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03節
劉禹錫不敢當面諷刺,只點到為止,見李紳樂在其中,心里有點犯惡心,恨不得穿越回去打自己的嘴。 李紳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行事作風哪里有這副模樣? 他就不該把李紳跟杜甫并列。 這是詩圣杜子美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很多百姓很震驚,他們原本以為杜甫是個有錢人家的少爺,沒想到對方也能為底層百姓發出如此振聾發聘的聲音。 “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說得多好??! 他們默默地記下了杜甫的名字。 誰愿意為百姓發聲,他們就會記住誰。 少年朱元璋揉著空空如也的肚子,沖著母親喊餓:“娘,好餓啊。有東西吃嗎?” 母親也餓得面黃肌瘦,抿著干澀的嘴唇,捧著碗說道:“喝點水,喝點水就不餓了?!?/br> 朱重八端過水碗,噸噸噸地喝了幾口,肚子還是餓得直叫。 他口無遮攔地說:“娘,為什么杜甫這首詩里面,那些有錢人不愿意把東西分給別人吃呢?他們如果救了那些窮人,那就是救了一條性命,這多好啊?!?/br> 他像是在說天幕中的人,又像是在說自己。 他服侍的地主老爺大腹便便,根本不需要下地做活,出門有好幾個人抬,聽說家里還有很多小妾。 地主家給狗吃的飯菜都比農民吃得好,往外倒的沽水都比別人家豐盛。 地主老爺怎么不來可憐可憐他們? 母親一臉平靜,毫無怨氣:“有什么可救的呢?這都是命中注定的?!?/br> 朱重八:“命運是誰定的?” “當然是神定的?!蹦赣H嘆了口氣,手上繼續做著針線活,說起了道聽途說的理論:“人上輩子做的好事多,下輩子就能投個好胎,上輩子作惡的話,就過得苦。 母親有些出神,像是在安慰朱元璋,又像是在安慰自己:"我們這輩子多做點好事,下輩子就能投好胎了?!?/br> 朱重八很不高興:“下輩子我就不是朱重八了,過得多好跟我現在有什么關系? 再說了,你說好人能夠轉世成有錢人,可是首富孫盲人家里還強搶民女呢。這樣的人上輩子能是個好人嗎?” 母親一下子被問倒了,有些語塞:“這……” 朱重八見母親答不上來,轉而望著天幕,心里冒著不知名的火焰。 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是吧? 倘若有一天,他能把這些出門里的酒rou全部搶出來分給那些凍死的人吃,就好了。 他不信佛,不信道,不信命運,他只信他自己。 天幕下,高適尤為驚訝,望著對面的杜甫:"你兒子要餓死了,你還不趕緊回家?" 杜甫心情復雜,搖搖頭:“我剛剛和妻子成婚,還沒孩子呢。算算時間,那應該是十年后的事?!?/br> "哦,那就好。"高適心有余悸,唏噓不已:"你未來也太時運不濟了。如果我是你,我肯定受不了,你怎么熬下去的?” 他也是有孩子的人,受不了孩子活生生餓死。 杜甫心中苦澀,也很迷茫:"我也不知道。" 李白和高適兩個人對視一眼。 他們一個人惹怒權貴被賜金放還,一個人怎么也考不中科舉,都感覺自己挺慘的。 可看完杜甫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是小兒科。 杜甫沒考上,過得窮,孩子還餓死了,好像人生不幸的事情都被杜甫占了。 高適好奇地問:“你真的把機會讓給你弟弟了?” 杜甫艱難地點點頭。 高適家里貧窮,家里沒有這樣的機會,簡直羨慕死了。如果他是杜甫,打死他也不會把機會讓出去。 “你是被你繼母逼的?那你繼母有點過分了?!?/br> 杜甫搖搖頭:“不敢妄議尊長,她cao持一大家子,很辛苦。我只是覺得我能考上。我弟弟才學差一點,科舉對他說太難了,所以就讓給他了。" 高適感慨 不已:"倘若你沒有給,也不至于這樣。你不給你弟弟,你就不會遇上李林甫。不遇上李林甫,你就不會蹉跎這么多年,最后孩子都餓死了?!?/br> “人生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啊?!?/br> 杜甫卻望著天幕,想得更多,目光更長遠。 他的兒子都餓死了,更不用說普通百姓的兒子了。 他怎么聞到了一股王朝末世的氣息? 杜甫忍不住說:“感覺接下來有大亂子了?!?/br> 高適:"是啊,白居易在詩里寫了大唐馬上有一場動亂,不過不用擔心,陛下還是一位厲害的君主,動亂會被平息的,不然也延續不到白居易那個年代了。" “你說的對?!倍鸥φf道。 他們雖然對大唐有所微詞,但是總體還是很有信心的。在他們心里,李隆基是一位多么英明神武的君主??! 唐玄宗李隆 基看到這首詩之后,心里很不高興,氣氛rou眼可見地緊張。 杜甫兒子餓死之后很悲痛,他能理解。 但是悲痛之后居然寫什么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強行把問題發散到社會上,發散到他這個皇帝身上,這未免也太過分了。 真是憤世嫉俗的酸詩! 楊國忠見他面色不好,察覺到他的意思,連忙捧眼:"臣總算是知道他為什么叫詩圣了。那些文人就愛挑皇上的毛病,這種負面的文章直中他們下懷。" "陛下一手締造盛世,功超文景之治,堪比貞觀之治,家家戶過得比從前好得多,餓死的人比之前少多了?!?/br> “再說了,哪個皇朝沒有富人?哪個朝代的富人不是這么奢靡?” “杜甫只看這些壞的地方,從不看好的地方,這是在抹黑大唐監世啊?!?/br> 李隆基聞言,雖然沒有說話,但是面色好了不少。 楊國忠句句話都說進了他的心里。 沒錯,他就是這么賢明的君主。 楊國忠見狀知道自己夸到了點子上,又說:“杜甫當官之后不感皇恩浩蕩,反而嫌棄官小。他有沒有想過,如果皇上不讓他當官,可不只是一個小兒子餓死,他們一家人或許都要餓死了?" “這等居心叵測之人,理應處死?!?/br> 李隆基終于開了尊口,假裝做出悔改的模樣,開始唱紅臉:"你這么說就有點絕對了。底層官員可能確實收入有點微薄,可以適當提一提。" “他可是青史留名的圣人,怎么能輕易處死?” 他都愿意給他提工資了,這下杜甫總應該滿意了吧?! 楊國忠立馬歌功頌德:“杜甫吃著皇上的糧食,吃完卻把鍋砸了,心思簡直歹毒??杀菹聟s愿意原諒他,簡直是當世明君,臣等佩服?!?/br> 李隆基輕聲咳嗽:“大唐兼容并包,怎么容不下杜甫了?” 他話雖這么說,卻暗下決心。 大唐現在可是宇宙第一強國,無數個小國的國主抱著自己的腿喊爸爸。要是那些外國使節看到杜甫的詩集,該如何作想? 等天幕這陣風過去,他要把杜甫的詩集給禁了。不需要怎么安排,只需要他給幾個眼神,手下的 人就會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他順手拿起王維的詩集,下意識點頭,“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旋?!?/br> 還是王維和李白的詩好啊。 大唐就是這樣的盛世! 誰知緊接著,天幕繼續說:【755年,杜甫兒子餓死了,可是禍不單行,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 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了。 至此,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安史之亂敲響了大唐的喪鐘,摧毀了盛世大唐。 “安史”指的是安祿山和史思明。 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倉皇逃竄,杜甫一家人也不得不逃跑避難?!?/br> 唐太宗李世民懵了,天幕明明說了李隆基締造了開元盛世,怎么接下來就來了這么一場巨大的動亂? 不光是他疑惑,唐朝之前的觀眾也很疑惑。 假如歷史是一部電視劇,上一集還高高興興,下一集急轉直下,好像沒有任何鋪墊,這也太突兀了! 緊接著,天幕繼續說。 【其實李隆基早期的時候銳意進取,任用很多賢明的宰相,推行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比如張九齡和姚崇。 但他錯誤地以為,這都是他的功勞。 到了開元后期,他覺得自己超級厲害,可以美美擺爛了。 他于是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諂媚人士,也重用安祿山這樣的將領,給大唐埋下了一個又一個炸彈。 杜甫的一生之敵李林甫排擠走了很多能人,朝堂烏煙瘴氣。他死之后,楊國忠風光無限,和安祿山爭權奪利,兩人的矛盾劇烈激化。 安祿山這個三鎮節度使于是提前打著清君側的名號造反。 有意思的是,安祿山一年之后就會得重病、雙目失明。如果楊國忠沒有激化矛盾,安祿山一年之后眼睛失明了,說不定安史之亂就不會發生了。 可是歷史也沒有如果,漁陽鎣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李隆基屬實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所以有一種說法,不管是李隆基的粉,還是李隆基的黑粉,都希望他早點死?!?/br>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悟著胸口,血液逆流,直沖大腦,眼前有點眩暈。要不是長孫皇后扶著,差點一扇股摔在地上。 泱泱大唐,原來毀在了李隆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