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招魂引魄
燕歸盯著眼前人。 夜止,位列江湖豪杰榜三甲,傳聞其武功之深厚,僅此于隱居驪山的“行云公子”公儀攸,與“玉面修羅”不分伯仲。 而關乎逍遙樓——與昆侖派、蠱門、天璣山莊等根基深厚,揚名江湖數百載的門派不同,逍遙樓于江湖中淵源尚淺。 可便是這么一個興起未久的門派,卻無一人能準確告知逍遙樓從何年發跡。 只于那些個云游四海、成日喝得醉醺醺的江湖游俠口中,能聽得只言片語——似乎數十年前,僅一夕之間,逍遙之名,便人盡皆知,時至而今,“一入逍遙知天下?!边B三歲稚童都能口口相誦,其名下客棧、賭坊、青樓更是數不勝數。 至于夜止,他雖比燕歸大了好幾歲,也不過是青年才俊罷了,逍遙樓所立之初,他必是不在。 而他從何而來,何時入逍遙,何時以樓主之尊聲名鵲起,甚囂塵上……他一介外人,自無從窮源溯流。 燕歸活了十七載光陰,前十二載皆蟄伏深山,尋蟲降蠱,未踏出那十萬大山半步。 在一朝“弒父殺母”后,迫于叔父相逼,他在苗疆十八寨舉步維艱,方逃出深山,后從南蠻至嶺北,如萍蹤浪影與叔父追兵纏斗多年,直至金蠶老翁慘死,燕歸立誓,與其不死不休,幸得東方夜出手,終了卻恩怨。 只是燕歸始終記得,當初在他殺死里阿后,聽得里阿玉碎香消前,口中零星一句——魂斷,盼歸逍遙。 也記得與猗猗在蘭陵城頭,遙遙聽聞長樂宮中人彈唱曲調與里阿在苗疆十八寨中所聽如出一轍。 燕歸自懷中取出那柄刻有“不恕”二字的匕首,原本是交予殷晴,因要見夜止刻意帶來:“長樂宮地處西域,此匕首,乃是里阿遺物?!?/br> 其刃利薄,似有寒光爍爍,其上鐫刻的寶石,色相如天,光輝燦燦,若眾星之麗于天也,乃是西域特有之物青金石。 夜止打量著匕首,輕巧接過,于手腕一個翻轉,置于唇邊,輕拂一口氣,一縷發絲飄然落下:“除卻青金石,若我未猜錯,此匕首吹毛利刃,乃寒鐵所鑄,寒鐵盛產于太陰國,亦是出自西域?!?/br> “想來,令母與長樂宮,似有幾分糾葛?!?/br> 燕歸若有所思,頷首。 夜止又道:“逍遙樓雖人手遍天下,可自塵世人海里探尋逝者過往,也非一日可行,少主不妨靜候佳音?!?/br> 燕歸得理,道:“不急?!?/br> 風吹紗幔,說書人一拍醒木,正道著江湖最新趣聞——“話說前朝龍脈殘片已出江湖,此事引起軒然大波,聽聞圣上已派出鎩羽衛前去探查真情?!?/br> “又聞江湖上有人功法疑為太華派《孤松見云》,太華自被無極宗覆滅之后,再無聲息,難道當年一戰,太華派尚有弟子幸存?不知可有名劍凌霄的下落……” 人聲雜沓里,語笑喧闐。 花辭去而復歸,遞來一本邊角泛黃的舊書:“此為妙手娘子生前所著素心方?!?/br> “妙手娘子?!毖鄽w念及此名。 妙手娘子葉白柳乃是藥老之女,數十年前,其與前太阿劍主江遺陵,乃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神仙眷侶,行俠仗義,救死扶傷,只是在討伐魔教一戰中,雙雙殞命。 此等大名,燕歸亦有耳聞。 夜止道:“世人大多只知藥老乃是當世醫圣,不知其女醫術青出于藍,此書乃是葉白柳遺作,十余年前,妙手娘子命喪魔教之手,此物流落江湖,兜兜轉轉,被一乞兒賣于逍遙樓。其上關乎心寒之癥與蠱術何解,頗有研究?!?/br> 燕歸收下,淡淡道了句謝。 夜止道:“我倒是好奇,少主大動干戈,不惜以生蠱所求,僅僅是為了殷彧之妹?” 燕歸皺眉,不爽道:“殷晴有名有姓,何須在名前冠以他人?” 燕歸想著——殷晴曾說過,她正是不愿被人看輕,不愿旁人提起她,僅知她乃“劍仙”之妹,方才飲了一碗黃湯做膽,負氣下山,想要僅自個兒闖出一番名堂來。 他記得她看向秋照月、洛欺霜,看向那些在擂臺上瀟灑自在,肆意揮劍的江湖少杰,眼中有令他嫉妒的向往之情。 他聽不得夜止叫她勞什子“殷彧之妹?!?/br> 她是猗猗,是殷晴。 “少主倒是有情有義,只是不知,而今昆侖玉碟已下,各門各派皆知少主將昆侖弟子拐走。我很好奇,燕少主該如何應對呢?” 少年握緊手中的笛,面容緊繃,只字不談。 夜止做慣隔岸觀火之人,有戲看,何樂而不為? 他唇邊笑意深深,舉杯慢飲,不介意多添一把火,燒得旺些才好:“燕少主何必大費周章,旁人不知,我可曾耳聞蠱門有兩大功法,名曰《招魂》《引魄》之術,以魂蠱控蠱,還怕何人不乖乖聽話?” 關乎蠱門,世人所知甚少,只謂御蠱殺人可怕,可夜止清楚,蠱術與太陰國巫法齊名,皆可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夜止道:“傳言最頂級的控蠱術可cao控人行動,使中蠱之人逐步喪失神志,淪為傀儡之身,受人驅使而行?!?/br> 少年聞言,眉心一蹙。 見此,夜止折扇一揚,清風徐徐:“莫不是,少主心軟了?” 燕歸扯唇,冷冷落幾字:“與你何干?!?/br> “以陰毒狠辣聞名的蠱門,竟出了個有情人。稀奇,實在稀奇?!鼻屣L搖扇,夜止不免唏噓一句。 燕歸懶得與他多嘴,擲下生蠱,轉身欲離:“關于我里阿一事,若有消息,寄雁傳書于我?!?/br> 躍至欄桿之上,少年回眸,視線陰冷如蛇:“蠱門雖式微,但樓主若以假話誆騙于我,煩請掂量后果?!?/br> 夜止目送少年身影于飛閣流丹之上輕躍,轉而消失不見,搖頭作嘆:“怎么又是個小瘋子?!?/br> 回想著東方夜,夜止又嘆一口氣,情之一字,無人可解吶。 花辭低語道:“關于……主上可要如實告之?” 夜止放下酒杯,側目看向花辭,一雙老謀深算的狐貍眼里,靄靄流光,笑意森然:“說又何妨?!?/br> “她也算你我半個師父吧?!币怪蛊鹕?,行至窗邊,江南多雨,不知何時又陰了天,起了風,下了場瀟瀟暮雨,煙波浩渺里,撐傘的行人兩兩三三。 他目光落在天水一色里:“若無她,亦無今日之我?!?/br> 后世何人知曉,如今這名滿天下的逍遙樓未立之初,不過是江南柳陌花街里小小一間紅粉青樓。 一位生在三瓦兩舍間,長在紅塵萬丈里,自小受盡屈辱打罵的女孩,被一位鼓瑟吹笙的女俠舉手相助,一朝開了眼,見了世面,便艷羨起長樂宮以女子為尊,不屈于他人之下,仰人鼻息而茍活,自掌命理天數。 于是那位仙姿佚貌的女俠柔聲問她:“你資質不凡,可愿隨我去長樂?” 她點了頭,被女俠贖身帶走,多年后,她早憑所學功法獨善其身,卻不顧門規自長樂宮而出,只為去往故土江南,赴一場舊日煙雨,妄想以天憾命,以身撐一傘,為蕓蕓眾生里,如她一般零落淖泥、跌進塵埃中姑娘們,遮風擋雨。 為何逍遙樓會命之“逍遙”。不過是她一生所求,只謂逍遙自得。愿了了塵寰,櫛風釃雨的女子皆能安身立命。 沒有人知道她姓誰名誰,又去了何方,眾人記住的也只有而今“夜止”之名。 注: 引用《石雅》:“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燦,若眾星之麗于天也?!?/br> 燕歸的娘是個悲劇人物,生蠱自用可自救,生蠱下給他人,下蠱者活著,中蠱者死生不能,中蠱者死了,生蠱則無解,她想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