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400節
書迷正在閱讀:裴總的烏龜成精了、春和景寧/嫁給準未婚夫他叔、我火了以后他們都想和我炒CP、小竹馬他有億點甜、從工地賣盒飯開始、曉陌微暖與君言歡、在地鐵上和高中同學撞衫后、你就演吧[娛樂圈]、碎月投江、聽說總裁要親三遍
所謂【龍須餅】,就是將面拉至細可穿針的狀態,然后炸至絲餅狀態。 它的原料只有面粉和水,以及一點點給底味的鹽。 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龍須餅】就是要用這樣一個面團,來抻成細如同龍須的面絲來。 所以,這道面點,需要的是最扎實的面點基本功,完全沒有取巧之道。 這道面點只有三個步驟,一和面,二抻面,三炸面。 這三個步驟都是最基本的面點制作環節,但必須要做到極致才行。 平常用來蒸饅頭,烙餅,包包子,包餃子的面團,一般面粉和水的比例,就只有5:2到5:3之間。 到了5:3的含水量,面就已經非常稀軟了。 但用來做龍須面的面團,面粉和水的比例可以達到5:3.8,甚至是5:4。 只有這么高的含水量,才能夠徹底釋放面粉的筋性。 【龍須餅】要用的面團,是李逸來到餐廳后就提前和好的,放在冰箱里餳著。 李逸沒有加食用堿或者其他堿性水,所以面團發酵的速度很慢,等他做好了【醒獅酥】時,剛好能用。 將餳好的面團拿出來后,李逸就將它放在案臺上,下方撒上干面粉,就用力的摔打揉捏了起來。 這一步是最耗費力氣的,需要反復的搗、揉、抻、摔。 只有這樣,才能將面團里的筋度激發出來。 將面團摔打到均勻后,李逸就抓住了面團的兩頭,用力向兩側一拉。 面團就像是口香糖一樣,被拉成了一條中間粗,兩端細的面柱來。 將面團拉開,李逸就將兩端合攏,抓在了一只手里。 隨后撈起了垂下去的面團,和上方合在一起,他抓著兩頭再次拉開。 看到他的動作,劉藝菲忍不住笑道:“你這拉面技術,已經可以開個蘭州拉面店啦!” 那你不就是老板娘? 李逸的玩笑話涌到了嘴邊,卻沒說出口,而是笑著提醒:“是蘭州牛rou面?!?/br> “哦對,你之前說過?!?/br> 劉藝菲笑了笑,隨即好奇問:“叫拉面不是更直觀一點嗎?為什么非要叫牛rou面呢?” “因為叫習慣了,而且源頭也叫牛rou面?!?/br> 李逸解釋:“根據史料記載,蘭州牛rou面的起源,就是嘉慶年間,甘省的一個叫馬六七的東鄉族學子,在京城國子監度數的時候,跟一個叫陳維精的同學學的。 這個陳維精是豫省懷慶府博愛縣人,家里在博愛當地賣一種特色小吃,叫小車牛rou。 到了京城后,他就用祖傳秘方鹵牛rou,然后下面條來吃。 在發現同窗學子馬六七生活困難后,他就經常資助馬六七,還把祖傳的鹵牛rou秘方教給了馬六七。 后來馬六七回到蘭州以后,就在當地開了面莊,叫馬家大爺牛rou面,也是蘭州第一家牛rou面。 從那時候起,當地人就一直把這種面叫牛rou面,從來沒叫過拉面?!?/br> “這樣???” 劉藝菲有些驚訝:“這么說,蘭州牛rou面其實是從豫省傳過去的?” “可以這么說?!?/br> 李逸說著,手中不停,面團已經變得均勻了起來。 察覺到了面團傳來的筋性后,他就抓著面團的兩端,用力一甩,面柱下方就順時針旋轉了起來,形成了一個雙股螺旋狀的面柱。 隨后,他抓著兩端,再次一甩,面柱又逆時針旋轉了起來,扭在了一起。 看著他的cao作,劉藝菲也有些好奇,就問:“我能試試嗎?” 李逸停下了手,從面團上揪下了一段,遞給了她。 接過面團,劉藝菲學著李逸的樣子,將面條拉開,想要和他一樣甩成螺旋狀。 面團的筋性已經被李逸拉開了,劉藝菲即便是第一次上手,也順利的拉成了長條狀。 但當她學著李逸的cao作,將拉開的面柱甩成螺旋狀,持續兩次后,再拉就發現有點難拉了。 “誒?怎么我的面拉不開了?” 劉藝菲用力的拉著面柱,發現面柱變得堅硬了不少。 “你給它上筋了,肯定拉不開了?!?/br> 李逸解釋:“這一步叫溜面,行話叫順筋,就是調整面團內部面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讓它回彈的筋性力道方向一致。 你在溜的時候,要一左一右,一正一反,這樣面就不會上勁兒,延展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好?!?/br> 劉藝菲認真聽著,一邊注意著李逸的動作,重新開始溜面,果然順手了很多。 眼看自己也已經和得像模像樣,劉藝菲很開心:“還挺好玩的?!?/br> 很快,李逸就溜好了面。 將面柱放在了案板上后,他往上撒了些干面粉,隨后就將面柱的粗細揉到均勻,抓著兩頭,就開始抻了起來。 “可以拉面了?” 劉藝菲也學著他的動作,試著拉了起來。 “這叫抻,行話叫抻條?!?/br> 李逸一邊抻一邊解釋:“這樣對折一次,叫一扣,扣數越多,面就越細。 就拿蘭州牛rou面來說,最粗的二柱子就是四扣面。 二細就是六扣,細面是七扣,毛細是八扣。 還有個六扣半的三細,比細面粗一點,比二細面細一點,就是拉到第六扣的時候只拉一半。 說話間,李逸就已經將手中的面對折了七次了。 此時的面已經變得十分纖細了,看上去就像是一根根紡織用的棉線一般。 “你拉的好細??!” 劉藝菲羨慕的打量著他手中的面:“這些面都好均勻??!沒一根斷的?!?/br> 說著,她看了看自己手中只拉到第三扣就開始斷裂的面,有些失望:“為什么我只拉到第三扣就斷了?” “那是因為你沒找準位置?!?/br> 李逸將手中的面提了起來,一手拿著頂端,讓面條自然垂下。 指著從手掌兩側垂下的面條,李逸解釋:“拉面想要拉得均勻,就要保證兩側的面長度是一樣的,不能一邊長一邊短。 短的那邊在拉的時候,肯定會受力更多,被拉得更細。 長的那邊受力少,就會更粗。 這樣粗細不均勻,就會導致細的部位被越拉越細,最后承受不了,自然就斷了?!?/br> “那要怎么拉?” 劉藝菲好奇的看著他手中的面。 “盡量保證兩邊的面長度一致?!?/br> 李逸將手掌插進了面條中央的空缺處,自然垂下,用手掌切著面條垂下的最末端,示意:“你看,要保證拉的受力位置在面的最中央,一般用手指最好,用手掌會難一些。 不過可以教你個技巧,那就是用工具,比如搟面杖,讓搟面杖自然垂下,它就落在最中間的位置了。 而且搟面杖是圓柱形的,面條在受力的時候,可以自己調整位置,這樣拉面的時候,就不容易斷了?!?/br> 第456章 20扣 聽著李逸的解釋,劉藝菲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嗎?怪不得我的面老是粗細不均勻?!?/br> 直播間里,也有不少做飯愛好者發著彈幕交流著。 “茅塞頓開!我拉面也老是斷,原來是因為手法不對嗎?” “這個有用??!我會做飯,但不會拉面,感覺拉面好難,有機會一定要試試?!?/br> “我就是賣拉面的,剛開始當學徒的時候,師傅就讓我用搟面杖來拉,的確斷的很少?!?/br> “炸過馓子的應該都知道吧?用筷子把面抻開,基本上不會斷?!?/br> “哈哈!我家這邊家家戶戶都做手工掛面,都是用兩根細面棍,一邊一根,然后用力拉,只要面和得好,根本不會斷?!?/br> “拉面不斷都是因為放膠了?!?/br> “???” “都什么年代了,居然還有人說拉面放膠?” “去翻翻逸哥以前的視頻就知道什么叫面筋了?!?/br> 彈幕里爭論得熱火朝天,鏡頭前,李逸則已經對折到第12扣了。 此時的面條已經細如銀針,根根纖細,透著白亮的光澤了。 “哇!好細??!” 劉藝菲忍不住驚嘆:“這就是龍須面嗎?” “還不算?!?/br> 李逸解釋:“按照老標準,12扣的面就已經可以算龍須面了。 但按照現代標準,得14扣以上的面才能叫龍須面?!?/br> 說著,他就將手中面絲兩端合攏,用手掌切入中央,再次將面抻開。 看著再次被抻細了些的面絲,劉藝菲忍不住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