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44節
燕王朱棣和皇太孫兩派勢如水火,無數人想要求見朱元璋,給自己支持的人求情。然而朱元璋沒有接見他們,而是來到了朱標的墓地前面。他將朱標最愛喝的酒裝了整整一壇,送到朱標墓前,然后揮退了左右,孤身一人站在墓碑前。 朱元璋埋怨道:“你說你,人家年輕人都喜歡喝烈的,就你喜歡喝這種奶酒,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個孩子呢。" 緊接著,他掏出圣玫:“你是不知道,你的兒子和你的四弟都要鬧翻天了,咱還沒死呢,他們就想著咱屁股底下的皇位了??峙掳筒坏迷墼琰c下去陪你呢。都是不肖子孫啊!" "尤其是你,最不孝啊!他對朱標寄予厚望,結果朱標早早撒手而去。在他眼里,簡直大不孝。 他掏出曾經在廟里算卦的圣玫,曾經他用這個來算卦,算自己是逃難,還是投奔紅巾軍。 朱元璋說道:“你把這種難題留給你老子,自己躲得輕松。咱可不能讓你這么偷懶。來都來了,給我個意見吧。一陰一陽是你四弟,陰卦和陽卦就是你兒子。你選哪一個?"他投擲下去,結果是兩個陰卦。 誰知朱元璋面頭一皺,投了一次,結果是兩個陽卦。莫非老天和朱標都支持朱允蚊? 朱棣的府上,親信焦急難耐:"殿下,皇上到底什么意思啊,到底放不放您回北平啊?"天幕點燃了火.藥桶,空氣彌漫著硝.煙味,他們很擔心接下來自己性命不保。燕王朱棣用布擦著劍,劍身寒光熠熠,神情非常專注,好像沒聽到他的話。 他附耳說道:"燕王殿下,皇太孫殿下深得陛下寵愛,陛下很可能會砍了你。不如——"燕王朱棣這才來了興致,抬眸問道:"不如什么?" 親信咬著牙說:“咱們趁亂逃出京城,回到北平去,如果陛下執意要治罪,大不了我們像天幕說的那樣來一次靖難之役。兔子被逼急了,還會咬人呢,哪能這么坐以待斃?" 燕王朱棣常年戍邊,周圍的親信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燕王朱棣即使死也應該光榮地死在戰場上,而不是死于宮廷陰私里。 燕王朱棣:“胡說八道什么,那是我父皇,嫡親的父皇,他待我多好,我怎能反他。再說了,父皇用兵如神,我不如他。你是要讓我成為第二個為天下人恥笑的戾太子嗎?" 親信:“在下不敢,可待在府上也是等死啊!那陳勝吳廣怎么說的,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殿下怎么可能成為戾太子,分明會成為唐太宗才對。" 在親信的眼里,燕王朱棣無所不能。再加上被天幕這么一劇透,親信已經膨脹了。區區南京城,不過是散沙。燕王府遲早會蕩平南京城。朱棣握緊劍柄,沉思良久:“容我想想?!敝扉υ谟H情的橋梁上反復橫跳,拿不準主意。 次日,王府突然來了一大批禁軍,氣氛頓時變得風聲鶴唳。 朱棣見狀,心里 像吃了黃連一樣苦。果然,父皇還是選擇了朱允蚊啊。誰知帶頭的將軍李景隆說道:“皇上解除了燕王府的禁令,要燕王你進宮呢?!?/br> 燕王朱棣:"敢問李將軍,宮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李景隆神色莫名:“可不是嘛,皇上要廢了皇太孫,那些文武百官正在鬧呢?!?/br> 朱棣:"!!!!" 朱允蚊的親信都在宮門外跪著,祈求朱元璋收回成命,朱允蚊也多次求見。但是朱元璋一概不理。還是一如既往地雷厲風行,不允許任何反對的聲音。 書房中,朱元璋第一百零一次擲出圣玫。圣玫抖動好久之后,像是受不了了,漸漸平緩下來,顯示出卦象—— 一陰一陽。 之前的一百次全是陰卦和陽卦,直到這一次,才出現一陰一陽。 朱元璋面色稍好,收起了圣玫:“標兒,朕曉得你的意思了,你想選允蚊,但你也知道他難當大任。最終還是選擇了你四弟。唉,其實我也是疼惜允蚊的,但是……" 如果朱允蚊在這里,估計人都要傻了。哪有這么算卦的? 生活中,很多人問朋友問題,比如該不該跟伴侶分手,其實心里已經有了答案,只能聽見想聽的聲音。 朱元璋就是如此。 朱元璋絮絮叨叨了半天,才收回了圣玫,寫了一份新的詔書,立燕王朱棣為皇太子。 十天過后,唐太宗李世民說道:“觀音婢,還沒到往常天幕播放的時候呢,你這么急著做什么?" 殊不知,他已經呷茶三杯。 長孫皇后含笑說道:"這悠悠我心說,榜單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的,應該馬上就要盤點到唐朝了吧?說不定陛下也能上榜呢。" 唐太宗李世民謙遜道:"朕的文采,哪里拿得出手。" 長孫皇后:“那所謂的嘉靖皇帝只有一首代表作,居然也上榜了。陛下如何不能上?再說了,還能比乾隆皇帝差嗎?" 雖然長孫皇后說的是好話,但唐太宗李世民總感覺怪怪的,心里高興不起來。和這兩個人一起上榜,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沒過多久,天幕準時播放。唐太宗李世民耳 朵微動,對接下來的音樂報以期待??戳诉@么久的視頻,他也熟悉了古青青的風格。 每一個新視頻,都有新的bgm。風格迥異,頗為動聽。 這個皇帝的bgm是什么?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唐太宗李世民聽到了蕭、古琴、古箏的聲音。這曲調悠揚婉轉,帶著點點沉郁悲痛,仿佛能勾動人心底最悲傷的記憶。 唐太宗李世民心里泛起了嘀咕:"這不會是亡國之君吧?" 長孫皇后笑著說:“盤點完了明朝,應該到了宋朝,應該是那宋朝的亡國之君吧?!闭l知緊接著,天幕就說:【這位皇帝詩人應該是這個榜單里最為優秀的詩人之一?!俊舅悄咸频哪┐?,也是千古詞帝?!?/br> 李世民:"!!!" 南唐?是李唐嗎?大唐怎么裂開了啊?! 第87章 被皇帝事業耽誤的藝術家 趙光義:“陛下,這種描述不會說的是那位違命侯吧?” 趙光義心里恨毒了天幕,他現在被“杯酒釋兵權”,被軟禁在了府上,生死都系于哥哥的一念之間,隨時可能原地去世。 要不是天幕從中作梗,他哪里會被哥哥識破野心?這些天,他跟條哈巴狗一樣,裝成無害的樣子,討好哥哥。到了天幕播放這一天,他也巴巴地來到皇宮,主動獻殷勤。 趙匡胤微微點頭:“違命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聽說連《霓裳羽衣曲》都被他復原了,他不上榜說不過去。" 趙光義討好似的獻上計策:“陛下,南唐舊臣野心勃勃,難保不會危害江山社稷。這位侯爺還是天生重瞳,貴人之相。不如早些送這位侯爺魂歸西天。您不是說了嗎,臥榻之間,豈容他人酣睡?" 趙匡胤面色平靜:“話是這么說,但分人。違命侯現在已經誠心歸順,并無威脅。朕早就說了饒他的性命,如果現在殺了他,豈不是出爾反爾。" 趙光義:“陛下——” 趙匡胤:“此事休要再提!” 趙光義心中憤憤不平,虎視眈眈地望著天幕:“陛下,你且看天幕透露的未來吧,那李煜絕非等閑之輩。" 皇宮外,李煜的府邸中。 李煜眼睛顏色很淺,猶如清澈的湖水,看上去像是大瞳孔套著小瞳孔,這種模樣被稱為重瞳。倉頡、虞舜、重耳、項羽都有重瞳。所以這種樣子被人稱為是圣人之相。 而且他美姿容,氣質玉樹臨風,配上重瞳這種大殺器,很得父皇以及群臣的喜歡。這圣人之相為他嬴得了皇位,如今也成了催命符。 那雙顏色極其淺淡的眼睛流露出哀傷之意:“果然是我上榜了?!比菝矉擅赖男≈芎筝p聲嘆息。 大宋的君主,尤其是君主的弟弟晉王,一直對他們這些亡國之君虎視眈眈啊。如此出風頭,到底是福還是禍? 【第四位詩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被皇帝事業耽誤的藝術家?!?/br> 【隋唐五代又十國,唐朝滅亡之后,藩鎮制度的影響還是綿延不絕,各種大將軍自立為王,華夏境內小國林立。 在南唐,一個男孩出生了。相比于平民百姓,李煜的運氣好多了,直接出生在了羅馬,成為皇帝 的 第六個兒子。 隨著時間流逝,他漸漸長大,長得玉樹臨風,風姿綽約,簡直是高富帥。 南唐這三代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作為皇室成員,李煜從小就受著文化的熏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他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跟皇位無緣。如果按這么發展下去,他會成為一個搞文藝的富貴王爺。 但是在別人眼里,他長得很牛。重瞳,駢齒,高額。 皇帝和文武百官都驚艷了,南唐日益衰落,他們都非常愁苦,難道這六皇子是上天賜下來的拯救南唐的超人嗎? 于是,皇帝越來越寵愛這個六皇子,文武百官也經常說六皇子的好話。 這就導致太子的不滿。太子李弘冀非常嫉妒李煜,長得這么牛,難道是要搶他的皇位嗎? 李煜不是個笨蛋,還是有些政治嗅覺的,不敢跟太子杠上,連忙表示:“我只想當隱士,真的不想當皇帝,哥哥還是你上吧!" 他自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整天游山玩水,彈琴寫詩,一副不關心政事的樣子?!?/br>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古青青剪輯了關于李煜的紀錄片,李煜的演員泛舟于江海之上,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他時而釣魚,時而舉起酒壺,在碧波上品著美酒,何等瀟灑自在。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這首詞一出,不少人紛紛感嘆:"終于看到了一首真正的詞啊!" 這首詞算不上千古名作,但跟之前那些皇帝相比,已經算非常不錯了,簡直像洗了眼睛一樣。梅堯臣含笑說道:“千古詞帝……于他而言,也算貼切,因為他是位帝王啊?!?/br> 歐陽修:“你這話我倒不怎么贊同,即使他不是帝王,也能拿到這個稱號。這是他還沒當上皇帝時寫的詩,已經短而不麗,工而不奢,曲已盡,情未盡。" 歐陽修的詞風受到諸多名家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李煜。 梅堯臣:"你不是不喜歡他嗎?我記得你說他是昏君來著。" 歐陽修曾經評價:“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br> 歐陽修輕聲嘆息:“詞是詞,人是人,自然得分開看。這天幕說什么他是被皇帝事業耽誤的藝術家,雖然有些促狹,但還算有理。" 大宋詩人對李煜的觀感往往非常復雜。 李煜還在世的時候,他每出新詞,大宋的文武百官就立刻去抄錄,然后倒背如流。 原因無他,李煜寫得太好了,只要有鑒賞力,就拒絕不了他的詞。 但這位畢竟是亡國之君,身份地位很尷尬,即使有好感,也不能夸出來。 所以造成了一種現象。大宋的文武百官都說李煜是昏君,但背后背他的詞看得比誰都勤快。 【太子李弘冀看到弟弟沒什么野心的樣子,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了地,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叔父。 當時,齊王勢力很大,皇帝很寵幸他,封他為皇太弟,也就是說,皇帝死后,弟弟繼位。但是齊王看哥哥有這么多兒子,不太想當這個儲君,改字退身,主動推辭儲君之位?;噬嫌谑歉姆馑麨闀x王。 太子李弘冀撿了漏,當了儲君,但他心里一直很害怕這個叔叔搶他的位置。 于是他下毒,毒死了自己的叔叔。 古代的儲君之爭,跟今天的商戰一樣,樸實無華。 皇帝覺得太子在蔑視皇權,但估計心里暗爽,最后沒有重罰太子??商幼约焊闪颂澬氖?,整宿做噩夢,據說有天晚上,看到了叔叔的鬼魂,直接被嚇死了。 皇帝還有幾個兒子,但大多都死了,一來二去,李煜成了最合適的人選。于是,他撿了漏,成了皇帝?!?/br> 【俗話說,福兮禍之所倚,這個時候,南唐是個燙手的山芋。北邊的大宋像是可怕的惡魔,整天對南唐虎視眈眈。 南唐已經不算是什么獨立國家了,早就被后周給打廢了,本質上是個半獨立地受制于大宋的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