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被逼考科舉 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她美麗動人[快穿]、艷鬼纏身(百合)、全族捧我當國王、和男友分手后他去當了天師、年代文女配重生后踹了男主、蝶變、星途幾許(np有真骨科)、鬼壓床(高H)、(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誘神 (仙俠 h)
天色轉暗之后,程子安道:“你們回去??蛠戆?,伍縣令留一下,我還有些事情要與你說?!?/br> 伍縣令這時心里明白了些,他感到苦不堪言,莫柱子又送了食盒進屋,揭開食盒,炊餅的氣味飄散,實在是受不住了,心跳得飛快。 程子安凈手過后,拿起炊餅撕開,慢悠悠吃著。 伍縣令白著臉,起身長長作揖下去,道:“程知府,下官知錯,還請程知府大人大量,莫要與下官一般見識?!?/br> 程子安咦了聲,道:“伍縣令何錯之有?” 伍縣令掙扎了下,硬著頭皮道:“百姓吃不飽飯,身子瘦弱,實在經受不起徭役之苦?!?/br> 程子安唔了聲,笑了起來,笑意卻不達眼底,眼神冰冷,道:“平民百姓不是人,他們是牲畜,是奴隸,這是他們應得的,是他們的命不好,死活與人何干?” 伍縣令冷汗直下,惶恐不安地道:“程知府一心為百姓著想,是下官見識淺薄,程知府莫要怪罪?!?/br> 程子安感到意興闌珊,揮揮手道:“你回去吧?!?/br> 伍縣令如釋重負,趕緊作揖施禮,慌忙轉身往外走去,捂著空蕩蕩的肚皮,招來等候著的師爺,厲聲道:“快些回??蛠?,讓他們不拘什么飯菜,抓緊送一份上來!” 師爺不知發生了何事,忙不迭向??蛠砼苋?。 伍縣令喘了口氣,抹了把額頭的冷汗,苦不堪言小聲嘀咕道:“哎喲,真是惡煞老夫!瞧上去年紀輕輕,生得又俊美,竟然這般多能折騰人的手段!” 先要徹底改變云州府的現狀,除非打破官紳不平等的制度,還有糧食畝產提高,百姓能吃飽飯,大周能免除各種對種地百姓征收的賦稅,包括糧食,人頭稅,徭役等等。 哪一樣都難,程子安現在要做的,是將云州府僅有的勞動力保存下來,先讓他們活下去。 收繳來的錢財,除了買糧食應對各種饑荒,災害,支付民夫服徭役的口糧,還要留存一部分,作為后面啟動的免費學堂資金。 買糧也不能隨便買,要是大手筆糧食購入,會造成糧食價錢上漲,谷賤傷農,谷豐亦傷農。 這中間受到影響的,還有一部分城內無地,靠著做小買賣買糧吃的小商戶。 各縣的縣令隨著程子安一起,帶著善于種地的老農一起,頂著太陽下地,學習種植之道。 蘇錢糧與慶川,莫柱子等人,一同被派了出去,與往常那樣前去各州府,購買農具耕牛。 至于種子,程子安給周邊的州府知府寫了信,與他們更換種子。 小麥的麥種乃是從收割回來的小麥中,選取最飽滿的留下來,作為來年的種子。 種子需要不斷迭代,以現在的水平做不到,程子安只能選取了調換種糧的辦法,稍微做出改進。 相鄰的兩個州府很快來了回信,痛快地答應了交換。 程子安再將此事安排了下去,吩咐各縣各戶收取的新糧,選取一部分出來,如數登記在冊,還回來的麥種,再照著原來的斤兩,如數還給他們留作種子。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程子安報以重大期望,準備拿來替代一部分口糧的芋頭成熟,準備收取。 這天,程子安帶著各縣縣令與老農們,來到了老張的村子羊角村。 地里的小麥已經收割完畢,草木逐漸泛黃,芋頭葉片的邊緣也開始由濃綠,圍上了一圈黃色的邊。 得到消息的方老丈等人,早早就在村口等著,見到他們一行前來,趕緊上前見禮。 程子安笑著頷首,道:“方老丈無需多禮,別耽誤了時辰?!?/br> 方老丈應是,招呼著身后的漢子婦人們,道:“聽好了,下鋤挖的時候,要仔細些,別傷了芋頭!” 謝縣令已經來過一次,他倒是沒多大反應。其余人皆很是好奇,他們都吃過芋頭,不懂為何程子安這般大動干戈。 來到了河灘邊,方老丈選好方向,揚起出頭挖了下去,小心翼翼弄開土,沿著旁邊連挖了幾鋤,芋頭整顆被挖了出來。 方老丈握著一顆被傷了皮的小芋頭,很是慚愧地道:“對不住,小的挖傷了一顆?!?/br> 程子安仔細盯著碩大的芋頭,與旁邊的一些小芋頭,頭也不抬道:“沒事,再繼續,將一畝地挖完,清理過泥土后過稱?!?/br> 方老丈趕緊應了,丟下芋頭,前去繼續挖。其余人也跟著揮舞鋤頭忙碌,婦人們幫著仔細清理泥土,放進籮筐中。 待到一畝地挖完,開始過稱。 程子安屏住了呼吸,等著最后的畝產數據。 其他縣令們見到程子安難得的嚴肅,望著裝滿的籮筐,明白了些什么,情不自禁激動不已,滿懷期待盯著秤。 作者有話說: 第127章 127 一百二十七章 ◎無◎ 最終, 記賬的程箴仔細算了又算,猛地抬起頭,面上同樣是難掩的激動, 喊道:“一畝地的芋頭, 共計七百三十斤!” 所有人都盯著程箴,空氣像是凝固了般, 現場鴉雀無聲。 程箴呆了下, 禁不住看向程子安。 程子安面無表情, 一時看不出什么情緒。 謝縣令哆嗦著,嘶聲力竭道:“七百三十斤?!” “七百三十斤?!” 接連二三的難以置信聲音響起,懷疑過后,便是興奮地歡呼。 方老丈蹲在地上,手扶著鋤頭把, 滿是泥土皸裂枯瘦的手,不斷抹著臉上的淚。 七百三十斤,哪怕除掉泥土,根須, 芋頭皮,滿打滿算, 至少能凈得六百斤的芋頭! 在風調雨順年間, 大周魚米之鄉的江南,一畝地,或者一畝稻田, 最高糧食產量也不過三百七八十斤。 這三百七八十斤, 還要除掉七成到八成的殼。芋頭的皮只有薄薄一層, 無需曬干, 一百斤洗干凈的芋頭, 有九十五斤能吃。 程子安看著他們的歡欣鼓舞,他當然也高興。 芋頭綿軟易消化,營養豐富,產量高。 程子安不清楚在糧食產量低的年間,為何沒能當做主食大力推廣種植。 除了不易保存之外,程子安估計還有別的原因,他跟著下了一段時日的地,了解到芋頭喜歡濕潤肥沃的土壤,有些干旱之地,灌溉難,不適合種植。 除此之外,定還有別的原因,比如病蟲害,芋頭種的更新換代等等。 謝縣令急急湊上前,拱手道:“恭喜程知府,賀喜程知府,這可是天大的功績??!程知府將此事寫折子稟報朝廷,圣上定會龍心大悅,程知府憑著此功勞,就能被銘記千古!” 高縣令伍縣令他們不甘落后,諂媚地上前,紛紛恭喜道賀。 程子安對這種做派作風,感到很是眼熟,那股喜悅一下就沒了,惟余無盡的悲涼。 好大喜功,祥瑞,溜須拍馬,升遷,高官厚祿。 程子安實在沒心情搭理他們,對方老丈道:“繼續挖,分開地段計數,看哪種地的產量最低,哪種最高,最后分析緣由。你們,” 他看向跟來的各縣種地好手,“你們前去學習,有不懂之處就問,方老丈,你們將所知道的,悉數教給他們?!?/br> 大家又被震驚了,這可是芋頭,高產的芋頭,能填飽肚皮的芋頭,哪能就隨隨便便教給了這些種地的莊稼漢? 何況,還沒回稟給朝廷,要是被別的州府得知了去,這份功勞豈不是被搶了? 就是要教,也要教給能信任之人,讓他們簽賣身契,賞賜他們幾個大錢,自己的莊子先耕種,賺了功勞,再賺大錢! 謝縣令損失了大筆的銀子,他還有莊子,打算讓佃農們都將田地全部拿來種芋頭,頓時急了,上前一步,道:“程知府,此事不妥??!” 程子安面色冰冷,道:“我知道你的不妥,功勞與錢財還沒賺到手,怎么能隨隨便便就傳了出去?!?/br> 謝縣令愣住,既然程子安都清楚,他為何還這般做? 程子安瞥了謝縣令一眼,朗聲道:“你們聽清楚了,耕種小麥的地,明年依舊耕種小麥,不許全改種芋頭?!?/br> 伍縣令道:“下官知曉程知府謹慎,打算一步步來??上鹿俨幻靼?,既然程知府做了此種打算,為何又讓我們來學習?” 程子安道:“讓你們來學習,是要讓你們將空置,比如河灘,溝渠邊的空地利用起來。除此之外,要拿出一部分田地做試種,不同土壤,施肥,蟲害等等,皆要如實記錄??醋詈蟮氖粘扇绾?,以及種植一兩年之后,土壤會變得如何,再做詳盡的安排。芋頭并非突然出現,以前為何沒能到處都種,這里面肯定有緣由。你們誰能保證,只要種芋頭,就能得到豐收?要是收成不好,土地還被種壞了,到那時,你們要如何收場?” 眾人那顆火熱的心,被程子安兜頭的一盆涼水下來,澆滅了大半。 程子安眼神掃過去,厲聲道:“要是貿然大范圍種植,就是一個字:死!” 大家噤若寒蟬,不敢再多言。 謝縣令耷拉下了腦袋,想了想,裝著膽子道:“程知府,休說云州府,就是全大周的糧食畝產也就這般了,好不容易得了高產的芋頭,還不一定能成。程知府,來年的欠稅,莫非還要問我們自掏腰包補齊不成?” 程子安淡淡道:“你們只要不伸手,拿不該拿的,朝廷那邊,我自會頂著?!?/br> 聽到程子安表了態,大家心頭微松。 程子安總不會在云州府做一輩子的知府,他們就算升遷無望,待到程子安調離之后,再想法子就是。 中午就吃烤芋頭,程子安讓村民選了挖壞的芋頭,在地頭分開幾個火堆,將芋頭扔進去烤。 芋頭烤熟之后香噴噴,軟糯可口,眾人坐在樹蔭下,吃得還挺歡快。 寧縣令坐在了程子安的身邊,他也不怕燙,連著吃了兩個芋頭下肚,咂摸著嘴里的滋味,感慨地道:“以前下官也吃過芋頭,房前屋后會種上幾顆,平時拿來添一碗菜吃,誰都沒想拿來替代米面。下官覺著,程知府考慮得周全,里面定有緣由。下官先前在一旁看著,雖都是河灘邊,不同的地,收成不一樣,有高有低。大周天下如此大,就是云州府,土地也一部樣,遇到天干一些,種小麥還能有幾顆收成,種芋頭就不一定了?!?/br> 程子安道:“寧縣令觀察得仔細,我也是這般考慮。除了土地之外,還有種子,芋頭不好保存,朝廷常平倉需要糧食儲存,以應對各種饑荒,打仗等等。圣上與朝廷都會有考量,種植芋頭,我打算拿來填補一部分糧食短缺的問題。三臺縣也如此,寧縣令你要多看這些,以后回去酌情讓百姓栽種?!?/br> 寧縣令應是,憂心忡忡道:“既然芋頭不好保存,到了來年,地窖存儲的芋頭種,不知還能剩下多少,可夠耕種?” 程子安也不清楚,沉吟了下,道:“不行的話,就從南方氣候炎熱之地購置種子?!?/br> 大周最炎熱之地,當屬于與南召接壤的吉州,離云州府約莫有五千里的路途。 寧縣令道:“吉州府不一定種植了那般多的芋頭,加之路途遙遠,送過來路上會壞掉不少。這運來的種子價錢,只怕得要天價了!” 程子安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道:“要做幾手打算,保證有足夠的芋頭種子。從吉州運來的芋頭種,就算價錢高,我相信第一年,收成肯定還不錯。銀子不能吃,芋頭能吃,眼下不能計較成本。另外,云州府也要想法子,能有足夠的芋頭種,比如溫棚,一茬茬耕種,來年的種子就有了?!?/br> 世家豪族的莊子有溫棚,京郊亦有,大冬天能吃到水靈靈的新鮮菜蔬,比燕窩魚翅還要金貴,都是錢財換來。 寧縣令聽到程子安要將銀子花在發給百姓的芋頭種上,斟酌了下,終是忍不住問道:“程知府,這般多的錢財,府衙可承擔得起?” 程子安道:“這些都在芋頭壞掉,不夠明年種子的前提下做出的預計,今年先搭溫棚,種上一批,柴禾花銷少,不算太貴。地窖存儲芋頭壞掉的話,明年也能得出一些經驗,改善儲藏的方法?!?/br> 百姓的經驗豐富,遠超過農書上的記載。識字的百姓極少,一輩子都沒看過農書,他們照樣會看天氣,知道在何時耕種,收割。 以前沒人重視過他們,向他們去學習,詩詞策論文章中,遍尋不著能真正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 連續收了兩天的芋頭,程子安算了下平均畝產,大致在六百五十斤左右。 選出壞掉與母芋頭,其余的全部儲存在了地窖中。 各縣縣令回了轄下,將本縣好的芋頭收集起來存儲,作為來年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