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816節
他回來了,留著一頭刺眼的哥特式紅發。 “教練,你找我?” 羅德曼來到了路易的辦公室。 “把門關上?!?/br> 等待羅德曼的是一頓臭罵,路易沒有威脅他,因為尼克斯目前仍然需要羅德曼,但坎普進步飛快。 他要讓羅德曼知道,如果他不來訓練,他將失去首發位置;如果他連比賽也不想打,那他會考慮將其交易。 這些話,以恐嚇為主。 羅德曼喜歡紐約為他帶來的名利,他不想離開,被交易是最壞的結果。而路易沒想過交易他,他知道羅德曼的墮落是注定的,但他是那種無論如何墮落,在場上都有作用的球員。 即使坎普取代了他的首發,羅德曼也是尼克斯的關鍵人物,只要尼克斯仍然以防守為基礎,羅德曼對他們就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菲爾·杰克遜對羅德曼成功的訓猴經歷影響了路易。 他發現自己對羅德曼有些過于放縱,如果他開始動不動缺席訓練,隊內的紀律將不復存在,而這是路易統治尼克斯的根基。 路易能感覺到這支球隊正在脫軌。 羅德曼安生了幾天,尼克斯得以在季前賽取得4勝1負的戰績。 1992-93賽季的揭幕戰,聯盟為尼克斯安排的對手是波士頓凱爾特人。 作為東部的傳統豪強,凱爾特人沒有進行多少有用的cao作。 唯一讓人醒目的是用底薪簽下老將奇奇·范德維奇,他將是伯德的替補。 范德維奇年輕的時候,奧爾巴赫就看不上他,沒想到老了反而成為球隊的一員。 這說明什么呢? 路易看到凱爾特人在重蹈覆轍。 這和1976年之后所發生的沒有區別,凱爾特人漸漸變成了一支不受尊重的球隊。 東部,球迷更喜歡的隊伍是尼克斯、熱火、黃蜂、步行者。 就連西部的快船,看著都比凱爾特人有意思了。 因為路易,伯德沒有在1992年夏天退役,但他和桑普森的合同都將在明年夏天到期。 對伯德來說,如果球隊做不出成績,繼續打下去也沒有意思。 而桑普森身為聯盟第一中鋒,開始活得像80年代初的賈巴爾,實力很強,但年紀越來越大了,身邊卻沒有年輕的悲劇師來接班,留在波士頓唯一的結果就是證明自己的忠誠,然后讓自己余下的巔峰期都隨著凱爾特人榮耀一起入土。 比利·歐文斯患上了抑郁癥,他以天選之姿到來,結果帶來的只有失望。 外界的壓力和內部的壓力讓他抑郁成疾。 除了歐文斯外,放眼凱爾特人上上下下,沒有一個值得高看的年輕人了。 問題是,他們無法重建。 因為他們未來有兩枚首輪選秀權在尼克斯的手上,若是這個時候擺爛,很有可能白送紐約樂透簽。 “你怎么還不退役?” “待在一支爛隊很好玩嗎?” 一見面,路易就扎伯德的心。 伯德沒心情和他斗嘴,把他當空氣似的忽略,和威爾遜與尤因問了問好,就要準備開始比賽了。 第八百九十九章 永遠這么下三濫 由于揭幕戰地點是波士頓花園,尼克斯沒辦法當著凱爾特人的面認領路易時代的第五枚戒指。 但當波士頓的dj宣布衛冕冠軍進場時,波士頓花園內的球迷通過刺耳的噓聲證明他們記得所有事情。 他們記得故事是怎么結束的。 他們記得是誰奪取了他們的王位。 他們記得。 但是記得又能怎樣?他們的陣容里充斥著無名之輩。 為數不多的幾個大牌,要么老,要么獨木難支,要么已經廢了。 歐文斯因心理疾病缺席了新賽季首秀。 凱爾特人球迷對他還有念想,畢竟上賽季是他的新秀賽季,誰能像伯德那樣不撞墻呢?當年桑普森和托馬斯的第一個賽季,也就那樣吧。 即便他們抱有這種想法,輿論仍然把歐文斯噴出了心病。 如今第二個賽季還沒開始,面對東部頭號勁敵,歐文斯因心理疾病缺席比賽對球迷而言不可接受。 就像hiv病毒一樣,當代人對抑郁癥認識不足。 隨便安排個什么傷不好,非得說是什么心理疾病,那不就是認慫嗎? 球迷是不講道理的,歐文斯看似軟弱的做法,大大降低了他們對此人的期待。 “怎么了,拉里,沒吃飯嗎?這么投籃?” 凱爾特人的第一次進攻,由伯德來執行。 羅德曼單防下,伯德的投籃受到嚴重干擾,居然來了個三不沾。 路易剛說完,凱爾特人就對斯托克頓犯規了。 隨后的進攻,尤因通過戰術跑位獲得投籃機會,桑普森顧不過來,被他投進空位。 現場的球迷憤怒地發出噓聲。 這些噓聲并不是給桑普森的。 讓球迷不滿的是他們的二年級大前鋒道格·史密斯,此人在大學的時候因為身體素質和技巧結合得完美而受到球探的追崇,來到nba,要技術沒技術,要身體沒身體。 他的對抗太差,人家一上強度,就東倒西歪,所謂能打三號位和四號位的前景到最后變成了打不了三號位也打不了四號位的尷尬。 就說今年選秀大會,凱爾特人看上了阿肯色大學的奧利弗·米勒(oliver miller c),此人只有2米06的身高,卻因其恐怖的長臂而在內線擁有體型優勢。 凱爾特人想要他來幫桑普森和蘭比爾緩解下壓力,結果,自己的選秀權早交易了,便想拿道格·史密斯去忽悠人家。 結果,當別人聽到凱爾特人要拿史密斯換人的時候,談判被當場取消。 這就是道格·史密斯的行情,連首輪末的簽都換不到。 雖說米勒也不是什么好選擇,但凱爾特人的球探部門好歹沒有放棄掙扎。 兩年前的交易所帶來的隱患,正在成為殺死凱爾特人榮耀的催命符 面對尼克斯,凱爾特人完全看不到優勢。 去年的開拓者向全聯盟詮釋了如何擊敗尼克斯,雖然他們沒有成功,但大致的方法,已經清楚地展示出來了。 首先,要有保質保量的側翼群。 這曾經是尼克斯威震天下的優勢,但隨著聯盟幾次擴張選秀,人才流失,加上人員老化,以及球隊結構發生變化,他們已經不再具備80年代末的側翼優勢。開拓者積攢多年的側翼,對陣尼克斯的爆發,讓大家都看清了打尼克斯的路子。 還有就是空間了,路易讓教練們接受了三分,并用n.ucla體系讓人知道,有好射手的情況下,進攻可以多么順暢。 相比之下,凱爾特人就太落伍了,他們從80年代早期引領口袋陣流行,到中期(路易時代)那短短一年出手許多三分,卻在k.c·瓊斯時代變成了要靠三巨頭大量出手中距離維持進攻的詭異風格。 即使凱爾特人王朝時期常規賽的進攻效率依然是聯盟前三,隱患也早就存在。 凱爾特人的進攻上下限太大,在面對防守弱隊時,路易留下的四套體系打起來行云流水,面對防守強隊時則只能靠三巨頭發威保命。 這不是他們在丟掉東部第一的頭銜后才會發生的事,這是早在王朝時期就存在的問題。 三巨頭可以解決一切的時候,沒有人把問題當真,等到三巨頭解體后,他們再想解決問題就太難了。 比利·歐文斯是他們的殊死一搏,可是搏輸了。 看著凱爾特人現在的德行,路易很難不給他們比大拇指。 想要和他們打的話,要么進攻穩,要么防守狠,反正首發陣容里不能只配置一兩個有投籃威脅的球員,除非側翼陣容的強度達到開拓者的級別,否則,如果陣容里有超過兩個不具備三分威脅的球員,尼克斯的口袋陣就會讓對手感到窒息的壓力。 神奇的是,為了節省伯德和桑普森的體力,凱爾特人主帥克里斯·福特會把他們拆開使用,然后在大部分時間里讓他們帶著3-4個沒有三分球威脅的隊友比賽。 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路易已經證明,適量地利用三分球是可以讓進攻活過來的。 凱爾特人不聽,又沒辦法提升側翼的強度。 補充射手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翻翻上賽季的三分命中率就可以,但凱爾特人就是不想這么做。 桑普森依然是無敵的。 他現在已經很少面筐進攻,更多地和后衛或者伯德配合,以終結為主。 因為持球攻消耗大,受傷的概率會增加。 如果他傷了,凱爾特人就會徹底爛掉。 蘭比爾也已經是老將,他現在只有體力充足的時候能夠發揮出作用,遇到尼克斯這種強度大的球隊,他最多堅持15分鐘。 還好,伯德今天開局雖然來了個三不沾,但整體打下來,手感還在。 伯德有手感,桑普森便自發地選擇擋拆外拉。 對于現有的局勢,桑普森很清醒,如果他能投進三分,凱爾特人的進攻就能舒服起來。 最起碼,他和伯德的擋拆進攻就是尼克斯無法限制的。 這個思路沒有錯,如果伯德年輕5-6歲的話,或許真能破局。 但是,已經快37歲的伯德,早就沒有三號位的機動性和持球威脅了。 他現在完全是四號位的速率和五號位的運動能力,只因歐文斯不能打,所以才勉強打三號位,不然就是蘭比爾替補,他和桑普森打四五號位搭檔。 一個持球威脅不大的人呼叫擋拆,便只需要防他的投籃就好。 尼克斯不怕伯德的突破。 但也不能真把伯德當盤菜,威爾遜重視投籃而忽略突破的防守策略,被大鳥找到了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