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上次母親來信,還說爹爹不服老,還在收弟子。 母親便是怕父親太辛苦,但父親卻不覺得自己老了。 有了子廉在父親身邊,圓了父親不服老的心,也能享受外孫在身邊的快樂?!?/br> 孩子們都五六歲了,做外祖外祖母的都還沒有見過,這回回去她也不可能待多長的時間。 到時候又只剩下二老在家,也難怪父親還要收弟子呢。 有子廉在他們身邊,也能讓二來心寬些。 因為妻子的話,沈伯榮也內心難受,感嘆是他們離得太遠,成親這么多年都沒有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多年都沒有在二老跟前盡孝。 沉默了許久,久到于氏都要以為他不會同意的時候,沈伯榮又說話了。 “你說的事,我們不能回去盡孝已經是大不孝,便讓子廉替我們盡孝吧。 把子廉交給岳父岳母,我沒有什么不放心的。 正好,三弟媳又要生了,家里少一個人你和母親也能輕松些?!?/br> 過了一陣他又說,“你這次好不容易回去,也別太擔心家里,家里都沒有什么事。 你便在二老面前多盡些時日的孝,把我的那份一同敬上。 我若是能脫得開身,我如何都該去的?!?/br> 在沈伯榮心里,岳父不僅僅是岳父,還是先生,是父親。 當初他們成親的時候也想過,更提過要接了岳父岳母到龍泉縣來,可二老始終都有他們的堅持。 又是這么多年過去,沈伯榮又有了這樣的想法。 正聽到妻子答應,還是說,“我回去對多待到年前就回來,便是我賴著不走,爹娘也是會趕著催促我回來的。 我也恨怎么就沒有個姐妹兄弟,至少爹娘身邊有人照顧?!?/br> 沈伯榮抱緊了妻子在懷中,低聲道:“女婿是半子,我便是岳父岳母的兒子。 我想,我們還是接二老過來。 不說別的,如今二老年歲大了,若是有個頭疼風寒的,身邊如何能沒有人。 我其實有一個想法,還要你來實施?!?/br> 要是能說服爹娘到龍泉縣來,于氏怎么不愿意。 這便迫不及待的問起丈夫,“夫君有什么辦法,你說,我去辦?!?/br> 沈伯榮這才慢慢說來,“你便說是子廉到了啟蒙的年紀,便請岳父來為子廉啟蒙,以后還要請岳父教導子廉。 你只管往孩子們身上說事,他們不多顧及自己的身體,還能不多顧及孩子們嗎?” 沈伯榮便是抓住了隔代親這一點,看平日里自己爹娘是如何寵愛孩子們的,他就想到了岳父岳母肯定也是放不下孩子們。 “到時候你回去幾個月的時間,慢慢與二老說這個事?!?/br> 于氏細細的琢磨,越發覺得丈夫說的有道理。 沈華柔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回去的時候直接讓賀順駕車到莊子上去。 想著反正也已經出來了那就過去看看,免得日后再要尋一日來。 許久不曾來過了,到了地方沈華柔都要認不出來這個地方是她從前的莊子。 山上錯落有致的宅子,還有經過毛師傅和大家精心計劃后種下一片一片的桃樹。 已經過了桃花開的季節,如今桃樹上掛了一個個青果子。 山上的樹她還沒有上去仔細的看,但從村子出來開始就在路兩邊種下的桃樹卻讓她看得清楚。 從前,這些路還是泥土路,馬車行在上面顛簸得很,如今都是石板路,便是下雨天也不怕路難行。 經過長長的桃林石板路之后,便能看到新挖出來的池塘,里面的荷葉已經大片大片。 她一路都是掀著車簾子往外看,透過桃樹的縫隙看到田間綠油油的秧苗,孟婧瑤說魚和蟹都已經下到田里。 在車上看不到,但也不妨礙沈華柔想象那個場景。 過了池塘之后就是莊子了,仰頭往山上看去,比之前進村的時候看得更清楚。 后山那片賀元凌專門找來種下的梅花林若影若現,現在只能看到綠色的葉子,等到了冬天便能看出來梅花的顏色。 當是她還問了是什么品種的梅花,賀元凌跟她賣關子,說是等開了便知曉。 她便等著吧,今年冬天便能知曉了啊。 竟然沒有看到孩子們,沈華柔以為會看到他們漫山遍野的跑,結果是一個孩子都沒有看到。 沈管事得了消息出來迎她,沈華柔才知曉,孩子們可不是每天都在山上野地里跑。 “楊姑娘正在訓練孩子們練武,都在后院里?!?/br> 因為楊慕青的身份,她帶著人來之后賀元敬便讓大家都改了口。 “我去看看?!?/br> 沈華柔對此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即便要去看。 只在后院專門給孩子們留出來練武地方門口站著看,并不想因為自己的到來影響到他們。 去年下山來的之后十幾個孩子,現在所有的人都下山來了,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來有三十來個。 這里只有二十個,更小的孩子應該是在他們住的那邊。 沈華柔看了,最大的孩子也不過八九歲的樣子,馬步卻是扎得極穩,每打出一拳也是很有力度。 或許是看賀元凌練武看得多了,她多少能看出來一些。 賀元凌說過的話,都是真的。 不過也好,有本事防身總比手無縛雞之力的強。 至少,遇到危險了能自保。 她不想打擾他們的,卻還是被楊慕青發覺,只聽她交代了孩子們自己練,然后便出來尋她。 第112章 做不到坦然 楊穆青出來看到沈華柔,仔細的看了她好幾眼,越看眉眼越是柔和溫暖。 “有些日子沒有見你,又圓潤了些。 你現在的樣子看起來很好,我們也安心?!?/br> 楊穆青說的我們,是莊子上的人,所有關心她的人。 在她看來,賀元凌不在家,他們這些人又受了沈華柔的恩情,自然該承擔起保護她的責任。 可是,沈華柔卻用不到他們來保護。 就是讓她做事也只是那些小事,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莊子上給她多做些事,替她守護好莊子。 他們這些人,不能白吃白喝,便是孩子們也不可以。 沈華柔也笑,“還要感謝柳嬸子他們,吃了他們做的吃食,我可好太多了,不然還要整日里吃了吐吐了吃,也不能來這里?!?/br> 說著,沈華柔往里面看了一眼,“不會打擾到你們吧?” 楊穆青擺擺手表示:“你覺得吃著不錯他們做的才沒有白費,生怕你會吃不慣呢。 你現在還吃嗎?回去的時候再帶這回去,他們專門做了留著的。 沒事,我們到外面去說吧?!?/br> 然后兩人就一邊往外走一邊閑話一般說著莊子上的事。 內心里,沈華柔其實十分喜歡跟他們來往。 寨子里出來的人或許沒有她以前所接觸的人體面光鮮,但是他們對人都十分的真誠。 她相信孩子們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但到目前為止孩子們在她面前表現出來的從來都是讓人喜歡的一面。 兩人出了莊子沿著新修的石板路經過已經碧綠一片的池塘,再一路沿著稻田往山下他們現在住的那排房子慢慢去。 遠遠的能看到就在他們現在住的房子邊上已經又建了一半的房子,依舊是建成一片的,還是建來給他們住的。 現在的規??雌饋韮叭幌袷且粋€小村子,其實只是房子得密看起來占地不大。 若是像村里那樣由村民自己想-在哪里就建在哪里的話,他們這些人分開了其實也看著多的。 再往前去也是正在修建的房屋,那是給孩子們讀書用的學堂,不止是有沈華柔請的人在那里忙碌,還有村里的百姓自發的在那里忙碌。 “從知道你要在這里修辦學堂之后,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時常都會過來看。 等到開始修建之后,基本是每天都有百姓自發的來幫忙。 到了吃飯的時候留他們吃飯他們也不吃,都是顧自回家去吃,然后又來。 基本每天來的人都不一樣,據說起誰有空誰就來。 我跟他們說過,學堂修起來后不是免費供他們的孩子讀書,請先生還是要交束脩的,只是會比鎮上少一些。 但他們都說他們知道,能供家里的孩子讀一天是一天,總比一天書都沒有讀過的強?!?/br> 沈華柔靜靜的聽著,說實話她心里感觸很大。 她當然知道讀書對于一個鄉下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大多數人別說是讀書了,便是能一家子吃飽都艱難。 很多都是舉全家之力,甚至是舉全族之力才能供一個人讀書。 更多的人是,就算如此也不能踏進學堂的門檻。 之前賀家修辦學堂的時候,聽說也是有百姓自發的來做事,之后甚至還給祖父立了石碑。 但賀家就算是有心,能力也是有限的。 其實沈華柔是不能感同身受,因為她從小到大所接觸的人和事都不是這些。 不過也不妨礙她確實是心生建民,也想要收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