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52節
【其他兩個時期,宦官還是依附于皇權而生存,和唐朝相比弱爆了?!?/br> 【因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領著兵權,掌握天子禁軍神策軍!】 【這只禁軍鼎盛時期大概有二十萬人,基本上都是精銳,藩鎮都因此畏懼??蛇@樣的軍隊沒有掌握在天子手里,而在宦官手里?!?/br> 【別說漢朝明朝了,歷史上的宦官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唐朝的宦官能打!】 【唐朝后期的宦官實力強大到可以殺死皇帝,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br> 【唐肅宗皇后和宦官爭權失敗,結果皇后被宦官逮捕,唐肅宗當夜駕崩?!?/br> 【唐順宗試圖收回宦官的兵權,不久患中風?!?/br> 【唐敬宗喜歡去捕獵狐貍,一生氣就打周圍的宦官,結果被宦官所殺?!?/br> 【接下來上位的唐文宗很憋屈,感慨自己居然不如漢朝的漢獻帝,明明是個皇帝,還要受制于家奴?!?/br> 【他的祖宗和哥哥都被宦官殺了!此仇不報非皇帝!】 【他于是和朝堂的大臣聯合,希望能奪回皇帝應有的權力?!?/br> 【835年,唐文宗說自己要觀露:“聽說衙門后院有棵石榴樹上面有甘露降臨,這是大祥瑞呀。你們和我去看一看吧?!薄?/br> 【他把宦官頭目仇士良騙到后院,想殺掉他?!?/br> 【結果被宦官頭目看出了貓膩。雙方殊死戰斗,大臣死傷無數?!?/br> 【最后,擁有神策軍的宦 官贏了?!?/br> 【史料記載,李訓、王涯、韓約等朝廷眾臣被宦官抄家滅門,一千多人受牽連被誅殺?!?/br> 【最后唐文宗被軟禁,朝廷大事皆歸宦官?!?/br> 【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變?!?/br> 【朝廷宰相接連請辭,生怕自己也要宦官被滅門?!?/br> 【可令狐楚彌留之際,還在為受冤的大臣抱不平,忠肝義膽,可見一斑?!?/br> 唐太宗時期,宰相房玄齡眼前泛黑,被這些血淋淋的文字嚇得心驚rou跳。 任何一個大臣看到這種場景,都要物傷其類。 唐朝優待士大夫,就連皇上,也很少動輒無理由殺這么多人。 這時,他突然聽到其他大臣的急呼聲:“陛下,陛下,快叫太醫!” 房玄齡扭過頭去,只見原本站著的李世民一屁股坐在龍椅上。 李世民抬起右手,遮住眼眶,手微微顫抖,胸膛劇烈起伏,仿佛無力承受一樣。 他的子孫居然被宦官像殺雞一樣的殺,要不是他身體還算好,估計都要被沖擊得腦溢血了。 和大唐相比,東漢末年的宦官都算是垃圾。 大唐的分明是拿著加特林掃蕩的十常侍??! 怪不得李商隱所在的時期明明很繁華,卻是晚唐。有這么一群敢殺皇帝的宦官,何愁不亡國? 李世民憤怒嘶吼:“是哪個蠢貨這么重用宦官??! 作者有話要說:唐玄宗:曾爺爺,你叫我? 《舊唐書:令狐楚傳》:岳永惟際會,受國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贈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領以從先人,委體瑰而事先帝,此不自達,誠為甚愚。但以永去泉庵,長鐘云墜,更陳尸諫,猶進簪言。雖號叫而不能,豈誠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康海鏡請,是修救化之初,當復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來,貶謫者至多,誅戮者不少,望普加鴻造,稍霽皇威。歿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納臣將盡之苦言,慰臣永蟄之幽魄。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某草、土豆燉排骨、長富依云1個; 第32章 漢文帝:李商隱,你在誹謗我! 唐朝初期,宦官還只能算是奴隸。 李世民憤怒地說:"朕曾經下令,不得設置三品以上的宦官,一個宦官最多只能到四品。未來的人把祖宗之法全部都忘掉了嗎?真是孝順??!" 房玄齡安慰道:“陛下,王朝末年,可能未來的皇帝也有難言之隱,不得不變更祖宗之法?!?/br> 李世民毫不留情地罵:"有什么難言之隱?簡直是廢物一個!" “把家奴養得如此膽大包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不僅害了后世子孫,還留下千古罵名!” “朝廷已經這么亂,底下是什么樣還用多說嗎?” “定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br> 向來愛民如子的他一想到那個場景,就感覺到深深的痛苦。 他恨不得把那些違背自己的后代抓到自己面前,拿鞭子狠狠抽打,生死不論。 李世民說著說著,眼前浮現水霧,眼淚都落下來了。 曾經和李世民打天下的臣子死后,李世民當場哭泣。未來魏征死后,他也當場落淚。 他雖然是九五之尊,卻也是有血有rou的普通人。 普通人面對王朝落幕尚且悲傷,更何況吃瓜吃到自家。 笑是會傳染的,哭也是會傳染的。文武百官被他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哽咽。 日月輪轉,時光流逝,長安還在,他們不在,大唐也不在了。 濁大唐落幕的樣子和史書中的朝代,都是一樣的難看。不對,好像更難看一點。甘露之變簡直讓皇權跌穿地心。 李世民見文武百官都如此情態,吸吸鼻子,決定振作起來。 他做了個深呼吸,稍稍平定好心情,冷聲說道:“以史為鑒,尚且可以知興替,更不用說,這未來比史書還有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br> 在他統治期間,宦官別想出頭。同時,他也要設一個嚴苛的祖宗之法,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利,讓子孫后代不可輕易動之。 再加上天幕的警醒作用,肯定能減緩宦官登上舞臺的速度了。 另一個大唐的世界里,武則天已經堂而皇之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大權在握的女皇,好不威風。 這個時候,程朱理學還沒有出世,底 層百姓沒有被過多洗腦,對女皇的出現,倒也不算抗拒。 畢竟皇帝換了一百個也不重要,他們只關心田里能不能多收點糧食,好讓家里都吃上飽飯。 另一些底層百姓提起女皇的時候,面上會露出一種柔軟又好奇的神色。普羅大眾往往嬪妒又厭惡紙醉金迷、大腹便便的國王。女皇繼位卻天然會讓人想到母性和慈愛。 華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女皇時代,政壇底下暗潮涌動,明面上還算和諧。 家宴上,武則天一邊品著美酒,一邊看著天幕,看著看著,酒都喝不下去了,簡直如鯁在喉。 她重重地拍響桌子,簡直難以置信:“怎么會有人把兵權交給宦官,難道是沒有武將可以用了嗎?” “婉兒,這世上怎么會有這么離譜的事情?”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宗留下來的規定被嚴格落實,宦官也就是看看大門、掃掃地。 讓宦官領兵,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女官上官婉兒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溫聲說道:“陛下,別把身體氣壞了?!?/br> "臣有一種猜測,未來有武將叛亂,導致皇帝不再相信武將,開始放權給宦官。畢竟宦官是無根之人,只能依附皇帝,誰知道宦官有權了,比武將還可怕?” 武將從邊疆殺到京城還需要時間,宦官半夜就能弄死皇上。 武則天不忍直視。治大國猶如烹小鮮,帝王需要在各方勢力之間端水,比如文官和武官,比如派系和派系,不能讓任何一方做大。 未來的皇帝可好,直接把這個平衡給玩崩了。 武則天:“十常侍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卻有人沒長記性,把宦官當沒野心的狗,簡直笑話。你們說是不是?” 她的兒女們紛紛附和。 十歲的李隆基穿著華麗的袍子,坐在父王旁邊,點頭如搗蒜,一副乖順的模樣。 是啊,皇帝應該像奶奶一樣牢牢把權力抓在手上,怎么能把權力交給別人? 臥榻之間,豈容他人鼾睡? 如果他做皇帝,他絕對不會干出這種事! 未來的皇帝真是一群蠢貨! 天寶年間,唐玄宗時期。 什么?未來宦官勢力居然那么大?! 沒來中的,他交然有點心虛,明光閃爍沒米田的,他突然有點心虛,眼光內爍。 唐太宗把宦官限制得死死的,宦官最多只能打雜,李治和武則天時期也牢牢貫徹了這個祖宗之法。 他自己剛剛繼位的時候,銳意進取,學習了很多太宗皇帝的優秀政策,比如廣開言路。 可眼見著開元盥世如此繁華,他感覺自己做的已經夠多了,功績比太宗皇帝還要多,于是想休息休息。 宦官又好用又忠心。他選拔太監很隨意,經常授予三品的左右監門衛將軍,已經違背了太宗的祖宗之法。 逐漸,太宗留下來的規定猶如虛設。 中老年李隆基感覺有點不妙,銳利的目光掃過身旁的兩位心腹宦官。 空氣突然凝滯下來,充滿火.藥味。 宦官高力士看到未來的甘露之變,察覺不妙,立刻跪地,痛哭流涕:"陛下,老奴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br> 虢國公楊思勖也跪地,哭著求情。 他們戰戰兢兢,感覺自己今天要涼,心中哭天搶地。 真冤??!他們雖說位高權重,卻真的沒有反心! 陛下可千萬不要因為未來的宦官太混賬而懲罰他們呀! 唐玄宗李隆基冷靜地審視這兩個人,這兩人都是他的心腹宦官,也都是人才。 虢國公楊思勖在誅殺韋皇后的時候一馬當先,為舊主報仇,立下赫赫戰功,為人特別勇猛善戰,根本不像個太監。 李隆基上位之后,非??粗厮?,突破祖制交給他兵權。楊思勖多次征討安南嶺南等地的叛亂,實打實靠軍功上位。 楊思勖比武將有能力,也不容易反叛,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