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37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子楚見李牧滿腹怨言的模樣,干咳一聲,道:“寡人累了,睡一會兒?!?/br> 他眼睛一閉,假裝睡著了。 李牧:“……” 李牧一邊繼續為子楚扇扇子,一邊繼續勸說:“君上……” 閉著眼睛的子楚打斷道:“寡人睡著了,別吵?!?/br> 李牧深深嘆了口氣,不說話了。 他嘴角浮現笑意。 …… 沒有冰箱和冷鏈運輸,就算秦王的廚房里也沒有多少新鮮的水果蔬菜。 子楚在溫泉行宮置有冰窖,里面凍著一些南方來的橘子之類。但那些水果基本都蔫了,只能說能吃,但肯定不好吃。 蔬菜還好,白菜蘿卜在冬季也能生長,總算為秦王的廚房增添了幾分從地里采摘來的新鮮。 在溫泉里泡暈了,一時半會兒聞不得油膩的東西。朱襄選了一些菌菇,用廚房備好的雞湯做成清湯,給子楚做清水菜。 廚房里隨時都備有燉煮之類的菜品,灶火一直沒熄滅,以備秦王隨時取用。 如雞湯、鴨湯、魚湯和各種甜粥咸粥,都已經熬化了,十分美味。 朱襄選了一鍋雞湯,先用竹篩子篩一遍,又用棉紗布篩一遍,然后讓膳夫將雞胸rou切成茸,放入篩過兩遍的雞湯中,待雞rou茸成熟后再次過濾,就得到一鍋滋味濃厚的清湯,看得膳夫眼睛都直了。 這膳夫已經伺候秦王很多年。當朱襄還住在咸陽的時候,他從朱襄那里學到了許多烹飪方法。 不過朱襄不太喜歡太復雜的烹飪方法。復雜等于浪費食材,朱襄一向都只做可口的家常菜。 再說他也不是什么大廚,真讓他做太夸張的菜,他也不會做。 這是朱襄第一次向他展現“浪費”的廚藝。 用砂鍋熬一鍋滋味濃厚的雞湯,然后將雞湯做成仿佛清水般的模樣,這就是長平君曾經笑稱的吃雞不見雞嗎? 朱襄做完后,叮囑膳夫:“這等浪費的烹飪技藝,不要沉迷,否則就是如易牙般的人?!?/br> 膳夫立刻從喜出望外中驚醒,大汗淋漓:“是,是,下官謹記于心?!?/br> 朱襄點頭,將菌菇、白菜和蘿卜切絲切片,依次下進清湯煮熟,然后端給子楚。 見子楚睡著,李牧扇扇子,朱襄大聲道:“既然夏同已經睡著,我們就把他的湯喝掉?!?/br> 子楚立刻睜眼。 李牧將子楚扶起來,道:“你非要氣君上嗎?” 朱襄疑惑:“我怎么氣他了?有點燙,稍等?!?/br> 朱襄把湯放在桌上:“在湯涼下來之前,我先給你講個故事?” 子楚笑罵道:“你把我當政兒哄嗎?” 朱襄道:“你就說聽不聽吧?!?/br> 子楚拿起李牧放在床沿的扇子,自己給自己扇風:“什么故事?” 朱襄道:“這要從女媧補天說起。從前有座山,山上有根葡萄藤……” 子楚打斷道:“等等,這和女媧補天有什么關系?” 朱襄道:“我胡謅的?!?/br> 子楚用扇子打朱襄,李牧扶額嘆氣。 這二人有完沒完了?為什么蔡澤和藺贄不在這里? 不,只能讓蔡澤在這里。藺贄若在這里,會更加混亂。 朱襄和子楚在打打鬧鬧中講完了七個葫蘆娃的故事。 朱襄已經記不得葫蘆娃是什么故事,反正胡謅就好。 他倆在打鬧,李牧認命地拿起另一把扇子,給湯扇風降溫。 子楚和友人相處時,不喜歡有其他人伺候。朱襄、李牧等人也是一樣。所以凡事就自己做了。 子楚喝完湯后,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溫泉泡暈之后,緩過氣來也快。子楚還有力氣抱怨,怎么不在湯里下點面皮稻米什么的,吃了等于沒吃,沒飽。 朱襄將這碗精心準備的湯的做法敘述了一遍,強調他花了很多工夫。 但子楚也強調,沒吃飽。 李牧繼續扶額。 他們有完沒完?之前這兩人不是在說正事嗎? 他趕緊把話題轉移到正事上,剛還表現得很急的朱襄和子楚卻說,明天再考慮。 現在天色已晚,就算考慮也考慮不出什么。明天再慢慢想。 李牧忍不住了,問道:“那君上你何苦在溫泉中暈倒?” 朱襄大笑。 這事確實是急不得的。 第二日,子楚先看了朱襄的上書,然后自己批改刪減了一番,讓朱襄重新抄了一份,然后拿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召集行宮中的陪同卿大夫一同商議。 子楚雖離開了咸陽,去行宮的時候也會帶上一些重臣,不是完全當撒手掌柜。 蔡澤和藺贄鎮守咸陽的時候,重要的事也會快馬加鞭送給子楚過目后再決定,不會擅自做主。 只是苦了馬。 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刪減了許多具體內容,只簡略地說明了自己的建議。 這樣朱襄沒有點名道姓,就不會得罪具體的人。 雖然子楚認為有自己的保護,朱襄得罪了人也無所謂,但能少一點麻煩更好。 同樣,朱襄的上書中抨擊秦律的一部分建議也被子楚刪掉了。秦律在秦國扎根許多年,若拿到朝堂上討論修改,一定會引起很大麻煩。所以子楚準備回咸陽后,和藺贄、蔡澤、荀子商議后,自己以下詔的方式,悄悄改了就成。 秦律每年都會修訂,這種小事,為避免麻煩,夾雜在復雜的律令修改中,直接執行即可。 秦王特有的應對朝議矛盾的方法——只要繞過朝臣就行。 朱襄覺得這樣不好。但想起這是個君主專制國家,他就釋然了。 雖然這樣以后遇到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但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不差這一道了。 子楚與卿大夫們商議的只是種植結構的事。 就算有的卿大夫們沒種過地,但朱襄說起同一種糧食會得同一種病這樣簡單到仿佛在說廢話的常識時,他們還是能聽懂。 朱襄又加深了一點講,說種田如帶兵,要根據天時地利和農人的身體情況來變化,不能死死按照農書來,就像是不能照著兵書行軍打仗一樣。 廉頗插嘴:“就是不要成為趙括那樣的人?!?/br> 群臣本來在思索朱襄話中的道理,廉頗這話一說出來,他們就不思考了,使勁點頭贊同。 懂了懂了,一舉例子就懂了。 朱襄道;“就是我,如果沒有來到那片田地旁,也說不出如何耕種的細節,只能進行大致的指導。這也和行軍打仗一樣?!?/br> 廉頗再次插嘴:“就像是我再厲害,讓我在漢中指揮秦軍在南越打仗,我也兩眼一抹黑。我連南越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br> 群臣再次使勁點頭,并且給了廉老將軍一個驚訝的眼神。 沒想到廉老將軍不僅是頂尖的將帥,還有相邦輔政之才啊。 荀子瞥了廉頗一眼。 廉頗相邦輔政之才可能有吧。但廉頗現在說話的本事,是他當初假惺惺說不愿意替秦國帶兵,跑咸陽學宮里教學生練出來的。 自從白起再次病倒回鄉后,前來咸陽學宮教授兵法的人幾乎沒有了,他應該和秦王提一提,兵法還是得繼續教,多引入一個學派,才能讓那些又開始鬧分封制和周禮復古的人安靜下來。 現在是秦國的時代,將來是秦朝的時代。周禮會發展成秦禮,這是不可改變的大勢。 儒家弟子應該在這大勢中努力規正前行的方向,讓前行的方向趨近儒家的理想,而不是試圖逆大勢而行。 廉頗仗著自己年紀大資歷老,即使他不是在秦國的老資歷,也可倚老賣老讓秦國一眾卿大夫安靜聽他說話。 李牧就低調許多,一直沉默,一言未發。 廉頗和朱襄一唱一和,秦王子楚不斷表示贊同,把此事的基調定了下來。 這一次收獲之后,秦王子楚會親自巡視關中關東之地,改變一些比較僵化的施政方針。 至于怎么改變,就要秦王和他的卿大夫們自己琢磨了。 這很難。 他們需要把種植的自主權交給農人,但農人又是目光短淺,很容易跟風的,所以秦國又得幫農人規劃種植結構。 秦國可以以收稅的方式來讓農人種麥種稻種粟種粟,保護主糧種植的基本盤。剩下來的雜糧,就只能靠引導。 朱襄建議,秦國各地都有供養秦王的王莊別苑??梢栽谕跚f別苑中種植一些雜糧,然后以較高比例的雜糧換較低比例的粟、稻米、小麥、菽等容易儲存的糧食,比如三比一到五比一這個比例就很合適。 農人覺得劃算,就會用吃慣了的主糧換取這些沒吃慣的雜糧。待他們吃過幾次,習以為常后,就可能自己種植。 比起秦國強制推廣,讓農人們先適應雜糧的味道,知道雜糧如何吃,或許更容易提高農人們種植雜糧的積極性。 而且雜糧儲藏不易,王莊別苑種植了大量雜糧也不好儲存。有大量農人來換取不好儲存的糧食,也可以解決儲存的難題。 朱襄道:“這個建議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一些農人可能覺得劃算,大量換取雜糧,結果雜糧霉爛,所以要限制每個農人換取的額度,正好可以說是君上對庶人的恩賜;第二,會有富戶看到商機,用較低比例的雜糧換取農人手中的主糧,甚至強買強賣?!?/br> 秦王子楚道:“寡人以詔令規定,若以雜糧換主糧,必須按照與寡人王莊別院兌換糧食同等或者更低的比例?!?/br> 朱襄拱手道;“君上英明?!?/br> 秦王子楚掃視了眾卿大夫一眼,道:“眾卿家里的糧食肯定多得吃不完,寡人希望你們不要占這點小便宜?!?/br> 一眾卿大夫忙稱不敢。 秦王子楚道:“若你們家人族人做此等事,寡人會在殺了他們之后,追究你們管教不力之責?!?/br> 一眾卿大夫忙保證自己一定會約束好家人族人。 秦王子楚之后下詔,將秦王室土地上種雜糧換主糧的事交予正在咸陽學宮教導學生和著書立說的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