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女配重生后踹了男主 第301節
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一課 廠里大巴只要你早上沒上車,下午就不會去接你的。 所以陸靜秋也不用再去社區報備了。 第二天,七點起床,蔣南州也不讓她做飯。 一家三口去了食堂吃。半個小時吃完飯,但陸靜秋因為要趕七點半那趟車,所以匆匆的吃完飯就往大門口趕了,送孩子的事兒就交給蔣南州了。 陸靜秋公交車還是有很多人的,不過不是那種很擠的情況。 路上會停下來上下人,她到學校差不多八點,或者八點多一點。 倒也正合適,今天有高一的課程。 是陳老師的課,陸靜秋過去聽了。 接下來的三天,她就在不停的聽課,不聽的學習怎么做一名老師。 因為下個星期,幾位領導要聽她的課。 下午放學,陸靜秋為了趕四點半那趟車,提前出去了兩分鐘。 要不然她得往后拖半個小時。 到家后,也才五點。 今天倒是早了,去楊姐那邊買了些蔬菜。 回家里打掃下衛生,給花花鏟鏟屎,見她沙土快沒了。 好在明天楊大爺過來幫他們修廚房衛生間,問他買點兒沙土。 下午陸靜秋去接的兒子,然后再下班的廠口等著蔣南州。 他們幾個廠子,分布比較散。 有些晚上不做飯在食堂吃的,都不坐車,走路十幾分鐘。 回家吃飯的,可以做車,幾個六點一趟,一趟幾分鐘。 一輛車來回拉個幾次。員工不用走路。 蔣南州廠子不遠,但二廠和三廠遠。 走路要二十多分鐘快半個小時了,有些騎車,有些坐車,也就十幾分鐘。 第二天一早,楊大爺知道他們要上班,七點就來了。 蔣南州讓陸靜秋先去吃飯,他交代好楊大爺再帶兒子吃飯。 陸靜秋去了食堂,要了一個包子,一個茶葉蛋,一碗粥。 要說食堂飯菜也不錯,粥都兩三種呢。 陸靜秋發現,家里沒有老人的,大多都帶著孩子在食堂吃。 陸靜秋又是努力學習的一天,不過今天下班沒有直接去坐車。而是去了附近的農貿市場。 白天的時候還是聽董老師說的,他們學校旁邊,走個幾分鐘路程,有個農貿市場,還有幾家門店。 日常用品,吃的,都能買到。 陸靜秋過來買了幾個土豆,韭菜要了一把,還買了兩把掛面,一塊豆腐,洋蔥要了幾個,油豆角,茄子,辣椒,粘玉米,柿子。 倒是有,但她拿不完呀。 準備明天帶個大的布兜。 多買點兒茄子,曬點兒蘿卜干,茄子干,辣椒腌制一些。 冬天全靠這些了。 回到家后,楊大爺還在,今天先弄的衛生間。 地面一天的時間就鋪好了,明天鋪墻面。 廚房里的桌子也都搬下去了。 楊大爺見她們回來了,也就收工了,主打的,我們上班他上班,我們下班他下班。 “衛生間今天還沒凝固好,不能用,你們上廁所先去社區吧。因為要貼磚,我把便池給你們重新按了下?!?/br> “好,麻煩大爺了?!?/br> 不過陸靜秋問他買了一袋沙土,要那種干的。 一聽是給貓用的,倒是不理解。 也是,老一輩的吃都吃不飽,哪有心思這么精細的養貓呀。 不過答應明天給她弄上來一袋。 陸靜秋不讓他搬,放樓下等蔣南州下班讓他弄上來就行。 那么大年紀萬一傷著腰怎么辦。 把家里收拾了一下就趕緊去接孩子。 然后接老公下班。 一家三口剛路過社區,就被大娘叫住了,說有他們的電話。 原來是二表哥和小姨到家了,給她們報個平安。 小姨還不放心小承上學呢,問了孩子哭了沒有,適應不適應,吃飯怎么樣。 陸靜秋都把這幾天的事兒和小姨說了下,讓他們放心,一切不服了正規,讓她和姨夫說說,別擔心。 當然打完電話,陸靜秋趕緊讓父子兩人在社區上了廁所,家里的廁所不能用。 現在家里沒尿痛。 晚上一家三口吃過飯,九點多跑去了社區一趟。 結果凌晨的時候小家伙要上廁所,蔣南州抱著他又下去了一趟。 有了經驗,陸靜秋第二天直接騎著摩托車去上班。 結果門口的大爺看到她一個女的騎個摩托車,還驚訝了半天。 車子停在了老師的自行車棚里,有些老師看到了,還都疑惑是誰騎著摩托車來了。 都以為是校長的呢。 結果陸靜秋說是自己的。 大家也是驚訝了下,再加上陸靜秋的穿著,大家也都明了了,人家在機械廠住,又穿的那么漂亮時髦,家庭條件肯定不會差了。 有個摩托車更是全縣第一份。 因為今天課程比較多,陸靜秋也是聽了一天的課,下午五點多最后一節課才結束。 陸靜秋下班后去了農貿市場,買了幾斤的茄子,還有豆角,還有青菜。 幾分錢一斤,花了一塊多錢。 見她回來,楊大爺也準備下班:“衛生間已經好了,明天弄廚房。廚房得個三四天?!?/br> “好,辛苦大爺了?!?/br> 陸靜秋送走楊大爺后,把煤氣罐放在了餐廳桌子下面,燃氣罩在桌子上,先對付這吧。 把青菜豆角清洗了下,焯水。 茄子切片焯水。 找了幾個晾衣撐把豆角和青菜掛了上去。 茄子片就鋪了個東西在地上。 一連著兩天陸靜秋都是弄了很多。 蔣南州也從楊姐那邊買了些干蘑菇,木耳。 轉眼到了星期天。 這個星期天他們兩口子忙著給楊大爺幫忙。 地面好了,墻面也好了,灶臺也沏好了,還用水泥你弄了個水池。 說是四天干完,結果星期天就給他們弄好了。 地面上墻面包括臺面都是瓷磚,還挺整齊,挺好看的。 樓層的幾個嫂子過來看了,都覺得不錯。 問楊大爺弄個廚房得多少錢。 結果對門的楊嫂子看中了,也要楊大爺幫忙沏個灶臺。 曹嫂子在醫院上班,也注重干凈,她家是用柜子弄的,上面鋪的大塊地板磚。倒也不用跟著改。 老楊一家兩個職工,孩子還小,手上有點兒錢,舍得花。 之前,大家廚房家家戶戶都這樣,沒想到要改。 倒是隔壁的姚嫂子,在屋里埋怨了起來。 “這蔣組長家的,搬個家可真不省事,改著改哪的,這幾天下班,天天大兜小兜的。 蔣組長工資高就是好?!?/br> 老楊在一旁道:“你說這些干什么嗎,人家蔣組長愿意給媳婦花錢,那是他的事兒?!?/br> “咱們這一層,一個個的都是大手大腳的。倒是你,扣的跟什么似的,我想弄個,你還管著不讓弄。廚房天天都是我進,我在用。你是不管這事兒,看不見心不煩?!?/br> “咱不能事事兒跟著人家學。 咱們這一層,老王家的和老張家的,媳婦工資都不低,孩子又少,不像咱們,倆孩子,老大上初中,學費一年她倆的學費都得好幾十,每個月還得給家里老人錢。你工作一個月就二十多塊錢,咱們不得省著,錢攥在手里才盼頭。你別跟她們幾個學,咱這一層,就咱年歲大,你跟幾個小的學啥?!?/br> “跟你這樣說,咱們這日子過得跟緊巴巴的似的。二十多咋了,隔壁剛來的,聽說也是教師,之前也不知道干什么的,你看看,她穿著,整天打扮的跟花是的,這哪是當老師的?!?/br> “說人家干什么,人家男人有本事,年紀輕輕就是組長了,你男人沒本事,給你買不了跟花似的衣服?!?/br> “我就那么一說,你埋怨什么勁兒,大家不都對著醒來的鄰居好奇的么,又是摩托車,又是電視的,還穿那么好,樓里都說她把蔣組長那點兒工資給花沒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