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市重返年代 第222節
書迷正在閱讀:年代文反派大佬的早逝前妻重生了、邊關廚娘發家記(美食)、七十年代甜媳婦兒、電競第一綠茶指南[電競]、團寵八零年代:我有一座星際農場、從無限游戲回來后、我從冥府退休后進了無限游戲、春動蓮房、嫁鶯嬌、俯聽聞驚風
榛蘑的市場應用可太廣了。 不管是餐飲行業,還是藥材這一塊,榛蘑都是香餑餑。 栽培原料主要是闊葉樹,硬雜木最好,這還是蘇小軟看了超市里面菌菇包上所標注的主要成分,才給琢磨出來的。 要是全憑經驗,估計再給她兩年的時間也培植不出來。 好在,他們這里原本就產榛蘑,而且山上的闊葉樹也很多,就地取材,還是很容易的。 目前蘇小軟做了兩種菌菇包,一種是直接采用短木段和邊角料栽培。 根據她現在掌握的數據來看,硬雜木主要是產量高,蘑菇的質量好,出菇期長。 至于栽培場地她還是有印象的。 畢竟,這個就比那個配方什么的容易多了。 蘇國安帶人到了蘇建業家里,這是想著看看蘇小軟到底咋折騰的。 蘇小軟也沒想著要藏私,畢竟她弄出這個來,就是打算讓基地種植的。 “伯伯,這種榛蘑的培植雖然可以說是成功了,但是它的生長期比較長,而且產量目前還比較低,我正在想著改良一下菌包的配比,看看能不能加大它的產量,再適當的縮短一下它的生長期?!?/br> 蘇國安點點頭:“你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是對的。不過也不用著急,咱們慢慢來,我可是聽你爹說了,你最近都不好好吃飯了?!?/br> 蘇小軟心虛地笑了笑,拿手虛掩在唇邊咳嗽了兩聲。 “伯伯您看,這就是我在院子里試種的了,其實這種用短木段和邊角料栽培的法子,應選擇在林下最好。 而平地栽培,應選擇以高粱玉米套種。黃瓜、窩瓜、絲瓜架下,葫蘆架下。在地下挖一條溝,長度不限。把木材用刀砍成魚鱗口,把木材間隔兩公分擺在溝內。把榛蘑菌種掰成桃核大的小塊兒,放在木材縫隙中間,一平方米用菌種一袋左右。然后在木材上覆土,厚度兩公分左右吧?!?/br> 蘇小軟說完,又退了一步,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她的小本本。 “如果土壤比較濕潤就不用管它,如果土壤干燥,應先澆些水再覆土。至于能出菇多少,我目前也說不好,但是很明顯,產量比香菇和平菇的出菇量都低?!?/br> 其實,蘇小軟是知道的。 如果是早春栽培,到秋天就能出榛蘑,但第—年出得比較少,二年三年進入旺產。主要在秋天,而且氣溫不宜超過二十度。 如果氣溫達到適合的出菇溫度,還沒有出菇,那應當大量的澆水,增加濕度刺激出菇。 但是這些話,她暫時不能說。 還得慢慢來,省得再暴露了自己。 “伯伯,您再看這邊的,這個是用玉米芯栽培榛蘑,玉米芯取材容易。營養豐富,成本低。就目前我實驗的結果來看,選擇玉米芯整個玉米芯最好?!?/br> 蘇小軟又進一步解釋道:“因為這個成本低,所以我在實驗的時候最開始用的只有幾斤玉米芯兒,后來看到有成果,所以就又做了更仔細的數據分析。 如果換算成一百斤玉米芯兒的話,要加二斤生石灰,加一兩殺菌劑。浸泡吃足水,直接平鋪在地面,厚度大概在十公分。但是它們中間應當有一定距離的隔條縫。因為原料太寬,發菌時容易產生熱量燒菌,這一點,我也是聽省城來的兩位老師說的。 而且選擇地面栽培,主要是怕夏天雨水過大,將原料泡爛。如果地勢比較高,雨水不大的地區,可以采用挖溝法栽培。挖溝法栽培,保濕好,產量高于地面栽培。 對了,這次榛蘑能培植成功,還得多謝兩位專家老師呢,如果不是他們不吝賜教,還特意拿了好幾本相關方面的書籍給我看,我也弄不出來。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專業上的cao作,也是他們兩位老師幫我一起完成的?!?/br> 蘇小軟沒有貪功,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而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她可以選擇低調,但是不能讓人不知道她起到的作用。 蘇國安果然很贊賞地點了點頭,暗道這丫頭不貪功,這種時候如果她不說,誰又會想到那兩位專家? 畢竟這個是在蘇小軟自己家里頭培植成功的,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蘇小軟自己家的,就算是她不提,那兩位專家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出來攬功的。 就沖著這一點,蘇國安就相當看好蘇小軟。 果然,蘇國安將這件事情仔仔細細地報到謝文那里去的時候,謝文對蘇小軟的印象就更好了。 這么小的年紀,就知道做人得本分,且不能過于看重名利,可見是個有大格局的姑娘。 “兩位老師的心血咱們不能忽視,可是蘇小軟同學在這里面起到的作用更大,咱們公社也該給予一定的獎勵!” 第331章 人事安排 謝文好歹也是一個公社的書記,底下管著好幾個生產大隊呢,這權力自然是不小的。 沒幾天,公社給的獎勵就下來了。 不僅有獎狀,還有實際物資的獎勵呢。 蘇小軟得到了五十斤富強粉的獎勵,還有兩張糖票。 從省城來的兩位老師也分別得到了二十斤的富強粉,每人得了一張布票一張糖票。 可把這兩人給高興壞了。 當天,兩人就商量著看啥時候回一趟省城,好把糧食給送到家里去。 蘇小軟正在做記錄,聽到了他們的嘀咕聲,不由得笑了。 “兩位老師,你們不用親自回去的。后天省城會有車來咱們公社拉一些手工編織品走,到時候你們只需要給這位司機打聲招呼,再把地址給他,拜托他把東西送到就行了?!?/br> 兩位老師還有些不好意思,想著是不是得給人家點兒錢? “不用,你們要是過意不去,可以給這位司機師傅帶點兒干糧讓他在路上吃。司機師傅時常來咱們公社的,大家也都是熟人了,不用太客氣?!?/br> 兩人確定沒有問題之后,自然是格外歡喜。 不用自己回去,這就表示能省下來一筆路費了。 二十斤的富強粉呢,夠家里人再摻著點兒玉米面吃上一個月的了。 總算是能讓家里人吃飽穿暖了,兩人不知道有多感激紅星大隊,對謝文這個學生兼好友就更是感激得無以言表了。 公社的獎勵,那可是開了全大隊大會的,多少人眼睛都看著呢,誰不羨慕? 肖然和宋有成兩人看著這兩位跟他們一樣來歷的省城人,心里自然就更有信心了。 二十斤的富強粉呀,說獎勵就獎勵了! 這位謝書記是個大方且有真本事的! 只要不是那種尸位素餐之輩,那他們就覺得一切都還是有希望的。 廠子的設備已經到了,并且安裝完畢,而且也試了空設備的運轉正常。 接下來,就是要開始真正的干活了。 而此時,一批批的招工,也正式開始了。 首先,他們要招的就是紅星大隊的社員們入廠,而且為了公平,每家最多只能有一個進入工廠上班,技術型人才不包含在內。 這一點,其實就是謝文特意為了蘇小軟一家子而設立的。 蘇建業是廠長,他當然不會再參與招工的競爭,可是明年蘇小軟畢業以后呢? 不得不說,謝文還是有著先見之明的。 雖然大家伙都知道蘇小軟做出來的貢獻,可是當和大部分人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未必所有人都會覺得這些是蘇小軟應得的。 蘇國安把這一條公布出去之后,自然是得到了大隊社員們的熱烈肯定。 他們優先錄用的,自然就是初中及以上學歷的社員,再之后,就是小學畢業的。 總之,如果不識字,那就不要想了,工廠肯定不會讓你進。 這個時候,多讀書的優勢也就突顯出來了。 再沒有人哭爹罵娘的說大隊干部多管閑事了。 當初為了大隊干部們勸著一些家庭讓小孩子上小學讀書,費了多大力氣? 還有每年公社組織的掃盲班,又有幾家是心甘情愿讓家屬們去的? 這會兒,沒同意的那些家庭,這氣氛自然就低迷了下來。 可是又能怪得了誰呢? 好在,紅星大隊里頭,一家子全是文盲的,還真地是不多見。 頭一批工人,招的都是紅星大隊的社員,而且還要統一參加培訓。 而負責他們的培訓工作的,就是宋有成和肖然了。 蘇建業考慮到了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艱難,跟蘇國安提了之后,就私底下找了宋有成。 宋有成畢竟是年齡擺在這里了,而且確實也有著足夠的經驗,所以經他這么一提,宋有成就主動開口說愿意帶兩個學徒工。 蘇建業對此很滿意,這兩個學徒工,一個是蘇國安的親侄子,還有一個是余家人。 兩個年輕人都是初中畢業,最起碼能識文斷字的,先讓他們跟著宋有成一段時間之后看看再說,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那就再選人。 肖然也被塞了兩個徒弟進來。 只不過肖然要帶的不是負責維修組的學徒,而是生產線上的全能工人,這樣以后可以讓他們當個小組長之類的,也避免讓肖然一個人太辛苦。 對此,肖然也覺得很合理。 而肖然帶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是蘇家人,還有一個是孫家人。 不知不覺間,在看似公平的招工程序內,蘇家人都不聲不響地占據了重要位置。 當然,就算是后來有人反應過來了,也無話可說。 畢竟,不管是后來買設備出錢的,還是這種種的技術,都是蘇家人弄出來的,他們這些外姓人跟著吃口rou就該著千恩萬謝了。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不允許私人干買賣,他們這些外姓人又哪里能沾得了蘇家人的光? 所以,現在能沾到一點兒光,那就知足吧。 事實上,現在蘑菇加工廠需要的人手顯然是不夠的。 可是因為他們目前的人力有限,所以這第一批,也只能先培訓這么多了。 等到第二批的時候,應該就有經驗了。 蘇建業是廠長,王梅則是進廠任廠里的辦公室主任,蘇國安的大兒子則是進廠里負責蘑菇醬這方面的技術工作。 所以,蘇國安家就等于是有兩個人進了廠工作。 不過因為其中一個是技術工種,所以不受限。 蘑菇加工廠的第一批工順利培訓完之后,全部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