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被逼考科舉 第154節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她美麗動人[快穿]、艷鬼纏身(百合)、全族捧我當國王、和男友分手后他去當了天師、年代文女配重生后踹了男主、蝶變、星途幾許(np有真骨科)、鬼壓床(高H)、(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誘神 (仙俠 h)
方寅滿臉不解,程子安再次望天,道:“大周海晏河清,人多了,你讓圣上的臉面何處擱?” 方寅上下打量著程子安,疑惑地道:“你以前在身圣上面前,也都這樣?” 程子安收起了玩笑,認真地道:“方寅,要按照規矩辦事,可。但,必須要在大周人人都守規矩的情況下才行得通。大周有律法,律法不完善,不公平且不用提。你做了這些年的官,應當知曉,律法只是向下,拿來約束平民百姓。一旦涉及到官與民,可有民靠著律法,得到過公平?” 方寅苦笑一聲,道:“民不與官斗,哪有敢告官的民?!?/br> 民告官,首先要進得了公堂,遞得上去狀紙。 大周準許告御狀,也就是民間稱作的“叩閽”。 百姓若有冤屈得不到伸張,可以進京向皇帝告狀,由皇帝替其伸冤。 叩閽的復雜與艱難,普通尋常百姓,連想都不敢想。 首先,要有足夠的盤纏,拿到路引,離開所在州府,到達京城。 到達京城之后,可以通過敲聞登鼓,邀車駕即攔住圣駕,匭函即向刑部遞交狀紙的三種方式。 三種方式,看起來敲聞登鼓最為容易,其實并非如此, 首先,大周的聞登鼓院在皇城內,隸屬刑部。 皇城分為內城,外城。內城是天子居住的宮殿,外城則是朝廷的各部衙門,以及屬于皇室,一定品級的官員才能走動靠近的皇家園林禁地。 普通尋常百姓,連靠近皇城宮門都會被驅逐。 大周還有個滑稽的規矩,要是有叩閽者前來告狀,朝廷會將案子發回原地重審,還百姓一個公道。 辛辛苦苦進京告狀,最后再回到原來的公堂,落到原來判案的官員手中。 好一個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天下! 程子安不耐其煩教他:“方寅,你要做事,首要前提是能保護好自己,但也不能只想著保護好自己,你覺著值就行。只靠著哭訴,投機取巧也行不通,得要讓圣上以為,這件事劃算,能從中得益。就好比云州府不繳納賦稅,我寫欠條,給圣上了臺階下,還讓他看到了我的真誠,在一心做事,眼下不交,是為了以后繳納更多。至于以后如何,說實話,我連明年開春,天氣時好時壞都不清楚,如何能保證以后還得清這筆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不能用在此處,先要活下去,先要讓人活下去,以后的事情,再想辦法!” 就算是在上學時,夫子們也不會手把手,這樣細致耐心教他。 出仕之后,官員之間更不會坦誠交底,同一派系之內,照樣存在著爭斗。 方寅心情激蕩,拱手長長作揖下去:“程子安,以前你處處幫我,現在還是,這份情,我永遠記得?!?/br> 程子安亦深深作揖還禮:“多謝你,方寅?!?/br> 方寅不敢承受,忙避開了:“你可別這樣,我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程子安堅持著,行完了大禮。 方寅稍顯木訥,稱不上能與他并肩戰斗的伙伴,但有了他,至少這條路,不會那么孤單了。 程子安再細細交了方寅一番,帶了些云州府當地的土產進貢,送他回了京城。 送走了方寅,程子安便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花樓機,以及工匠技藝之書上。 云州府的第一場雪,終于紛紛揚揚飄落。 云州府的第一臺花樓機,在織造學堂,終于完工。 這天,制造學堂里,前所未有的熱鬧,肅穆。 韓直等將作監的工匠,與云州府的徐石頭等人,齊齊立在花樓機前,等著試用。 要是試用不成功,就需要再改進,調整。 找得到緣由還好,找不出的話,制造就失敗,這些時日的辛苦就白費了。 莫草兒與吳娘子一人在上,一人在下,手搭上了支桿,等著開桿。 程子安負手站在聞山長身邊,輕聲提醒道:“老師,下令吧?!?/br> 聞山長的胡子顫動,抬手往下一揮,聲音顫抖了下,道:“開始!” 程子安見聞山長緊張,他想要笑一聲,說幾句輕松的話,卻說不出口,寒冷的天氣,他的手心早就濡濕。 眾人不由自主看向了最高處的莫草兒,她朝著吳娘子點頭,手上動作起來。 機杼吱呀響起,直落在眾人的心上。 成敗與否,端看今朝! 作者有話說: 第151章 151 一百五十一章 ◎無◎ 機杼吱吱呀呀, 眾人的頭,忽地抬起,忽地低下, 盯著莫草兒與吳娘子織娘們的手。 各色絲線翻飛, 像是變戲法一樣,吐出精美的畫。 莫草兒與吳娘子之間配合熟練, 隨意交換一個動作, 便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一起停了下來。 寬敞的屋子里,寂靜無聲。 莫草兒站得高,望著底下眾人狂熱的眼神,不禁駭然而笑,旋即, 她俏皮地偏頭,清脆地道:“成了!” 再也簡單不過的“成了”二字,跟在熱鍋里澆了一瓢涼水,噼里啪啦一陣飛濺, 接著沸騰,歡呼聲震天。 莫草兒隨著他們大笑, 吳娘子也笑, 看到她的動作,趕緊招呼道:“快下來,別摔著了?!?/br> 莫草兒靈活地從木梯上下來, 奔到吳娘子身邊, 激動地道:“師傅, 真成了呢, 以后我們就可以多幾架花樓機, 織出更多的提花布,還能讓更多的學生親自摸到花樓機學習!” 在明州府的織坊里,有一兩架花樓機就很了不得。能cao作花樓機的織娘,非織坊東家的親信,或是真正技藝高超,能織出精美的布料,給東家賺到大筆的銀子。 吳娘子自十五歲起進織坊,學了近半輩子,到了四十歲整,方初次摸到花樓機。 織娘們哪能如在云州府一樣,放開手腳學習。 程子安仰頭,閉眼長長大呼了一口氣,抹去了額頭的冷汗。 要是遇到麻煩,程子安只能按照預計的法子彌補,就是親自前去江南道,請懂做花樓機的師傅到云州府教導,改進。 官員除非有公務,不能離開管轄之地。程子安要去江南道,需要向吏部申請,公文繁瑣自不提。 待他趕到江南道,再想盡辦法弄回師傅到云州府,改進做好花樓機,黃花菜都涼了。 程子安既高興,又心酸,緩緩離開了屋子。 做事真他祖宗難! 聞山長與韓直他們慶賀了幾句,四下張望沒看到程子安,看到背對著大門,立在廊檐下的身影,愣了下走出屋,袖著手呵呵笑道:“屋外冷得很,還是屋子里暖和,你向來怕冷,嫌棄我屋子里不點炭,怎地出來了?” 程子安將心中亂七八糟的情緒壓下去,道:“先等他們熱鬧一陣,熱鬧不動了,我再去替他們續一續。第一臺花樓機成功完成,總要慶賀一二。我出錢,請他們吃羊rou。老師,府學的學生,該練練文章了?!?/br> 聞山長沉吟了下,道:“我也添點錢,多添兩頭羊。不過,你打算讓府學的學生,練什么文章?” 程子安道:“吹噓的文章。也不全是吹噓,工匠們的確厲害,他們做出了花樓機,修建了高樓,搭建起了橋梁?!樯砹_綺者,不是養蠶人’,住在華宇中之人,也不是修屋者。他們何其重要,絕不能忘,絕不能被輕視,讓他們贊頌,盡全力夸贊,我來給他們刊載成冊。史書,不該被那些只會玩弄權術之人全占了去!” 聞山長神色慈悲,道:“唉,我經常覺著,讀的那些書,沒半點用處,讀過書,能明理,但并非會講理。讀過書,知曉禮義廉恥,但偏生寡廉鮮恥者,皆出自讀書人。你師母經常數落我,連火都不會燒,沒人伺候的話,會生生被餓死。我聽了總是不服氣,后來我再仔細一琢磨,生火這些事,多學幾次就會了。但做衣衫,做出可口的飯菜,就不那么容易學會,何況是織布,繅絲,建橋照屋了。匠人們地位低下,三百六十行,各個行當的匠人,都比我們這些讀書人值得尊敬?!?/br> 一陣寒風吹來,吹得程子安鼻子澀得疼,他忙攙扶住聞山長進屋:“外面冷,老師,我們進去吧?!?/br> 聞山長看了程子安一眼,看到他疲憊的眉眼,不禁后悔當年逼著他讀書考科舉。 走了幾步后,聞山長終是道:“子安,別太辛苦?!?/br> 程子安笑道:“老師,我年輕著呢。老師要是心疼我,中午的時候,讓我多吃兩塊rou?!?/br> 聞山長拉下臉,道:“你師母讓灶房給我做的rou有定數,都被你吃了,我吃甚?” 程子安哈哈笑起來,說笑幾句之后,他那點見縫插針,傷春悲秋的情緒也就散了去。 說是見縫插針的情緒,乃是因為程子安實在太忙,就算是大冬天,也沒功夫想太多。 今年云州府的雪,下得比往年晚了些,卻比往年要來得猛烈。 鵝毛般的大雪,說來就來,紛紛揚揚飄落。 程子安見機不對,緊急招來府衙的全部官吏,道:“織造城那邊,屋外的所有活計,全部停止。屋內的活計,注意用火安全。眾人都出去,各領幾條街巷,排查險情。放火首要,其次是破舊的屋子,要注意垮塌,能遷走,盡量安排遷走,無處可去者,可安置在驛館里。城內的米面糧油要保證充足供應,尤其是柴禾。關于送民生貨物的車馬進城出城,守城的不許阻攔,在特殊期間,允許在關閉城門后通行?!?/br> 接下來,程子安飛快將各條街巷,落實在了每人身上:“誰負責之處出了問題,就找誰問責!” 府衙的官吏們,早已知曉程子安的厲害,萬萬不敢陽奉陰違,領了差使之后,頂著大雪出了門,到處巡邏檢查。 程子安也沒閑著,親自去城門,以及最窮最混亂的城北等地巡查。 這一場雪,足足下了三天兩夜。 天地間銀裝素素,飛鳥偶然掠過,好一片蒼??諘绲囊饩?。 詩人們當寫詩贊美,吃酒賞雪。 對于窮人來說,下這樣大的雪,就是要與老天搏命的時候。 云州府百姓的屋子,八成都是茅草屋頂,下雪時,百姓有了經驗,會不時爬上屋頂去掃雪,預防房頂被壓垮塌。 但是雪太大,各縣的情形還不得而知,僅僅是云州府城,就上報了八間屋子垮塌。 還有好些買不起柴禾,窮苦之人,夜里睡過去之后,就再也沒能醒來。 萬幸之事,因為程子安的事先安排,云州府城的房屋垮塌,并未造成百姓的傷亡。 程子安卻沒能松口氣,還有下面的九個縣城,災情還未上報。 雪下得太大,行路危險。且縣里不同,去到鄉里的道路狹窄,村子與村子之間的路途遙遠,縣里的官吏就是跑斷了腿,也跑不了幾個村。 雪停之后,程子安趕緊下令,各縣首要是賑災,再如實上報災情。 約莫在七八日之后,各縣的災情,如實呈到了程子安面前。 望著眼前的數據,程子安坐在那里,如一尊石像,久久都沒動一下。 “三臺縣,因雪災房屋垮塌,共計二十七人死亡,其中成年男丁七,婦人六人,五十歲以上老者八人,八歲以下男童四人,女童兩人。房屋毀損一百五十余間,無家可歸者,共計三百六十五人?!?/br> “富縣......” “臨山縣......” 一個個字在紙面上跳躍,程子安卻仿佛都不認識,眼前一陣暈眩。 每年冬日,死亡人數都要高于其他幾個季節,一下雪,總會有百姓因雪災受傷死亡。 今年的災情,雖說早有預料,卻遠超于他的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