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被逼考科舉 第173節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她美麗動人[快穿]、艷鬼纏身(百合)、全族捧我當國王、和男友分手后他去當了天師、年代文女配重生后踹了男主、蝶變、星途幾許(np有真骨科)、鬼壓床(高H)、(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誘神 (仙俠 h)
陳管事道好,前去了灶房。程子安等了一會,沒見到他送湯進屋,倒聽到隔壁傳來了陣陣的大嚷。 程子安咦了聲,起身走出去,看到陳管事垂頭喪氣站在灶房門口,二皇子身邊伺候的婁內侍,陰沉著臉指著他鼻子罵:“你個狗東西,連二皇子的吃食都敢偷嘴,真是狗膽包天!” 程子安哪能讓陳管事背鍋,走上前道:“婁內侍,是我要吃鴿子湯,不關陳管事的事?!?/br> 婁內侍仿佛才看到程子安,裝模作樣地拱了拱手,陰陽怪氣道:“喲,原來是程尚書。程尚書,對不住了,鴿子湯是二皇子欽點,程尚書可不能再搶走?!?/br> 再搶走? 這句話就有意思了,二皇子是借機敲打他呢! 作者有話說: 第166章 166 一百六十六章 ◎無◎ 一碗鴿子湯而已, 程子安到膳房來用飯,是在忙得喘不過氣日子里的難得放松,也是為了吃到新鮮可口的飯食。 婁內侍既狗仗人勢, 又是聽令行事, 一碗鴿子湯而已,程子安更不會與他計較。 圣上打算封皇子, 幾個成年的皇子, 只管著吃吃喝喝享受, 或者有能力有本事也就罷了,偏生他們到處指手畫腳添亂。 皇室泱泱一大片,跟蝗蟲過境一樣,災害! 二皇子肯定不是替以前的曾尚書打抱不平,他是被派去了禮部, 心里不爽快。 不敢找圣上出氣,找上了他程子安。 程子安不算大度,從不以君子自居。 他不主動與人結仇,但也不怕事。 “既然是這樣, 那就是我的不是了,定當會向二皇子賠罪?!?/br> 程子安很是客氣, 婁內侍哪怕得了二皇子的指示, 他敢叱罵陳管事,絕不敢對朝廷重臣吆五喝六,皮笑rou不笑應了幾句, 提著食盒離開。 陳管事很是尷尬, 偷瞄著程子安的臉色, 歉疚地道:“程尚書, 都是小的不是, 小的沒能考慮周全,讓程尚書跟著吃了掛落?!?/br> 灶房里的廚子,幫閑們都偷偷在看熱鬧,程子安淡淡掃了一眼,轉身朝隔間走去,道:“我不吃掛落,只吃飯。有什么熱乎的飯菜,給我送些上來就是?!?/br> 陳管事趕緊去了灶房,撿了幾分最新鮮的菜給程子安呈上,他喝著碗里的鴨湯,道:“這個也不錯嘛!比天麻燉鴿子差不到何處去。對了,你們膳房里的采買,是如何尋找的啊,都說給我聽聽?!?/br> 膳房百官飯食的花銷,也是從戶部支出。 陳管事愣了下,眼珠子轉得飛快,道:“采買與灶房如今不在一處,小的只負責灶房,采買由徐二慶管著,徐二慶在膳房已經當了七八年的差,家里小妾給他生了個老來子,滿了周歲慶賀抓周,今兒個告假?!?/br> 七八年,差不多是二皇子到戶部的時候。 “徐二慶家住在鑼鼓巷,離皇城就小半個時辰,近得很,除了這一處的宅子,在京城還有好幾間宅子,真真是富得流油??!十余年前原配去世了,后來續娶了一房,納了好幾個小妾,妻妾兒孫成群,最小的孫子都已經五歲了,小兒子才滿周歲?!?/br> 程子安當沒看到陳管事雙目放光,嫉妒羨慕又鄙夷的神情,只唔了聲。 陳管事揣摩不明白程子安的意思,不敢打擾他用飯,略微說了幾句閑話便退了出去。 飯畢,程子安離開膳房回去戶部衙門,方寅手上拿著冊子前來,他接過來隨手翻看,道:“你先坐,我正好要找你?!?/br> 方寅說是,“這里面的名錄,我琢磨了又琢磨,拿不定主意的,便沒寫上去?!?/br> 程子安看著冊子上的人名與官職,抬頭看了他一眼,問道:“你如何琢磨的?” 方寅昨天思索了許多,回憶著程子安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想到有些同仁平時的種種,他幡然頓悟。 人心不可測,能進入朝廷中樞的戶部當官,除掉恩蔭出仕之人,其余經過科考出仕者,在大周都算得上人中龍鳳,豈能如他所想所見的那般簡單。 比如話說得漂亮,事情都由他人代勞,有功時,卻榜上有名。 諸如種種,方寅起初以為他們可靠,在仔細深思之后,發現自己竟如此愚鈍可笑。 方寅認認真真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以前自以為有識人看人的本領,實則眼睛被眼屎糊住了。在他們面前,我真的太蠢,估計就是個笑柄?!?/br> 程子安放下冊子,道:“你別如此自責,因為你心存善意,眼中看到的,也大多都是善,一時被蒙蔽也沒甚緊要,吃虧不是福,在吃虧中得到的長進,才是不幸之中的福份?!?/br> 方寅一聽,頓時輕松不少,笑著道:“以后我盡量不吃虧。這些名錄,都是忠厚可靠之人,也有真本事,程尚書什么時候要告知下去?” 程子安道:“后日衙門就封筆了,明朝你告訴他們,衙門還有些事情,需要他們費些功夫。對了,你去將膳房的賬目拿來給我?!?/br> 方寅應下起身出去,沒多時從庫房抱了厚厚的一疊賬目到值房,程子安讓他放著,一本本翻了過去。 膳房各種菜蔬rou食糧食,都是由京城的鋪子送進來。能得到這份買賣的京城鋪子,自然非同小可。 程子安也不去查背后鋪子的東家,叫來姜侍郎,隨便拿了本賬冊遞給他,道:“這是膳房上半年的總賬目,姜侍郎你再仔細看看?!?/br> 姜侍郎心里沒底,程子安面色尋常,他也看不出究竟,直覺不妙,拿著賬本核對著數目,見數額無誤,不禁悄然舒了口氣,道:“賬目無誤,程知府可是發現了差錯?” 程子安沒回答姜侍郎的話,問道:“姜侍郎的飯量如何?” 姜侍郎愣了下,答道:“下官飯量一般,一般吃一碗米面,再加些菜蔬即可?!?/br> 程子安道:“一碗米面,需要多少米或者面粉做出來?” 這就難道姜侍郎了,他出自與官紳之家,自小沒進過灶房,哪知道一碗米面需要多少白米白面。 程子安也沒為難他,道:“膳房送來的碗,一碗白米飯,只需要不到半碗米就能蒸滿滿一碗米飯,換成斤兩,就是一斤米飯,約莫需要不到二兩的百米。你看,膳房送上來的賬目,不算rou菜,平均下來,每個官員每頓飯吃了一斤半米。這米面的價錢,京城鋪子上好的白米面價錢,姜侍郎可有去了解過?” 姜侍郎的確不清楚米面的價錢,在府里夫人掌管中饋,吃穿用度都由她張羅,他只偶爾會過問一句。 膳房遞上來的賬目,他看都不看就核實,因為膳房采買背后的貴人,他得罪不起。 姜侍郎有苦說不出,暗自心驚起來,難道程子安要查膳房采買這塊的貓膩? 程子安以前看到嘉慶乾隆皇帝吃雞蛋的故事,一個雞蛋能折合銀子十余兩?,F在他親眼目睹了,膳房的米面糧油rou食價錢,每樣都不輸于他們的“雞蛋”。 市面上,白米面的價錢在七八百文一斤上下浮動,膳房報上來的采買價錢,則是一兩五錢到二兩。 糧油米面這些價錢還不算離譜,畢竟是慣常所見,他們還會收斂一二。 如魚蝦,羊等,他們安一個名目,一頭二十斤左右的中等羊,能報到七八十兩銀子,折合下來,每斤羊rou要三多銀子。 京城上好的黃羊,一斤羊rou在一兩銀子左右。 程子安看到這個賬目,恍然以為官員們吃的是成仙的羊了。 程子安拿了另外一本賬目給姜侍郎,道:“膳房的請款,停止發放?!?/br> 姜侍郎大駭,道:“程尚書,使不得啊,要是膳房沒有錢采買,百官沒了飯吃,豈不是會大鬧?” 程子安笑道:“百官不缺這一兩頓飯吃,戶部沒錢。年后就是開春了,青黃不接的時節,百姓家中沒了米面糧食,又要耕種,先要以賑濟為主?!?/br> 姜侍郎想再勸,話到嘴邊眼珠子一轉,恭敬應是告退。 程子安拿著賬本,慢悠悠去了政事堂。 王相看到程子安前來,目光從他手上的冊子上掃過,眼皮沒來由一跳,招呼他坐,道:“你來......算了,我就不多問了,你來肯定沒好事?!?/br> 程子安將賬本遞給了王相,笑道:“王相怎么能如此看我,我來是找王相看稀奇?!?/br> 王相可不是不食rou糜的相爺,他隨便翻看了賬本,就發現了賬本的不對勁,神色很是復雜,嘴張了張,想說些什么,最后只能重重一聲嘆息。 程子安抬起手腕打量,道:“我吃這么貴的飯食,流的血,應當是黃橙橙的金子才對,我這手臂,這臉,怎地還沒變色呢?” 王相無語望著他,皺眉道:“行行行,你少言廢話,就老實說,你來找我究竟所為何事?” 程子安笑瞇瞇道:“賬目,王相已經過目了。我既然接手了戶部,如此離譜的價錢,肯定不能同意。我估摸著吧,膳房沒糧食,百官沒了飯吃要鬧,政事堂可不能躲啊,得.....是必須出面,大過年的,鬧大了可不那么好看?!?/br> 就說他來準沒好事! 王相腹誹了句,煩躁地道:“你何苦要趕在這個時候查賬,明朝就封衙了......” 腦中閃過二皇子先前在政事堂之事,程子安以前在京城做官時,天天親自跑去膳房用飯。 王相話語驀地一頓,上下將程子安打量了一遍,語重心長地道:“一碗鴿子湯罷了,這個時候,你就別節外生枝,何苦來哉?” 程子安神色嚴肅起來,道:“一天省下的膳食銀子,可以夠一個萬人縣的全部百姓吃飽飯,王相可還以為,我在節外生枝?” 王相頓時無話可說,懊惱地道:“罷了罷了,我說不過你,就依照你的辦。你去吧,我去找明相他們?!?/br> 戶部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筆糊涂賬糊弄了過去,政事堂也免不了失察之責,程子安當然不會讓他們置身之外。 王相說得對,過年一切以安樂祥和為主,百官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鬧起來,家丑不可外揚,畢竟還有南召使節楚王在。 程子安將百官的事情交給了王相,爽快地回到了戶部。 李郎中與找郎中兩人,按照昨日程子安的吩咐,前來回稟賬目錯漏之處。 程子安側身坐在椅子里,手搭在案幾上,手指不時輕輕敲著桌面。 咚,咚,咚。 極輕的一聲聲,像是瞧在兩人的心上,絞盡腦汁尋來的理由,此時全部忘得一干二凈。 程子安手驀地收回去,李郎中與找郎中兩人,皆驚得身子往后仰,靠在了椅背里。 程子安調整了個姿勢坐著,連眼皮都沒抬,道:“我昨日讓你們去查實,究竟何處出了差錯。詳盡的文書也就罷了,你們連何時能查明都講不清楚。這些年來,你們的考評為上等。這上等,究竟從何而來,我現在也沒空去核實。既然你們不堪其用,差使先交出來,回去留待告示吧?!?/br> 不堪其用,回府留待告示,莫非是要將他們兩人革職的意思? “留待告示?!” 兩人一起叫了出來,漲紅了臉叫嚷道:“這不合規矩,不合規矩!” 程子安一言不發望著他們,神色極為平靜。 李郎中漲紅的臉,在程子安的注視下,逐漸變成了清灰。 不喜不怒的神情,他在殿試時,圣上到來的時候,曾體會到過。 無形的威壓,令他不受控制緊張,不安。 趙郎中只感到眼前一黑,深知自己完了。 姜侍郎沒本事保住他們,也不會為了他們區區兩個戶部郎中得罪程子安。 何況他們的確沒當好差,要是深究下去,他們會更慘。 程子安干脆利落解決了兩人,隨意跟姜侍郎交待了聲:“他們手上的差使,就由方寅與小李郎中接手?!?/br> 姜侍郎震驚不已,吶吶道:“可不合規矩......” “規矩!” 程子安突然拔高了聲音,姜侍郎驚惶地抬頭,迎著程子安黑沉的臉,連舌尖都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