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小當家 第292節
這麻麻的口感,讓靈魂都有了一種酥麻的感覺,端得是美妙異常。 楚云風接著試了一下那白白的東西,勺子稍微用一點兒力度就舀起來了,果然是非常的嫩。 入口之后,楚云風表情有些錯愕,怎么會是這個東西? 這東西怎么會跟豆腐一起來制作這道麻婆豆腐呢? 簡直就是神改良啊,楚云風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想象力,竟然用腦花來搭配豆腐來制作。 不過有一說一,用腦花這樣做出來的味道和口感確實還不錯,唯一的缺陷,楚云風覺得還是辣椒味道少了一點兒。 “這腦花在這里叫做白子,這是改良派的經典做法,很是受到一些人的喜歡?!?/br> 慕晴將當地的叫法告訴了楚云風,自己也是有些喜歡這腦花燒制出來的味道。 主要是這腦花細膩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的口感,搭配上花椒,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確實是不錯。 “改良派,果然是改良過的啊,挺有意思的,走吧,我們去下一家試試?!?/br> 將這一盤豆腐吃完了之后,兩人走出了餐廳,繼續朝著下一家走去。 下一家在新宿區歌舞伎町附近,離這里還有點兒遠,于是兩人便打了個車過去。 下車之后,楚云風才感慨這里打車之貴,讓人咋舌。 這10幾公里的路程,打車的費用就要200多塊人民幣,國內的話也就30元左右,真的是黑啊。 這家店的麻婆豆腐主營的是“辣派”,兩人找了個靠窗的位置等候。 這里位于東京新宿東口,附近有很多的餐館、酒吧、俱樂部、歌廳和影院等等,有著不夜城之稱。 現在雖然還沒到晚上,但是也仍然喧鬧異常。 很快,這道菜就上來了,第一眼給楚云風的印象很好,這顏色紅潤,表面上的花椒面也鋪撒得很多。 但是怎么感覺好像是少了點兒什么呢? 對了,是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蒜苗,這家店做這道菜竟然沒有放蒜苗…… 楚云風有些無語,這就是辣派的做法嗎? 虧得自己剛才感覺還不錯,真是無語了。 嘗試了一口之后,楚云風就不想再試了。 一沒有放蒜苗,沒有香味,而且這辣味也是帶著甜味兒。 二是這牛rou末兒的酥香味不足,嘴里就只有麻的味道,而且這花椒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光麻不香。 差評! 大大的差評! “這辣派是本土廚師制作的,就是這風格?!?/br> 慕晴笑著說道,也認為這做的確實還不如改良派。 兩人繼續探店,下一家是本土創造派,一聽這名字,楚云風就有不好的預感,估計會嘗試到黑暗料理。 果然,這道菜一呈上來,差點兒將楚云風的魂都給嚇掉了。 這是個什么玩意兒? 難道他們對于陳麻婆豆腐是有什么很獨到的見解嗎? 據說陳麻婆的臉上有麻子,這花椒就是這麻子的具體體現,但是也不能這樣歪曲理解??? 這一盤豆腐,上面鋪設了密密麻麻的花椒,就好像這花椒不要錢似的。 而且這豆腐是個什么鬼? 楚云風大致數了一下,這一盤里面大約有10塊豆腐,所以可以想象一下,這豆腐到底是有多大的一塊。 從這一點兒上就能說明,這豆腐一定不入味兒,不用嘗試楚云風都知道。 而且楚云風根本就不打算品嘗它的,這樣的菜,光是看起來就讓自己難受,哪里還有品嘗的心情。 “走吧,去下一家店?!辈粌H楚云風沒胃口,慕晴也一樣,兩人很默契地付了錢走出了餐廳。 服務員一臉懵逼地看著這兩個奇怪的人,很納悶為什么他們只點這一道菜,而且沒有吃就走了…… 剩下的最后一家,那便是這道菜的傳播大使,陳健民派。 這一派一共注冊了好幾個品牌,兩人隨便選了一個,一進去便感覺跟其它幾家店有很大的不同。 門口邊擺放了一大盤煸炒過的干辣椒作為裝飾,楚云風還特意上前聞了一下,然后點了點頭。 這是sc的辣椒,而且煸炒的火候還不錯,聞上去又香又辣。 同樣的,兩人還是只點了一份,等待了一會兒之后,很快就上菜了。 這一上來就給了楚云風一個驚喜,這是此行看到的唯一一份“鮮活”的麻婆豆腐。 它是放在一個帶著手柄的砂鍋小煲里,鍋底還有小火不緊不慢地“煨”著,雖然蓋子蓋著的,但還是能夠聽見里面傳出的“咕嘟咕嘟”的聲音。 第四百五十章:不正宗 嗯~? 這樣別開生面的出場方式讓楚云風產生了濃厚的好奇。 究竟這是為了保持這道菜的溫度呢,還是這道菜的一種制作方法。 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涉及到了菜品的質量,一個涉及到了菜品的工藝。 楚云風更想知道的是第二個問題。 吳媽做出來的麻婆豆腐無論是色、香還是味,楚云風都覺得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即便是這樣,都被告知是不正宗的。 這也是讓楚云風百思不解的地方。 而吳媽告訴了自己,這道菜,其實最開始的做法是“火督”(“火督”是一個字,sc獨有的一種烹制方法,類似于“燒”。) 這個字念du,三聲! 楚云風知道這種sc獨有的烹飪手法,在小的時候就曾經深深地體驗過這種手法的獨特魅力。 在福利院的時候,劉院長曾經做過的一道“火督魚”,就是楚云風的最愛。 這道菜讓楚云風產生了味覺記憶,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味道。 這種魚的做法就是,選用肥大的草魚,切塊腌制之后進行煎制。 兩面煎得金黃了之后,加入各種調料,主要的配料就是泡椒、泡姜、泡豇豆等泡菜,然后加一點水進行“火督”,也就是所謂的燒。 水不能加得太多,就用小火慢慢地“火督”,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加入這道菜的靈魂。 也就是sc地區做魚必放的神器:大藿香(也叫做魚香草,或者魚腥草),再次增加湯汁的“魚香”味。 這種慢火“火督”出來的魚非常的好吃,楚云風當時都能夠連續吃三碗米飯。 但楚云風總是覺得第一頓沒有第二頓好吃,第二頓吃的時候,整個魚更加的入味,而且大藿香的味道更是發揮到了極致。 絕對是頂級的美食! 特別是最后吃完剩下的一點兒魚渣和湯汁,用來下面條絕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條,沒有之一。 直到現在,楚云風都還認為這種“火督魚”做出來的面條無與倫比,特別是泡椒加上大藿香所散發出來的味道,絕對是吃過就會忘不了的味道。 也就是這種“火督”的手法,運用到麻婆豆腐上面,才會讓這道菜展現出它原有的光輝。 但是據說現在這種手法已經接近于失傳,并不是說“火督”這種手法失傳,這種手法在sc很多人都會用,無論是家庭還是餐館用得都不少。 但是在麻婆豆腐上面,似乎已經是失傳了,無法追溯它原有的魅力。 亦或者是還有人會,但是已經摒棄不用了? 那么這道菜的原有做法該怎么去追尋呢? 李老那里也不知道會不會,回頭問問他老人家去,不過一想到他讓自己來這里探店,搞不好他也不會…… “嘗嘗味道吧!”這道菜上桌之后,楚云風都開始愣神了,慕晴知道他肯定又是有了什么重要的思路,便沒有打擾他。 而是靜靜地坐在那里,用手撐著腮幫,默默地關注著他,一直看著這個專注而用心的男人。 這張桌子在這段時間仿佛成為了一個靜止的個體,只有那火爐中時不時露出一絲飄散的火焰,以及砂鍋中冒出的“咕嘟咕嘟”的響動。 “好??!”慕晴簡單應和了一聲,便揭開了砂鍋的蓋子。 蓋子一打開,那“咕嘟”聲更加強烈了,里面不停地冒出一些小氣泡,推動著豆腐一動一動的,看上去很有畫面感。 顏色很正,可是說是比其他三家的顏色都要純正許多,也讓楚云風多了一份期待。 但是一看豆腐的形態,卻又讓楚云風覺得它有些名不副實。 一道成功的麻婆豆腐需要具備八個特點,也是所謂的“八字真言”,那就是麻、辣、鮮、香、酥、嫩、燙、捆。 沒有一定的功底,是做不好這道菜的,更別說做到以上的“八字”。 表面上來,這道麻婆豆腐做得比較標準,但是唯一不夠完美的就是“捆”,捆,也就是指豆腐完整,品相良好。 但是這砂鍋中的豆腐顯得有些碎爛,楚云風猜測應該是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制作的過程中追求速度,鍋鏟過于用力。 二是選用的豆腐質地偏嫩,楚云風大致觀察了一下,這家的豆腐比前面三家所選用的都要嫩許多。 或許是因為砂鍋慢煨的原因,可以讓前來就餐的人可以很好地拌飯吃,不然楚云風想不到這砂鍋更好的用途。 入口之后,楚云風點了點頭,這辣度是幾家之中最辣的,而它的牛rou顆粒很小,煸制得很酥香,跟豆腐一起品嘗,味道相得益彰。 一口下肚之后,唇齒之間才流露出了那股酥麻的感覺,看來花椒的用量和麻度也是很到位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個辣味雖然辣,但是楚云風總感覺不太正宗,就是因為還是從中嘗到了一點兒甜的味道。 看到楚云風點點頭,然后又搖搖頭,慕晴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 “曾經有位偉人出訪日本,當時陳健民去給這位偉人做菜,這位偉人不喜歡吃日本料理,但是吃了陳健民做的川菜,非常滿意。 對于這道麻婆豆腐,偉人的評價是: 這個辣味是四川的,又接近廣東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