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13節
“怪不得被稱為詩仙呢,他的詩這么好懂,又這么好背,明擺著就是拯救我們的神仙啊?!?/br> 他們還不知道,恐怖的東西即將來臨。 李白將會成為他們最討厭的詩人之一。 第65章 未若柳絮因風起 武則天:“婉兒,你覺得這所謂的詩仙寫得怎么樣?朕挺期待他的詩,結果這第一篇水準不高啊?!?/br> 上官婉兒垂眸說道:“王勃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寫出了《滕王閣序》,李白二十幾歲的時候,卻寫出了《靜夜思》。這么一看,這詩仙的名頭有點太過夸張,但也許是他的隨手之作呢。 陛下,且再看看?!?/br> 武則天難免有點納悶:“這女人提起詩篇的時候,往往都是提那些非常著名的詩篇,這隨手之作,有什么好提的呢?” 武則天的疑問也是很多人都有的。 天幕至今為止,提到的詩基本都是詩人的代表作,這《靜夜思》放在里面實在有點拉膀了。 杜甫也覺得不妥:"據我所知,太白兄二十六歲之前已經寫了很多優秀的詩篇,為何一句不提,偏要提《靜夜思》,說不定別人都以為太白兄不早慧了。" 二十六歲,還寫這么幼稚的詩,自己練筆還好。拿出去給別人看的話,總歸拿不出手。 李白也有些好奇:“是啊,兒戲之作,有何可提的?” 很快,天幕仿佛聽到了武則天等人的疑問,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為什么第一首先放《靜夜思》?畢竟這首詩是無數人的童年啊。不放在開篇的話,就像是缺了味道?!?/br> 這首詩被收錄進小學必背古詩文。 華夏十多億人或多或少聽過以及背過他的《靜夜思》。小到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到八十歲的老人,提起《靜夜思》,都會露出恍然的表情?!?/br> 【其實小學生必背的古詩文并不只是這一首,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首,沒有之一,算是一個神奇的現象。 無數游子滿心鄉愁的時候,腦海里會閃過李白的《靜夜思》。 這首詩已經刻入了華夏人的dna中?!?/br> 天幕下的眾人:“?。。?!” 好家伙,他們直呼好家伙。 韓愈,白居易,孟浩然等等無數詩人瞳孔地震。 古青青之前說過,視頻里提到的詩大多都是后世學子要背的古詩文。至于這些學子到底有多少,她沒提。大家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古代有多少人?唐朝即使在開元監世的巔峰,也不過四五千萬人! 無數詩人散發著檸檬的氣息,酸了,他們酸了。 李白的詩打通了幼童的市場,第一首詩總是那么特別。這首詩已經在幼童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李白運氣怎么這么好??! 王維和李白兩人現在同為大唐文壇的巨星,王維一點兒都不覺得自己比李白差,可偏偏李白排第 他并不想被李白比下去,一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 王維若有所思,感覺自己隱隱有點摸到了李白人氣那么高的原因。時至今日,他也會對自己背的第一篇古詩文記憶猶新。 “第一首嗎?難怪這么特別?!?/br> 在古代,詩歌都是貴族的游戲,詩歌寫得越高雅越好,王維也在這條路上一路狂奔,那些練筆之作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給別人看的。 可是在未來,好像不是這樣。 王維思忖片刻,下了決定。給小孩子寫點童趣盎然的詩吧,即使擠不掉《靜夜思》,也要成為小學生必備詩文之一。 孟浩然、岑參、蘇軾等詩人,和王維一樣,幾乎都被挑起了興致。 “啟蒙之作”的稱呼,他們也想來湊湊熱鬧。 這些御用文人突然改寫兒童讀物了。 無數后世幼童:“???” 武則天暄孔地震,古代畢竟是官本位,文人墨客地位高就高在能當官,如果當不了官,那也沒有大用。 一個文人在未來的影響力居然這么大?甚至不亞于古代的帝王將相! 武則天感覺自己的世界觀都有點被傾覆了。 她拿起了一本詩集,陷入沉思。 她會寫詩,但是不算很厲害,畢竟寫詩也就是為了調劑生活,跟琴棋書畫沒什么區別。 她真想問————現在認真學寫詩還來得及嗎? 很多帝王將相也和武則天一樣,悔不當初,他們怎么沒好好學過寫詩呢! 天幕下,高適崇拜不已:"恭喜太白兄青史留名,人人可誦太白兄的詩文!" 高適一生的理想就是青史留名,他以為這個夢想要靠著當 官來完成,沒想到當文人也可以。 在那個新世界,人們推崇文人的程度,完全不亞于古代的帝王將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些輝煌的詩人中,李白牢牢站在巔峰,讓人羨慕死了。 他以為李太白會很驕傲。 結果李白暢快飲酒,回得灑脫:“酒后胡言,有何可背?” 緊接著天幕又放了一首李白的早期作品。 【這一首《清平樂畫堂晨起》描寫清晨落雪的場景,跟李白的《靜夜思》有異曲同工之妙?!?/br> 【……監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br> 秦始皇望著天幕,眼中 閃過欣賞之色:"我倒是小瞧了他。" “把月光想象成霜不稀奇。能把普通的下雪寫成仙人把白云揉碎,就想得太深了。出其不意,語出驚人。" 這兩首詩雖然很普通,但李白那種超凡脫俗的想象力已經顯露出來,普通人的腦洞可沒這么大。 秦始皇算是有點明白李白為什么被稱為詩仙了。 ——他有著別的詩人沒有的,與生俱來的仙氣。 秦始皇心中頓生好感。 傳說,秦始皇曾經寫過一首關于洛水的詩詞,寫得非常浪漫,秦始皇并不討厭浪漫主義的詩詞。 他默默頷首,李白還挺對他胃口的。 晉朝有兩大門閥,王家和謝家。大雪天,謝家正在舉辦一場家族小宴。 謝安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少男少女們聚在一起,聽謝安講課。 謝安指著外面的雪說:“你們看這雪像什么?” 謝安的侄子說道:“好像天空的最上端在撒鹽粒。層層疊疊的鹽粒落在地上,鋪成了鹽堆?!?/br> 他話音落下,大家都有些驚艷,他們怎么沒想到這種接地氣的描述呢? 然而侄女謝道韞卻說:“用鹽相比太過粗俗,鹽太細了,而且聽起來就很重,哪有雪花這么飄逸靈動?不能這么比?!?/br> 侄子不服:“那你覺得像什么?還有更好的比喻嗎?” 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就比作柳絮憑借風來起舞。" 此人話音落下,無數 人震驚不已,細細揣度,連連稱贊。侄子也稱贊——那漫天白雪仿佛也因為這個比喻而輕柔飄逸了起來。 謝安大笑起來:“或許,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比喻了!” 誰知沒過多久,他們頭頂上的天幕就播放到了李白的比喻。 謝家人從上到下,從老到少,都有些愣住。他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一幅畫面,仙人的大手攪碎白云,那輕薄蓬松的白云化為雪花落入人間。 眾人感嘆:“當真是妙極!” 侄子卻覺得謝道韞想的最好:"那漫天白雪居然是仙人將白云揉碎?聽起來那么荒謬,我覺得沒有柳絮好?!?/br> 謝安:“既然是比喻,那又為何要在乎荒謬不荒謬呢,比喻成柳絮就不荒謬了嗎?這種時候,就是想的最離奇才能取勝。" “如果她的比喻是清新脫俗,那么李白的比喻已經來到了仙人的世界。因為柳絮到底還是凡塵物,落于俗套。我認為這個比喻遠遠勝過柳絮?!?/br> 侄子訥訥不敢言。 其他謝家子弟也紛紛點頭,李白的比喻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直浪漫極了。 他們不禁抬頭看著天邊的白云,手蠢蠢欲動,好想試試白云是不是這么柔軟蓬松。 謝安將對侄女的夸贊吞了回去,擔憂地看著侄女,怕她不高興。 "不必難過。你小小年紀,能做出這樣的句子,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只是那李白……有些妖孽?!?/br> 謝道韞卻沒有不滿的樣子,眼睛里仿佛在閃光。 她真想打開李白的腦子,看看他的腦子是怎么長的,普通人怎么能想到這種比喻? 晉朝宗教之風很盛,王家謝家很多人都信道。 她實在驚艷,便說道:"有何可難過的?如果不是仙人下凡,怎么能想象出白云能夠揉碎?我為什么要跟仙人去比呢?只需要跟凡人比就行了。" 只可惜那李白是未來人,不然她高低也要親眼見一見他本人的風采。 周圍的謝家子弟腦門上頂著大大的“凡人”:“……” 這首詠雪的詩甫一出現,很多第一次了解李白的人,再也說不出他當不起詩仙這個名頭了。光是這一份直通黑洞的想象力,就讓多少人難以望其項背。 緊接著天幕繼續說:【前面說了,李白飽覽古書,推崇縱橫術,他在這段時間,寫了很多古風詩,談論古代的帝王將相的功績,為未來當官做準備。 李白寫了一首《古風*秦王掃六合》?!?/br> 天幕上出現新的畫面,李白坐在云端,仿佛白衣仙人,看著天下棋局。戰國末期,風起云涌,無數英雄人物登上歷史舞臺。 在偏僻的西邊,秦人笨路藍縷,以啟山林,秦國漸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