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發家從七零開始 第236節
而張興旺在這個夏天,拒絕了學校分配的工作,回到了河東大隊。 張興旺學的動物養護,原是就近分配到了省城農場。 他沒說工資多少,但肯定是河東大隊追不上的條件。 大隊上的人直呼惋惜,又覺得他傻。 可這么傻的人,已經有許多個了。 第126章 完 ◎再相逢?!?/br> 77年12月10日。 寒氣鋪天蓋地, 無孔不入,把人逼的牙關緊閉,瑟瑟發抖也不肯罷休。 但有一處的人們好似對此免疫了一般。 考試結束鈴聲剛過, 懷安縣高中門口,等待的人便翹首以盼。 陳家明把自己羽絨服的拉鏈拉高,在一眾好奇與羨慕的注視下, 低聲同身旁的宋滿冬說著, “也不知道他們這回考的怎么樣, 最好是都考上?!?/br> 他這話真心實意, 但只有一半是為坐在考場里的知青們著想,畢竟這里面他熟識的也就只有幾個。 那些沒見過幾面的知青, 考的好不好關他什么事兒。 只要王希娜她們考上就行了。 這樣一來, 宋滿冬也不必掛念這邊的事情。 宋滿冬估摸著,“應該是沒太大問題。要是連王希娜她們也考不上,那能考上的人沒幾個?!?/br> 趙勝男前幾年便從干校里出來, 入了地方政府。 姚娉婷畢業留校做了老師。 陸許山被“抓”進了研究所,研究的東西都列為保密級。 倒是寫信的風格如舊,寫給宋滿冬的信全是大咧咧的問她要吃的。 宋滿冬無語的同時,也將食品廠的新品, 和陳家明搜羅來的吃食全都打包寄給了他。 江志農也是進了豫農研究所, 夏天的時候還回來看了他種下的柿子樹, 又重新為河東大隊規劃了一下山林果樹的資源分配。 如若順利, 過幾年河東大隊就有一座果山了。 王希娜憋著一股氣,非要超過她們,干活的同時也沒忘學習。 徐清則是這兩年才開始重拾課本。 也是76年平反時, 河東大隊住牛棚的人陸陸續續離開, 宋滿冬才知道徐清來河東大隊的原因, 他爺爺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他爺爺離開了,他還有的熬,知青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正巧這幾年西醫興起,徐爺爺又建議徐清多學點兒西醫方便的知識,叫他先看著書,回頭有機會再去系統的學習一下,爭取中西結合。 徐清順從接受,也是這幾年他親自上手給人看病看得多了,才發覺中醫的局限性。 雖然重新讀書有些困難,但他沒有陸許山那么厭學,倒是一切順利。 原本安排好了接班人,今年要借工農兵學生的名額,沒想到出了高考。 徐清果斷選擇了自己考試。 倒是方宛,扭捏了許久,才在她學生的慫恿之下,參加了考試。 她教的第一屆學生去年便已經畢業,最優秀的一位更是考入了縣里的文工團,掀起了一陣學音樂的熱潮。 這些年的事情在宋滿冬腦海里一閃而過,她正看著前方,身后忽的傳來聲音,“滿冬!” 宋滿冬回過頭,驚訝的看著來人,“娉婷?你怎么來了?” 姚娉婷風風火火的跑了過來,“趕上了?!?/br> “我請了兩天假,過來陪考?!彼f著墊腳朝里看著,“讓我看看今年的學生怎么樣?!?/br> “說不定她們還有人要考到我們學校,做我的學生呢?!?/br> “姚老師口氣大得很?!彼螡M冬不禁一笑。 “實話嘛?!币︽虫玫靡獾奶?。 一瞬間把她們拉回了八年前。 很快,河東大隊參加考試的考生都出來了。 幾乎所有的知青都來參加了考試,畢竟這是她們僅有的回城機會,考上了就不必縮在這小小的河東大隊。 即便河東大隊如今因為食品廠興盛起來,但大家更向往的還是自己的家鄉。 除了他們,河東大隊的本土人也不少。 是趙勝男她們為河東大隊的人推開了學校的大門,而食品廠的不斷擴大,給了大隊上的人送孩子讀書的底氣。 從前一個大隊不過雙手之數的高中生,演變成了單今年的高三學生就有十幾人。 一群人迎面走來,堪稱浩浩蕩蕩。 宋滿冬迎上前招呼著,“午飯應該做好了,一塊兒過去吃吧?!?/br> 除去王希娜她們,這些人中有幾個工廠的工人,又有工人子女。 可她同河東大隊關系緊密,只單單照顧這些也不太合適。 宋滿冬索性叫人多準備了點兒午飯。 只兩頓飯,她還是能包圓的。 王希娜自是不客氣,跟著陳家明就往外面走。 后面有幾個姑娘小伙扭捏著,不知道該不該跟上,她們只見過宋滿冬寥寥數回,還都是單方面的。 自從跟公社食品廠合并后,宋滿冬只在每年秋收回來一趟,平日里都住在公社。 今年更是跟陳家明雙雙放棄了食品廠穩定的工作,說是要到南方去找新工作。 沒聽說發展如何,但瞧著她的衣著樣貌,必定是順遂如意的。 黑色的長款大衣,中間束著腰帶,下擺蓬起,走動時,隱約可見里面的大裙擺,層層疊疊,翻著金浪。 金色?看的人不自覺又多瞧了幾眼,才發現那是裙擺上繡著的金線。 再看自己身上的藍布棉襖,頓覺她們之間的差距。 陳家明也同樣,穿的可是她們聽都沒聽過的羽絨服,說是鴨絨做的,但叫她們想破頭也想不出穿起來是什么感覺。 陸陸續續有人心生退意,幾人對視著,正要開口。 姚娉婷手一抬,推著她們跟上,“走走走,別想那么多?!?/br> “這兩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考試,一兩頓飯,不用放在心上。將來啊,這對你們來說都是小事兒?!?/br> 11日下午。 最后一場考試結束,宋滿冬跟姚娉婷她們一起吃過晚飯,就要分別了。 她跟陳家明今晚的火車離開。 食品廠今年交到了棗花手里。 王喜娟有沖勁,平男勇敢,但這承載著河東大隊乃至東風公社希望的工廠,安安穩穩比一切都重要。 老馬雖然也在撥亂反正后離開了,但賀新云還在,她離開之前,李師傅也到了他們食品廠。 加上新吸納進來的師傅們,至少未來幾年是沒問題的。 至于再往后如何,就看棗花她們能不能穩住局面了。 宋滿冬沒回去看,也不打算去。 從托付出去那一刻開始,就跟她無關了。 她再插手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跟陳家明籌劃的新事業正在起步。 南方政策寬松,有些地方已經開了市集,個人攤販也能光明正大的出來售賣。 陳家明聞風而動,打算過去闖蕩一番。 宋滿冬仔細問過情況后,便決定同他一起離開。 從前呆在東風公社,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量,覺得這里合適,也是因為這里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奮斗。 可到公社到底是公社,有其局限性,再想擴大便難了。 而大家也都在努力準備離開的事情,她們終究是要散的。 她們在沿海以待輾轉半年,最終選定了浙江一個小縣城,雙雙走特聘進了食品廠。 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便繼續深入了解這邊的情況。 到了六月,一切準備妥當,只欠東風了。 這陣醞釀已久的風吹來的時候卻十分輕柔,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不敢行動,怕藏在這背后的是陰謀詭計。 不過宋滿冬和陳家明不在此列。 他們為這一天準備多時,雖然招人手時有些波折,但因他們兩個都是熟面孔,還是招攬到了人。 之后的事情比預想中還要順利。 僅僅一年,她們的新工廠便達到了東風公社食品廠的規模。 因為臨海,宋滿冬主做的是海鮮,銷往內陸,銷售地的關系正是陳家明打通的。 小魚干、烤蝦和各類干貝,再到烤魚片,種類固之后,宋滿冬便開始控制規模了。 想做大就不能cao之過急,擴張階段最主要的還是抓質量,正巧耐心她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