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47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項燕還在想如何入城保護楚王啟逃走時,楚王啟給李牧遞了投降的文書。 “寡人可降,只請勿傷國人?!?/br> 李牧接到楚王啟的信后長嘆一聲,對秦軍下令,入城后不可掠奪。他會整理城中財物,悉數分發給秦軍。 李牧帶兵向來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后擄掠也能積攢大筆財富,所以他所帶的兵軍紀十分不錯。 蒙恬樂呵得就像是一個初上戰場的小兵似的,身為副將卻去親自傳令。 秦軍上下得到命令后沒什么反應。 他們跟隨李牧十幾年,破城就再沒劫掠過,將軍不強調也會這么做。 劫掠還可能自己受傷死亡,等著武成君給他們分東西,分得的財物才更多。 李牧向軍隊下令之后,又出面勸降城下楚國潰兵,并打開一條通道,讓不愿投降的潰兵離開。 項燕驚訝無比。 這些潰兵將來組織起來,都能繼續抗秦。自白起首推殲滅戰后,其他六國有樣學樣,都知道不能給敵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殺多少人就殺多少人。何況秦國的軍功制可是人頭制!李牧居然將潰兵放走,豈不是放虎歸山?! 項燕看不懂李牧現在所做的決定。 但李牧給他留了一條生路,他抬頭看了一眼城墻,還是順著那條生路離開了。 他見李牧此舉,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么他也就沒必要再留在這里。 項燕決定回到陳都,聚集潰兵,推舉一位楚國宗室為王,繼續抵抗秦國。 “將軍,你給楚王展現的誠意太大了,他出爾反爾該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搖頭道:“我本來入城就不會劫掠,算不上誠意。至于放過潰兵……呵,潰兵砍了一天城墻已經力竭,他們本來就已經無用,該被驅離戰場,以免干擾秦軍攻城?!?/br> 蒙恬道:“給潰兵留一條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讓潰兵消耗秦軍?” 李牧露出贊許的笑容:“現在拿下項城才是要事。拿下項城,楚國殘余城池就能被輕易攻破。若有殘兵到其他城池,也不過是將我們輕易擊敗項燕,和楚王已經投降的消息傳過去,極大地削弱敵人士氣而已?!?/br> 蒙恬再次受教??磥泶蛘桃膊荒芤晃稓灉?。 秦軍自己派人去宣揚項燕已敗、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這群潰兵四處逃竄宣揚的效率高? 何況他們都嚇破了膽,不知道會給秦軍編排什么比現實更神奇的事跡,比秦軍實話實說更能嚇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記下。他在武成君這里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就是為主將者不會著眼于一場戰役。主將在開戰前就要決定好既定目標,每一場戰役都是為了這個目標。這就是全局觀。 蒙恬仰頭看著四十過半,仍舊意氣風發的將軍,心中充滿了向往。 我將來也要成為這樣的名將! 李牧道:“不過我相信熊啟,他既然說要投降,還開出了‘勿傷國人’的條件,就是真的想降了?!?/br> 蒙恬點頭。 如李牧所料,楚王啟在看到潰兵被秦軍放走之后,真的率領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僅為李牧奉上了降書,還給楚人發布詔令,讓他們投降秦國。 秦國已經盡取天下,只剩下楚國這少許幾塊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經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過是徒增傷亡。 楚王可以為楚國殉,但楚人不需要。他們可以成為秦人。 楚王啟又給秦王政寫信,希望秦王政能成為一個愛民勤政的賢明君王,成為天下人的明君。 “你如果去咸陽,可以富貴終老?!崩钅恋?。 他明白自家學生的性格。對韓王、齊王等國君,政兒是捏著鼻子對他們好,遲早會悄悄折騰他們。 楚王啟這樣身上有閃光點的國君,政兒會真的保他一生榮華富貴。 楚王啟道:“縱觀六國,無一位國君殉國??傇撚幸晃粐?,讓后世人對這個時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br> 他仰頭看著楚國的天空:“楚國八百年,末代楚王總該有些氣節?!?/br> 李牧道:“請楚王放心,我會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還活著,過得很好?!?/br> 楚王啟驚訝地睜大眼睛,然后哭著笑道:“我這一生,唯一愧對的就是親母?!?/br> 說完,他朝著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后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見祖上,不堪入祖陵。請將寡人葬在春申君身側。春申君或許不會嫌棄我?!背鯁⒉亮瞬聊樕系膲m土,系好了頭冠,“寡人……我盡力了,春申君應該不會怪我?!?/br> 李牧道:“當然。若楚王順利繼位,與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許楚國會成為秦國大患?!?/br> 楚王啟笑道:“這是我這一生聽過的最高的評價了?!?/br> 他取下腰上長劍,嘆息道:“此劍為我還是太子時,春申君所贈?!?/br> 楚王啟在群臣的哭泣聲中,用春申君所贈寶劍自刎,仰面緩緩躺下。 李牧半跪在楚王啟身邊,深嘆一口氣,回頭令秦軍肅穆默哀,為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國,請楚人勿再抵抗?!崩钅翆Τ姵嫉?,“不要辜負楚王犧牲,請諸公去剩余城池勸降?!?/br> 卿大夫皆哭泣著答應。 楚國此刻還不算被滅,但楚國已滅。 就算之后有人自稱楚王,“末代楚王”這個名號,只會死死地釘在楚王啟身上,無人能奪。 李牧在想,政兒得知此事后該如何應對? 楚王啟這一死,會讓他在楚人心中地位變得很高啊。 …… 咸陽城在半月后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秦王政沉默許久,對張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韓王!” 張良“啪”的一聲把手中文書砸在了書案上。 秦王政收回視線,繼續沉思。 半晌,他道:“就給楚王啟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將他們供奉起來?!?/br> 張良道:“你不怕他們聲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們聲望高,才能讓楚人對楚國更加離心。若春申君不被賜死,若太子啟不被廢棄,楚國何至于如此?” 張良木著臉道:“楚國的結果還是會如此,只是秦國會打得困難些而已。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不可阻擋?!?/br> 秦王政道:“當然?!?/br>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會兒,終于發出一聲嘆息:“六國君王,僅有楚王啟還算有些國君的模樣??上С鯁⒕谷徊皇钦@^位,而是被項燕擁立?!?/br> 張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啟這樣被將領擁立上位的國君,得位可謂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國有秦國這樣的外敵,項燕擁立他當楚王,他楚王的權力肯定會旁落了。 楚王啟繼位的時機也不好。他繼位的時候,楚國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塊地,幾乎滅亡的時間就已經擺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啟自己所說,他去當這個楚王的時候,就是奔著亡國之君去的。 如果說公子啟從秦國出逃時,那個“楚王”的位置還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選擇情有可原。 但他從魏國再次前往楚國時,就已經完全和利益無關了。 楚王啟確實值得敬佩,也值得與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國其他國君,一個個天潢貴胄,幾乎沒有吃過苦,繼位十分順利。就算是趙王偃繼位時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過幾日王位爭奪便平息。 那些國君被國家國民奉養,卻不思回報;楚王啟生長于秦國,卻愿意為楚國殉死。 真是諷刺。 “那項燕似乎想擁立個楚國宗室當王,繼續與秦國為敵?”秦王政譏笑道,“他還真是折騰,全家都在秦國了,還那么折騰?!?/br> 張良阿道:“雖然項燕無用了些,但精神可嘉?!?/br> 秦王政搖頭:“精神?什么精神?楚王啟以自己的性命讓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現無謂的傷亡。但項燕呢?他捆綁楚人,徒然制造更多的傷亡。楚人是該感謝他,還是該恨他?” 張良:“誰知道?我等又不是楚人?!?/br> 秦王政道:“哦,對,你對韓王現在……” 張良抽出劍,狠狠砍掉了秦王政書案的一角,然后把旁邊椅子踹倒在地,憤怒轉身離開。 秦王政嘆氣,對蒙毅道:“你看他,是不是脾氣越來越不好了?” 蒙毅:“……” 蒙毅本來想一直跟隨朱襄。但朱襄擔心張良會和政兒起沖突,所以讓蒙毅趕緊回去。有蒙毅打圓場,或許政兒和張良不會鬧得太厲害。 于是蒙毅不情不愿地回到了秦王身邊,也成為了秦王的內吏。 張良身為韓人,雖是韓非的弟子,要當內吏也得先立下功勞才能服眾。蒙毅自祖父起就是秦國重臣,秦王政可以隨意提拔他。 蒙毅回到咸陽宮后,看見秦王和張良三天兩吵,終于明白張良為什么死活不肯來咸陽。 他曾經憤怒張良居然輕視秦王。秦王讓你當內吏是看得起你,你居然還不滿? 現在他開始同情張良了。 他想起兄長給他寫的信。蒙恬在十幾年前隨朱襄公南下后,常在信中對秦王進行委婉控訴。隨著蒙恬逐漸長大,信中控訴越來越少,他都快忘記了。 蒙毅因為害羞,不敢去朱襄公身邊,沒有伴隨秦王政長大,所以對秦王政的了解不深。雖然有蒙恬書信給他預警,但他所看到的秦王政,是一個非常成熟且冷酷的人。 秦王政還是太子的時候,在咸陽就處理過多起大事。先王處理一些大案的時候,經常是太子政親自cao刀。 比如誹謗朱襄公的大案。 所以蒙毅心中的秦王政形象,一直很高大很光輝。 他實在是沒想到,秦王政居然還有這一面。 你氣跑了張良,對你有什么好處?我們還要張良回來干活??! “唉,他又跑了,他的事……”秦王政道,“你把文書抱去張家,告訴他兄長,張良又發脾氣了,讓他兄長勸他好好做事?!?/br> 蒙毅忍了許久,實在是忍不下去。 他仗著自己也是朱襄公的晚輩,對秦王政發起了質疑:“君上,你為何非得惹張良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