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34節
生氣的不光是杜甫,還有無數李白的粉絲。 項元汴的鄰居不停罵著乾?。骸肮皇钱愖迦?,山雞怎么學也學不成鳳凰,都是附庸風雅之徒,哪有這么蓋章的?他若在我面前,我一定要給他兩巴掌,打得他滿地找牙?!?/br> 一般來說,眾人不敢妄議天子,但他們是明朝人,乾隆又不能來打他們。而且他們罵異族皇帝,說不定皇帝還要賞他們呢。 所以,新仇舊恨之下,明朝人罵乾隆罵得最狠。 鄰居的聲音太大,傳到了隔壁院子項元汴這里。 明代文人項元汴望著書桌上的《上陽臺帖》,一時間尷尬不已。他剛剛花下重金,買來這幅作品,準備把它當作傳家寶,現在正準備蓋章呢。 鄰居只知道隔壁是位收藏家,并不知道他家有多少傳家寶,也不知道項元汴蓋得一點都不比乾隆少。 項元汴搓了搓雞皮疙瘩,恐怕自己未來的名聲不會比乾隆好多少。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現在還沒蓋章。 項元汴鬼鬼祟祟地收起了印章,好像那個蓋了章的人不是自己。 他高聲大喊,和鄰居一唱一和,罵罵咧咧:"是啊,沒有人會這么蓋章的!乾隆真是無恥之徒!在下恥于與之為伍!” 緊接著,天幕說出一個又一個受害者。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卷》】 【柳公權行書《蘭亭詩卷》】 【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卷》】 【米芾行書《菩溪詩卷》】 那些傳世的書畫,乾隆幾乎一個都沒落下,全部打上了"到此一游"的標記。如果是錦上添花倒也還好,可乾隆蓋的一點美感都沒有。 乾隆有的時候,甚至不在空白處蓋章,直接在字上蓋章,在山水畫中間寫字。 人們沒看出乾隆的水平,反而看出乾隆濃到變態的占有欲。 文人大多愛風雅之事,所以無比推崇這些書畫名家,結果都被乾隆糟蹋了,這讓人如何不氣? 可以說,乾隆以一己之力炸了 無數個文藝界超級明星的粉圈。 世界上最不能惹的就是讀書人,因為他們真的很會罵,戰斗力極強。他們能引經據典,罵人都不帶臟字,噴到人說不出話。 一時間,乾隆的名聲臭不可聞,誰見了都要啐幾口,狗見了都要搖搖頭。 天幕下,乾隆面色黑沉沉,仿佛風雨即來,空氣幾乎落針可聞。 和珅見狀,渾身發涼,連忙指著太監拿的《富春山居圖》,振振有詞:"陛下蓋章是為了表達喜愛,一般人可沒有這樣的待遇。這一幅圖,經過陛下之手,價格恐怕都能翻好幾倍,這是何等的朱榮???" 乾隆面色稍稍好轉。 他以為那些文人見到自己的作品被他蓋章會很高興,實際上,幾乎沒有人不罵他。 好在現代觀眾說出了對乾隆的評價。 古青青:【乾隆自詡是風流文人,鑒賞水平非常高。據傳,他特別喜歡黃公望畫的《富春山居圖》,但是他收到了兩幅畫。 乾隆覺得一副是真的,另一副是假的,于是把真的那一副天天帶在身邊,愛不釋手,據說寫了五十多次評語。 可是后來經專家鑒定,他愛不釋手的那幅畫是假畫。 他棄之不理的那幅畫居然是真畫?!? 彈幕一時間炸了。 彈幕:(哈哈哈我居然毫不意外,這太符合他的畫風了。) (完蛋,我替別人尷尬的老毛病又犯了,腳趾從來沒有接過這么大的工程,直接摳了一個布達拉言。) (我們花時間去博物館,難道是為了看乾隆的章子嗎?) (寫詩不行,鑒賞也不行,干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 (十全寶寶?。?/br> 很多現代觀眾都在刷"十全寶寶",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極強。 很多太監宮女使盡全力咬著嘴唇,幾乎都要咬出血來,方才忍住笑意。 和珅尷尬極了,心驚膽戰,心中暗道,你們這些未來人罵得爽,可苦了我們這些大清人,萬一乾隆爺砍他們的頭怎么辦? 不過乾隆和他的父親一樣精明,城府很深,應該不至于因為這點嘲諷暴怒吧? 他悄悄抬起頭,像是看到了什么,驚慌失措地大喊:"陛下!陛下!" “假貨,十全寶寶……”乾隆喃喃低語,氣血逆涌,急火攻心,身體的力氣仿佛被抽走了,搖搖欲墜地倒下。 竟是直接昏了過去。 多虧有太監宮女一擁而上扶住了乾隆,他才沒有摔到地上。 他們幾乎都驚呆了,乾隆身體非常好,到了這個年紀,還吃嘛嘛香,連病都很少生,結果現在居然昏過去了…… 乾隆一直面色鎮定,要不是出了這事兒,他們都不知道乾隆有多破防。 和珅尷尬不已,看來對于愛面子的陛下來說,天幕這么一攪和,比殺了陛下還難受。 不知道時光倒流,乾隆爺還會不會期待天幕盤點他這個十全寶寶? 他思及此,連忙給了自己一個巴掌,他怎么能這么說陛下呢?可惡,都怪這詞太洗腦了,他忘不掉了。 第79章 第九位皇帝(感謝檸寧的淺水炸彈) 古青青:【那今天的視頻就到這里結束了,下期再見?!?/br> 隨著話音落下,天音戛然而止,天幕消散,天空恢復了往常的模樣。 可人們的心情卻無法恢復如初。 大清,整個太醫院都忙活了起來,給乾隆喂藥,掐人中,擦身體…… 過了很久,乾隆才悠悠轉醒。 太醫:“陛下,您急火攻心,肝火郁結,下次可千萬不要動怒了?!?/br> 乾隆呵斥道:“朕動了什么怒!朕有什么可動怒的!” 太醫連忙搖頭說沒有,心想,陛下的嘴可真硬啊。 乾隆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躺了很久,直到身體好轉,他才慢悠悠地起床。 上朝的時候,那些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匯報工作,好像跟平時沒什么區別??伤麄兊皖^的幅度比之前要大得多,好像生怕乾隆看清表情。 乾隆冷著臉上完朝,便甩袖離開,下意識跟之前一樣來到三希堂。 他平時下朝之后往往來到這里品鑒名家字畫,并且揮毫寫詩。 然而這一次,他拿著浪毫筆,卻久久沒能落下筆尖。在書房待了一上午,都沒能憋出一首詩。 宦官為了哄陛下,連忙睜著眼睛說瞎話:“陛下,可干萬不要把那女人說的話當真,升斗小民讀的書都沒有陛下多,怎么能理解陛下的詩呢?" 乾隆冷哼一聲,把筆重重丟在桌子上,墨水在潔白如雪的宣紙上落下殘痕。 “你說得對,朕不會作詩給他們看了,他們不配看!” 從此,乾隆除了給家人寫詩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動過筆了,每年推出的詩集也少了不少。 大臣們皆是松了一口氣,太好了,他們確實不配看!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深深記下了乾隆的名字,不僅對他的四萬首詩印象深刻,還對他異族人的身份印象深刻。 天幕結束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大清的事情。 這天,他詢問兒孫們:"這清朝皇帝到底是哪個部落的后裔?你們有頭緒了嗎?" 皇太孫朱允炫搖搖頭,老老實實地說:“尚未查到,北邊的部落很多,還需要時間摸索?!?/br> 朱元璋:“老四,你呢,你在北邊待過,消息應該挺多的吧?” 一般來說,藩王無故不得進京,每三年才能面圣一次。最近,正逢藩王進京的日子。 朱元璋也挺想念這些兒子,便辦了場宴會,把他們都喊來。恰好今天也是天幕播放的時間,席間非常熱鬧。 青年朱棣意氣風發:"父皇,昔日唐太宗御駕親征,橫掃夷狄,周圍的部落無不臣服。我大明豈能落后?哪需要花時間去找???直接把他們全處理掉不就行了!”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朱棣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非常像他。 朱元璋:“說得好!老朱家的子孫就該有這種魄力!老四,那這事就交給你了?!?/br> 朱棣很想建功立業,聞言忙不迭點頭:"兒臣愿意。" 朱元璋心里美美的,皇太孫朱允炊仁德寬厚、聲望很高,是個守成之君。兒子朱棣等這些藩王勇猛能干,以后牢牢拱衛著京師,大明江山穩若泰山啊。 他老朱怎么就這么會生孩子呢? 今天,天幕即將播放。朱元璋心里有些期待。盤點完清朝之后應該要盤點到明朝了吧。他年少時沒有書讀,但一刻也沒忘了讀書的重要性,一旦有機會就發奮苦讀。 文人推崇吟詩作賦,他也學了點,自認做得還可以,反正不會比乾隆差。 能不能盤點一下他? 如果他不能上榜,他的子孫上榜也可以,反正rou都爛在朱家的鍋里,沒什么區別。 他想通過天幕得知更多大明的未來。比如,朱允紋做得怎么樣?他老朱家的子孫生活過得好不好、能不能吃上飯?大明傳了多少年才被外族人終結? 在無數人的期待中,天幕準時播放。 【hello大家好,之前說了,這個榜單中的帝王詩人寫詩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皇帝寫的未必有多好,只是因為值得盤點,所以上榜了。 排行第九的皇帝就是這種人。 讓我們掌聲有請第九名,大明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br> 朱元璋臉上瞬間綻放純粹又真摯的笑容:“終于盤點到大明了,咱都等急死了!都有十一位皇帝了?看來大明國祚不短啊。允炫,你的后代可以啊?!?/br> 至于天幕說這位皇帝作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