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69節
可論起傳播速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比得上白居易。那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隨手拉個小孩,都能背得出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雖然有點難讀 難背,不過講了一個愛情故事,有人物有環境有情節,故事性極強。 這一下子擊中了普通老百姓的心。 誰不愛八卦呢?尤其是皇室的八卦! 這未免太有趣了! 這首詩非常長,天幕一行接著一行一行地放出來,至今才放了一半,已經有很多人為之折服。 文人學士驚嘆自己不可及,婦人女子喜而傳誦。這首詩不脛而走,紅遍諸天萬朝。 百姓津津樂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言粉黛無顏色,我懂了,以后夸村頭小紅漂亮就這么說?!?/br> “從此君王不早朝,嘖嘖,果然是文化人,有水平。學到了,再也不用擔心詞窮了?!?/br> “楊貴妃這么美,跟唐玄宗真是神仙眷侶!” 無數人磕起了楊貴妃和唐玄宗的cp,心神都被楊貴妃的命運牽扯,恨不得楊貴妃那個傾國傾城的美女立馬升官當皇后。 大唐詩人裴迪本來還有些不滿王維的名次,現在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個排名:"王兄,這白居易能上榜,確實有點東西?!?/br> “他這都不像是在寫詩,像是在寫小說了。我隨意看了一點,都記下了幾個點睛之筆?!?/br> “怪不得他能排第四,我服了?!?/br> 裴迪說了半天,也沒有人理他,非常納悶:"王兄,你怎么不說話,你怎么不理我?" 王維一直在認真地看著天幕,幾乎目不轉睛,眉頭微蹙:"你忘了嗎?這首詩名字里面有恨,我覺得這首詩沒這么簡單?!?/br> 裴迪笑著說道:“肯定是班婕妤那種深閨之恨嘍,班婕妤比不過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最終只能含恨去陪太后,憤而寫下深閨怨詩。 這楊貴妃靠著美色上位,猶如飛燕合德一樣引得君王不早朝。將來年老色衰,不就失寵于帝王了嗎?” 王維心中憂慮,總覺得哪里不對。 這長恨歌說的真是深閨之恨嗎? 長恨歌前半段在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美妙生活。 可是緊接著,天幕緩緩放出下一段:"漁陽蕈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 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br> 王維和裴迪:“?。?!” 等等,漁陽顰鼓動地來,有人造反,天子逃亡? 正在磕cp的人們手上的動作停滯,突然感覺這糖里面摻了玻璃渣。 ???怎么轉向悲劇了? 等到這首詩全部放完,天幕終于說話:【這首詩非常長啊,簡單給大家講一下,主要分為三段。 第一段,唐玄宗這個老色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絕世美女,連早朝都不愿意上了。沒事和貴妃聽聽小曲,看看舞蹈,大寫的快樂。 楊貴妃的兄弟姐妹都因此封侯拜相。民間百姓羨慕死貴妃了,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二段,漁陽叛亂了,皇帝逃亡了。車隊來到馬嵬坡之后,保護皇上的軍隊覺得楊貴妃是叛亂的源頭,是紅顏禍水,所以讓皇帝殺了楊貴妃。 唐玄宗一聽,他當然不想殺貴妃,可不殺貴妃,車隊就不前行,死的人就可能是他呀! 唐玄宗于是賜死了自己心愛的楊貴妃,簡直老淚縱橫,貴妃慘死的場景歷歷在目,幾乎都流下血淚。 第三段,叛亂被平息,唐玄宗回到皇宮,路過貴妃死的地方,可貴妃的墳頭草都三米高了。 唐玄宗哭著回到皇宮,無比思念楊貴妃,想夢到對方卻根本夢不到。 這時候,來了個道士,說他能去找楊貴妃的魂魄,唐玄宗欣然答應。 這個道士來到仙宮之中,果然找到了楊貴妃。 楊貴妃托使者把信物交給陛下:"我和陛下海誓山盟,今生絕不分散。天長地久也有個盡頭,但我的遺憾沒有盡頭??!” 唐玄宗相思成疾,在人間尋尋覓覓。楊貴妃已經成仙,在仙宮苦苦等待。 在這篇文章里,他們的感情多么的真摯啊,簡直是絕美cp呀!】 愛情是恒久不衰的主題,浪漫的愛情更是無數人的追求。每一句拎出來都可稱得上是千古絕唱。而且劇情跌宕起伏,和坐過山車一樣。 無論是主題,劇情,還是語言都吊打無數愛情詩。更不用說,《長恨歌》三方面都很精,合在一起簡直是王炸。 秦朝漢 朝明朝等等朝代的百姓像看完了一場虐戀電影,為這絕美愛情動容。 他們磕的cp沒有圓滿,但回味悠長,這就是虐戀情深的魅力。 “白居易太會寫了吧,全篇沒有一句廢話。把我的心抓的死死的?!?/br> “嗚嗚嗚,這唐玄宗和楊貴妃真是神仙眷侶,希望他們死后還能相會?!?/br> 別的朝代為能看到這一首絕美詩歌而興奮??膳c這首詩息息相關的大唐人卻沒那么高興。 “陛下!陛下!”高力士尖細的聲音響徹云霄。 唐玄宗只覺一股熱血往腦門上涌,腦子暈暈的,一個不留神,直接摔到地上。 他完全無暇顧及什么情情愛愛,現在哪里有東西比身家性命重要?他滿腦子只剩下那一句————“漁陽叛亂了,皇帝逃亡了”。 他在高力士的攙扶下勉強站起身來,過了好久才稍稍平復心情、恢復理智,大罵道:“混賬!混賬!漁陽肇鼓動地來,是誰掀起的叛亂?" 高力士戰戰兢兢:“陛下,漁陽……好像是節度使安祿山管轄的區域?!?/br> 安祿山如今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 唐玄宗驚疑不定:“安祿山會造反?這不可能!” “安祿山雖然原先是胡人,可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他還是朕和貴妃的義子,對我們非常孝順。朕待他如親兒,讓他任三鎮節度使,沒有人比他更風光了。他怎么可能造反?” “朕記得他剛剛回長安?把他給朕叫過來!” 第41章 李亨:不要怪我不孝順! 偌大的皇宮中,所有人都在為那一句"漁陽輦鼓動地來"而心神震顫。 唐玄宗更是直接反復在大殿內踱步,思考安祿山造反的可能性,滿腦子只有自己的身家性命,rou眼可見的著急和慌張。 周圍的侍女和宦官都呼啦呼啦地跪了一片。 宦官高力士緊張地給唐玄宗端茶送水,拿著手帕給他擦汗。 真正被劇透要死了的楊貴妃則是無人問津。 楊貴妃聽到自己會被賜死,難免驚慌失措,眼角掛著晶瑩的淚珠:"陛下——" 剛剛還柔情蜜意的唐玄宗立馬變成了一個合格又冷血的政治家,仿佛完全顧及不到這個寵愛的貴妃,連安撫一句的心思都沒有。 畢竟比起花瓶貴妃,最重要的是屁股底下的皇位。 因為安祿山不在,他的怒氣不知道往哪里發,只能開始罵楊貴妃:"未來朕的軍隊為什么會把你當做混亂的源頭?難道是楊家霍亂朝綱?你們一家好大的膽子??!” “宰相楊國忠呢!讓楊國忠滾過來!” 不得不說,唐玄宗晚年政治嗅覺還是敏銳,確實牽頭摸瓜,摸到了事情的線索。 明明天上的《長恨歌》,還在描述唐玄宗和楊貴妃天上人間、刻骨銘心的愛情。 真正的唐玄宗,哪里有詩歌中的唐玄宗那樣對貴妃之死念念不忘。 他眼中甚至閃過殺機,開始思考是不是太寵楊貴妃,把楊家捧得太高,胃口喂得太大了? 秦朝漢朝等等朝代的人都在為這絕美愛情落淚,雖然貴妃死了,皇帝活了,卻仿佛看了一場雙雙殉情的《孔雀東南飛》。 畢竟這個皇帝看起來是如此愛貴妃,上窮碧落下黃泉,翻天覆地地找??! 可緊接著,天幕話鋒一轉:【對了,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歌,是用來唱的! 據說,連皇帝都看過他寫的文章,當時婦女小孩都會唱。 這是白居易寫給唐朝人看的。我們作為現代的三好學生,當然不能只看表面了。 白居易開頭罵得挺狠,漢皇重色思傾國,說唐玄宗是個老色批??伤仓桓腋愀惆抵S,不敢說唐皇,只敢說漢皇。 后面,他也不敢寫具體的楊貴妃入宮的過程。 他直接寫“楊家有女初長成……一朝選在君王側”,看起來楊貴妃好像是通過選秀進言的。 實際上,楊貴妃是他的兒媳婦。 唐玄宗五十六歲的時候,看上了二十二歲的兒媳婦楊玉環,這兩人差了整整三十四歲。 唐玄宗喜歡這個傾國美女,可得不到,那該怎么辦? 他讓楊貴妃去道觀,然后把楊貴妃接到皇宮中來,真是個小機靈鬼!】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諸天萬界。 那些磕cp的古代人不知道該怎么磕了,這糖里,為什么一股屎味? 漢武帝劉徹花了一會兒才理清這復雜的關系,無話可說:"唐玄宗……厲害。" 他后宮雖然多,可也沒有搶過兒媳婦,唐玄宗玩的是真花! 剛剛夸贊《長恨歌》的文武百官氣炸了:“這唐朝皇帝,難道不把倫理放在眼里嗎?此乃禽獸之舉!” “身為皇帝都這樣,不怕上行下效,天下大亂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倒是聽說過這件事情,早就做了心理準備,不像別人那么驚訝。 可每次聽到的時候,都忍不住感慨:"妹子,咱曾經是布衣,讀的書不多,可也知道倫理綱常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