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節
李舉人今日不當值正好在家,李老頭也沒有心情出去找老朋友閑聊。 主要是從前對他羨慕的老朋友如今見了他都是冷嘲熱諷,沒一句話一個眼神是他想聽想看的。 看著這些從前恭恭敬敬稱他姑爺的人如今對他橫眉冷對,李舉人有很長的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錢家的小廝已經動手在搬他的東西。 父子倆極力的要去阻止,一老一弱哪是他們的對手? 最后被收拾出來丟在門外的東西,竟然只有些他們的衣服鞋襪,以及李老頭的一些細軟家當。 那些,便是他們父子兩所有的家當,也是以后要安身的家當。 當賣老房子的銀子全都在李舉人手里,但也早就用了個干凈,當初老房子里的家具物件除了錢珠兒的陪嫁物,別的都沒有要,一起給了買家。 如今他們才發現,他們是真的什么都沒有。 而李老頭僅有的十幾兩銀子,又能夠他們用多久? 從前錢珠兒在的時候,就是給他買補身子的補品一個月也不止一二十兩銀子了。 趕著在太陽落山之前,錢家管家得以回去復命,李舉人也來到錢家想見錢珠兒。 管家卻好心告訴他,“我家姑奶奶上洛京城去了,歸期不定?!?/br> 錢珠兒確實是到洛京去了,她見過沈華柔他們之后便離了龍泉縣。 一是為了避開他,二是為了她自己的身體。 她想再去找大夫調理調理身體,就算是和離了她也不會因為那樣一個男人意志消沉,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顧惜了。 曾經她倒是真的為他意志消沉到不顧惜身體,如今想來實在后悔。 十一月底,沈華柔收到賀元凌讓人送回來的信。 梁州果然地動,好在沒有之前嚴重。 賀元凌在心里再三的提到多虧了有她讓帶走的銀票和藥材,而她這次讓人送去的糧食更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在那之前,被有心人煽動的百姓已經包圍了王府。 沈華柔突然想起來,上一次梁王可不就是被流民沖進王府誤殺的嘛。 真的是誤殺? 又是月余,沈華柔又接到梁州大雪的消息。 沒有變,跟上次一模一樣。 而不同的是,賀元凌這次跟梁王站在一處。 因為沈華柔送去的糧食,暫時緩解了朝廷賑災糧在路上不能及時送到的空檔,而賑災糧來又緩解了大雪造成的損失。 與梁王第二次求援的折子一同擺在皇帝御案上的,還有雍王斥責侄子品行不佳不知善待封地百姓,惹怒天威導致天災不斷,讓百姓民不聊生。 這封折子是在大年初二的時候送到皇帝手里,而雍王是在正月十六這日發兵‘討伐’侄子梁王。 正好是元宵之后,美其名曰是為了讓百姓能安安穩穩過完年。 他若是真顧及百姓,也不會發兵而來,而是送糧送物。 從收到賀元凌第二封信后沈華柔便又讓人送了第二批糧食和藥材去,怕藥材不夠,她還去找了錢員外請他幫忙。 錢員外一聽她說是送往梁州去,內心里十分欽佩沈華柔,但他也是商人。 他可以不掙錢,但絕對不會虧著本送藥材。 只是他的庫存也不夠,又給沈華柔介紹了幾個藥材商。 這才是沈華柔想要的,以后她再需要藥材就能直接聯系藥材上。 剛出發的時候還在下雪,路也難行,開春之后便好走些了。 怕路上遇到雍王的兵馬,還特意讓人先快馬加鞭去給賀元凌報信。 賀元凌再次接到媳婦兒送糧送藥的信,不止是他一個人興奮。 “賀將軍,你一定一定要替本王,替整個梁州城的兵將百姓都謝謝夫人?!?/br> 第334章 待他羽翼豐滿 謝,肯定是不夠的。 這一點梁王心里也有數,但目前的境地他除了說謝也不能再做什么。 想他一個王爺,活得也是夠憋屈的了。 幸好,他還有賀元凌這個福將。 賀元凌給媳婦兒回信,告訴她一直沒有空能去看五姨姐,保證等結束之后就去。 沈華柔接到信只能嘆氣,他又哪里知道,一時半會結束不了。 但五姐夫既然是不愿意納妾,那他們之間應該不會發展成上輩子那樣,只希望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莊子改建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沈華柔以為孟婧瑤肯定沒有時間來找她。 不成想,她就來了。 沈華柔正在給賀元凌寫回信,告訴他錢珠兒的事,也告訴他若是糧食和藥材不夠再讓人回來取。 從去年第一次給賀元凌送糧食藥材起,她就命人大肆收糧。 從戰事的消息傳荊州來,糧食和藥材都開始漲價,比之前兩年還漲得厲害。 孟婧瑤就是趕著她往梁州去信之前來,她也有信要給賀元凌,這個信只能交由賀元凌派回來送信的人帶走。 別的人,她不放心。 也是在看到莊子上孩子們練習騎射的時候她突然靈光一閃,弩箭改良。 賀元凌他們有弩箭,殺傷力遠比一般弓箭。 但若是再將弩箭加以改良,箭身改良成三棱的話,殺傷力會更強。 戰場之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沈華柔并不懂這些,但她絕對相信孟婧瑤。 不久之后,竟然有謠言四起。 傳梁王趙靖是災星轉世,梁州百姓所受的苦都是因他而起。 更是有刻有梁王是災星,必將為禍蒼生的石碑現世。 趙靖不除,梁州難安,時日再長,天下不安。 外面傳得沸沸揚揚,就連龍泉縣的百姓都說得有鼻子有眼。 但沈華柔不信,上一次趙靖早早就死了,天下還不是亂? 那石碑也出現得太及時了吧?再加上謠言又傳得這么快,必定是有人在中間運作。 而這個人,除了雍王沒有別人。 西南不太平,小小的龍泉縣也不太平。 在有心人的添油加醋下,竟然有人傳起了賀元凌跟隨梁王也算助紂為虐的謠言。 只是謠言剛冒了一個頭,就出了魏縣丞被下獄抄家的事來。 魏縣丞的罪行惡性一樁樁一件件都寫得清清楚楚,貼在了衙門門口。 一時間,大批苦主證人涌往衙門求聞縣令申冤做主。 包括陳棟的父母也去了,將他兒子做的那些事都推到汪荃身上,說是汪荃想要霸占沈華柔的莊子,這才威逼利誘讓他兒子做下那些事。 當時就是迫于魏縣丞的yin威,陳棟才不得不答應。 為了讓他兒子答應,魏家還把旁支的小姐許配給他們兒子。 后來看事情敗露,又悔了婚。 他們這個說法也不是不能成立,畢竟陳棟和汪荃都已經被發配了,隨他們怎么說。 而魏縣丞又是墻倒眾人推,落井下石的人也多,就算他真是冤枉的也是百口莫辯。 沈華柔樂于看魏家的敗落和笑話,現在她根本就不在乎當初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她也清楚關于賀元凌的謠言又是如何傳出來的。 恨不得賀元凌死的人,他首當其沖。 四月的時候沈華柔又往梁州送了兩趟糧食藥材,因為朝廷的糧草遲遲不到。 恐怕,皇帝是信了謠言,寧可信其有。 果然,并無什么親情可言。 一邊是親叔叔,一邊是親哥哥,都想要他的命。 目前,她們除了等,別無他法。 這一場戰事持續了多久,她只記得賀元凌是在兩年之后戰死。 那時候梁州還沒有淪陷,朝廷也終于是明白了雍王的野心。 沈華柔盼著秋收之時糧食能夠好買一些,但讓她失望了。 糧價是稍微降低了一些,但想要大量收購實屬不易。 與他們這邊比起來,南方更好收購一些。 秋收之后的第一批糧送出后,足足等了三個多月,直到年根兒底下的時候收糧的車隊才趕回來。 這批糧沒有停留,直接送往梁州去。 這個年,賀元凌和賀元繼都不在。 雅雅三歲了,蓉蓉也一歲半了。 陳氏查出有孕,這個年好歹是歡歡喜喜,有盼頭。 初二,沈華柔帶著兩個孩子回娘家,陳氏也帶著孩子回去,這兩年她和娘家大哥的關系也沒見緩和,是還憋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