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4節
這王勃雖然身陷困境,卻并沒有怨天尤人,依舊對未來抱有希望,豁達樂觀! 文章情景交融,抒發凌云之志,令人拍案叫絕! 唐高宗對這篇文章愛不釋手,時隔多年,再一次感慨:“不應該因為斗雞一事將他驅逐了?!?/br> 興之所至,他當即說道:“召王勃入宮!” 這王勃想像賈誼一樣侍奉文帝,那就圓了他的夢吧。 然而大臣卻結結巴巴地說:“可是這,這王勃已經死了?!?/br> “怎么死的?” “據說是落水而死?!?/br> 只見天幕之中,唐高宗滿臉震驚,隨后悵然若失,心中滿是可惜,哀嘆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愛卿已逝??!”)…… 緊接著,悠悠我心說道:【第一次,唐高宗因為《乾元殿賦》,稱贊王勃是奇才?!?/br> 【第二次,唐高宗因為《檄英王雞》,覺得王勃是歪才?!?/br> 【第三次,唐高宗因為《滕王閣序》,王勃又重新變回天才?!?/br> 【這就是唐高宗對王勃的三次嘆 息!】 【第一嘆讓王勃飛黃騰達,第二嘆讓王勃墜入深淵,第三嘆……沒用了,因為王勃已經死了,年僅二十六歲,和他崇拜的賈誼一樣英年早逝?!?/br> 【繁華易逝,焰火易冷。王勃就像流星一樣劃過 夜空,絢爛了整個初唐?!俊?/br> 天幕話音落下,不少朝代的人跟唐高宗一樣悵然若失。 連秦始皇也稍有怔忪,天才早逝總是讓人惋惜的,不免興起愛才之心。 王勃不會為官之道,不過詩文寫得不錯,能讓天幕喜歡。如果能來大秦,那也不錯,他會讓他好好發揮長處。 對了,這賈誼也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人,居然能被后世的詩人當做典故來用,看來也是個賢才。 如果是秦朝的,那就好了。 殊不知,他掛念的賈誼就是噴他最狠的人。 另一個時空中,賈誼愣愣地看著天幕,他的心情五味雜陳。 他少有才名,老師是荀子的學生張蒼,年少就以詩文出名,和王勃非常相似。 緊接著又被皇帝召見,每次皇帝出題的時候,他都能對答如流,令皇上非常高興。 所以破格升他為大中大夫,他如今可以說是年少有為。 大唐的人都在用他當典故。他是千古留名了,也算是達成了人生夙愿。 可是那詩文中寫“屈賈誼于長沙”,自己將來居然會被趕到長沙,而且天幕說他未來會英年早逝,和王勃一樣早死。 讓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他不知道原因,心里越想越著急,倘若天幕說的是真的,自己的時日不多了。 可他不想死,他還有拳拳報國之心。 秦末戰爭死傷無數,人口大大減少,社會凋敝。 他要勸漢文帝改革制度,施行仁政,休養生息! 如果能在死前,讓漢文帝實行仁政,被貶到長沙也無所謂,即使早死也能瞑目。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得為自己的政治主張找個例子。 很快,靈感來了——秦始皇不就是暴.政最好的代名詞嗎?而且罵前朝是各個朝代的慣例,不然怎么證明大漢的好? 他拿起竹簡,思考良久,開始“夸”秦始皇:“……及至始皇,奮六世之 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br> 把秦始皇夸得霸氣十足,仿佛是蓋世之君。 可這些話可一點也不算是夸。因為很多古代書生罵人就是要靠夸。 比如,儒生說:“你孝悌忠信禮義廉,非常不錯?!?/br> 這句話是在夸人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因為沒有“恥”,其實是在說他無恥。 再比如,儒生說:“你贏了是靠天時地利?!逼鋵嵤窃谡f沒有人和。 賈誼只描寫秦始皇霸氣,卻不說仁義道德,就是在說秦始皇只有霸氣。 ——卻沒有仁義道德。 “秦始皇的六代都不是好東西,秦始皇集合六代的殘忍于一身,只用武力統治國家,把二周的君王都殺了,拿殘酷的刑罰鞭笞天下……” 緊接著,他洋洋灑灑在竹簡上寫,圖窮匕首現,開始直白地痛罵: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r> 一首《過秦論》,把秦始皇噴得狗血淋頭,把秦朝亡國的原因都歸于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提出中心思想——仁政才是真的好。 最后一筆落成,賈誼長舒口氣,渾身暢快,緊趕慢趕,趕緊把自己的政論送往皇宮,希望漢文帝能同意自己的主張。 他也沒想到,千百年后,他罵秦始皇的話,居然讓無數人喜歡上秦始皇的威武霸氣?!?/br> 王勃的一生介紹完了,圍觀群眾明顯聽出來視頻阿婆主聲音變得輕松了。 古青青向來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直播的時候,喜歡邊打游戲,邊跟觀眾侃大山。 在錄制視頻的時候,也改不了這個習慣,和未來看視頻的觀眾聊起天來。 【千百年來,關于王勃的死因以及他的墓地眾說紛紜。九四年的時候呀,有一位學者訪問越南,終于揭開了這個千古謎題?!?/br> 【據他考證,王勃溺水而死之后尸體被沖上岸,當地鄉親把他埋葬了。王勃的父親也客死越南,他在任的時候,政通人和,在當地威望很高。百姓就給王家父子立祠廟。位置在越南北部的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br> 【網上有人說,想拿著《滕王閣序》,去拜祭王勃,估計有點麻煩,不僅是要出國,而且王勃墓地及祠廟于1972年被m國飛機炸毀,今只存王勃雕像。生前倒霉,死后也倒霉?!?/br> 說到此,古青青長嘆道:【父子倆明明是山西太原人,卻客死異鄉?!?/br> 【對了,不知道大家上高中的時候,有沒有看《滕王閣序》的注釋?我們那個版本課本寫的是落水驚悸而死,也就是落水之后被嚇死的,和溺死也差不多?!?/br> 【上高中的時候,我和同桌聊天,說王勃死得太早了,大家都很惋惜?!?/br> 【結果我同桌說什么?她說王勃走得早也未必是一件壞事,不然現在背的不僅是《滕王閣序》,還有可能是《黃鶴樓序》《岳陽樓序》,然后老師還要choucha,高考還會考!】 【那一瞬間,我直接痛苦面具?!?/br> 【什么叫反矯情戰士呀?(狗頭】 古青青開了個玩笑,希望活躍下氣氛,畢竟正經歷史科普視頻往往不火,還是得帶點沙雕風。 緊接著,她正色起來,開始做總結:【本視頻盤點詩人主要有五個角度,藝術性、思想性、作品數量、創新貢獻和知名度?!?/br> 【王勃一掃齊梁頹糜之風,將詩歌的主題從宮廷轉為大好河山,提高詩歌的思想意義,推動初唐詩歌的健康發展!】 【唐宋十大詩人,第十,王勃,實至名歸!】 第10章 王勃視頻后續 古青青話音落下,天幕中的視頻消失不見,悠揚的bgm也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話: 【下一段視頻將在一天后播放】 觀看天幕的人默默記下這句話,悵然若失之余稍稍松口氣,總算有時間來消化天幕給他們帶來的信息了?!?/br> 秦始皇把扶蘇叫來身邊,神色莫名,靜靜地看著他。 他的目光仿佛實質,扶蘇心里直發毛:“父皇……” 終于,秦始皇終于張口說道:“扶蘇,你看了天幕嗎?” 扶蘇臉上浮現激動之色:“看了。我來的路上,見那些百姓也都在抬頭看著天幕,大家都很興奮?!?/br> 雖然已是翩翩少年,但還有些小孩子心性。天幕是那么的龐大神奇,令人無比向往。 “你對天幕是什么感受?” 扶蘇不假思索:“仙人手段,天佑大秦,今日一見,死而無憾?!?/br> “就這些嗎?” 扶蘇聞言,敏銳地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瞬間聯想到那所謂的“三秦”典故,立刻嚴肅地說:“天幕所說的典故透露了天機,倘若天幕說的是真的,那滅亡秦國的人和楚漢有關。需要多多注意?!?/br> 結果秦始皇面色更沉:“那天幕讓不識字的人都能看清其中的意思。長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楚漢的問題,還有呢?” 扶蘇瞬間如芒在背,有些緊張:“嗯,雖然那王勃沒有乘風歸去,可是那cao控天幕的神仙以及后世之人尤其愛詩文。天幕之所以出現在大秦,估計是想讓大秦也重視詩文,效仿那文風很盛的大唐?!?/br> 說著說著,他覺得自己說得很有道理,笑著說道:“父皇,我們應該多寫詩文,讓天幕注意到我們。孩兒不才,已經將詩文差不多都背下來了?!?/br> 他尤愛儒學,文采不錯,一見到那天幕中的詩文就很喜歡,讓人抄錄下那些文字,愛不釋手,如今已背了個七七八八。 倘若父皇讓他背詩,他定能倒背如流。 他以為父皇這下要滿意了。 結果秦始皇還是冷著臉:“看來 我大秦亡得不冤,被楚漢所滅也是應該?!?/br> 扶蘇的面色驟然變得煞白:“父皇,您這是何意?” 秦始皇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身旁的趙高:“你說你看見了什么?” 趙高挺直腰桿,不卑不亢地說:“第一。陛下集合三皇五帝的稱號,號稱皇帝。那大唐的人,也用皇帝自稱。說明大秦雖亡,陛下之稱號卻被繼承下來?!?/br> “第二,那大唐之人,個個樣貌英俊,皮膚白皙,眉毛規整。就連一掃而過的平民百姓,臉頰也有rou。所以那大唐無比富裕繁華?!?/br> “第三,那所謂的王勃在寫詩文的時候,面前的東西潔白如雪,可以在上面寫字,天幕說它是紙。連皇帝也在用。這種東西非常輕薄,看起來不重,比竹簡好用得多?!?/br> “不過聽悠悠我心的意思,那些畫面并不是真正的大唐,而是后人想象出來的畫面。那些演出之人很可能是她一樣時代的人?!?/br> “陛下,這就是臣看到的東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