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發家從七零開始 第98節
農家酒席雖然簡陋,但也馬虎不得。 宋滿冬早早的起來做了飯,聽見敲門聲,叮囑趙勝男幾句,便去跟王喜娟匯合了。 早飯她不在家里吃。 這事兒跟春玲她娘仔細聊過,她們這些幫忙的人早上收拾好菜可以先吃一頓,等酒席做完散了,還能再吃一頓。 既然說好管飯,宋滿冬便只喝了口面湯墊墊肚子,免得到時候大家吃她不吃,顯得多另類。 河西大隊在往西約莫四五公里處,不比縣城近多少。 但對王喜娟他們來說,都是習慣的路程。 王喜娟陪她走著,路上興奮不已,嘰嘰喳喳的說起著春玲和她嫁入的張家的事。 “張凡在公社的食品廠上班,對春玲可好了,之前就一直給她帶吃的,這次辦酒更是下了血本,花錢買下來了半扇豬?!?/br> “聽說食品廠生意特別好,生產的點心別人催著要,還打算再開生產線,說不定還會建家屬院,到時候春玲就能跟著去進城了?!?/br> 宋滿冬只笑著聽她說,雖然心里不大認同,可沒必要在大喜的日子說風涼話。 再則,如真王喜娟跟說的一樣,春玲也算是有個不錯的歸宿。 好歸好,她是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的。 宋滿冬心底清楚,最能依靠、信任的人只有自己。 后半程,王喜娟卻忽的嘆氣,“我是真心替春玲感到開心的,可我這心里不知怎么的,總是覺得不太安穩?!?/br> 想來想去,“要是在食品廠的是春玲就好了?!?/br> 宋滿冬訝異過后,寬慰她,“說不定將來她有機會呢,不是說食品廠要擴建么?” 王喜娟只嘆著氣搖搖頭。 宋滿冬沒深入追問,而是慫恿她,“要真是有,你也可以去試試?!?/br> 王喜娟家里條件在河東大隊算是比較好的一部分了,家中雖然也有兄弟,但對王喜娟也不差,叫她讀了初中。 高中也不是不愿意送她去,只是王喜娟沒考上。 整個河東大隊考上高中的人都不多,所以提起陳家明就是一陣唏噓。 這些都是宋滿冬從王喜娟這里聽來的。 “我肯定要試試的?!蓖跸簿挈c著頭,“宋知青你們也會去么?你們要去了我肯定沒什么希望?!?/br> 宋滿冬安慰她,“招工一般都是招你們這些本地的人,而且我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呢?!?/br> 至少趙勝男絕不會去,其他人宋滿冬也說不好。 連她自己聽了消息都有些心動。 若是食品廠招工、擴建,住到公社不論做什么,都比河東大隊方便太多了。 這念頭只在宋滿冬腦海里閃過,很快便不想了。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春玲的酒席。 到了張家,宋滿冬瞧過東西,便開始安排人準備。 張家是大席,幾乎全村的人都要來吃,只她一個人動手肯定不行。 春玲家來幫忙的基本上都是河東大隊的人,聽了宋滿冬的安排,便開始擇菜洗菜,倒是張家來幫忙的嬸子,看她年輕有點兒不大服氣,“要不還是請個廚子過來吧?別鍋都拿不動?!?/br> 更有個膀大腰圓的嬸子嘲笑著,“我看著都比她會做飯?!?/br> 宋滿冬挽起袖子,洗了手,沖她們笑笑,“嬸子,我能不能做,待會兒不就知道了?!?/br> 她說著拿起刀,仔細看看,在磨刀石上正反都磨了幾次,走到了半扇豬rou面前。 張家的嬸子上前,“這rou貴著呢!你可別弄壞了,還是我來分rou吧?!?/br> 宋滿冬卻避開了她的手,左手按在豬rou上,右手刀,輕輕松松劃下來一塊兒rou,放到了桌板前面。 她又低頭去拆排骨、里脊rou,動作流暢,不帶一絲猶豫。 說是半扇豬,可這一半去頭去腿,板油也摘了,頂多不過四十斤,還有不少排骨。 酒席約莫要三十桌,葷菜提前也說過要做那幾道。 宋滿冬心里有掂量,把每道菜的rou都拆了出來。 燒排骨、魚香rou絲、包菜炒rou片…… 分好后才看向張家嬸子。 張家嬸子面面相覷,“你以前是殺豬的?” 春玲家的親戚笑道,“我們滿冬可是大廚,你們就等著流口水吧?!?/br> 宋滿冬露了一手,這才開口,“嬸子,大喜的日子咱們起了爭執破壞可不好。你們聽我的,要是出了錯,算我頭上?!?/br> “可咱們各站一邊,出了差錯,你們也得擔責。還不如聽我的是吧?” 幾位嬸子抹不開臉,點不下頭。 宋滿冬也不非逼著他們表態,意思到了就行,把rou拉過來,徑直問道,“有沒有嬸子刀功好的?把這幾塊rou切成片?!?/br> 膀大腰圓的嬸子琢磨透,便站了出來,“我來吧?!?/br> 宋滿冬盯著她切了幾片,不得不感慨,這些嬸子們切rou上是真的不輸人。 切下來的rou片薄如紙片,看來這些rou炒幾盤菜還是夠的。 宋滿冬又提起其他的rou,“這些切成絲?!?/br> 排骨她自己上手剁了。 等其他嬸子切好,宋滿冬又把rou腌上。 這新鮮的rou,倒是沒多少腥氣,這一步是為了入味兒。 同時要出十幾盤菜,最怕的就是調味兒不夠。 蘿卜包菜都切好,豆腐宋滿冬親自炸了。 又調好了涼菜。 張家只三道涼菜,拍黃瓜、拌豆角、拌蓮藕。 一道蛋花湯不著急做,重頭戲是六道熱菜。 不過涼菜做好,就可以準備吃飯了。 宋滿冬起鍋炒了包菜rou片,每人一個掌心二分之一大的饅頭,一碗湯,一勺熱菜一勺拍黃瓜,就算作所有的早餐了。 灶臺搭在外面,宋滿冬她們吃飯也在外面。 宋滿冬忙活半天,吃上飯也舒了口氣,聽見吵鬧聲往身后瞥了眼。 膀大腰圓的嬸子搶嘴道,“宋知青,你可別管他們!” “嗯?!彼螡M冬已經認出來那邊的是什么人了。 ——河西大隊的知青。 知青跟大隊上的人太好分辨了,看她們人里還有穿白碎花衣裳和皮鞋的。 張家嬸子七嘴八舌的說道,“不怪我們不信你,剛才對你態度差,我們真是被這些知青害慘了!” “正搶收呢,她們幫不上忙也就算了,天天鬧!還要大隊上的騾子送他們去城里買東西。 那騾子一天拉了十幾趟玉米,累的都站不起來的!他們是一點兒也瞧不見?!?/br> “他們還上公社告狀,害得我們耽擱好幾天,前幾天落雨,地里的紅薯都差點兒沒收完,也沒趕上種麥子!” “也不知道下回是什么時候下雨了,過兩天要是還不下,只能我們自己挑水澆地了?!?/br> 宋滿冬不敢搭腔,河東大隊的嬸子們也都埋頭吃飯。 他們是運氣好趕上了,省不少事,可在河西大隊面前說出來,不就是戳人心窩子么? 聽她們抱怨完,宋滿冬才松了口氣。 有心直口快的嬸子更是直言,“要是宋知青你在我們大隊就好了?!?/br> “那可不行?!贝毫峒业挠H戚連忙說,“當初是你們先挑的知青,讓我們大隊最后去拉人的,現在可別跟我們搶人?!?/br> 張家嬸子嘆氣,“誰能想到拉回來一群惹事兒精!” 宋滿冬沒置身其中,不好評判,不過他們遇上河東大隊,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換成他們來河西大隊,什么光景還說不好。 宋滿冬也沒打算攪和其中,替河西大隊的知青周旋,免得兩邊都不討好。 說完這些知青,大家無形中請進不少。 其中一位嬸子,才期期艾艾的問宋滿冬,“你這拍黃瓜,有什么秘方???” 宋滿冬笑笑,“我哪兒有什么秘方,剛剛不都是當著大家的面做的?!?/br> 那嬸子直感慨,“怎么你做的這么好吃!” 宋滿冬想了想,把她放拍黃瓜的用料比例說了,“嬸子回去照著我的比例做幾次試試,味道能摸索的差不多的,這菜不難?!?/br> 張家嬸子聽完念叨一遍,還覺得不夠,連忙進屋抓了人,叫他記下來。 又問宋滿冬,“那包菜炒rou也給我們講講唄?!?/br> 宋滿冬想了想,“我是猛火炒的,但這容易糊,嬸子們還是炒了之后加水燜一會兒吧?!?/br> 張家嬸子不解,“我們也是這么做的,但味道差太多了?!?/br> 宋滿冬便幫她們猜,“那許是油放少了?!?/br> 一說起油,張家嬸子便不糾結了,“那還是就這么吃吧,哪兒有那么多錢,天天一大勺油往鍋里倒??!” 宋滿冬點頭附和著。 看大家飯吃的差不多了,便準備開始炒菜。 這會兒已經十點了,等做的差不多,大隊上的人也該下工來吃飯了。 張家嬸子跟著起身,才注意到旁邊還有個年輕人站著,“錢大寶,別擱這兒站著了,你回去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