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85節
【蘇軾和蘇轍兄弟學成之后,進京趕考,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來到了歐陽修面前?!?/br> 與此同時,天幕出現新的畫面。 歐陽修的演員擔任禮部考試的主考官,手上拿著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和同僚贊不絕口:"這篇文章引古喻今,說理透徹,見解獨到,這人有狀元之姿??!" 《刑賞忠厚之至論》里面闡明了以仁治國的思想,別說言之有物,簡直干古傳誦。 同僚看了,也拍案稱奇:"好多年沒看到這么頭頭是道的文章了。不如把他定做第一名?" 歐陽修的演員提起筆,正準備標個第一,結果轉念一想,不對,他的門生曾鞏也參加了這場考試。 這篇文章不會是他的好徒弟曾鞏寫的吧! 如果把曾鞏點成第一的話,那么放在別人眼里不就有黑幕了嗎! 歐陽修思來想去,只能忍痛割愛,把這篇文章定為了第二。 結果試卷批完,大家拆開名字,卻發現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曾鞏,而是陌生的蘇軾! 歐陽修等人:“……” 【鬧了一場大烏龍,不過結果是好的,蘇軾還是順利被錄取,還因此成了歐陽修的門生?!?/br> 【為什么會鬧出這種烏龍呢?那是因為宋朝終于開始糊名字了。 唐朝的科舉考試,不糊名字,人家閱卷老師一看名字,居然是宰相之子,立馬點為第一??v使文采高如李商隱和王維,也得屢屢落榜。 宋朝開始,科舉考試才算有名有實?!?/br> 天幕此話一出,大唐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陷入沉默。 別罵了,別罵了,已經在改了! 天幕把蘇軾寫的文章全文都放了出來。 文書官員正在瘋狂記錄蘇軾的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輕咳兩聲,耐心地看起蘇軾的文章,越看越覺得不錯。 “天幕放了這么多詩人,朕很少有看見政論寫得好的詩人,蘇軾算是個例外,《始皇論》如此,這篇文章也是如此?!?/br> “愛卿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如何?” 房玄齡頷首:“這篇政論不像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能寫得出來的,文風非常老辣。臣 覺得極為優秀。如果稍經打磨,必定是個宰輔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聞言更加喜悅,吩咐抄錄的官員:“快點記下,每個官員都領一份,寫一下自己的見解?!?/br> 文武百官頭皮發麻,沒想到天降作業,看個天幕還要寫讀后感…… 唐太宗李世民感慨:"蘇軾不僅詩文寫得好,也很有政治見解,這樣的才子接下來一定會節節高升吧?!?/br> 房玄齡點頭說道:“定是如此?!?/br> 詩人王維此刻正在興致勃勃地望著天幕,天幕之前在介紹他的時候,說蘇軾喜歡他的畫作,所以他對蘇軾還蠻好奇。 他聞言有些無奈:“這天幕,怎么老是提起在下落榜的事情?” 裴迪:"他也沒有說你才華不夠,只是說制度不行。如果你我身在宋朝,是不是就好多了?大唐的科舉考試太烏煙瘴氣了。" 王維拿著扇子的手微頓:“……你忘了那靖康恥嗎?” 裴迪瞬間收回了念頭:"……還是大唐好啊。" 不光是王維,連遠在老家的李賀也是這么想的。 他因為避諱這種搞笑的理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其實打心里厭惡大唐的科舉。 可想到大宋接下來的命運,便一點都生不起向往之情了。 在大唐考不中,只是沒有辦法走仕途,可大宋居然要被異族人的鐵騎踏破中原,簡直太恥辱了。 總之,大唐人愛國靠大宋。 【歐陽修覺得這篇文章很厲害,可他還沒有想到,這里面還藏了一個秘密?!?/br> 與此同時,天幕放出新的畫面。 這一天,歐陽修還在品味那篇考場滿分作文,正好碰到蘇軾,便好奇地問:"你那篇文章里提到了一個典故,說堯帝的時候,有個人犯罪,堯帝三次都赦免了他。這個典故是哪里來的?我怎么沒看過?” 蘇軾臉不紅心不跳:“在《三國志*孔融傳》的注解里面?!?/br> 蘇軾走了之后,歐陽修好奇地翻開《三國志》,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也沒有找到這個典故。 直到下次蘇軾來的時候,歐陽修又問起這件事情:“你到底是在哪里看的?我怎么完全沒找到?” 蘇軾一本正經地說:“當年曹cao滅袁紹的時候,把甄姬賞賜給了曹丕。 孔融對此不滿:‘武王伐紂的時候,周武王把旭己賞賜給了周公,這是禍國的源頭’。 曹cao表示自己沒聽過??兹诰驼f自己根據現代的事情來推測古代的情況。 我今天不過是學習了一下孔融,編造了一個典故?!?/br> 歐陽修:“……” 王安石負手而立,冷眼望著天幕,不吝嗇地說了一句:“狡詐之徒。在詩文中就敢作假,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br> 老妻笑著說:"他之前陷入案子,即將被處死,你上奏折,說朝廷不應該殺名士。你都覺得他狡詐了,為什么還替他求情?” 王安石面色微僵,頓了頓,方才說道:"我那不是替他求情,我是為所有讀書人求情。大宋朝從不輕易殺讀書人,皇帝不應該替他開這個先例?!?/br> 老妻但笑不語,仿佛盡在不言中。 王安石見妻子好像不相信自己說的話,冷哼一聲:"這排榜單的人根本不了解他,不然也不會把他排上去?!?/br> “他何止狡詐,他還狂妄無知?!?/br> “之前我請他到家里來做客,我寫了一句————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br> “風吹過菊花,菊花瓣落在地上,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蘇軾還偏偏覺得我寫錯了,覺得菊花只會在枝頭上枯死,根本不會落在地上?!?/br> “他給我加了一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br> “我看他啊,就沒看過幾朵菊花,還偏偏要來和我罩嘴?;钤?,現在被貶到黃州去了吧?!?/br> “聽說黃州那邊菊花也多,不知道他有沒有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 在王安石眼里,蘇軾就是個標新立異的大杠精。 遠在黃州的蘇軾望著天幕,手心有點出汗。 他沒想到排到第三的人居然是自己。 他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思想斗爭了一會,便接受了這件事情,并且自得其樂。 有一天,能和偶像肩并肩,太棒了。 他笑意盈盈:"呵呵,看來軾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王介甫看到這天幕,會如何羨慕子瞻呢? 他寫詩沒有常識,可是一首都沒有上榜哦?!?/br> 蘇軾向來直言不諱,不會把吐槽藏在心里,見誰就嘲諷誰,說是蘇小刀也不為過。 他聽到天幕說他亂編典故,也不害臊,反正這一切都是寫作文需要。 張懷民有些汗顏,也有些好奇:"他寫詩怎么會沒有常識?" 蘇軾把菊花的事情說了一遍:“他說風吹黃花滿地金,菊花瓣怎么可能落在地上?” 張懷民眨眨眼:“可是黃州這邊有一種菊花叫做落瓣菊,風吹黃花確實會滿地金?!?/br> 蘇大胡子手上的動作一緊,差點把胡子揪下來:“真的假的?” 張懷民:"寺廟里還種了一茬呢,不信的話我帶你去看。" 蘇軾來到花壇前一看,此刻正是深秋,還真是滿地黃花。 蘇軾陷入沉默,有些尷尬,瘋狂甩鍋:“咳咳,原來如此,這不怪我,都怪他不跟我解釋,有什么誤會講一下,我不就懂了嗎? 他真的是寡言少語,害死我了?!?/br> 張懷民:"……" 【蘇軾兄弟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被推薦參加制科考試。面對公務員考試,蘇軾的策論依舊寫得很好,被定為第三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第二等是虛設的,所以第三等就是第一等。 宋朝的幾百年里沒什么人能拿第三檔,所以蘇軾被稱為"百年第一"。 據說,連宋仁宗看了他的策論,都驚呼此子是個宰相的人選。 按道理來說,接下來蘇軾的仕途要一帆風順了??上?,他的運氣有點背。 他的母親過世了,他必須得回家守孝。又過了幾年,他的父親過世了。 相當于,他的仕途戛然而止,黃金時間全在老家守孝。 終于,孝期滿了之后,蘇軾回到了朝廷。宋仁宗已經去世,宋神宗上位。他趕上了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為什么要變法?那是因為大宋不變法不行了。 內部,統治階級窮奢極欲,國庫空虛。 對外,宋朝每年向西夏送七萬兩銀子等東西,向遼國送二十萬兩銀子等東西。 軍事上,宋太祖搞了杯酒釋兵權,從此拉開了大宋武將地位低的序幕。到后來,居然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直到打仗的時候,才會讓將軍領兵。這還打什么仗?】 > “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天幕此話一出,無數世界的人震撼不已。 漢武帝劉徹很難想象這種情況,好奇地問:"衛青,霍去病,如果朕平時不讓你們去帶兵,直到打仗的時候,再讓你們去統兵,你們打仗能打贏嗎?” 衛青和霍去病一想象那個場景,只覺頭皮發麻,紛紛搖頭,異口同聲:"做不到。" 衛青生怕漢武帝劉徹也動了這種念頭,連忙說道:“將領如果不熟悉士兵,如何排兵布陣?就算是兵仙轉世,也束手無策?!?/br> 漢武帝劉徹看出他的擔憂,擺擺手:“朕不會打仗,就不指導會打仗的人了?!?/br> 他話音落下,眾人皆松了口氣。 外行指導內行,實在太可怕了,還好陛下沒一拍腦門,運用大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