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38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陣前放話放得再痛快,有李園在這里,項燕便不能說退兵就退兵。 項燕對李園的憤怒又增加了一層,猜到李園在故意針對他。 李園確實故意針對項燕。 他是政斗的一把好手,冷靜下來之后,怎么會看不出項燕想要以此事揚名的心思? 他自己因為春申君的事,不可能借此事揚名,頂多不繼續損耗自己的名聲,所以絕對不會讓項燕借此事揚名。 李園對自己的本事很有自知之明。若論才干功勞,他絕對當不了令尹。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楚王的寵信。 他忌憚項燕這個很有能耐的將領,更嫉妒項燕雖然不是羋姓封君,卻也屹立于楚國他姓封君前列不倒的地位。 李園很擔心楚王用項燕替代自己為令尹。 楚王比魏王先得到這個消息。 其實戰場離魏國國都大梁更近一些。 但魏國將領在寫信時斟酌了許久,其中幾度思索要不要在送信的時候直接掛印離開,以免被魏王遷怒。 就算不被魏王遷怒,他都對魏王有些失望,不想繼續留在魏國為將了。 但思及自己家人還在魏國,魏國主將猶豫了許久,還是將信送出,沒有掛印離開,只是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李園沒有這些顧慮,信很久就送到楚王宮中。 他自認為信陵君之死賴不在他頭上,心底甚至還挺高興的。 李園排擠楚燕主帥項燕,自己微cao指揮前線軍隊,吃了許多虧。 魏韓趙聯軍的勢頭本來壓過了楚燕聯軍,他正在為前線戰況心焦,考慮要不要對項燕服軟,請項燕領兵救火。 現在魏韓趙聯軍敗退了,豈不是說明他前面所做的都成了功勞! 他李園領兵作戰,擊退魏韓趙三國聯軍,其功勞足以封君! 而且他還成功阻止了項燕想以此事揚名,企圖更進一步的謀劃,怎能不欣喜? 信送到時,楚王正在親自煉丹。 展開李園沒怎么添油加醋,幾乎照實描述的書信,楚王渾濁的雙眼清明了一瞬。 他看著看著就笑了,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好,好,不獨寡人,不獨寡人!”楚王笑道,“黃歇啊,你看,魏無忌也下來陪你了。這世上不僅寡人一人昏庸??!” 內室里的宮人和方士聽到楚王的話,都嚇得跪下,臉緊緊貼著地面,身體瑟瑟發抖。 能在楚王身邊伺候的人都很聰明,聽到楚王自己說自己昏庸,他們擔心會被楚王殺死。 楚王揮揮手,很快就有人把這些宮人和方士殺死,用他們的血rou煉丹,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殺死了他們。 看完信,殺完人后,楚王難得親自下令,讓沿路楚國和南楚國官吏、封君都出兵護送朱亥南下,厚待朱亥。 南楚君迅速發詔跟隨楚王命令。 楚王還親自為信陵君寫了祭文。 他說信陵君辱楚國,且信陵君活著就是楚國的大敵,魏國有信陵君而強大。所以身為楚王,信陵君必死。 但他又惋惜信陵君的才華,嘲笑魏王的昏庸。 寡人要殺信陵君,是因為信陵君賢良;你魏王要殺信陵君,難道也是因為信陵君賢良嗎? 楚王寫完祭文之后,留下一眾膽戰心驚的人繼續煉丹。 許多人都以為楚王醒悟了,要為春申君平反。 但楚王的信里似乎有后悔殺春申君之意,卻沒有理睬任何想為春申君平反的卿大夫的上書。 寡人怎么會錯呢? 對吧,春申君?你當時教導寡人,國君不能有錯,若有錯該由臣下承擔。這樣才能保住國君的威嚴。 這可是你說的。 楚王的眼神繼續渾濁,繼續每日不理政事。 李園擔心了一段時間,見楚王一切如故,拍著胸口,放下心來。 魏王得知此事時,天下人都得到了魏王逼死信陵君的消息。 魏王先痛罵謠言。他說自己只是憂心魏國,這話也是私下哀嘆擔憂,從未想過逼死信陵君。 之后他痛哭流涕,派出使臣南下,去迎信陵君的棺木回魏國厚葬,落葉歸根。 魏王哭得暈倒在地,據說好幾日滴水未進。 一些罵魏王的人見魏王這樣悲痛,都停下了謾罵,感嘆魏王或許真的沒有想過逼死信陵君,只是因為誤會才導致悲劇。 他們不知道,魏王在聽到魏無忌死亡時,差點笑了出來。 魏王當然知道魏無忌之死對魏國的影響有多大。 他理智上越清楚,感情上就越痛恨。 若一個人從小到大拼盡全力努力,也比不過自己的弟弟。 父母長輩夸獎魏無忌,朋友屬下敬佩魏無忌,連他的敵人都稱贊魏無忌,眼中從來沒有他這個魏國太子、魏國國君。 他怎么能不盼著魏無忌去死? 可魏國需要魏無忌,他不能殺魏無忌;而魏無忌又心性堅毅,他怎么壓也不垮。 就算被驅逐出了國外,魏無忌還能繼續揚名,讓世人繼續痛罵魏王不悌,魏王昏庸,痛罵魏王有眼無珠! 為什么魏無忌不識相一點,早早認清他的存在就是對魏國國君的侮辱?不早早選擇一條不讓兄弟反目的路? 魏王圉把自己獨自一人關在屋內,一邊喝著酒一邊放聲號哭,號哭時又忍不住暢快大笑。 他又哭又笑,似悔似悟,好似完完全全瘋了。 無忌啊無忌,你終于死了。 無忌啊無忌,你怎么死了? 兄長之前不是一直這樣???責罵你,壓制你,驅逐你。你不是一直都無所謂嗎? 我不過是私下隨口說了一句酸言酸語,不僅沒有派人斥責你,甚至這次連你的帥印都沒奪走。 你為何就承受不住,肯去死了! 魏王圉的笑聲終于完全變成了哭聲。 他哭得暈厥,哭得幾日滴水未進,全靠御醫灌米粥保命。 不是裝的,是真的。 第216章 故友終重逢 朱亥南下的路走到一半,遇到了朱襄的信使。 信陵君自縊,請楚王退兵,志潔高遠。朱亥南下一路都有人護送。 這么大的事,朱襄派去的信使自然也聽到了,特意找了過來。 朱亥一路上都木木的,雖接受了沿路楚國官吏的好意,但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也不應酬,只選最近的路走,沿路遇到城鎮也不進去。 楚國士人感嘆朱亥對信陵君的忠誠,夸贊朱亥這仿佛自虐的行為。 他們準備好吃用,待朱亥路過時便贈予朱亥,原本打算攔住信陵君的棺木哭一場的念頭也打消了。 戰國的士人或多或少都還是有些"俠義"精神在胸中,雖汲汲求名,但也知道輕重。 當朱亥接到朱襄信使的拜見請求時,那麻木的表情才裂開了一條口子。 他這一路都沒洗澡沒換衣服,身上披的麻衣都變黑了。 聽到朱襄公的信使來了,他趕緊用涼水沖了一下身體,扒拉了一套干凈一點的衣服穿上。 朱襄派去的信使見到朱亥時,朱亥的頭發還在滴水。 信使趕緊道:"壯士,請先把頭發擦干,天氣較涼,可別生病。" 朱亥用衣袖胡亂擦了兩下頭上的水,問到:"真的是朱襄公的信使?" 信使取出朱襄的信件,悲傷道:"是。" 信使道:"壯士,可為信陵君讀信。" 朱亥臉上慘然一笑,道:"對,讀給主父聽,得讀給主父聽。" 朱亥離開這一路,有許多士人送來香燭。 每天晚上,朱亥都會為信陵君點燃香燭。 秦國有官方傳遞消息的驛站,各國為了軍報傳遞通常,也都設置了類似的機構。 驛站兼任官方客棧的功能,讓來往士人有可以落腳的地方。 朱亥被楚王和南楚君允許使用驛站。信使本不應該來他國的驛站,但他使了錢財布匹,驛站小吏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楚國對庶民流動的管理較為松散,又經過了內戰,基層管理基本都癱瘓了。 楚國士人派來護衛信陵君棺木的人,聽聞來者是朱襄公的信使,心中都很好奇。 可惜對方拒絕與他人交流,他們也只能聚在一起猜測,不知道朱襄公給信陵君寫了什么。 有人說,朱襄公剛死了一個好友春申君,現在另一個好友信陵君也被逼死了,不知道他心里有多難過。 朱亥的耳力很好,聽到了這些人的感慨,臉上因見到朱襄派來的信使而生動一點的表情,再次變得麻木僵硬。 朱襄的信從來沒什么文采,大白話就罷了,甚至還有些啰嗦。 他本以為自己會讀得磕磕絆絆,沒想到一口氣讀下來十分通暢,甚至還能想象出朱襄寫信時的語氣。 朱襄信中沒說什么重要的話,只是大罵楚王又搞什么么蛾子,大罵魏王居然不立刻站出來維護信陵君。 他說兩方聯軍在春耕前一定會撤軍,讓信陵君再忍忍,忍不下去就來南秦。 他畫了一種叫荔枝的果子,說這種果子離了枝丫很快就變味,他想試著種一下但一直沒頭緒。等信陵君來了南秦,他就拉著信陵君一起種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