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小當家 第139節
侯會長心中閃過一絲緊張的情緒,萬一這楚云風耍賴不履約怎么辦?難道自己還能強迫他嗎? 出乎侯會長的意料,楚云風很快就答應了:“沒問題,我也很期待能夠將這些名菜給復原,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因為我連聽都沒聽過?!?/br> “啊~!你答應了?”侯會長沒想到楚云風竟然答應得這么爽快,而且還表現出了一幅躍躍欲試的動力。 之前自己邀請過的人,很多對此根本就沒興趣,他們覺得這種事情沒有什么意義,耗費時間不說,還耽誤自己賺錢。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想要沉下心來做事的人已經是很少了,而侯會長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但是楚云風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便讓侯會長有些欣喜若狂起來。 熊會長也在一旁頻頻點頭,心中對于川菜復興又有了新的期望。 “為什么不答應啊,剛才打賭我不是輸了嗎,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再說了,您這川菜的神奇還只是說了這么一點點,就已經讓我非常感興趣了,要是多介紹一點它的傳說,那我會更加有興趣的?!?/br> 楚云風覺得自己在四川這么多年算是白待了,而且自己還是個從事廚師行業的人,居然連正宗的川菜都沒聽說過,那就更別提廣大民眾了。 心中對于正宗的川菜不僅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也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拜。 “好、好、好……!這復原的事情不著急,只要你答應就好,這個事情我們下來再慢慢商量,現在我來跟你講講川菜,正宗川菜的輝煌?!?/br> 侯會長臉上笑容不斷,這川菜的復興看來是有望了,心中莫名的欣慰。 “現在市面上的廚師,能叫出的川菜菜式你覺得能有多少種?”侯會長沒有第一時間給楚云風講解川菜的傳奇,反而先問出了這句話。 “我想想,呃~!大概有個50來種吧?!背骑L想了想,之前酒店的菜單里差不多應該是這個數。 “嗯,大體上差不多,但是我要告訴你,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川菜,有1000多道,這下你是不是對川菜又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了?” 侯會長語出驚人,直接將楚云風給嚇了一跳,傳統的川菜竟然就有1000多道,簡直不要太嚇人好不好。 楚云風估計自己算上名小吃,再加上自己了解過的菜譜,總共能有100道菜算是不錯了,哪里想到會有這么多? “確實是有這么多,但是……,但是這也只是統計過的數量,根據我們的查找史料,在結合一些大師的回憶,其實川菜一共有7000多道菜式?!?/br> “我的天哪?竟然有這么多……?” 楚云風徹底懵逼了,露出了一臉驚呆的樣子,難道自己要將這7000多道菜全部都做出來嗎……? 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傳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兩位會長看見楚云風被嚇到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別緊張,其實很多菜到現在是無法復原的了,一是因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為并不符合現在的法規和大眾的審美?!?/br> 侯會長還是忍不住笑著說道,由此可見楚云風心性純樸,越發地讓侯會長喜歡。 “嚇死我了,不過看來川菜還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給我講一講它的傳奇歷史嗎?”楚云風的好奇心非常濃厚,做出一幅傾聽的神色。 “好,那我就給你講講。其實川菜的發源是在古代的巴國和蜀國,當時的調味料就已經有了鹵水、巖鹽、川椒和陽樸之姜。 戰國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經有了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可見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約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三國鼎立之間,當時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移向成都。其時,無論烹飪原料的取材,還是調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專業烹飪水平,均已初具規模,已有菜系的雛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兩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時也就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對發展生產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秦代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到了漢代就更加富庶。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種,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飪原料和調料。 西漢時國家統一,官辦、私營的商業都比較發達。以長安為中心的五大商業城市出現,其中就有成都。 三國時魏、蜀、吳鼎立,劉備以四川為“蜀都”。雖然在全國范圍內處于分裂狀態,但蜀中相對穩定,對于商業,包括飲食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堅實的基礎。然后到了兩漢兩晉之時,就已經呈現了初期的輪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較大的發展。兩宋時期,川菜已經跨越了巴蜀疆界,進入了北宋東京,南宋臨安兩都,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運用引進種植的辣椒調味,對繼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調味傳統,進一步有所發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為一個地方風味極其濃郁的體系,與黃河流域的魯菜,嶺南地區的粵菜,長江下游的淮反揚菜同列。 歷代典籍和各個朝代的文人sao客的詩詞文章里有不少對于川菜的記載。 然后直到咸豐十一年(1861年),一位滿族師傅關正興在成都開了一家名為“正興園“的包席館,因緣際會,醞釀了多位川菜大師,成為現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滿族人失去了權勢,正興園一落千丈,特別是1911年10月,“正興園”突發一場大火,昔日繁華富麗的名館一夜之間變成了斷壁頹垣、一片灰燼無法繼續經營,于1912年初徹底關門歇業。 此時戚樂齋出資300塊銀元做本錢,與出力不出錢的藍氏兄弟共同開起了榮樂園。 藍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別是藍光鑒、藍光榮和藍光壁,他們四人都是正興園的廚師,四人之中藍光鑒的廚藝最為高超,因此出任經理。 從此開始將近代的川菜發揚光大?!焙顣L說到這里滿是向往之色,對于那段傳奇充滿著崇敬。 “那個關正興挺厲害的嘛,后面的這些川菜大師,都是出自他的店?!背骑L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才明白原來川菜經歷了這么多的發展。 “當然是厲害了,你可知道他是當時成都唯一會做‘滿漢全席’的廚師?!毙軙L補充了一句,一提這滿漢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滿漢全席?那可是清宮最厲害的宮廷盛宴了?!背骑L嚇了一跳,這才知道關正興原來居然是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們這些小年輕怎么一聽到這滿漢全席都是這幅模樣啊,就像是沒見過世面的?!焙顣L搖搖頭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滿漢全席耶,又不是街邊的烤鍋盔,對了,這關師傅這么厲害,為什么要到成都來???”楚云風扁了扁嘴,這滿漢全席的傳說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沒幾個。 “是因為戰亂,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天津相繼陷落,隨即京城也被攻克,咸豐帝以西狩為名逃奔熱河,第二年在驚嚇中死于熱河行宮。 當時隨著英法野蠻入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會動蕩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紛紛南遷以避難。 就在中國北方備受戰亂侵襲之際,西南蜀地卻因物產豐富、地勢險要、遠離戰火,仍是一片樂土,清政府很多官員選擇遷往成都定居。 而身為官府大廚的關正興也正是這個時候,隨一批八旗官員入川。來到成都之后,他發現這里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發展。 當時關正興已經35歲,年輕時曾走南闖北游歷過很多地方,頗有眼界和膽識。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后,極具商業眼光的關正興發現,當時成都人設宴請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來越多選擇上專門的筵宴餐館,從官府公宴到民間私宴,從定期的節令宴、雅集宴,到隨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風盛極一時、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可縱觀整個成都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包席館”,只是在狀元街有一家以大rou包子聞名的館子兼做席點,但那一家檔次較低,僅適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當時有大批官員及家眷遷來成都,因而對高檔“包席館”的需求與日俱增。 經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關正興覺得做高檔宴飲包席生意很有市場,何況他不僅廚藝精湛,在開發菜品方面極有悟性,而且多年以來在官場上積累了廣泛的人脈關系,也認識不少南北名廚和本地名師,如果能集眾人之力,開一家高檔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館”,不愁沒生意。 打定主意后,關正興毅然辭去了官府大廚之職。1861年,他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風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館”,并取名為正興園?!?/br> “關師傅他是滿族人,主要擅長的是宮廷菜,那他是怎么做出獨樹一幟的川菜的呢?” 這是楚云風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個宮廷廚師是怎么開創了近代的川菜體系。 侯會長打開自己帶著的杯子,喝了口水繼續說道:“那是因為當時清朝對于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規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職,必須派到外省就任。這些達官貴人來川任職,都要帶上家鄉廚師,到正興園宴客,有時也派家廚到正興園做菜,這就給正興園與南北名廚交流的機會。 關正興將川菜、蘇菜、京菜的精華融為一爐,創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終打造出一個系統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會有這樣的傳奇?!?/br> “原來是這樣,那后來關師傅的弟子們開創的榮樂園呢?為什么只有他們將川菜發揚光大了呢?” 楚云風現在就像是個好奇寶寶一樣,逮著什么就問什么。 “這個我來說吧,我比較清楚一點?!毙軙L主動請纓,自己可是飯店協會的副會長,對于榮樂園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說說藍光鑒這個人吧,他13歲踏入川菜行業,因其超高做菜天賦,頗受關正興青睞與扶持,甚至將滿漢全席做法盡數相授。 資質上乘的廚師,一般5年出師;而藍光鑒在16歲的時候,就上灶連做三桌滿漢全席,轟動整個成都。 同時,藍光鑒對川菜的熱忱不下于關正興。據統計,藍光鑒一生研發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說,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發上。 如果說關正興是個做產品的高手,那么藍光鑒則是運營的高手,他們的關系,就如同蘋果的沃茲之于喬布斯。 關正興是個官員,生活上、物質上都十分充盈,而“正興園”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屬“往來無白丁”的官員。 他定義了“川菜”這一偉大的名詞,但遺憾的是,他并未將川菜中各種菜品包裝成一個系統,推向全國。 而藍光鑒,則做了關正興沒做的事。在榮樂園經營期間,他前后首創了30多種宴會格式,并開創了川菜中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餐廳——有包間和大廳的榮樂園。 理解兩人想法差距并不難,因為后者是商人。這個商人的想法,最終將川菜包裝成一個名譽中外的招牌。 不僅如此,藍光鑒在當時對于榮樂園的經營,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貨上門的服務理念。這種想法支撐之下,“隨堂配菜,送菜上門,做包宴席”成了榮樂園主要競爭力。 所以榮樂園在當時成都幾十家老字號中脫穎而出,名貫成都。1970年,裝潢最頂級的門店在騾馬市建成,“老成都”無人不曉。 1980年,榮樂園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對街落座,一炮打響。 鄧麗君、基辛格、舒爾茨、西哈努克、麥當娜、邁克爾杰克遜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業家以及明星都光臨過。 從1971年開始,榮樂園成為cd市飲食公司的技術培訓基地,不夸張地說,這就是川菜界的黃埔軍校。 從這一年后,榮樂園每年都要培養一批烹飪技術人才,孔道生、曾國華、劉建成、吳萬里、張松云、毛齊成……這些個個都能叫出名號的老一輩名廚,全都出自榮樂園。他們有的跳出師門,創建了自己的餐飲企業;有的留下來,堅守心中的執念。 但這,也是它最后的繁華。 鼻祖的沒落。 榮樂園后來進行了一系列搬遷,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且現代城市繁華地段鋪租費遠高于老街舊巷,這些費用無疑會給資金周轉帶來壓力。 其次是環境影響?,F代氣息的繁華地段,有更多符合現代人的特色餐飲:快餐、火鍋(特別是在成都這種火鍋大城,競爭就更無優勢可言),以及舶來的烤rou、牛排等。在這種環境中,榮樂園無異于夾縫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斷推陳出新,是餐飲企業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藍光鑒去世后,榮樂園的川菜很難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隨著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漸遜色。 基于種種問題,榮樂園面對盈利壓力,不斷關店、拆遷、重開……惡性循環周而復始。內部資金終于拖斷,這匹馳騁了近百年的“老馬”,也終于卸下曾經的種種繁華,累死在路途?!?/br> 熊會長說起這段傳奇也是頗為唏噓。 “現在你知道川菜的輝煌了吧,由于時間有限,有很多關于川菜的傳奇還沒告訴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后最喜歡的開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會趕不上航班了,復原的事情不著急,等我回京處理一些事情之后再說?!?/br> 第二百一十八章:中級廚師權限 “對了,你現在的廚師證是中級還是高級,把證給我,我回去給你辦個內部會員?!焙驎L突然問道。 “老侯,這不合規矩吧?會員現在不都是單位了嗎,哪里還有個人會員?”熊會長驚訝地問道,這以權謀私可不太好。 “想什么呢?只是一個編外的榮譽會員罷了,這個是可以給個人頒發的,方便平時參加一些烹飪研討會,也有機會出國學習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可以跟那些大師們近距離接觸啊,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