大事。" 俗話說,世家有錢,有糧,有人,連皇上都忌憚和尊重世家。 黃巢打進長安,手下又沒有能人,還不是得來拉攏他們? 崔家的子弟心里稍稍松了口氣,開始思考出路:“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如果向叛軍投誠,風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