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嫁良緣 第94節
書迷正在閱讀:臥底慘死后重生了、金枝與狗、古代大佬重生成王寶釧[快穿]、紅酥手、學渣被逼考科舉、炮灰她美麗動人[快穿]、艷鬼纏身(百合)、全族捧我當國王、和男友分手后他去當了天師、年代文女配重生后踹了男主
謝翊點頭:“這樣最好,你遲早會找到你的良人?!?/br> 沈茹繼續維持著笑容,眼淚卻從眼尾悄悄滑落,她狠掐住掌心,多么慶幸,夜色太黑,他見不到她的淚水。 墻后,懷鈺瞪大眼睛。 第81章 結案 翌日, 全京城都被胡世禎醉后非議前扶風王夫婦的事引爆了,流言傳播之快,一點也不亞于前陣日子議論懷鈺的形勢,連昨夜驛站有蒙臉強盜闖入, 暴打幾名地方官員的事都被壓了下去, 沒激起半點水花。 卯時剛過,一份密札就由東廠掌印太監劉錦親自送入乾清宮, 上面記錄了昨夜煙雨樓上胡世禎及其門生的一言一行, 還附上了參與宴會的官員名單。 看完密札的圣上毫不意外地龍顏震怒,當場掀翻一只錯金博山爐, 嚇得太監宮女跪了一地。 當日,各科道言官群起而攻之, 上章彈劾胡世禎酒后無德、妄議朝政、訕謗君上、植黨營私數樁罪名, 官場風氣歷來便是鼓破眾人捶,痛打落水狗, 成千上萬雙眼睛盯著,沒錯也給你揪出錯來。 胡世禎百口莫辯,只能上疏乞休。 折子送進宮內,圣上御筆朱批:“爾辱罵朝廷,朕尚能容你, 故扶風王北伐瓦剌,西征蠻羌,苦守邊陲十數年, 歷經大小戰役上千場,身被數創, 一朝戰死殉國,天下披麻戴孝, 三歲小兒亦為之慟哭,爾何人耶?竟妄議英魂,何其可恨!其行豬狗禽獸不如,其心著實可誅!爾尚望歸鄉頤養乎?” 這之后跟著的,是三個朱砂寫就的血紅大字——賜自盡! 折子刊登在邸報上,諸臣工有認為處罰太過者,又替胡世禎上疏求情,胡世禎自己也上了道《自辯疏》。 如此拉扯了兩日后,圣上才明發詔旨,胡世禎減死罪一等,籍沒家產,革職回鄉,永不敘用,他的門生故舊也多數被貶。 胡世禎離京那日,滿朝文武官員無一人敢去相送,據看見的百姓傳,昔日威風凜凜的胡部堂,頭發全白了,活脫脫老了十歲。 胡世禎倒臺了,案子卻不能不判,走了一個刑部尚書,還有都御史和大理寺少卿,本以為主審會在這二人之間誕生,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圣上竟另外指派了一人接任主審。 張驄,字仲遠,延和二十二年進士,初授刑部山西司主事,為人潛心好學,謙遜穩重,埋首鉆研法律典籍,深受郎中顧廷玉的賞識。 當這樁差事降臨到這個小小的六品主事頭上時,莫說別人瞠目結舌,就連張驄自己也想不明白,從旨意下達的那一日起,他家的門檻幾乎要被踏破,全是來打探消息的各路人馬,張驄為躲清凈,只得日夜泡在刑部衙門。 張驄坐在值房里,手邊是書吏剛奉上的一盞熱茶,他翻開卷宗與供詞,往日能一目十行,今日卻怎么也潛不下心,一會兒想到扶風王,一會兒又想到之前司禮監掌印太監高順來向他傳達圣上口諭,勉勵他“好好審案,撫慰朕心,朕自有給你的去處”。 張驄心想圣上這話究竟是什么意思? “撫慰朕心”,要怎么撫慰?又會給他什么去處?是像他的頂頭上司那樣革職回籍,還是要他的腦袋?這道口諭到底是勉勵,還是威脅? 他揣摩得出神,連手背碰上了茶杯也不知,那是剛用滾水泡好的茶,霎時疼得他抱手一縮,茶杯也被掃到地下,碎成八瓣,還不等他撿起來,只聽外間傳來一陣洪亮笑聲。 “仲遠兄,你是大忙人啊,找你一回可真不容易!” 說話間,一人大步走了進來,他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豆青圓領襕衫,一副儒生打扮,見張驄蹲在地上撿碎瓷片,他愣了下,拱手笑道:“碎碎平安,看來賢兄要高升了,小弟在此先祝過了?!?/br> 張驄越過桌面,看著他,幽幽嘆了口氣:“謹言,你就不要笑話我了,我是死期將至?!?/br> 孫彥吃了一驚:“仲遠兄何出此言?” 張驄沒回答,揚聲叫來書吏,將碎瓷片打掃干凈,又奉上兩盞熱茶,請孫彥坐下,這才開口道:“我這是兔死狐悲之嘆,扶風王奪妻一案舉國皆知,后又牽扯出陳允南毆妻案,其妻假死潛逃案,朝野都為之側目。論私,我與陳允南是同年,本該避嫌,論公,我不過是刑部一小小主事,上有郎中、侍郎,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我來審理此案。謹言,我不瞞你,自接到旨意的那天起,我就沒睡過一個好覺,韓子升得罪扶風王,被打發去云南做參政,胡大人酒后失言,被圣上罵作‘禽獸不如’,二十年宦海生涯,竟得不到一個善終。凡是與扶風王做對的人,最后都落得個被貶的下場,殷鑒在前,我實在是惶恐啊?!?/br> 孫彥聽完,放聲大笑。 張驄皺眉:“你笑什么?” 孫彥笑了好半晌方才停下,擺擺手道:“仲遠兄,不要怪我失禮,我是笑你目光短淺,只看到其中的險,卻未看到其中的機遇?!?/br> 這話說得難聽,但張驄是個憨厚性子,也不怎么生氣,只是不解:“什么機遇?你別是老毛病又犯了罷?” 孫彥字謹言,本人卻與“謹言”二字無半分關系,他性格狂妄自大,舉止放誕,好空談,好大言,也是延和二十二年的進士,做得一手好八股,本該高中魁首,怪就怪他出場那日口出狂言,說狀元郎非他莫屬,主考官一聽,此子言行太過無狀,便將他降到了二甲十九名。 他與陳適、韓越、張驄一樣,都是庶吉士,后來又任戶科給事中,上《陳事十疏》,抨擊時政,是沒事都要找事的性子。 前不久陳適壽衣死諫,他也摻合了一腳,被錦衣衛抓去詔獄過了一夜,別人出獄后,都夾起尾巴老實過日子,唯有他死性不改,一直上躥下跳發表言論,在陳適毆打發妻一事揭露后,又是他第一個與陳適割袍斷義,給出的理由是打女人的人不值得相交。 所以也不怪張驄有此一問,他擔心孫彥又是在裝神弄鬼。 孫彥莞爾一笑:“仲遠兄,我問你,你覺得圣上知道你和陳允南有私交嗎?” 張驄愣了愣:“應該……知道罷?” 他也是乙酉詩社的成員,去年西苑避暑,他們這群人因在背后說懷鈺壞話,被他提溜到校場比馬球,當時張驄就在其中。 孫彥進一步解釋道:“圣上耳聰目明,全京城大大小小的事,沒有他不清楚的,你想想,胡宗周和自己的門生在煙雨樓關起門來宴飲,席上他們每人說過的話,圣上竟然了如指掌,你與陳允南的交情又不是什么秘密,圣上怎會不知情?他既然知道你與陳允南是好友,還點名讓你來審理這樁案子,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 張驄道:“我怎么沒想過?這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br> “圣上是想讓你判小王爺輸?!?/br> “什么?”張驄大驚失色,警惕地望了望四周,“你可別胡言亂語?!?/br> 孫彥冷笑道:“我今日胡言一番,聽與不聽,全在賢兄一念之間?!?/br> 他站起身,為他指點迷津:“你說的不錯,你不過是刑部小小主事,在你頭上,還有員外郎,還有郎中,還有左右侍郎,就算這些都不提,那也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可圣上為何不選這些人,偏偏提名讓你來審結此案?” “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圣上也想讓小王爺輸,王爺當街奪妻,惹來天下人物議,就算是出于好心,圣上心中也未必贊同,但此事難就難在,他不好直接說出來,以免破壞他和殿下的叔侄情份,這個惡人只能讓底下人來做??芍T臣無一人能揣摩透徹圣意,薊大人太剛直,若讓他主審,會弄得事情不好收場,若讓王部院來主審,他又會一昧偏袒王爺,與圣上的初衷相去甚遠,圣上思來想去,也只能讓你這個小小刑部主事來審了,就看你能不能領悟圣心了?!?/br> 孫彥說到這里,猛地停住腳步,回首笑道:“仲遠兄,你盡管判小王爺輸,我敢保證,圣上不僅不會怪你,反而會嘉獎你,兄若照此辦理,必有高升之日?!?/br> - 十月下旬,經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合議過后,認為陳適毆打發妻實屬不該,但此事系家庭糾紛,扶風王以親王之尊,介入臣工家事,雖出于好心,但當街奪掠其妻,實為不妥。婦人陳沈氏不堪丈夫虐待,假死逃遁于倫理不容,但念其情可憫,不予追究,著令復還本家,山陽知縣鄔道程知法犯法,擅殺人犯,降兩級聽用,罰俸一年,由吏部訓誡記過。 奏章先送到通政司,內閣閣臣看過后,寫明節略發到司禮監,高順呈給圣上批閱,他只在上面批了兩個字——照準。 之后便是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折子交六部謄抄,有關部門照旨辦理那套流程,總而言之,這樁轟轟烈烈的奪妻案,終于落下帷幕。 沈茹還是要回陳家,陳適一日不休她,她便一日是陳家婦,這便是不可動搖的宗法制,君臣,父子,夫妻,都被禁錮在這套鐐銬里,無人能打破。 吳不平離京那日,苦笑著說:“機關算盡,唯獨算漏了圣意,十年前是輸,如今還是輸,我算個什么天下第一?” 說罷,將那柄折扇撕成兩半,扔進無定河里。 沈葭倒沒有說什么,知道她已經盡力了。 謝翊問懷鈺:“接下去打算怎么辦?” 懷鈺擠出個無奈的表情:“我也沒什么辦法,唯有一個‘拖’字而已?!?/br> 謝翊點點頭,一切了然于胸:“多保重?!?/br> 馬車南下,逐漸消失在視野盡頭,懷鈺將沈葭抱上馬,自己坐在她身后,手握韁繩,輕輕催動坐騎。 正是仲冬時節,京畿附近寸草不生,前夜剛下了一場大雪,殘雪未化,連綿在田野阡陌里,愈發顯得蕭索。 沈葭被懷鈺用披風裹著,背后就是他火熱的胸膛,她呵出一口白氣,叫他的名字:“懷鈺?!?/br> “嗯?” “我要保jiejie的?!?/br> 她不想像尹秀兒的兄長一樣,等到meimei死了,才后悔當初沒有保護好她,她要保護沈茹,不讓任何人傷害到她。 懷鈺淡淡道:知道了?!?/br> 他說“知道了”,就是他會盡力替她去保。 也許是年齡大了,逐漸變得穩重,懷鈺在她面前,話越來越少了,可沈葭發現,有時即使他不說話,她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她把玩著腰間那枚蝴蝶玉墜,又反手去摸懷鈺的。 懷鈺在她頭頂低笑一聲,按住她的手:“你往哪兒摸呢?” “你管我?” 沈葭終于摸到他的玉墜,觸感溫熱,旁邊還有她繡的香囊,從她送給他的那天起,他就一直佩戴在身上。 她抬頭,親了親懷鈺的下巴,他有陣日子沒修面了,下巴上冒出胡茬兒,刺得嘴唇有些發癢。 “謝謝你?!?/br> “夫妻之間,何必言謝?” 他低頭親了沈葭一口,攏了攏披風,將她裹得更嚴實。 “坐好?!?/br> 獅子驄嘶鳴一聲,風馳電掣地跑動起來,在雪地上留下淺淺的馬蹄印。 二人騎馬回到扶風王府,卻發現王府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百姓們指指點點,在談論著什么。 “怎么回事?”沈葭吃驚地問。 “不知道?!?/br> 懷鈺先下了馬,將她抱下來,王府夏總管眼尖地看見了他倆,也不敢聲張,悄悄地躬身跑過來,壓低聲道:“王爺……” 懷鈺問:“發生什么了?” 夏總管尷尬地望了望身后,說:“陳大人來了……” 人們發現了扶風王的到來,默契地往兩邊分散,讓出一條小路,懷鈺和沈葭都一眼看見了被圍在中心的陳適,他實在太顯眼,因為他是跪在地上的,脊背挺得筆直,如一根風雨不摧的青竹。 有人提醒他扶風王到了,他從容地轉過身來,隔著議論紛紛的人群,懷鈺與他的視線在半空中交匯,二人誰也沒有退縮,這劍拔弩張的氣氛讓沈葭害怕,去扯懷鈺的衣袖,懷鈺將她的手握進掌心。 最終,陳適收回視線,他伏身,在地上重重磕了一個響頭。 “下官奉旨接內子回家,懇請王爺成全!” 第82章 立儲 這一年的冬至日在十一月初十, 北京人向來看重冬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這一日,朝廷要在南郊圜丘舉行祭天儀式, 往年都是天子親祀, 因為圣上龍體不豫,今年改由扶風王代祀。 消息傳出后, 群臣心情復雜。 延和帝自登基那日起便十分勤政, 二十年視朝,風雨不誤, 每年一度的祭天大典也從未缺席,今年卻讓人代行, 不免讓百官們內心惶恐, 擔心皇帝的身體會不會真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何況代祀的人偏偏是前不久陷入丑聞風波的扶風王,這讓百官更是議論紛紜, “天子大禮,莫大于事天”,祭天祀地歷來是天子的權力,是展現皇權合法性的活動,如此重要的儀式, 圣上卻交給扶風王,這其中的政治意義十分耐人尋味。 為了籌備好這場儀式,懷鈺齋戒了四日, 冬至日這天,他天不亮就起床, 沐浴、焚香、換上祭服,隨后去乾清門外拜見圣上, 聆聽圣諭。 百官早已等候在午門廣場上,待欽天監擬定的吉時一到,懷鈺登上十六抬乘輿,禮樂奏響,鹵簿開道,一行人浩浩蕩蕩奔往正陽門外的圜丘壇祭天。 一場儀式滴水不漏地完成,百官回宮謁見皇太后,隨后去奉天殿舉行慶成禮,皇上圣體違和,并未出席,文武百官對著空蕩蕩的龍椅行了三跪九叩大禮,隨后便各自回家。 懷鈺還不能回去,要先去圣上那里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