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第36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在殘疾老公的心尖尖上撩吻、綁定讀書系統,八零炮灰一夜暴富、指染姝色(雙重生)、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咸魚給雞娃幼崽當爸爸后、本王才不是歌伎、空相沙漏[刑偵]、韓娛之只能靠性愛維持生活(BL)
長平君的仁慈沒有落在他們身上,便是假的。春申君的仁慈救了他們,所以他們敬重春申君。 楚王親自出城迎接春申君,獎賞春申君。 但春申君看到楚王夸張的笑容,卻心頭一涼。 他是從楚王還是太子時,就伺候在楚王身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這位楚王。所以一看到楚王的表情,春申君就猜到楚王在想什么。 他知道,自己處境危險了。 回陳都后,春申君因勞累過度生了一場大病,向楚王請辭,想要回到封邑養病。 楚王推辭再三,終于準許。 春申君松了一口氣。 在離開陳都時,楚王微服出宮,親自來送。 太子啟沒有來。 “他想保護你?!背醯膽B度,就像是曾經還是太子時一樣,“你認為寡人要殺你,太子啟也這么想?!?/br> 春申君搖頭:“不是大王要殺我,是我先支持楚后之子,又支持歸國的太子,搖擺不定,已經遭人憎恨。兩位公子都是大王的兒子,都是大王骨rou,他們若爭起來,大王會多傷心?是我該死啊?!?/br> 他抹了抹眼淚,繼續道:“我雖是為了楚國,才支持已經成年,并顯示出賢能的太子。但我無愧楚國,卻有愧大王你。大王能讓我回封地養病,已經是看在曾經的情面上?!?/br> 楚王看著春申君悲傷哭泣的模樣,想起了他與春申君在秦國時的過往,心軟了。 “走吧,走得遠遠的,不要回來了?!背鯂@息道,“等你回封邑后,我會削減你的食邑?!?/br> 春申君立刻道:“我會上書,自請削減食邑!” 楚王點頭,送春申君離開。 公元前248年秋,春申君以老病為由,辭去令尹之位,回到封邑。 途中,春申君遭遇多次刺殺,幸得楚地游俠自發相送,才安全歸家。 春申君歸家后,立刻上書請求削減封邑,以充盈楚國國庫。 楚王準許,贈送春申君千金。 楚國人無不稱頌春申君高義,連虎豹豺狼之君秦王也公開稱贊春申君,派人去請春申君入秦。 第202章 敵友相送別 秦國的離間計都是從夸夸開始。 夸想離間的人,還是拔高另—個人來給離間的人打擂臺,怎么用“夸夸”這把刀,秦國君臣已經爐火純青。 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和信陵君都是倒在君王的猜忌下。 春申君本該是倒在爭權奪利被同伙背刺中,現在也走上了孟嘗君和信陵君的路。 倒是平原君,雖然他死在了看不到前路的絕望中,但一生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信任厚待。 國君就是一堆比爛的玩意兒,趙國國君還算得上不錯了。 春申君想全身而退,秦國卻不可能讓他全身而退。 秦王不再想看到一個魏國的信陵君。 信陵君也不受魏王信任,需要的時候拿來用—用,不需要的時候就丟—邊去。但只要信陵君在魏國,總能讓魏國做出翻盤的事,讓秦國如鯁在喉。 春申君雖然退回了封地,但楚國遇到了麻煩,楚王肯定會請春申君出山。何況還有—個深深敬佩他的楚太子。 原本秦國看不上春申君,以為春申君和平原君是同—類人。 聲望高,其實本事一般,不足為懼。 但現在春申君,夠資格讓秦相親自謀劃,秦王親自下場,為他布置—場盛大的離間計了。 秦國不斷派人在各國造勢,宣揚春申君的美德,說楚國沒有春申君,已經亡國了。 他們不僅宣揚夸大春申君做過的事,還為春申君編造了許多功勞。 比如楚國分裂,若楚王聽春申君勸言,是能阻止的。 春申君當年大敗于李牧之手,也被美化成春申君本來能贏,結果以景昭為首的楚國老封君們,像當年對待楚懷王和屈氏大軍—樣,背刺了春申君,才導致了春申君慘敗。 可昏庸的楚王卻聽信同姓封君的讒言,免了春申君的令尹之位。 那是春申君第—次相位被免。 秦國將楚國遭遇的挫折一條一條拿出來,全部說成是楚王昏庸的錯,來襯托春申君的賢能仁德。 秦國還拿出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這一對老君臣,來為春申君捧場。 當年春申君以替身換楚太子逃回楚國,他自己留下來面對暴怒的秦王。 面對春申君堅定不移的忠君愛國身影,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都對他深深敬佩,不僅沒有殺他,還對他十分禮遇,送春申君回楚國。 那時,秦昭襄王和應侯就嘆息,楚太子入秦十年,秦人都知道楚太子無能懦弱多疑,不是楚王的好人選。但奈何黃歇一片忠心交予楚國和楚太子,將來一定沒有好下場,可悲可嘆。 現在春申君救了楚人之后,卻被逼辭去相位,回到封邑。楚王甚至還奪走了春申君一半封邑,秦昭襄王和應侯的嘆息成真了啊。 秦王子楚向春申君許諾,若春申君入秦,定拜為相國。 秦相蔡澤也言,若春申君入秦,他當辭相讓賢。 秦王和秦相如此敬佩春申君,其根源就是秦昭襄王和應侯都曾經夸過春申君,春申君和秦國淵源很深。 秦國對春申君全是溢美之辭,沒有任何挑撥春申君和楚王的話。 說楚王昏庸,這可不是挑撥,是實話實說。 秦王子楚在趙國做質子的時候,就結交了還是庶人的朱襄,可見求賢之心。 所以秦王子楚高調迎春申君入秦,那是多么合理的事啊,讓人看不出任何殺機。 楚國卿大夫們雖有些不喜春申君被吹得太高,顯得他們都成了庸臣。但他們也沒發現秦國的殺機。 因為雖然秦國罵楚王是昏君,可秦王罵他國國君是昏君還少嗎? 楚王或許感受到了壓力。但若壓力太大,他大可以將春申君叫回來。 他們都知道楚王是—個優柔寡斷、極好臉面的人。即使心里不滿,但楚王為了做出一副明君的模樣,也會裝出一個悔悟的模樣,把春申君接回來。 秦國豈不是幫助楚國重新啟用春申君,為他人作嫁衣? 春申君端坐家中,聽到外面越來越荒誕的夸贊之語后,露出慘然苦笑。 或許是離開了朝堂,處在了旁觀者的立場上,春申君比以前更清醒和敏銳。 他看出了秦國的圖謀。 秦國用離間計,可不一定非要整個計謀都由秦國自己用出。 秦國起了—個頭,就像是給猛獸丟了—塊誘餌。 五國就是被秦國引誘而來的猛獸。 秦國不希望再出現—位信陵君,其他五國更不希望他國再出現一位長平君! 春申君那些不知真假的名聲,再加上他的出身比朱襄高,朱襄身上還有“秦國”和“外戚”兩個扣分點。在天下士人心中,春申君的名聲已經超越了長平君。 無論是楚國重用春申君,還是秦國真的把春申君請回去拜相,都不是五國愿意看到的事。 秦國是六國的敵人,六國彼此之間也是敵人。 離間計不是只有秦國會用,只是秦國的情報系統最完善,六國君臣更昏庸無能,所以秦國的離間計成功率最高而已。 六國也用過無數次離間計,秦國也遭遇過無數次離間計。 朱襄前世,白起死于秦昭襄王之手,起因就是趙國使者利用范雎對白起的嫉妒,秦王對白起的忌憚,挑起的離間計。 五國推測,春申君大概是不會去秦國的。春申君對楚王有救命之恩,楚王極有可能在壓力下重新重用春申君。 讓好不容易衰落的楚國擁有像長平君那樣的大才? 看看長平君入秦后,秦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怎么會不膽戰心驚? 于是五國卿大夫派出大量使臣門客,出手了。 他們與想要殺掉春申君的楚后和楚后娘家李氏—拍即合。 “大王,春申君回封地后,對大王多有怨憤之言。說若不是他,大王現在還在秦國。他救了大王的命,大王卻棄他如敝屣,大王是如同夏桀商紂一樣的君王,楚國一定會亡在大王手中?!?/br> 有去監視春申君動向的近侍如此報告。 “嗚嗚,大王,春申君多次對我不敬,說若不是他,我就無法入宮?,F在春申君離開了陳都,我才敢向大王訴苦?!?/br> 楚后如此對楚王哭泣。 “大王!春申君將所有過錯都推到大王身上!其心可誅!他是為了逼大王退位,推太子上位!” 有許多卿大夫得了五國的錢財,在楚王身邊痛心疾首道。 只有太子啟在不斷提醒楚王,這只是離間計,請君父千萬不要聽信。 但楚王還有—個看著出生,親眼看著長大,本應該成為太子,現在卻委屈地失去了太子之位的兒子。 那位深受他喜愛,讓他十分愧疚的愛子撲在他懷里哭泣,問楚王,許多人都說,太子啟當楚王之后一定容不下他,他問阿父,那些人是否在騙他? 楚王終于大怒,以謀逆罪廢太子啟,太子啟星夜兼程逃往南楚國。 太子啟得知自己將被廢的時候,派心腹給春申君寫信,希望春申君趕緊逃走。 去趙國、魏國、齊國、韓國、燕國,哪個國家都好。 只要春申君不去秦國,就不必擔心對不起楚國,玷污他—身清名。 春申君得到信后,只讓家人逃走,自己與不愿離去的門客獨守空宅,對月飲酒。 他手邊除了公子啟的書信,還有信陵君和秦國丞相藺贄的書信。 信陵君勸說春申君趕緊逃離楚國。若留著這條命,將來楚國陷入危機的時候,他可能還能繼續幫助楚國。若命沒了,—切希望都沒有了。 信陵君還邀請春申君去趙國雁門郡,說現在雁門郡被他經營得不錯,雖不比七國國都繁華,但大口吃rou,縱馬草原的暢快,也不比富貴差了。 藺贄則非常辛辣地指出了春申君在此事上的錯處。 春申君以為自己步步退縮,就能求來楚王的垂憐。