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24節
可接下來,他的機會來了?!?/br> 【唐玄宗逃到了四川,他的兒子唐肅宗跑到靈武去繼位,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自古以來,就沒幾個人心甘情愿當太上皇。 唐玄宗這時候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但他還是不愿意放權。他兒子前腳頂了他的皇位,他后腳就使出了招數。 他把很多兒子都分為節度使,讓他們去討伐叛軍。就是要給唐肅宗添堵。 永王被封為四道節度使和大都督,定下了“海上襲擊幽州”的策略。 李白這個時候清清白白,名氣也大,算是大唐網紅,是個金招牌。永王派幕僚三顧茅廬,請李白出山輔佐自己平定叛軍。 這時候,天下有三個主要的勢力。 唐肅宗,唐玄宗和兒子們,再加一個安祿山等叛軍。 如果觀眾老爺是李白,會選哪一個?】 彈幕:(砧板保護協會:父子倆哪有隔夜仇?隨便選一個唄。) 彈幕:(橘子白桃水:我選杜甫。) 彈幕:(鮮曉月:我選d,鈍角。) 古青青:【雖然唐肅宗登基為帝,但這是先上車后買票,很多人覺得這樣不好,朝野之間非常不滿。唐玄宗雖然晚年很迷,但曾經也是一位英姿風發的雄主,朝野之間還是傾向于唐玄宗的。 李白估計想著,永王也是太上皇的兒子,聽太上皇辦事,根正苗紅。而且永王一心想平定安祿山的叛亂,也沒有什么要跟哥哥掰頭的意思,好像是個不錯的去處。 再說了,李白距離唐肅宗太遠了。 杜甫為了投奔唐肅宗,一把老骨頭翻山越嶺,走了好幾個月才走到,差點把命給送了。 李白這個時候已經是個老人,哪有那種精力穿越火線和翻山越嶺? 于是他選擇了永王。 他希望在人生的暮年,也能像蘇秦一樣腰掛相印,匡扶天下,封侯拜相。 誰曉得,這是一道送命題?!?/br> 【沒過多久,唐玄宗可能扛不住唐肅宗那邊的壓力,于是棄車保帥,反手背刺永王。 唐玄宗把永王的事件定義為謀反。 唐肅宗也是如此,連安祿山都不打了,發兵討伐永王。 三月之后,永王兵敗自殺,李白銀鐺入獄。 這對父子的相爭讓河北的叛軍得以喘息,為大唐中后期的藩鎮霍亂埋下伏筆。 李白不知道天家沒有父子,尤其是“父慈子孝”的唐朝。等待李白的刑罰就是腰斬?!?/br> 很多不了解李白的人表示震驚。李白這個世間居然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長安,唐玄宗臉上火辣辣的,天幕說的話無異于一個巴掌,狠狠打在他的臉上。 "好一個父慈子孝,亨兒,這唐肅宗是不是你?你未來居然這么胡鬧嗎?是你讓大唐接下來如此動亂?” 他說的是疑問句,但語氣非??隙?,認定了李亨就是唐肅宗。 李亭面色平靜:“父皇,雖然兒臣現在是太子,但你又不是沒廢過太子。這唐肅宗是不是兒臣還尚未可知。兒臣對父皇的孝心日月可鑒,怎么會不聽父皇的話?您這么說,真讓人感到心寒?!?/br> “再說了,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您未來能跟高祖一樣安安穩穩做太上皇,不分發那么多節度使,又怎么會造成這么大的動亂?您就沒有一點問題?” 李亨含沙射影地挑李隆基的問題。 李隆基咬牙切齒,拿手指著兒子:"——你!混賬!" 李亨握住他的手指,將他的手壓下來,語氣溫柔:“父皇,現在是掃除外敵的時候,可不能內訌啊?!?/br> 李隆基甩甩袖子,重重地冷哼。 等除掉安祿山,他一定要弄死李亨。 他趁機發了一筆父皇財,如今羽翼豐滿,擁護者太多了。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同時他也暗下決心。對待父親,一定不能留情。最好能像太宗一樣把父親軟禁起來。 如果走到天幕所說兩虎相爭的地步,那就麻煩了! 高適大驚失色:“太白兄,原來你卷入的居然是叛亂。命怕是要沒了!” 杜甫望著李白,滿心可惜,心像是被揪著一樣,難過極了。 意氣風發的李白晚年居然流蕩無歸。 他不敢相信:“唉,天家無父子,不能怪太白兄,他是冤枉的!” 李白望著天幕,眉頭皺緊。 俠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比起性命,他更在乎名節。 有了造反的罪名,無疑是比死更難受的事情。死了之后在黃泉也不安生。 他可以肯定,永王至少在招募他的時候,沒有流露出這個意思。不然他絕對不會加入永王。 李白收回思緒,聽到杜甫一直在維護自己,心情復雜。 他舉著酒樽,品了一口酒,沒有熟悉的香味,還越喝越苦,苦中作樂道:“人生,難得糊涂。在下也和李斯晁錯這些賢人有了一樣的待遇啊?!?/br> 高適有些憤憤不平:"算算時間,應該是十多年后的事情。倘若我發跡了,一定要救太白兄出來!” 然而,緊接著天幕說的話,讓他驚駭不已。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李白的妻子沒有放棄他,到處奔走找關系。 事實證明,李白做交際花還是有好處的。很多好友不敢跟亂臣賊子扯上關系,于是跟李白分手??梢彩O铝艘恍┱嫘暮糜?。他們和李白的妻子一樣到處奔走,竭盡所能伸出援手。 李白在獄中寫下了很多詩,希望自己能得到營救。 他有個好朋友叫做高適。高適不再是當初那個大齡落榜考生。他在亂世中發家,如今是攻打永王的將領之一,位高權重。 李白于是給高適寫了《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老朋友啊,你揮揮手就平定了永王之亂,功勞太大了,我倒是沒有冤屈的感覺,玉石俱焚很正常。我現在就要死了,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你能不能撈一撈 我???” 高適表示十分動容,然而拒絕了?!?/br> 高適:“……” 他之前罵的對李白見死不救的人居然是他自己? 第72章 李白攬月而去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唐。 杜甫李白高適三人,這段時間忙著找仙草尋仙人煉仙丹,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拉著手一起游玩,感情深濃,如膠似漆。 高適本來聽到自己未來會發跡,心里高興壞了,他做夢都想升官發財,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結果天幕說的話猶如晴天霹靂。 他居然未來對李白見死不救! 他想到自己剛剛放出來的豪言,一時間仿佛失去了語言功能,尷尬得說不出話,眼神躲躲閃。 他良久之后,方才無力地解釋:"太白兄,這……我也不曉得未來會這個樣子??赡苁悄惴傅陌缸犹罅?,在下實在不敢。是我做的不對?!?/br> 他為未來的自己向李白道歉,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諒。畢竟現在的李白沒有犯下大案,而且前途不可限量,總不能得罪了。 事實上,高適也并不是一個發跡之后走出六親不認步伐的人。杜甫晚年輾轉來到成都的時候,高適經常接濟他。 高適捫心自問,他和李白有友情嗎?當然有,但不多,不夠未來的他冒著風險去撈李白。 李白只是愣了一下,便接受了這個消息,面對高適的道歉,他神色自若。 他沒有像高適想的那樣罵他,反而平靜地說:“你不用解釋,你未來走到那個位置,一定付出了很多,沒必要因為我李太白把一切葬送?!?/br> 李白被玄宗炒魷魚之后,周圍的酒rou朋友散了很多,心中早就明白了"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的道理。 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如果高適救了他,他會感謝他。如果沒救,他也不會過多地厭惡。 畢竟是他李太白自己卷入漩渦,難以自拔,不應該過多苛責別人。 就像李邕曾經看他不起,李白也保持平常心。 高適見李白好像并不生氣,瞬間自慚形穢,尷尬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太白兄心胸寬廣,高風亮節,我不能及?!?/br> 杜甫望著這幅場景,腦海里冒出了一句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br> 他們最終還是漸行漸遠。 【和李白一樣卷入永王事件的人大多被杖殺了??衫畎捉涍^好友幫忙以及郭子儀的力保,李 白逃脫了死罪,最后流放夜郎。 他曾經給王昌齡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br> 誰曾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流落夜郎的人居然是他自己。 好在接下來,半路上的李白收到好消息,皇上大赦天下了,可以不用被流放了。 這個時候,李白接近六十歲。 他被赦免之后,非常高興,恨不得昭告天下:"我李太白自由了!"】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 李白立刻乘舟前往江陵,兩岸風景獨好,山川層層疊疊,可這些風景再好都沒有他的心情美。 那些卷入叛亂的人大多都死了,可自己卻絕處逢生,逃出生天,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 他是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郁有的心情又好轉了,深情地吟誦道:“朝辭白帝彩云間,干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的心也像輕舟一樣翻越萬重山,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鄉。 天幕下的觀眾為李白長長松了一口氣。 如果性格有底色,那么李白的性格底色已經是太白金星的白色。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