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294節
書迷正在閱讀:裴總的烏龜成精了、春和景寧/嫁給準未婚夫他叔、我火了以后他們都想和我炒CP、小竹馬他有億點甜、從工地賣盒飯開始、曉陌微暖與君言歡、在地鐵上和高中同學撞衫后、你就演吧[娛樂圈]、碎月投江、聽說總裁要親三遍
一邊唱著,她一邊做著洗手的動作。 看著她魔性的洗手舞蹈,李逸有些驚訝,劉藝菲則看得一臉驚喜,笑得開心。 趙金麥被她笑得不好意思了,唱到一半就唱不下去了。 見狀,劉藝菲就哈哈笑著抱住了她:“哈哈!你好可愛呀!” 趙金麥一臉通紅,解釋:“都是跟我老弟學的?!?/br> “你快教我?!?/br> 劉藝菲興致勃勃的拉著她回到了水池旁,學了起來。 面對兩個重溫起了幼兒園洗手課程的大朋友,李逸搖了搖頭,就回到了案臺前,拿過噴槍,繼續燎起了豬頭。 等劉藝菲她們洗完了手回來,李逸已經把豬頭燎得差不多了。 前廳外傳來了一陣說笑聲,卻是黃小明他們卸貨小組回來了。 “逸哥,那些rou都卸排酸室了?!?/br> 吳壘一進廚房就向李逸匯報,跟著就鼻子一伸,在空氣中嗅了嗅:“什么味兒?這么香?” “是逸哥剛剛熬的叉燒醬?!?/br> 趙金麥解釋:“rou已經腌起來了,明天就能做叉燒吃了?!?/br> “哇!真的???我可太喜歡吃叉燒了!” 吳壘很興奮,屁顛屁顛的就跑來了李逸身旁,四下掃尋:“叉燒呢?” “放冷藏柜了,得腌一晚上?!?/br> 李逸沖冷藏柜抬了抬下巴。 吳壘興奮的來到冷藏柜前,打開柜門,探頭看了眼盆中的叉燒。 但左右打量了下,他卻有些失望:“怎么都是瘦的呀?有沒有肥一點的?” 李逸頭也不回,隨口解釋:“最傳統的叉燒,都是瘦rou,沒有肥的?!?/br> 第338章 兼收并蓄 “沒有肥的?不可能吧?” 吳壘不解:“我去過香江,吃的叉燒也都是有瘦有肥的???” “對??!現在的叉燒的確有肥叉有瘦叉,我也喜歡吃肥的?!?/br> 李逸關了火,拿過鋼絲球,把燎得黢黑的豬頭放進了池子里,擦洗了起來,一邊解釋:“在粵式燒味里,無皮無骨的叫叉燒,有皮有骨的叫燒rou,無皮有骨的叫燒排。 以前的叉燒,其實是叫插燒,兩肋插刀的插。 意思是把rou插在鐵叉上,由廚師手持伸入烘爐中或炭火上,精心控制火候而燒制。 這種做法,是宮廷或官家的制作模式,就像是《紅樓夢》里用烤鹿rou來描述賈家的富貴一樣,普通人家里是燒不起那么多炭來烤rou的?!?/br> 象牙山六人組看到李逸清洗豬頭,也都過來搭手幫忙了。 聽到李逸的描述,楊樹林笑道:“說白了就是烤rou唄?” “這么說也差不多?!?/br> 李逸笑了笑,才繼續說道:“其實叉燒進入粵菜食譜里的歷史并不算長,差不多就是在道光二十年左右,才開始在羊城興起的?!?/br> 聽到他一口叫出年份,一旁的文淞聽得驚訝:“你咋知道是道光二十年興起的?” “書上都有?!?/br> 李逸笑道:“叉燒的發展,其實是和燒鵝技術息息相關的。 燒臘行里有一句話,叫頭爐燒鵝,尾爐叉燒,叉燒一般是在燒鵝后面烤出來的。 所以,想判斷叉燒是什么時候興起,看看粵式燒鵝是什么時候興起的就知道了。 粵式燒鵝的技術,是源自于金陵的宮廷名菜手摝燒鴨。 在南宋末年,建康府的御廚跟著宋帝趙昺的抗元大軍來到粵省新會。 后來因為崖門海戰失敗,所以御廚散居在了新會各處,燒鴨的技術就在新會流傳開了。 新會當地養鵝比較多,所以后來就改良成了燒鵝來吃。 不過新會燒鵝一直到道光二十年以前,都沒有在粵省當地流傳開來,是道光二十年以后,才傳入羊城,漸漸流傳開來的?!?/br> 聽著李逸的講述,在場眾人都入迷了,像是在聽故事一樣。 二人轉里也講究捧哏,聽到李逸語氣稍頓,唐建軍就墊了一句:“為啥呢?不是南宋就傳過去了么?咋到了道光還沒傳開呢?” “因為在明清以前,淮揚菜一直都是宮廷菜的主流,宮里的御廚,也都是從淮揚地區選進宮去的?!?/br> 李逸把手中的鋼絲球遞給了吳壘,一邊繼續說道:“上行下效,淮揚菜在宮廷受重視,下面的官員也都以淮揚菜為貴,民間也是如此。 在道光二十年以前,羊城的高檔食府里,廚師大都是南下官員帶來的衙廚把持的。 就連本地人經營的高檔食府,也不會輕易拔廚房交給本地廚師,所以本地的粵菜,一直沒能占據官方主流位置?!?/br> 吳壘用鋼絲球刷洗著豬頭上的碳化層,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怎么不知不覺間就干起了活兒,還在看著李逸好奇詢問:“那道光二十年以后呢?” “那就要提一個人了,他叫溫訓,是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之一,長樂登畬下灘村人,長樂縣志就是他主纂的?!?/br> 李逸洗了洗手,解釋:“不過他對廚界最大的貢獻,是他率先在羊城河南,就是現在的海珠區那邊設了廚館,傳授粵省本土的烹飪技法,培養了大量的羊城子弟。 道光二十年,因為戰爭爆發,羊城又首當其沖,所以很多高檔食府的衙廚都回鄉避難了。 為了正常營業,羊城高檔食府的老板,不得不起用學藝初成的羊城子弟來主持大局。 從那時起,羊城子弟就成了本地高檔食府的頂梁柱,本地特色的粵菜菜開始嶄露頭角。 新會的燒鵝技術,就是在那個時候,傳進羊城的,叉燒也是從那個時候,在羊城興起的?!?/br> 聽著李逸的描述,在場眾人似懂非懂,但卻依然忍不住感嘆:“看來這不同地區的菜,都相互融合過??!” “粵菜燒鵝居然是從金陵傳過去的,我還是頭一回聽說?!?/br> “粵菜在歷史上風光的時間沒有淮揚菜那么長,但廣博奇雜,兼收并蓄,才是讓它走出國門,風靡世界的主要原因?!?/br> 李逸笑道:“粵菜融合了京都風味,姑蘇風味,揚州炒賣,本土菜式,甚至還有西式的做法。 粵菜里的掛爐鴨和油雞,就是金陵的做法,干燒鮑魚和叉燒云腿,又受到了川菜的影響,點心方面,又汲取了淮揚菜的精華,比如湯包,燒麥。 咸豐十年,第一家西餐廳又開在了羊城,粵菜廚師也學習了西式做法,創造了牛奶沙拉,奶油焗龍蝦,干煎沙碌這樣西菜中做的新美食。 蛋撻、蓮蓉餐包、香芋餐包等粵式餐點,也是在西點中的黃油起酥、芝士包、奶油包基礎上,改進而成的。 就是因為博采眾長,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在粵菜中,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美味佳肴,所以才會有食在羊城的說法?!?/br> 聽著李逸的描述,吳壘驚嘆:“誒?對??!我吃粵式早茶的時候,就感覺蛋撻,菠蘿包,還有奶黃包那些點心,吃起來很像西餐,原來那么早粵菜就已經融合西餐的精華了??!” “都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br> 李逸解釋:“那時候一口通商,洋人只能在羊城地區通商做貿易,所以世界各地的商賈就都聚集在十三行了。 當地貨物和人的流動,就加速了各地風味的交融。 那時候來羊城做官的人,大都帶著本鄉的廚師。 但當官的一旦離去,來自各地的廚師就流落在羊城開設菜館了。 各地的菜系都在羊城交融,也就讓粵菜的風味變得越來越豐富了?!?/br> 直播間里,觀眾們也聽得入神,聊得熱火朝天。 “怪不得我吃粵省燒鵝的時候,感覺和金陵的烤鴨特別像,原來是同出一源??!” “感覺粵菜就像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其他菜系都能學,而且還能做出自己的特色?!?/br> “粵菜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辣了,要是有辣一點的菜,就簡直完美了?!?/br> “誰說粵菜不辣的?韶關人表示不服!” “來南雄嘗嘗就知道辣不辣了,贛省人都怕,信不信?” 第339章 肴rou 在直播間觀眾爭論著粵菜辣度的時候,大家七手八腳之下,已經把燎好的豬頭都洗出來了。 李逸拿過了兩個最大號的湯桶,往下面墊了塊篦簾,就把剁開的豬頭都放了進去。 這一步是為了焯水,把豬頭初步冒熟。 豬頭下鍋后,李逸就切了點蔥姜段進去,開大火燒了起來。 焯煮需要最少三十分鐘,李逸讓趙金麥過來看著火,隨后就回到了案臺處,讓吳壘拿了四個前肘過來。 在裝車的時候,李逸就已經把各個部位分割好了,還標注了名字,清晰明了。 因此,吳壘去了排酸室,很快就把李逸要的前肘拿回來了。 把肘子放在了李逸面前,吳壘好奇問:“逸哥,你要做東坡肘子嗎?” “不是?!?/br> 李逸說了句,隨即補充:“東坡肘子也做,但是明天做了,這幾個不是,這幾個肘子是做水晶肘子的?!?/br> “水晶肘子?” 吳壘聽得驚奇:“是把肘子做成透明的嗎?真的假的?” 李逸被他的腦洞逗樂了,笑著吐槽:“你以為我是神仙???還能把肘子做成透明的?” “哦,好吧?!?/br> 吳壘撓了撓腦袋,嘿嘿笑道:“你都能用高湯做花,我以為你也能把肘子做成透明的呢!” 笑著搖了搖頭,李逸解釋:“水晶肘子是魯菜里的一道家常菜,就是把肘子剔骨煮爛,然后加豬皮上鍋蒸熟,熬出膠質。 然后把肘子rou連湯一起倒進模具里,等涼了以后,湯汁就凝固了,而且是透明的,就像水晶凍一樣,所以才叫水晶肘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