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廚娘發家記(美食) 第23節
石大嫂就笑,“這我可真是幫不上忙了,腦子不好使,怕給你算錯了?!?/br> “不過念真,你算帳可真快啊,我怎么看你都不用怎么扒拉算盤,就算出來了,不愧是能做女掌柜的人!” 直夸得她都不好意思了,一大伙人終于到了家。 大福聽見她開門,“嗷嗚嗷嗚”地高聲叫著,躥出來迎接她。意思好像在罵,“你怎么把我自己拋下一整天!” 單手把它抱起來親了親,方念真認真和它道歉,“阿娘最近太忙了,等過幾日店里后院收拾好了,你就和我一起上下班,好不好?” 又喂它吃了自己在店里特意蒸好的雞rou,方念真才洗漱歇下了。 幾乎是躺被窩就睡著了,睡前一秒,她最后一個念頭是:“要不直接搬家,睡店里吧……日后天涼了,這邊都沒人燒炕?!?/br> 方念真正在門前貼了招工啟事的時候,又聽說了一件大事——城里要來新難民了!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7-27 23:17:20~2023-07-28 23:44:4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燕年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野人離遠點、白粥 5瓶;kk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5章 紅油口水雞和冷鍋串串 “聽說是從東邊沿海來的,他們那兒地動了,好不容易從危險地方逃出來,隔日又海溢了,又丟了一批人命?!?/br> “他們那發生得更突然,還不比咱們拖家帶口地逃過來,據說很多家里只剩了一兩個?!?/br> “嘖嘖,也是一群可憐人?!北娙司蛧@息著。 像這種小道消息,方念真一向都是從石友大哥口中聽到的。 她的小店開了幾日,已經逐步成熟了。唯一的缺點就是——累! 莫大姐和石大嫂都累得不行,更別說她這個還要兼顧賬房的廚娘了。 方念真本來還打算閉店后教兩人識字,借口她找找好了,就說原來在慶烏縣老家和街坊學過,略識幾個字。 苦于沒時間,計劃一直沒法實施。她趕緊抽了個空貼了招工啟事,招一個賬房和跑堂的小二,男女均可。 等待了兩日,終于零星有幾個人來面試。 要么是薪資談不攏,要么是年紀不合適,終于在第五日尋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 新來的跑堂名叫小五,是家里的第五個孩子,白白凈凈的,如今才十五歲,機靈得很。 方念真細細打聽過,確定他家風不錯,人也靠譜,就先簽了一個月的試用期合同。 至于招賬房這邊,就不大順利了。 一共才來了兩人,都是三、四十歲的老賬房了,經驗充裕的同時,也意味著要的薪資不會低,最終都是沒談攏。 好在多了個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店內壓力減小了很多,方念真終于也能更專注于后廚了。 她就琢磨著研究菜品上新。 如今已是夏日,蔬果都陸陸續續下來了,她園里那些辣椒也差不多長成了,只等再變紅些就可以采摘了。 天氣漸熱,吃些涼爽的、刺激胃口的最佳了。她的小店人手又少,最好還是能提前做準備,只需要簡單cao作就可以上桌的菜。 首先就想到了麻辣鮮香的紅油口水雞,也是川菜里的一道名菜。 想到川菜,方念真激發了靈感——這個時候,吃缽缽雞不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研制了兩日,終于炒出了自己滿意的缽缽雞底料,紅油底料炒好后,就可以加高湯,煮焯過水的各種串串,最后浸泡一個時辰入味即可。 做好了色澤濃郁,香味撲鼻的缽缽雞,方念真滿意地露出了笑容,干脆就作為今日中午的員工餐,正好讓大家也品鑒一下。 于是,中午大家就嘗到了這鍋紅通通、飄滿了芝麻,竹簽串起來各種素菜的“缽缽雞”,本來還擔心太辣,沒想到香味兒大過辣味兒,入口只有滿滿的油香。 不會辣得冒汗,也沒有感覺油膩。 方念真解釋道:“知道你們都不怎么能吃辣,我特意調整了辣度,咱們吃的就是一個香味兒?!?/br> 莫大姐、石大嫂和小五都覺得這菜很好,小五更是踴躍發言。 “這串好了簽子,就像烤面筋一樣,只買一串也是可以的,定能好賣?!?/br> 方念真就微微點頭,“孺子可教也,我就是打算零散著賣,還是放到外賣窗口?!?/br> 小五撓了撓頭,“只是,這里也沒有雞rou,怎么叫缽缽雞呢?” 方念真一時語塞,她要怎么解釋,其實里面可以放雞翅雞腿雞爪雞胗呢?只是這古代也不分部位售賣啊。 “咳咳,這是因為我用雞骨架熬的高湯,雞rou都用在紅油口水雞上了嘛?!?/br> 她又想了想,“這名字確實容易引起誤解,還是叫冷鍋串串好了?!?/br> “這個名字好,這不就是一串一串的,還是冷著吃的?!北娙思娂婞c頭。 討論完,終于可以安心吃午飯了。石大嫂熱衷于吃木耳和香菇,她喜歡菌菇類的食物。 莫大姐專情于土豆和豆皮,豆皮很是吸味兒。 方念真則是遺憾這冷鍋串串里,缺少脆甜的藕片,聽說新云州也有出產蓮藕的湖塘,只是多是有錢人家私有莊子的,而且產量太少。 小五是個不挑的,正是竄身高的時候,每頓飯他都能打掃到湯都不剩,盤子碗都光溜溜的。 他心里真是美極了,面試的時候可沒說提供的員工餐有這么好吃!就連自己爹娘,怕是都沒見過這么多的花樣呢! 紅油口水雞和冷吃串串一上新,果然引起了食客們的追捧。 紅油口水雞是既下飯又下酒,冷吃串串則是平民化一些了。有些小孩兒嘴饞了,也能拿個銅板來買兩串和小伙伴分著吃。 方念真看著歡笑著跑走的小孩子,有一種自己開商店的錯覺,小時候她就是這樣拿零花錢去商店,買辣條都要一片一片買。 咦,辣條?! 方念真興奮了,等辣椒大批下來,自己還可以做一次辣條試試看??!說不準能風靡全城小孩子呢。 冷吃串串賣得好,可穿串太痛苦了,竹簽子削不過來,干脆找個小木匠訂了。即便這樣,穿串也還是忙不過來。 沒法子,又雇了兩個臨時工,都是石大嫂熟識的“工友”,說是做飯干凈利落。 就在店后小院里擺個小桌子,坐板凳上干活,也方便店里員工一走一過地監督著。 - “念真,我家小石頭要上學堂啦!” 這一日,剛開店門,石大嫂一進店就很是激動。 方念真揉了揉眼睛,她搬過來店后小院住了,回到家想洗個澡還得現燒水,實在是太麻煩了。 干脆收拾了自己的破爛家當,一手夾著阿福,就搬過來了。 “真的啊,送到哪家學堂了?” 方念真也很是高興,孩子一直在家做“留守兒童”也不是個事兒。 “說起來,得感謝瑞王??!是他投的錢建學堂,找的夫子。像小石頭這么大的,啟蒙束脩一月只要三十文!” “哎喲,這個還真是做善事了,這還真不貴?!狈侥钫媸侵拦糯顣卸嚯y的,筆墨紙硯就得耗費多少錢。 “是,多大孩子都收,一直管到考秀才呢,說新云州日后也得出人才?!?/br> 方念真就不禁打趣,“以后小石頭做大官了,可得記著我這個小姨呀!” “你這丫頭,啥當不當官的,我只求他別像我們夫妻倆,大字不識一個!”石大嫂這樣說著,卻也不禁對兒子未來的人生有了些期盼。 一時間,新云州白天街上的孩子都少了很多,除了實在是家里太窮了或是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幾乎所有的娃娃們都去啟蒙班了。 學堂建得并不遠,與方念真的店鋪就隔了三條街。 一到了下學的時間,孩子們就一窩蜂地跑出來,小石頭每次都先要到“方記”打了招呼再回家。 方記此時也會迎來每日的外賣小高峰,小孩子們拿著爹娘給的銅板,糾結著是吃涼皮還是吃串串,方念真還趁著這個時機推出了一些小動物形狀的糖果,銷量也很好。 這日,方記打掃好衛生收工后,方念真對大家宣布了一個決定。 “日后,咱們店里的正式員工,每日都得識五個字!” “啥?念真你逗我們玩兒呢吧,都多大歲數了還學識字?!蹦蠼氵B連擺手說自己不行。 “是啊,我們學了也不能去考狀元?!笔笊┮矝]當回事。 小五倒是有點興趣,“掌柜的,那誰來教我們???” 方念真小腰一叉,“我來呀!我會得不多,可每日教五個也夠了?!?/br> 又回應莫大姐和石大嫂,“活到老學到老!每日才學五個字,一年除了放假,就算是三百日吧,一年也能學一千五百個字了!” “起碼咱們店里的菜名就能認識了呀,咱們就跟著學堂的進度,回家還能讓小石頭和胡力教你們,也是對他們學識的一種考察。起碼你們孩子學得認不認真,就看得出來了?!?/br> 聽方念真說起這個,兩人還真有點心動了。 “行,今日太晚了,明日開始,咱們也不買筆墨紙硯了,我做個沙盤,咱們在沙子上寫就行了?!?/br> “散會,回家!” 于是這日起,每日“方記食鋪”打烊閉店后,幾人都會在后院學五個字再回家,適應了這個強度倒也覺得不難了。 后來,有一日石大嫂還看懂了府衙告示上的幾個字,樂得不行,一直說自己終于不是“睜眼瞎”了。 新云州的百姓都充滿活力的奔著自己的目標使勁,田地里也一片生機勃勃,與去年慶烏縣災民進城時真是判若兩樣。 郭知州將這些變化看在眼里,很是欣慰,“民安則國安吶!” 七月,夏日炎炎,新云州的城門外又排了幾個長隊。 果真是又遷了一批災民過來,估計是府衙為了讓城內居民不要因地域分了幫派,沒有給他們統一安置,而是穿插到慶烏縣災民附近的閑置院子里。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府衙做起這些事來也得心應手,很快就處置好了。 方念真也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小五向她匯報。 “掌柜的,外面來了個應聘賬房的?!?/br> “她連身干凈衣服都沒有,不肯進店,說怕臟了屋子,求您出去相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