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節
正如她說的,兒媳回了娘家親家母可是親娘,能不對親閨女好? 沈家又不是虧閨女的人家,也不差閨女回去吃幾頓飯。 在親娘親嫂子們面前,有些話也好說。 從婆母來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起,沈華柔就不認為她是來責問自己的。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公婆待他們都十分慈愛。 沈華柔心里藏著事不能說,但婆母對她的疼愛她受了。 “最近是出門的時候有些多了,娘是知道我的,并不多愛這些熱鬧。 別人請了又不好再三推辭,想著反正也是要活動的,便當是出去走走。 等過了這一段時間后,我就不想出門了?!?/br> 如今沈華柔已經懷孕近七個月,張大夫叮囑了不要吃太多睡太多,平日沒事的時候多些走動,反而對大人孩子都有好處。 要不是有張大夫的話,沈華柔也不敢這么往外跑。 她與孟婧瑤商議估算了日子,最多也就是這個月了。 等過了這個月也就到了八個月,她便安安心心在家等著生產。 對這個兒媳婦兒孟氏向來都是喜歡且放心的,雖然是有些嬌氣,但那也是沈家的家底在那兒,又是從小被寵著長大的,自然也就嬌氣些。 可除了這一點無傷大雅之外,別的哪兒哪兒都很好。 滿意這個話,她都不知道說過多少遍了。 兒子不在家,她當婆婆的當然要多關心她一些,也好讓她感受一家人的情意。 不只是對三兒媳婦,對另兩個兒媳婦兒也是這樣。 好不容易二兒子不出門了,能在家陪著媳婦兒孩子,也能陪著他們兩個老的,結果三兒子又離家。 馬上大兒子也要科考,出了們今年都不一定能回來過年。 三個兒子,只有一個兒子在家了。 想到這些,孟氏心里也不好受。 當然也不好在兒媳婦面前表露出來,免得引得她也跟著不好受。 孟氏拉著兒媳婦的手輕輕拍著,再次細細叮囑。 “你自己的身體你最清楚不過,娘也就不多說了。 你就是太多顧及了,咱們自家人哪來的那些多的禮數,怎么舒坦了怎么來。 聽話,啊?!?/br> “娘放心,我肯定不多禮。 下月我三嫂也要生了,她坐月子的時候我便不回去了,家里就母親和三嫂,還有好幾個孩子呢?!?/br> 于氏還是帶著兒子一起回了梁州,鄧氏又懷著孩子很多時候都不方便,管家的擔子自然就又落在了常氏身上。 常氏交了權多年,突然又接管過來,還是有些吃力,還好鄧氏有時也能搭把手。 沈華柔把家中的情況這么一說,孟氏大致就清楚怎么回事。 她也是做婆婆的,她早就想交權了,奈何大兒媳要管著兩個孩子,一直都推諉著不接。 她也想放手,享享清福。 哎,還要再等等。 老大要是不在家,老大媳婦兒也得跟著去照應,等老二媳婦兒空出手來看看能不能接手。 這么一大家子,雜事多著呢。 看看眼前的三兒媳,孟氏更嘆氣,這個看著是指望不上的。 第123章 少年情分 孟氏也不是說三兒媳婦不好,但讓她管家還是感覺不能放心。 年紀輕不經事,性子好心也軟,不合適當家。 沈華柔幸好是不知道婆母心里怎么想的,知道了她肯定第一反應就是要回絕。 她從來沒有想過當這個家,不管是大嫂還是二嫂都好,反正只要不是她就行。 就是賀元凌,他也不會接受的。 孟氏又在云峰閣坐了一會兒,這才離開。 半路轉到二兒媳婦那里看了會兒小孫女,然后才回去。 連軸轉了一個月,最后一次赴宴是在錢家,在這之前沈華柔聽說錢家給錢珠兒定了人家。 男方就在縣城里,姓李,是個秀才。 年歲上比錢珠兒大了五歲,人看著斯文俊秀,倒也看不出大了多少。 今年二十三歲了,聽說是十五歲那年就中的秀才,后來這幾年也在勤奮讀書,只是時運差了些。 先是祖父去世,后又是母親病逝,連著守孝錯過了科考。 聽說,李秀才本人學識出眾,當初中秀才的時候還得了縣令的夸贊,可算是年少有為。 本事在那兒擺著,眾人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些年是耽誤了他下場,但也沒有耽誤他自己勤奮努力。 是以,厚積薄發今年能中的可能性很大。 李秀才家只得他和年邁的老父親,雖是少了母親為他cao持婚事,但從他出了孝期起,去他家里提前的媒人可沒少過。 李家雖然是沒個什么營生,但鄉下有幾畝地吃租子,吃穿是不愁的,等他再往上一步,日子自然也就好了。 多少人家盯著的就是李秀才本人的本事,根本就不在乎別的。 就像錢家,他們家給女兒準備的嫁妝就能養著李家父子倆到入土,還能在乎他家有沒有家底兒? 等李秀才好了,他們錢家也能跟著水漲船高。 錢家的宴會上,沈華柔拉著錢珠兒的手說恭喜。 “我雖是沒有見過那位,但聽了好幾位夫人都說他年少成名,這次中舉的可能很大,就是本人模樣也生得極好,你們倆在一處就是那郎才女貌。 恭喜你啊,說不定到時候還是雙喜臨門呢,我就在這個提前恭喜你了?!?/br> 沈華柔說話的時候沒有一直看著人,期間狀似無意的看兩眼,然后視線就在身邊幾個相熟的夫人身上。 錢珠兒身邊也不只她一人,大家互相交換著眼神,不管李家到底如何,但在錢珠兒面前肯定是不可能說李家不好的。 眾人的神色沈華柔都看在眼里,包括錢珠兒,她面上笑著接受大家的恭喜,眼里卻沒什么光彩。 恐怕,這個夫婿她并不是太滿意。 錢珠兒對李秀才當然不滿意,年紀大就算了,家里也窮得很。 也就長得還行,白白凈凈斯文內秀,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模樣。 但要從內心來說錢珠兒還是不太愿意的,覺得李秀才配不上自己。 可是雖然是家底豐厚,但商人的身份橫在前面,她想再尋比李秀才更好的人家太難。 有官身的人家,她只能去給人做填房或者是良妾。 她自然是不愿意的,她只做正妻。 可是李家,連房子也那么小,連個下人都沒有…… 母親心疼她,父親卻說,“現在是定親,又不是讓你現在就到李家去。 等李秀才中了舉,到時候爹爹給你們置辦個大的宅子,家里你用慣的下人你要就帶走。 還覺得不夠,你就再買些。 你也不想想,現在李秀才什么都沒有,咱們家還能跟他定親,這叫雪中送炭。 往后就算他富了貴了,他也要記你這份情。 咱們家是看中他李家有銀子沒銀子的?就是要他除了一身才華學識什么都沒有。 只有這樣,日后他發達了咱們才有能讓他念的舊情?!?/br> 錢員外是個生意人,即便是兒女的婚事他也是要算一算。 當然,他還是心疼女兒的,并沒有想過讓女兒去做填房妾室來給家里獲利。 錢夫人想的又不同,母親跟女兒是心連心的,夜里到女兒房里與女兒同睡。 熄了燈母女倆躺在一處,錢夫人細細的與女兒剖析。 “你也別怪你父親,他話雖說得直接但也不是沒有道理,更不是沒有為你考量。 那李家現在是清貧了些,但咱們又不是看他這個。 你想想,李家統共就他們父子二人,有個姑姐也是出嫁了的,還能再回來做你的主? 到了李家后你身邊帶著婆子丫頭,事情有他們做,你只管把家里一應的事管理好便是。 都是婆婆才為難兒媳婦,哪有幾個公公跟兒媳婦兒過不去的,多少規矩也都少了。 不然,真要傳出什么不好的話,沒臉的還是他們李家。 到時候你就專門撥兩個人去貼身伺候長輩,該盡的孝道你要盡到,萬不能讓人說你不孝順。 別的都可以讓下人去做,只兩點,一是家里的一應事物都要拽在手里,二是姑爺那里。 不管什么時候什么事,姑爺那里你都要親力親為。 你們才在一處最是該培養夫妻感情的時候,夫妻是一輩子的事,一輩子長著呢。 等以后日子長了,年歲大了,家里人再多了復雜了,夫妻間的感情就是親情。 當那時候,你要讓姑爺對你還能翻念出舊情來,這個情就是你在他心里最大的保障。 這個情分,便是少年夫妻這幾年,要讓他每每回想起來念的都是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